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中華第一龍——蜷體玉龍
介紹
蜷體玉龍
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
高26.3厘米 最寬29.3厘米
1971年內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出土
龍,是我們祖先臆造的一種神奇的動物形象,它構成了我們這個古老民族在思想意識、典章制度、生活習俗和文化藝術的一大特色。可是,中國這種傳統的龍到底是什麼時候孕育而出的?龍的原始形態究竟是什麼樣子?紅山文化玉龍的出土為我們探索龍的起源提供了可靠的實證。
紅山文化距今已有5500年的歷史,它的一個鮮明特徵就是已經創造出各種形狀奇特雕工精美的玉器,這些玉器從其出土位置判斷,已經具備宗教祭祀和象徵主人權利的作用。玉龍,就是紅山文化玉器群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種玉雕作品。
最常見的三類紅山文化玉龍都像英文子母“C”。內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出土的C形龍,玉龍由綠色岫巖玉圓雕而成,龍的吻部前伸,略略上翹,嘴緊閉,鼻端截平,有對稱的雙圓鼻孔,雙眼突起呈梭形。龍體捲曲呈“C”形,但剛勁有力,龍的頸部長鬣上揚,顯現騰雲駕霧的動感。
由此我們可以認定,隨著時間的推移,豬龍慢慢首尾分離,頭上長出了鬣或角,至此,一條真正的原始的龍被我們祖先創造出來了。可以說,首尾銜接如環形的玉豬龍,屬於早期;三星他拉C形玉龍首尾分離,屬於晚期。
觀賞“C”字龍,我們可以發現其頭部具有豬首的特徵:口閉吻長,鼻端前突,上翹起棱,鼻端截平,有並列鼻孔。而身子又具備蛇的特徵。那么,這是否意味著這種帶有豬首蛇身特徵的龍是由豬和蛇演變而來的,答案是肯定的。古諺就有“豬乃龍象”,現在看來這句話並非空穴來風。
遠古時期,豬在畜牧業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除了把豬作為食物以外,還把它作為“水獸”,在祈天、求雨、防洪等祭祀中,經常把它作為祭品來祈求農業豐收,並逐漸把豬抽象神化。這些觀念反映到玉器造型中,豬首龍的出現就不足為奇了,玉豬龍很可能是“豬乃龍象”最早的源頭。那么,龍體的形狀為什麼源於蛇的身軀呢?有專家認為,這是紅山人對蛇崇拜的原因。因為,蛇的活動與季節的循環是相符合的,因此,古人以蛇象徵土地和繁殖力。於是兩者結合起來,就出現了豬首蛇身龍的形象。
豬形龍與豬這種和我們人類日常生產和生活關係最密切最熟悉的動物有關。我們狩獵豬、畜養豬、食用豬,以至用豬創造我們“家”這樣一個“屋頂下有豕”的文字,說明我們原始先民的生活與豬實在是太緊密了,當紅山文化已經出現宗教祭祀和神靈崇拜時,豬自然而然會成為原始先民的通靈之物和權力的象徵,這樣豬的形象就逐漸演變成龍的形象。可以這樣說,豬向龍的演變過程、必然是原始農業逐步發展的過程,是原始農業發達的標誌,也是宗教祭祀的需要,當中國古代文明向蒙昧時代告別時,龍的形象就出現了。
龍首來源於豬首,它說明了這種高不可攀的“神物”,最初並非單純幻想的產物,而是原始先民從日常生產和生活中創造出來的形象,只是被後人神化罷了。
紅山文化玉龍的背部均有一兩個對鑽的圓孔,似可作飾物繫繩佩掛。考古發掘告訴我們,高度達15厘米以上的大型玉龍,就其重量來說已不適合佩帶。因此許多學者認為紅山文化玉龍不僅僅是一種飾物,而應是一種神器,一種紅山先民所崇拜的代表其祖先神靈的圖騰物,是主人在宗教祭祀中的通靈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