綠色會計

綠色會計

綠色會計又稱環境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以有關法律、法規為依據,計量、記錄環境污染、環境防治、環境開發的成本費用,同時對環境的維護和開發形成的效益進行合理計量與報告,從而綜合評估環境績效及環境活動對企業財務成果影響的一門新興學科。它試圖將會計學與環境經濟學相結合,通過有效的價值管理,達到協調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目的。國外將利用貨幣工具對環境問題進行管理的範疇統稱為環境會計,包括巨觀和微觀兩個方面。巨觀環境會計主要著眼於國民經濟中與自然資源和環境有關的內容,是運用物理和貨幣單位對國家自然資源的消耗進行的計量,因此,也常被稱為“自然資源會計”。微觀的環境會計主要反映環境問題對組織財務業績的影響以及組織活動所造成的環境影響,一般分為環境差別會計和生態會計兩大類。

綠色會計概述

綠色會計綠色會計
綠色會計又稱環境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以有關法律、法規為依據,計量、記錄環境污染、環境防治、環境開發的成本費用,同時對環境的維護和開發形成的效益進行合理計量與報告,從而綜合評估環境績效及環境活動對企業財務成果影響的一門新興學科。它試圖將會計學與環境經濟學相結合,通過有效的價值管理,達到協調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目的。國外將利用貨幣工具對環境問題進行管理的範疇統稱為環境會計,包括巨觀和微觀兩個方面。巨觀環境會計主要著眼於國民經濟中與自然資源和環境有關的內容,是運用物理和貨幣單位對國家自然資源的消耗進行的計量,因此,也常被稱為“自然資源會計”。微觀的環境會計主要反映環境問題對組織財務業績的影響以及組織活動所造成的環境影響,一般分為環境差別會計和生態會計兩大類。

綠色會計的特性

綠色會計作為會計的一個分支,是環境問題與會計理論方法相結合的產物,在會計基本假設、會計原則會計確認、會計計量會計記錄會計報告等諸多方面必然與現代會計有著相同或相似之處。但是由於環境問題多樣性與資源利用的複雜性,必然帶來綠色會計自身的特殊性:
1.核算內容的特徵,環境會計核算內容主要有如下特性:經濟業務的不確定性環境經濟業務具有的綜合性和長期性;
2.成本計量的特性;
3.研究方法的多樣性,傳統會計研究主要運用政治經濟學和數學的基本理論方法,環境會計則需要涉及更為廣泛的學科領域;
4.報告形式的特性,環境會計報告既應揭示財務信息,也應揭示非財務信息(企業的環境目標及執行情況,企業對於治理環境所採取的措施等)。

綠色會計產生的背景

從18世紀60年代的英國工業革命開始,日益先進的現代工業在為人類社會提供豐富物質產品的同時,也造成日趨嚴重的環境污染。人類社會發展所依賴的物質資源和生態環境,已呈現出日漸衰竭的徵兆,從而使全球經濟發展的自然物質基礎被動搖。為解決這一矛盾,部分西方經濟學家、環境學家、社會學家和生態學家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著手研究經濟和環境的協調發展問題。1971年,比蒙斯(F.A.Beams)在《會計學月刊》上發表了《控制污染的社會成本轉換研究》;1973年,馬林(J.T.Marlin)在《會計學月刊》第2期上發表了《污染的會計問題》,從此綠色會計的研究和發展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
1992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國家首腦會議通過了保護世界環境的四個綱領性檔案,環境問題受到關注;1999年,聯合國討論通過了《環境會計和報告的立場公告》,形成了系統完整的國際環境會計與報告指南。各國政府紛紛研究建立本國的環境會計體系,我國於2001年3月成立了“綠色會計委員會”,2001年6月,經財政部批准,中國會計學會成立了第七個專業委員會--環境會計專業委員會,標誌著我國綠色會計研究進入新階段。

綠色會計的目標定位

作為綠色會計行為指南的目標可分為兩個層次:
(1)基本目標:用會計來計量、反映和控制社會環境資源,改善社會的環境與資源問題,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同步最最佳化。基於對環境巨觀管理的要求,企業在進行生產經營和取得經濟效益的同時,必須高度重視生態環境和物質循環規律,合理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儘量提高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
(2)具體目標:進行相應的會計核算,對自然資源的價值、自然資源的耗費、環境保護的支出、改善資源環境所帶來的收益等進行確認和計量,為政府環保部門、行業主管部門、投資者以及社會公眾提供企業環境目標、環境政策和規劃等有關資料。當然為相關客體提供環境會計信息的最終目標是控制與協調經濟效益與環境資源的關係,實現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同步最最佳化,實現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環境保護的和諧統一。
根據“誰開發誰保護,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作為環境保護投資的主體應當是企業和各地政府部門。企業投資的目的是將其污染資源的利用控制在環保規定指標之內,各地政府部門投資的目的是使已經污染的環境治理到可接受水平。

綠色會計與傳統會計的差異

綠色會計是在傳統會計的基礎上,針對傳統會計在核算過程中對環境問題的無能為力而產生的,其與傳統會計的差異主要表現在下面幾個方面:
1.在現代經濟社會中,傳統會計對企業經營活動的監督和反映是不完整的,而綠色會計則彌補了其不足
從人類經濟活動的角度反映和監督企業的資本及其運動,按照權責發生制、歷史成本等原則、採用複式記賬的方法對企業發生的經濟事項進行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但是企業的經濟活動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在會計核算中得不到反映,從這一角度來說,傳統會計所反映的內容是不完全的。綠色會計則從生態環境和整個人類的活動出發,圍繞以自然環境資源和社會環境資源的高效利用及耗費的補償為中心,全面反映和監督企業的經濟活動,從而有效解決傳統會計所不能解決的問題。
2.傳統會計對資產、負債、收入、費用的計量存在缺陷,而綠色會計對這些問題進行了完善
在傳統會計中,只有存在財產所有權的東西才有價格,才能以貨幣進行計量,才能在企業的會計賬表中得以反映。而如空氣、海洋、臭氧層等對人類至關重要但無所有權的事物卻不能成為傳統會計核算的內容,企業對這些事物的使用和損害並不記入企業的經營成本,這不僅使企業的成本虛減,利潤虛增,更為嚴重的是,這種“默許”無疑可以視為是對以犧牲環境來取得目前利益的行為的一種鼓勵。而綠色會計則充分強調環境資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是全人類所共同擁有的“財產”,必須賦之以價值和價格,並對其損耗予以補償,從而使企業的責任向社會延伸,迫使企業將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綜合考慮,真正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確認計量

綠色會計綠色會計

在中國現行會計制度中,尚未建立與環保費用配套的會計核算體系,僅在企業“管理費用”會計科目中設定了“排污費”和“綠化費”項目,前者僅指企業按規定繳納的排污費用,後者指企業對廠區進行綠化發生的費用。所以應注意在原企業會計科目的基礎上,增設與會計有關的會計科目,如環境資產、環境成本、環境負債以及反映企業對環境、自然資源和人類的損害及賠償的會計科目,反映企業在改善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以及安全生產所提取的社會效益。在具體的確認和計量過程中可以參照財務會計的相關方法原則。 環境信息報告是環境會計的主要表現形式,而現有財務報表主要提供的是經濟效益指標,而對生態效益、社會效益指標均未披露。鑒於對企業環境會計信息的需求已越來越超出了傳統概念,人們要求得到有關企業未來發展前景的信息,企業披露環境成本和負債信息對於清晰反映或進一步解釋報表項目十分重要。因此,企業有必要在日常核算的基礎上,通過編制環境報告予以反映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情況及企業的社會效益和社會成本。

由於環境因素的影響,和傳統會計相比,綠色會計的確認和計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些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會計要素的變化

綠色會計綠色會計

綠色會計是在傳統會計的基礎上,考慮了環境因素的影響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會計,因此在會計要素的劃分上和傳統會計保持一致,即應劃分成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但在具體內容上應有所不同。例如在資產要素中,綠色會計應設定“環境資產”、“環境資產損耗準備”和“環境資產淨值”;在負債要素中應設定“環境負債”,包括應付環境資源損耗費、應付環境資源保護費和應付環境污染治理費;在所有者權益要素中設定“環境資本”;在收入要素中設定“環境收入”,核算企業因採取環境保護和環境治理而由國家給予的補貼、獎金和稅收減免,企業回收處理的“三廢收入”,其他單位和個人交來的環境損害賠償或罰款收入;在費用要素中設定“環境費用”,在利潤要素中增加“環境利潤”等等,用以核算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發生的與環境相關的經濟業務,這也是承認環境具有價值的必然結果。 2.會計假設和會計原則的變化

(1)會計假設的變化。傳統會計的會計假設包括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和貨幣計量。綠色會計的核算內容同傳統會計相比存在較大差異,適當調整其會計假設分屬必然,但不必另起爐灶,因此綠色會計的基本前提可以確定為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和多元計量。多元計量假設是指在綠色會計核算中,以貨幣計量為主,但考慮到環境因素的複雜性,很多時候不能以貨幣計量,因此應以實物、百分數或指數計量等作為輔助方式,在某些時候,還可以用圖表和文字附註加以說明。

(2)會計原則的變化。鑒於綠色會計核算內容及其假定的變化,其會計核算原則也應在繼承和發展傳統會計原則的同時,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原則,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即政策性原則、社會性原則、強制性和自願性相結合的原則。

綠色會計綠色會計

政策性原則是指在綠色會計的核算中要充分體現國家的方針、政策,嚴格遵守國家相關的法律和法規,正確處理企業利潤和環境資源保護、企業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關係。社會性原則是指綠色會計要求企業必須站在社會的角度、站在對環境資源負責的角度,考慮企業的利益。社會對企業的評價必須捨棄當前單純以企業的經營利潤為標準的觀念,代之以企業所創造的綠色利潤。同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必須有利於國家的管理和巨觀調控。強制性和自願性相結合的原則是指在綠色會計核算體系中,政府相關部門或組織應對企業最低限度的環境資源信息披露做出明確的、強制性的規定,同時鼓勵企業儘可能多的向社會公眾和政府相關部門或組織提供環境資源信息。 3.綠色會計的計量和披露

綠色會計的計量是指將涉及環境資源的經濟事項作為會計要素加以正式記錄並列入會計報表而確定其金額的過程。但環境資源的價值在計量中存在一定難度。一般情況下,環境資源的價值計量可以採用直接市場法、替代性市場法和模糊數學法等,直接市場法又具體包括恢復費用法或重置成本法、防護費用法、市場價值或生產率法、人力資本法或收入損失法等。

綠色會計披露的會計信息是為了向有關各方提供準確有效的綠色信息,以滿足決策者分析、決策的需要。它從總體上可分成兩部分:一是在企業的會計報表及其附註中具體披露企業本期發生應記入本期損益的環境支出和與環境相關的資本性支出;二是在企業的會計報表附註中披露企業執行的環境政策、實施情況以及企業治理環境和保護環境的長期目標等。

整體評論

概述

環境問題已經成為世界發展的重要課題,經濟快速發展帶來了環境污染和生態失衡的負面影響。如何解決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矛盾,促進社會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已成為世界各國共同關注的問題。環保運動、綠色浪潮席捲全球,並滲透到各行各業。會計學界在環境信息,特別是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方面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加快會計改革步伐,建立綠色會計。 進入21世紀以來,人口的劇增,需求的增加,更進一步加劇了對自然資源的過度消耗,造成了能源緊張,自然災害的頻繁發生,環境污染日趨嚴重。這些情況的產生,不僅制約了經濟的發展,而且使人類與自然、生態環境與經濟環境出現了緊張的局面。為抑制生態環境的惡化,世界各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綠色會計綠色會計

據分析,目前自然環境所遭受的污染物中大約有80%來自企業,如何解決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矛盾已成為世界各國共同關注的全球性問題。在會計實務領域,西方已開發國家的公司,特別是著名的跨國公司,迫於政府和市場競爭的壓力以及自身發展的需要,在上世紀70年代就開始在財務報告中披露企業環境信息。經過30年的發展,企業環境報告的內容由最初的環境影響信息擴展到環境業績和環境會計信息。

環境會計又稱綠色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以有關環境法律、法規為依據,研究經濟發展與環境資源之間的關係。計量、記錄環境污染、環境防治、開發、利用的成本費用,並對企業經營過程中對社會環境的維護和開發形成的效益合理計量與報告,綜合評估環境績效及環境活動對企業財務成果影響的一門新興學科。它是以自然資源耗費應如何補償為中心而展開的會計,試圖將會計與環境經濟學相結合,通過有效的價值管理,達到協調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目的。

綠色會計綠色會計
綠色會計市場經濟條件下,由於一部分人或企業的急功近利,導致價值規律對有關社會生態平衡、環境保護、資源利用等問題的調節作用失控,所以進一步加劇了中國資源的枯竭與環境的惡化,從根本上制約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綠色會計則把維護生態平衡,最佳化生態環境等問題當作反映和控制的對象,引導和監督企業通過一定的社會經濟活動去保護資源,維護生態環境。
企業雖然是獨立的經濟實體,但它的存在依賴於籌資、投資、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等各項經營活動。其中任何一項經營活動的中斷或受阻,都會影響到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企業能否順利地開展各項經營活動,與企業經營活動能否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有直接關係。為了從根本上降低生產活動對環境的破壞,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起草了《清潔生產促進法》(草案)。清潔生產的本意是“更清潔的生產”,其實質是從生產設計、能源與原材料選用、工藝技術與設備維護管理等社會生產和服務的各個環節實行全過程控制,從生產和服務源頭減少資源的浪費,促進資源的循環利用,控制污染的產生,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雙贏”。
中國經濟發與環境污染的矛盾非常突出,實施清潔生產,從源頭上減少污染的產生是根本的解決辦法。中國環境污染嚴重的根本原因在於多數企業尚未從根本上擺脫粗放的經營方式,結構不合理,技術裝備落後,能源原材料消耗高、浪費大,資源利用率低。現行環境管理制度從根本上看傾向於“末端治理”,而解決環境問題的根本出路在於實施清潔生產,預防污染的發生。
企業的發展與環境關係密切,社會環境的惡化直接影響到企業自身的發展,通過環境會計核算,積極協調企業與環境資源的關係,為企業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可使企業健康發展,通過環境會計來反映、控制、並向政府及社會報告,使公眾了解和支持企業的正常經營活動。
問題及措施
綠色會計除對上述兩項信息進行披露外,財務情況說明書應專欄說明企業對環境的損害情況及治理措施。應說明的內容一般有如下五種:
綠色會計綠色會計

(1)會計期間企業生產耗用自然資源的數量(如耗用多少噸淡水及海水);
(2)企業生產活動及排污對環境的污染程度(如排放多少二氧化硫、磷等);
(3)企業對環境的污染所造成的社會責任成本,如因水被污染,對居民健康的影響、對水中生物的影響、對旅遊業的影響(水被污染遊客會減少)等;
(4)企業已採用的控制污染措施及其效果(近期效果及遠期效果);
(5)企業治理污染的目標及達到目標的措施(當前目標及長遠目標)。
我們知道,自然資源屬於全人類所有,保護好自然環境為子孫後代留下一個潔淨的世界是我們的責任。如果企業的生產活動較嚴重地污染了環境,就會觸犯法律(環保法等),將要被罰款或被強行要求治理。這樣,企業就產生了債務。如果企業對環境的污染還不足以受到法律的制裁,或者有關法律還未出台,此時,企業為了對社會負責,對人類負責,應主動儲備一定的資金用於污染的治理,使被損害的自然資源恢復到原有的品質。如果現有的科技水平尚達不到這個要求,則應儘量避免或減輕污染的程度。
正如郭道揚所說,“經濟之發展與環境之惡化猶如一個雙面鏡,一面顯現出現代經濟社會歌舞昇平的繁榮景象,而另一面卻照出了人類文明的病態”。正因為如此,傳統的會計理論是不完整的,其核算的方法未將環境資源列入資產核算,經濟成長的指標不能如實反映經濟發展速度,虛增了國家富有程度,誇大了人均收入和經濟福利。企業成本只計算人造成本,而對“自然資本”忽視不計,造成企業對自然資源的無償占用和污染,以犧牲環境質量為代價虛增利潤。它僅能確認那些能夠計量,且能用價格計量以及用價格交換的東西,忽視了公共物(空氣、海洋等)以及擁有的那些不能以價格反映的東西(例如土地維持動物生活的能力)。根據現代會計原理產生的會計公式,即從收人中減去成本而得到利潤,其成本僅僅包括了經濟成本,而沒有包含社會成本。,社會從收入中所增加的每份巨額資本在多大程度上是以屬於未來子孫後代的資本費用為代價。我們是否依靠下一代的資本來生存。因此,利用這種會計技術與方法算得的利潤,不僅導致了虛誇的稅收,而且鼓勵了以犧牲環境來取得當前利益的做法。
綠色會計綠色會計

綠色會計理論認為:空氣、水、土地等維持動物生存能力以及臭氧層等都是全世界所有國家以及他們子孫後代所共有的“特定財產”,這些財產有些不具有再生性,如礦藏資源、石油資源等;有些具有再生性,如水資源等。即使這些“特定財產”可以再生或替代,但對其損耗的補償,也需付出一定甚至巨大的代價。由於資源總是稀缺的,所以這些“特定財產”就應該賦予一定的價值。綠色會計通過企業的社會資源成本,加入於產品成本中,能較準確地核算國民生產總值和企業生產成本,促進企業挖掘內部潛力,維護社會資源環境。

經濟學知識(一)

經濟學(economics)是研究人類社會在各個發展階段上的各種經濟活動和各種相應的經濟關係及其運行、發展的規律的科學。本篇介紹了經濟學基本理論和相關的基礎專業知識,方便大家了解市場經濟的運行機制,熟悉黨和國家的經濟方針、政策和法規,了解中外經濟發展的歷史和現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