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位於鳳凰街定慧寺巷34號,1982年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唐鹹通間為盛楚所創般若院子院,五代吳越錢氏時仍屬羅漢院,北宋雍熙間稱西方院,大中祥符間賜額定慧禪寺,才與壽寧萬歲禪院(雙塔寺)分為兩寺。元末毀於兵火。明洪武中僧澤藏山、景新、惠澤,永樂中僧淨因,先後重建。宣德九年(1434年)得知府況鍾捐助,正統二年(1437年)重建大雄寶殿。清康熙初漸形傾圮,十一年(1672年)僧大休駐錫,里人唐堯仁捐資重建觀音殿,重修大殿、彌勒殿。道光間殿宇失修,十六年(1836年)邑人顧沅等集資修葺。鹹豐十年(1860年)至同治二年(1863年),因戰爭被毀。同治三年僧本修師徒相繼募修地藏、天王各殿。1926年僧靈馨募修。
宋代著名文學家蘇軾與定慧寺主持僧守欽友善,往來蘇州必寄寓寺中。紹聖初,蘇軾貶謫惠州,與留居宜興之長子蘇邁音訊阻隔,守欽遣徒卓契順攜帶蘇邁書信長途跋涉至惠州探視,並贈《擬寒山十頌》詩。蘇軾和詩八首答謝,又書陶淵明《歸去來辭》贈卓契順。明正統四年,巡撫周忱為蘇軾所書《歸去來辭》墨本題跋,命主持摹勒上石,陷於寺壁。知府況鍾建嘯軒紀念蘇軾。清道光十四年,按察使李彥章倡議,蘇州官紳集資於寺北建蘇公祠。鹹豐十年毀,同治七年知府蒯德模重建,光緒十九年(1893年)募修。今廢。
定慧寺現存清代山門、天王殿、大殿等建築,坐北朝南。大殿為單檐歇山造,面闊三間19米,進深18米,高約12米。四周檐柱均為抹角石柱,檐下布列象鼻昂楓拱十字牌科。梁架扁作,結構完整。殿前古銀杏兩株並峙,樹齡200餘年,夏日濃蔭如幄。1991年冬,大殿曾進行修繕。
碑刻尚存四種,即:《定慧寺重建佛殿碑》,張洪文,仰瞻書,張勖篆額,明正統二年立石;《蘇文忠公宋本真像》,鐫蘇軾全身畫像,清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翁方鋼詩並識,道光十四年李彥章題記,同年摹刻;《蘇文忠公祠募修詩碑》,李超瓊詩並識,光緒十九年立;《重修定慧寺碑記》,王隆瀚文,董蔚書,1928年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