蕙庭法師

蕙庭法師,佛教人士。江蘇如皋人,民國二十二年(一九三三年)去世,享年僅三十七歲。

簡介

蕙庭法師是近代佛門中的教育學者。他精於唯識,長於教學,是佛教中的優秀人才,不幸以三十七歲的英年入寂,實乃佛教的一大損失。

人生經歷

釋蕙庭,字蓁寬,江蘇如皋人。光緒二十三年(一八九七年)生。早年畢業於如皋省立師範學校,在地方上曾從事教育工作,因感於世事反覆,萬法無常,而有嫉世厭俗的思想,乃在如皋某寺院剃度為僧。
民國初年,宜黃大師歐陽漸在南京的金陵刻經處校刻經典,後來發願創辦支那內學院。經過數年籌備,於民國十二年(一九二三年)九月正式開學,首屆學生十六人,蕙庭是其中之一。
在十六個學生中,白衣十三人,是韓孟鈞、劉定權、謝質城、曹天任、劉定遠、黃金文等;緇眾三人,是釋蕙庭、釋存厚、釋碧純。
支那內學院開辦之初,人才濟濟,指導教師除宜黃大師歐陽漸外,尚有呂秋逸、王恩洋、邱曦明、湯用彤、聶耦庚等。蕙庭在校二年,專攻法相唯識之學,在這一方面打下堅實的基礎。
民國十五年(一九二六年)夏,蕙庭自內學院畢業。時,福建廈門普陀寺的住持會泉法師,邀請常惺法師到南普陀去辦閩南佛學院。常惺與蕙庭是如皋同鄉,年長蕙庭一歲,畢業於上海華嚴大學,二人意氣相投,因之邀約蕙庭同去,二人到達廈門南普陀寺,即著手佛學院的籌備工作。
佛學院成立,常惺擔任院長,蕙庭擔任教務主任,二人合作無間,其間如聘請教師、編定課本、排定課程等,均出於蕙庭之手,他克盡職責,為佛學院樹立章程制度。後來,閩南佛學院聲譽鵲起,成為國內最大的僧教育機構,常惺、蕙庭二師創立之勞績,功不可沒。
民國十六年(一九二七年),南普陀住持會泉法師任滿,共議繼任人選,時當北伐期間,革命風潮瀰漫全國,寺眾鹹感保全僧寺責任重大。常惺法師建議:請佛教領袖太虛法師擔任南普陀住持及佛學院院長,對寺院、學院均有維護的作用。眾鹹同意,於是常惺偕轉逢、轉岸二師,到上海禮請太虛法師,太虛允其請,四月到南普陀就職。常惺乃交卸佛學院長,應雲南省長王竹村之邀,到雲南弘法。蕙庭亦辭去教務主任。以院中堅留,仍繼續授課。到民國十七年(一九二八年)夏天,始離開南普陀。
蕙庭的內學院同學存厚,時在常熟虞山興福寺的法界學院任教,約他到法界學院授課。蕙庭到法界學院任教半年,這時常惺法師在杭州,與昭慶寺的惠宗和尚合作創辦佛教師範學校,堅邀蕙庭前往協助,蕙庭不得已辭去法界學院教職,到了杭州。
常惺、惠宗合辦的這所師範學校,並不對外招生,乃是以私人函約各佛學院相識的學僧而成績較優者,進入師範學校予以短期訓練。這本來是很好的構想,惟以經濟力量不繼,維持困難。適於此時,北平柏林寺的台源和尚和朱子橋居士組織佛學研究社,邀請常惺到北平主持。同時,寄塵法師應九華山佛教會的邀請,去創辦「江南九華佛學院」,寄塵又約請蕙庭去主持教務。於是杭州的佛教師範學院宣告停辦,學僧分別到北平和九華山繼續就讀。
九華山的佛學院,民國十八年(一九二九年)秋季開學,寄塵任院長,蕙庭任教務主任。寄塵是武昌佛學院畢業,受太虛法師革新佛教思想的啟發,也銳意於佛教革新,因之與九華山諸寺院的同道意見不洽,在佛學院僅停留了一學期即辭職他去,於是九華山佛學院的擔子全落在蕙庭身上。蕙庭由教務主任代理院長,著手改革學制及教學方法。在學制上,他仿照初級中學的課程,除了佛學課程外,國中的國、英、數諸科全部納入。學生食宿書籍全部免費,並月給零用金若干。佛學課程,按照學僧程度循序漸進,由《大乘五蘊論》,而《百法明門論》,而《唯識二十論》、《唯識三十論》、《辨中邊論》、《因明入正理論》等,作有系統的講授,使學僧於短時期內對法相唯識有一系統的認識,而後及於天台四教儀賢首五教義等。在授課時,特別注重名相的分析、法義的詮釋。每晚有一節溫習課,教師在堂上隨學僧發問,彼此討論,這是一種非常進步的教學方法。
蕙庭在九華山佛學院主持了兩年,到民國二十年(一九三一年)夏天,因接任鎮江超岸寺住持而離職,佛學院長和教務主任由現月、迦林二師繼任。
蕙庭接任超岸寺住持,同時兼玉山佛學院院長。這所玉山佛學院,是守培法師於民國十四年(一九二五年)在超岸寺所創辦,已經頗有規模。蕙庭接任後,對寺務和院務同時加以改進和發揚光大。寺務方面,首先整理雲水堂,開單接眾;院務方面,增加學額,添聘教員,按照他在九華山佛學院的經驗改進課程和教學方法。年余之後已見成效,使超岸寺和玉山佛學院宗風大振,獲得諸方耆宿的稱道。
他自己在寺務、院務的繁忙工作中,仍不廢修持,精進不懈。民國二十二年(一九三三年),計畫將超岸寺重新油漆粉刷,以備講經之用,對佛學院也準備增加班次,招收新生,不幸是年七月一病不起,享年僅三十七歲。
蕙庭出身於師範學校,又有閩南佛學院及九華山佛學院多年的教學經驗,故主持超岸寺及玉門佛學院兩年,成績卓然可觀,如天假以年,必將有更大的成就,不幸英年早逝,惜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