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須豆

蝦須豆

蝦須豆,為豆科植物乾花豆的根或葉。直立灌木,高可達1米。生於山坡、荒地,陽光充足的地方。分布廣東、廣西等地。有止咳,化痰,潤肺,治毒瘡等功效。

基本信息

蝦須豆

正文

蝦須豆
(《廣西中藥志》)

異名

土甘草(《廣西中藥志》)。

來源

為豆科植物乾花豆的根或葉。

植物形態

乾花豆
直立灌木,高可達1米。幼枝密生鏽色短毛。單數羽狀複葉,互生;小葉披針形、橢圓形或矩圓形,長5~12厘米,寬2~3.5厘米,先端尾狀漸尖,基部楔形,全緣或略微波狀,厚紙質,無毛;小托葉線形,長約2毫米。總狀花序腋生,長6~8厘米,有節,花數朵簇生於節上;苞片披針形,長約2毫米,邊緣有毛;花蝶形,紫紅色,花柄長約3毫米;花萼淺鍾狀,被短毛,先端5齒;花瓣有爪,旗瓣闊卵圓形,翼瓣矩圓形,龍骨瓣較翼瓣稍短;雄蕊10,2體;雌蕊1,子房線形,被短毛,花柱內彎,柱頭球形。莢果扁平,開裂。種子圓形,稍扁,褐色,有光澤。花期6~10月。果期8~12月。
生於山坡、荒地,陽光充足的地方。分布廣東、廣西等地。

採集

根,秋、冬採挖;葉,夏、秋採摘,洗淨,曬乾。

藥材

根呈圓柱形,新鮮時肉質,表面黃棕色,乾燥的根色較深,表面不平,有下陷的淺縱溝,皮孔橫列,呈線狀突起。質硬,斷面不平,帶顆粒狀。橫切面淡黃色,射線不顯。

性味

《廣西中藥志》:"味甘微辛,性平,無毒。"

功用主治

①《廣西中藥志》:"根:散瘀,消腫,止痛,寧神。治跌打腫痛。"
②《廣西藥植名錄》:"根、葉:止咳,化痰,潤肺,治毒瘡。"

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5~8錢,外用:搗敷。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