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住行話文明—交通篇》以史為主,史論結合,詳盡介紹了自遠古到當代,中國與西方(西歐及美國)各個歷史時期陸路、水路、軌道及航空等方面交通文明的主要成就,闡釋了它們各自的發展特點和表現特徵,並結合中西方交通文明形成的不同社會背景及對社會文明的不同影響,進行了深入的文化品評,揭示出其中深藏的文化內涵。
衣食住行話文明交通
作者:顏吾芟
市場價:¥32.00
出版社: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
頁碼:218 頁碼
出版日:2008年
ISBN:9787563918874
版次:1版
裝幀:平裝
開本:16
內容簡介
《衣食住行話文明》交通分冊一書以對比的方法、圖文並茂的形式,詳盡介紹了自遠古到當代中國與西方各個歷史時期陸路、水路及航空等方面交通文明的主要成就,闡釋了它們各自的發展特點和表現特徵,並結合中西方交通文明所形成的不同社會背景及對社會文明的不同影響,進行了深入的文化品評,揭示出深藏其後的文化內涵。
作者簡介
顏吾芟,現任北京交通大學人文學院特聘教授,主講中國歷史文化概論、中國法律文化概論、中國政治思想史、中國法制史等課程,著有《中國歷史文化概論》、《走出鹹陽城——秦始皇治國謀略》、《秦漢軍事史》等。
目錄
第一章 遠古時代與文明之初
第一節 遠古時代原始交通的產生
第二節 文明之初“中勝於西”的交通成就
第二章 古典時期各有千秋的中西交通
第一節 古典時期中西交通概述
第二節 道路建設及交通管理的雛形
第三節 車輿的改進
第四節 隧道與橋樑
第五節 西人東來與漢人西行
第六節 中國先進的運河開鑿
第七節 船舶製造與航海
第三章
中世紀中國交通文明的發達及西方航海的復興
第一節 中世紀中西交通概述
第二節 獨享尊崇的中國道路建設
第三節 車輿種類的增多及轎子在中國的盛行
第四節 遙遙領先的中國橋樑建築
第五節 中國人的西行與西方人的東來
第六節 中國運河開鑿達到頂峰
第七節 中國船舶製造及遠洋航海的輝煌時代
第八節 西方“新航路”的開闢
第四章 近代中西交通文明發展形勢的逆轉
第一節 近代中西交通概述
第二節 西方道路建設的飛躍與中國的落後
第三節 西方馬車的改進及汽車的發明
第四節 現代交通管理雛形在西方的出現
第五節 西方鐵路建設及對中國鐵路的控制
第六節 地下鐵道與有軌電車在西方的出現
第七節 鋼鐵橋的建造與隧道開鑿技術的提高
第八節 西強中弱的水路交通
第九節 航空交通的開始
第五章 現代西方交通文明繼續領先及中國的奮起直追
第一節 現代中西方交通概述
第二節 汽車製造
第三節 公路建設的新寵兒——高速公路
第四節 鐵路建設的新發展——高速鐵路
第五節 軌道交通——更自動化更高速
第六節 著名橋樑與隧道
第七節 航海交通
第八節 航空交通
……
文摘
遠古時代,中國是從元謀人開始一直到夏王朝建立之前,時間是距令約70萬年到大約公元前21世紀;西方則是從距今70萬年左右的海德堡人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當然,無論是中國還是西方,歷史的源頭肯定還能再向前推進一些,距令約170萬年和距今70萬年左右的時間認定,只是考古學截至目前的成就。 至於“文明之初”,本書指的是奴隸制時代,中國歷經夏、商、西周三代,西方則在地中海地區點燃“愛琴文明”之火。 嚴格來說,遠古時代,人類產生後,交通的歷史也就開始了。因為交通與人類的生產、生活密切相,沒有交通,人類步難行,所以交通的歷史與其歷史一樣悠久。 另外,從遼寧省營口市金牛山和本溪市廟後山兩處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的考古發掘成果可以證明,“北京人”還摸索出東出北京通往東北地區的交通路線。 金牛山遺址位於營口市所轄的大石橋市西南8公里處,東距渤海20公里,發掘於1974年。據測定,該遺址距今31萬—16萬年,人類化石距今28萬年,是中國東北地區迄今發現的最早的舊石器時代人類遺址。從“金牛山人”的頭骨壁厚度小於“北京人”分析,其要更加進化一些。科學家研究表明,金牛山遺址的文化特徵與周口店“北京人”文化特徵有著密切的聯繫,如其石器的打制、加工方法和類型與“北京人”很相似。這表明,當時從北京周口店到營口金牛山700多公里遠的兩地之間很可能有著交通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