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2010年,在百姓都在感嘆白菜已經不是白菜價,吃不起蔬菜時,福州政府為民為實事,首開“蔬菜限價令”‘開始對大白菜、上海青、豆芽菜和通菜等4種主要蔬菜實施限價。至11日,福州永輝、新華都等6家主要超市的80家門店全部將菜價調至政府指導價之下,4種大路菜的降價幅度兩日間普遍達到15%—50%。
福州市的價格指導模式為:蔬菜的零售終端與批發環節均有指導價。從實施兩天效果上看,6家主要超市的菜價調整到位,蔬菜批發市場大部分批髮菜價回落但依然高於政府指導價,而農貿市場蔬菜依然價格堅挺,不少超市內還出現了“倒菜族”。
福州市政府主導的“菜價保衛戰”暫定為期兩個月,是中國第一個政府干預、控制菜價的城市。
年初以來,蔬菜價格不斷上漲,部分居民利用陽台、屋頂種菜的新聞一時搶占報章主要位置。
目前,不僅是這4種家常菜,超市內所有葉菜類價格全部控制在兩塊錢以內,福州市民對這場“菜價保衛戰”拍手稱快。
背景
物價飛漲成大患發改委發補貼蔬菜實行限價令
近期的物價猶如坐雲霄飛車般一路狂飆,特別是一些生活必需品的漲價讓大多數老百姓苦不堪言。而在11月10日,發
改委或將對低收入在發放物價補貼,以對抗飛漲的物價,讓低收入者不至於降低生活標準。而在同時,福州首次開始實行蔬菜限價令以求扼制農產品的過快上漲。
蒜你狠,豆你玩,糖高宗,苹什麼等一系列戲稱反映的是老百姓對物價的無奈。房價高可以暫時不買,但是農產品高了總不能不吃飯吧,而物價補貼也只能解決一小部分人的燃眉之急,大多數的百姓仍然享受不到這種待遇。該如何限制物價才是問題的關鍵。
物價為什麼會漲?供小於求這是一點,而炒炒族也充當幫凶的角色,這些以炒作發財的人時常利用市場的動盪,而囤積大量貨物一次炒高價格。就猶如炒房者一樣,不除炒房者就壓制不了房價,而不打擊炒農產品者物價也很難回復正常,沒有人希望物件跟房價一樣讓人高不可攀。
如今福州的蔬菜限價令無疑是種很好的政策,有效地穩住了市場的動盪和打擊了投機分子,蔬菜限價令應為各大城市借鑑。
評述
首先,“限價令”沒有兼顧公平性。一方面,“限價令”主要針對超市零售,對批發市場雖有干預,但批發價依舊高於指導價,更為重要的是,農貿市場蔬菜價格依然堅挺。這也意味著,那些農貿市場上的消費者要承受更高的價格,無法享受“限價令”的好處,即便跑很遠的路去超市購物,也要付出更多成本,與那些區位較好的市民來講,已是一種不公平。而相比而言,超市消費者往往比農貿市場消費者經濟條件更好,但後者卻依然要承受高價。
再說,“限價令”之下,對於零利潤甚至負利潤的超市也是不公平的。市場經濟的根本動力在於追逐利潤,但限價之下,蔬菜零售幾乎沒有利潤可言,這等於是政府無成本的利用超市經營收益來補貼廣大的民眾。這對於政府是政績,對於民眾是受益,可對商家就是“賠本”。據悉,因為物價倒掛,不少超市內都出現了“倒菜族”,這對於超市更是一種無形損失,在市場競爭中也會處於不利地位。平抑物價本該是相關部門的事,總不能讓商家來獨自承擔成本,承受經濟貨幣政策帶來的通脹影響吧?
其次,直接干預蔬菜價格,有違背市場規律之嫌,摒棄“限價令”背後的價值判斷,“限價令”能夠走多遠的事實判斷更值得關注。在2007年物價高漲時,重慶曾出現過“零利肉”,但很快就銷聲匿跡了。無利潤之下,政府“一本萬利”的單靠政策推進和道義要求商家義務做買賣,並不靠譜,甚至會攪亂價格對於供求、競爭的傳導機制,比如農貿市場上正常經營的商家可能因超市限價菜關門歇業,使這些商家生活雪上加霜,而超市也會因為搶購、“倒菜”等加重物流負擔,承擔更多成本。
因此,“限價令”應該慎行才是。限價菜並不是菜價真的降了,而是大部分成本被超市承擔了,生產流通成本、運營成本較高的現實沒有改變,如此之下,相關部門不能單純依靠“限價令”,而應該直面通脹和成本高的困難,尊重市場規律,通過直接對民眾發放補貼、減免相關稅費,降低生產流通經營等環節成本等來平抑價格,這樣的低價才能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