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寒證
正文
陰寒之邪侵犯血分所引起,臨床以血脈凝滯、收引等為主要表現的證候。常見於凍傷、婦女月經不調、痛經及脫疽等疾病。《素問·調經論》云:“血氣者,喜溫而惡寒,寒則泣不能流,溫則消而去之。”血寒證的治療主要以溫經散寒,調理氣血為主。若在脫疽病中出現血寒證,則多表現為面色暗淡無華,喜暖怕冷,患肢麻木,小腿抽痛,足趾暗紅或青紫而冰涼,疼痛甚劇,徹夜難眠,舌紫黯,脈弦細而遲澀。此多由肝腎不足,外感寒邪,以致寒凝血滯,阻塞經絡所致。治宜溫陽散寒,活血通絡。
血寒證應注意與血瘀證鑑別,兩證都有血脈凝滯症狀,在病因病機上密切相關,但有一定區別。以病因而論,血寒證多由素體陽虛,寒邪客於血脈之中,使氣血運行遲緩而致。血寒也是形成血瘀的病因之一,血瘀證中一部分是血寒證進一步發展的結果。兩者的主要區別在於血寒證既有寒象,又有疼痛如刺,固定不移,甚而癥積包塊,舌有瘀斑,脈沉遲等瘀血症狀,與單純血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