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建築 、佛塔
【年代】公元680年
【原屬】日本
【簡介】
藥師寺三重塔位於日本奈良市西之京町,此塔建於飛鳥地方。原寺因平城京(作為藤原氏的首府)建立後,於公元718年從飛鳥遷往奈良。後因舊寺悉遭火災,只留下這幢三重塔(亦稱東塔),故它至為尊貴,後被日本政府定為國家文物珍寶。
這座塔高33.8米。被譽為日本最美的古佛塔之一。我們仔細觀賞這幢寺塔,會覺得它的形態十分特殊。它與我國古代歷來的寺塔結構有所不同,重檐參差不齊,塔身置於樹叢之中,儼然孤立。建築形制好象不夠劃一,有一種兼容並蓄的特徵。比如,塔身的每一層都有自己的特色,上下不求統一;各層的柱子並不鼓凸,它們與牆壁齊平,被融進了整個塔的本身中;承托柱子的斗拱也不外挑,與各部的配合顯得均衡得體。因此,每一層建築都充滿一種調和感。其次,最下層的柱子的間隔是以中間為最寬,兩邊漸次變狹;外檐斗拱一律採取三段出跳,從不完整處形成完整的構造。若把這幢寺塔與日本法隆寺五重塔相比較,就能發現藝術上這種差異是有下面的歷史文化原因的。
約從飛鳥時代中期與後期,中國的古代文化開始廣泛地影響日本。日本雖然在上古延續下來的氏族生活中也多少摹襲了一些中國制度,但數量畢竟有限。而這時外來文化的滲入,與本土文化又出現不相融合的狀況。至天武天皇的改革年代,這兩種文化才開始逐漸融合起來。儘管如此,氏族時代承襲下來的各族支系所控制的本家文化,仍然十分強大。至飛鳥時代中期,一些氏族支系竭力想擺脫本族大戶的制約,以求獨立。天武天皇也利用這種意圖,承認各分散的支系獨立,不受本家管轄,並直接給這些獨立的氏族賜姓,發揮他們專長與創造才幹。因而這時在日本國內出現了雙重的政治與文物典章體制。進而言之,也出現了一些具有雙重性格的新貴族。
至白鳳時代,國家又要求全面統一。於是,在美術上,無論是寺廟建築的平面配置上,還是在佛像製作等造型藝術上,都出現了從飛鳥時代向白鳳時代過渡,後又從白鳳時代向天平樣式過渡的轉變特徵。反映在這座藥師寺三重塔上,就是整體的某一有機部分保持著自身的樣式特徵。這幢寺塔正好是這個時代的政體觀念在造型藝術上的體現。
相關詞條
-
法隆寺
法隆寺,又稱為斑鳩寺,位於日本奈良生駒郡斑鳩町,是聖德太子于飛鳥時代建造的佛教木結構寺廟,據傳始建於607年,但是已無從考證。法隆寺占地面積約18700...
簡介 評價 歷史 建築風格 不可思議 -
塔[建築術語]
塔是一種在亞洲常見的,有著特定的形式和風格的中國傳統建築。最初是供奉或收藏佛骨、佛像、佛經、僧人遺體等的高聳型點式建築,稱“佛塔”。14世紀以後,塔逐漸...
結構 種類 功能 歷史記載 中國名塔 -
大乘寺
大乘寺,又稱大佛寺,位於齊齊哈爾市鐵鋒區木海街與民航路交叉口、西滿革命烈士陵園南側。建於1943年,占地面積3.1萬平方米。坐北朝南,有前後兩座大殿。廟...
-
法隆寺地區佛教建築群
1993年被註冊為世界遺產的“法隆寺地區佛教建築物”(奈良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木造建築群,據說這是聖德太子藉由推古天皇的禱告,為祈願治癒其父用明天皇之病...
歷史回顧 基本簡介 建築風格 主要寺院 相關詞條 -
大安寺
大安寺距應縣城11公里,位於東宿莊村南,是千山五大禪林之一,系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地理位置 歷史傳說 人文景觀 走進寺廟 山門介紹 -
大安寺[山西應縣大安寺]
大安寺距應縣城11公里,位於東宿莊村南,是千山五大禪林之一,系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地理位置 歷史傳說 人文景觀 走進寺廟 山門介紹 -
大安寺[山西]
大安寺距應縣城11公里,位於東宿莊村南,是千山五大禪林之一,系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地理位置 歷史傳說 人文景觀 走進寺廟 山門介紹 -
法藏寺遺址
法藏寺遺址位於北京幸福東街南端鐵道西側。初稱彌陀寺,因寺中建有磚塔一座,故俗稱白塔寺或法塔寺。金代大定年間(1161—1189)始建;明景泰二年(145...
簡介 沿革 歷史發展 文化底蘊 建設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