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藝術歌曲是音樂史上一種特定的體裁。在德國,由舒伯特、舒曼、勃拉姆等作曲家創作的歌曲被稱為Lied;在法
國,與之同類的歌曲被稱為Melodie;流傳到中國,我們將它譯為“藝術歌曲”。它原本的意思是“這種微妙的藝術用不同於歌劇的方法,令人領會到歌詞中戲劇性的內容”。還有與Lied一詞相近的Kunstlied,它的意思則是“不同於民歌的歌曲”。曲此我們可以知道,區別於歌劇和民歌的這種歌曲形式——藝術歌曲,具體說來是指音樂與詩歌的完美結合。歷史概貌
古代的“音樂”的概念是聲樂,因此把藝術歌曲劃歸在音樂的範疇中是符合歷史的觀念的,並由此可知,藝術歌曲
實則早於音樂的其它形式幾百年而存在,如歌劇、交響樂等等。我們當今意義上的藝術歌曲經歷了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從德國、義大利、法國、俄國等等,從游吟詩人及僧侶們,通過Issac傳到taleman、格魯克、莫扎特、貝多芬等眾多作曲家並層層推進,最終在舒伯特的藝術歌曲中達到高潮,從lied大師Issac到藝術歌曲之王舒伯特,它的形式發生了質的變化,從單音lied———複音lied———浪漫的藝術歌曲———十二音、無調性的藝術歌曲,一直是在非常強勁地發展著。在它最初的形式發展中,改革進化一直伴其左右,如Schulz去掉了固定低音而改為完整的伴奏;海頓藝術歌曲的鋼琴伴奏有前奏、間奏,加強了伴奏的重要性等等;貝多芬的藝術歌曲的“歌曲集”形式成為後提升,雖然二者都自為地閃著自己的光輝,當他們一起登場時,肯定是最引人入勝的。”應該說普賽爾第一次毫不猶豫、而又比較客觀地評判了二者的關係,即出自同一體,但又有側重。當然這種側重是集中在音樂方面上。E·T·A霍夫曼說:“在譜寫的詩歌用詞語來指種種確定的情感的歌唱中,音樂的魔力作用就象道士的仙丹一般,只需幾粒就足以浸泡出任何精妙美味的沖劑來。”這種對於詩與音樂的審美觀點是浪漫主義藝術歌曲的真諦所在,詩的升華一定要有音樂的滋潤,否則詩的光輝即顯暗淡(這只是限定在音樂範疇之中,作為詩的個體表現,它固然有自己獨特的魅力存在,而並不需要依附在任何其它形式之中)。因此,讓·保爾在《美學史料讀本》中提到“在所有藝術門類中,只有音樂是純粹的最富人性的,能涵蓋一切的。”雖然許多學者認為詩是藝術歌曲創作的源泉,但詩的提升、完美只有通過音樂才能完成、實現。音樂人類學家戴維·科普蘭認為,舒伯特、舒曼的歐洲藝術歌曲中,是歌曲將歌詞完全融化為音樂的表達模式,還是作曲家通過閱讀詩作來獲得美感,從而形成音樂曲式,這個問題至今尚未解決。從另一個角度看,藝術歌曲的發展過程離不開聲樂藝術的演變和不斷的“美聲”追求,這也是推動其整體進步的不可或缺的因素。比如它最初是否是由閹人歌手演唱的,因為這種演唱只限在小範圍的演出。在法國,藝術歌曲是在沙龍里得到發展的,而在德國,它的演出常常是在市井、民眾中進行的。各地區和國家的演出對象和渠道不同,必然在藝術歌曲的整體創作上有不同的影響最終形成各種不同的風格。劇場的革命是導致聲樂改變的一個重要素,所以藝術歌曲的整體進步是與劇場的發展、聲樂演唱的改革和進步分不的。
特點
詩與音樂的結合
歌曲根據原詩含義及原詩的抑揚頓挫等進行創作,所以歌曲所呈現的是作曲家對詩歌的主觀看法。
以鋼琴伴奏(獨唱)
鋼琴伴奏的地位和聲樂鏇律同等重要。鋼琴伴奏不只是起和聲和節奏襯托的作用,往往用特定的音型或更複雜,更精緻的織體以表現歌曲的意境與內涵。如舒柏特歌曲的鋼琴伴奏就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結構精緻
藝術歌曲一般短小精緻,是一種高度濃縮的音樂小品,在聆賞或演唱時要非常注意細節,因為每個字、每個音都有特意的安排。
內容豐富
由於歌詞都是採用名詩人的作品(如歌德等大師),所以內涵豐富,藝術價值較高。
要求演唱者具備較高的演唱技巧與藝術修養
藝術歌曲的特質決定它的演唱者必須具有良好的音質,細膩的聲線,清晰的咬字與恰當的情緒表達能力。因此能否唱好藝術歌曲是衡量一名合格歌唱家的重要標誌。
與詩歌
歌唱中的語言是在日常生活語言的基礎上提煉、加工、創造出來的,具有文學性。一首好的歌詞,就是一首好
詩。在人類古代時期,詩與歌是集於一體的。許多藝術歌曲其歌詞都顯現出詩的律動,其鏇律跳動著詩的脈搏。光未然的長詩《黃河吟》,使冼星海創作出震撼人心的《黃河大合唱》。傳唱了千百年的《陽關三亞》,把“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中蘊藏的難捨友情,演繹得淋漓盡致。《教我如何不想他》中,天上飄著些微雲,地上吹著些微風,微風吹動了我頭髮,教我如何不想他。歌曲通過對春、夏、秋、冬各種自然景色富於詩情畫意的描寫,表現了對純真愛情的歌唱,使劉半農以韻節諧美著稱的原詩,更增添了光彩。流傳於千家萬戶的蒙古族民歌《牧歌》,形象純樸富有詩意。可見,藝術歌曲的發展離不開詩歌與時代的發展。歐洲藝術歌曲是歐洲聲樂藝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對世界聲樂藝術所產生的影響是重大而顯著的,在這裡產生了至今仍被視為藝術歌曲楷模的許多經典傑作和優秀的詩篇。把詩詞與音樂構成一個完美的藝術整體,比民歌和一般歌曲的藝術水平要高,藝術技巧的難度更大。在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的歐洲,藝術歌曲這個名稱由舒伯特的作品而確立,成為一種獨立類型的歌曲品種。舒伯特采有繆勒的詩譜寫了兩部聲樂套曲《美麗的磨坊女》和《冬之旅》,從而揭開了浪漫主義歌曲的嶄新篇章,使藝術歌曲的地位得到了確立與成熟。鋼琴伴奏
鋼琴伴奏是藝術歌曲聲樂演唱中不可缺少的主要組成部分。作曲家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與創造力,藉助鋼琴的
藝術表現力,使其融入歌曲的情感,以豐富多樣的表現手法,渲染詩歌的意境,塑造動人的音樂形象。鋼琴伴奏與鏇律一起表達完整的音樂,體現出作曲家的創新意識與技術水平。傳統的藝術歌曲的演唱是與鋼琴伴奏視為一體的。舒伯特在他的藝術歌曲的創作中,充分發揮鋼琴的藝術表現力,渲染歌曲的氣氛,烘托歌曲的情感,塑造歌曲的背景,給歌曲伴奏以新的生命。在他的聲樂作品中,伴奏不僅僅是從屬鏇律的,而是能夠用來表現鏇律所不能表現的東西。鋼琴伴奏始終起著襯托的作用,特別是運用色彩的變化,速度的緩急,音的延長與停頓,為演唱者創造出特定意境,從而加深了藝術感染力。鋼琴伴奏的意境不僅僅是跟著歌曲鏇律給予和聲及節奏的支持,更主要的還在於通過寫意或造型的藝術手法渲染音樂氣氛,從每首歌曲的藝術形象、結構發展、和聲處理、伴奏織體去感受和分析作品的風格內涵及表現的手段,能夠幫助我們對藝術歌曲進行更加完美的藝術處理。
推廣及發展
藝術歌曲在我國一向被看成是嚴肅音樂(高雅音樂)。一自30年代以來,我國樂壇產生了不少優秀的藝術歌曲,它們又是全國各大院校培養音樂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教材。其中,三、四十年代的一批作品尤為優秀,具有濃郁的浪漫主義色彩和較高的藝術水準。而到了80年代,歌曲的詩化程度、音樂的藝術風格與技巧的運用都有了更明顯的提高及突破。藝術歌曲是流動的詩篇,鏇律充滿了詩的韻味和美感,它的美學規律是我們需要認真完成和不斷探討的課題。在歐聲樂藝術的發展過程中,藝術歌曲產生的影響和作用對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都是巨大深遠的,正確全面理解藝術歌曲的本質、風格及特徵,並以此推動我國藝術歌曲的創冶。發展,使藝術歌曲風格更加多樣化、民族化,更具藝術性和時代性。
藝術歌曲在西方的發展
早在12世紀,隨著游吟藝人和法國南部吟唱詩人的崛起,情歌和敘事歌得到了發展,隨之在14世紀和15世紀產生了德國戀詩歌手(minnesinger)和名歌手(Meistersiugen)的歌曲。16世紀、17世紀出現了牧歌,這時期的創作對歌曲寫作水平的提高起到了意義深遠的影響。德國的藝術歌曲發展是由哈斯勒和阿貝特創始,經過莫扎特、貝多芬,到使歌曲創作極為繁榮的舒伯特——他比任何作曲家都更多地將感情及戲劇性傾注到藝術歌曲這個形式里。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德國藝術歌曲和法國藝術歌曲兩大流派。
這些藝術歌曲雖然風格雖不相同,但都是取材於優秀的詩歌,加上精緻的音樂鏇律和完美的鋼琴伴奏,形成一首首各具特色的精品。到了19世紀,英國、西班牙、美國、俄國、匈牙利等國的作曲家們也創作了許多的藝術歌曲。藝術歌曲一般都具有明顯的流派特點,這與每個國家不同的語言習慣有著密切的關係。
藝術歌曲在中國的發展
藝術歌曲在中國的發展,以新中國成立為例,大致可分為兩個時期。
“五四新文化運動”以後,藝術歌曲傳入中國之初,藝術歌曲就在很高的起點上得到發展。以蕭友梅、吳夢非等為代表的一些音樂家得音樂教師在蔡元培大國倡導美育思想的影響下,在全國各地先後組建了一些新型樂團。這些音樂活動在很大程度上為藝術歌曲創作做了鋪墊。洗星海繼聶耳之後,以更廣闊的題材、更多樣的體裁和更豐富的藝術手段,譜寫了大量富有藝術性的歌曲,從不同側面反映了中國民族解放和人民革命的現實。
新中國成立後,尤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藝術歌曲創作空前繁榮。新時期的作曲家鄭秋楓、施光南、尚德義、谷建芬、士心、徐沛東、陸在易、王志信等創作了《我愛你,中國》《吐魯番的葡萄熟了》《牧笛》《我們是黃河泰山》《我像雪花天上來》《我愛土地》《母親河》等眾多膾炙人口的藝術歌曲。中國的民族眾多,民歌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當作曲家把這些清唱或用極為簡單的伴奏形式演唱的原始民歌配以豐富多彩、格調高雅的鋼琴伴奏時,一種具有高品位、完全不同於原始民歌的藝術歌曲出現了。它不僅受到了大從的好評,也得了專家的肯定,在我國的藝術歌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們流傳到國外,使世人從中了解和全會中國民族的生活與情感,在文化溝通與交流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由於它們的民族情和藝術兼容,作品也特別受到廣大中外聽眾的歡迎和喜愛。
舒伯特作品
弗蘭茲·舒伯特(FranzSchubert,1797-1828)是奧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浪漫主義音樂文化的奠基人。主要藝術成就
在於開創了抒情歌曲、聲樂套曲的新體裁,在交響樂中加入抒情性因素。他創作了大量流傳至今的優秀藝術歌曲,被世人譽為“歌曲之王”。在西方音樂史上,舒伯特在藝術歌曲創作方面具有奠基性和經典性地位,研究舒伯特的生平及其藝術歌曲,了解舒伯特藝術歌曲的特點,對於推進音樂藝術教育,提升音樂素養是極為重要的。沃爾夫以及理夏德·施特勞斯和馬勒,包括華格納的歌曲,都是沿著舒伯特所開闢的道路繼續發展的。舒伯特藝術歌曲的創作
舒伯特將藝術歌曲的潛能充分挖掘,使其成為極富表現力的藝術形式。此後的舒曼、勃拉姆斯、沃爾夫以及理夏德·施特勞斯和馬勒,包括華格納的歌曲,都是沿著舒伯特所開闢的道路繼續發展在18世紀和19世紀,一部成功的歌劇最能代表一位作曲家在音樂上的成就,很不幸的是舒伯特的幾部歌劇皆以失敗收場。舒伯特的作品在當時並未受到應有的重視。作為浪漫派的先驅和後古典派的代表人物,舒伯特在他短暫的31年生命中,總共譜寫了一千多首作品其中藝術歌曲就有600多首。除了鏇律動人之外,他為這些曲子所寫的鋼琴伴奏比他的鋼琴獨奏作品更令人驚嘆,因為在這些歌曲中,鋼琴伴奏已不僅僅是伴奏,它甚至具有詮釋歌詞的效果,聲樂、歌詞與鋼琴三者融為一體。更重要是,他把從詩詞中所得到的靈感,用音樂來描述,從而成為一種風格。這種創新的作曲手法。影響了日後浪漫派作曲家在鋼琴曲方面的創作。在舒伯特其他的抒情歌曲里,流露的思想感情也很豐富多樣。像“野玫瑰”、“鱒魚”、“春思”、“聽,雲雀”、“誰是雪爾維亞”、“聖母頌”、“搖籃歌”、“小夜曲”、“紡車旁的瑪格麗特”、“魔王”、“流浪者”、“鄉戀”、“我的孤寓”、“死與少女”、“致音樂”等,都具有代表性。從“紡車旁的瑪格麗特”(1814年),“魔王”(1815年)的創作算起,舒伯特在15個年頭的歌曲創作中所留下的聲音強烈地反映了處於壓抑人們思想感情的反動社會中,一個正直的知識分子的內心矛盾。他追求美好的東西,卻又不能得到它。19世紀的歐洲,在歌曲創作方面,德文藝術歌曲的數量遠比其他語言來得豐富,作曲家極力嘗試要把詩詞和音樂結合在一起,經過格魯克、莫扎特、海頓、貝多芬的努力之後,舒伯特將其發展至巔峰。因,而舒伯特這個偉大的作曲家,被人們冠以“歌曲之王”的美名。
舒伯特藝術歌曲的藝術特色
藝術歌曲是舒伯特全部創作的中心,舒伯特在大約15年的時間裡寫下了600多首藝術歌曲。在選材方面,舒伯特對歌詞的要求不拘一格,既有歌德、席勒、海涅以及莎士比亞的詩歌,也有他的友人索貝爾等的詩歌。除此之外還採用能激發他靈感的,即使當時尚未成名的詩人的詞作,比如“美麗的磨坊女”、“冬之旅”的詞都是出自繆勒的詩。舒伯特所選擇的詩詞內容廣泛,對不同的題材語詞仔細琢磨,為每首歌尋找最佳的形式載體來揭示作曲家的情感。舒伯特的歌曲形式通常分為三類:分節歌、通體歌、變化分節歌。舒伯特將聲樂套曲的形式向前推進一步,儘管貝多芬“致遠方的愛人”(1816)要比舒伯特“冬之旅”(1827)早10年,但作為聲樂套曲我們不得不承認舒伯特在內涵上更加豐富,技巧上更加運用自如。同莫扎特一樣,舒伯特也屬於自發性極強的一類作曲家。他的創作靈感如泉噴涌,總是寫好一首就創作下一首。作為一個即興的創作者,他無窮無盡的靈感似乎從來不知道什麼是修飾和推敲,這一點尤其表現在他的歌曲創作上。沒有任何一位藝術家比他更天生自然,他的原稿絲毫沒有刪改的氣息。由於舒伯特沒有莫扎特早年優裕的生活,沒有經歷從光明到陰暗過渡的生活歷程,這位一直生活在城市陰霾中的藝術家的自發因素,造就了他的作品風格沒有浮華與修飾,所有的作品多少擺脫不了憂鬱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