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邊的經濟學

你身邊的經濟學

經濟學就在每個人身邊。我們每個人都讀懂一點經濟學,都了解一些經濟規律,我們就能夠避免不必要的盲目性;避免走不必要的彎路。

內容簡介

花農為什麼要踩花?為什麼“肉價政策”反倒讓人們吃不到肉?排隊有什麼門道嗎?為什麼同一架航班機票價格相差好幾倍?為什麼媒體總說我們現在是微利時代?
本書作者從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從報紙的新聞、從商家的促銷手段等各個側面為我們詳細講解日常生活現象中蘊藏的經濟學道理,使你不必有任何經濟學背景也能輕鬆掌握經濟學的基本知識。

作者簡介

王則柯,浙江永嘉人,在廣州長大。196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數學專業,現在是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教授,主要致力於經濟學教育現代化的工作,偶爾對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發表觀察和提供意見。
發表論文《價格機制勞動價值說的局限和誤導》、《經濟學:捍衛理論,還是發展理論?》等數十篇;出版著作《人人博弈論》、《童心與發現》、《我們都是納稅人》、《排隊的文明》、《經濟學拓撲方法》、《感受普林斯頓》、《經濟學課堂》、《博弈論教程》、《圖解個體經濟學》、《信息經濟學平話》、《智慧何 以被善良蒙蔽》等二十餘種。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從蘭州牛肉麵看價格“調控”

瓶裝燃氣價格可以做我們的老師
每斤一毛六分錢的一級香蕉
我們可以有什麼“肉價政策”嗎?
且看限價令如何為窮人說話辦事
從花農踩花說農業的保護和發展
市場物以稀為貴,荔枝增產不增收

第二章 認識企業的商業競爭

麥當勞的甜筒雪糕攻勢
美式快餐的行銷策略
珍惜您的成功,麥當勞
新張酬賓實乃兩利
氣球不送給老頭子
吸引外國遊客的鐵路通票
價格戰不可傷品位
電影院的精品意識
緊相隨何來“賓至如歸”
“玩具反斗城”的行銷策略
景觀污染、噪聲污染與社區互律
當“想唱就唱”遇上“想靜就靜”
城市規劃要加強時間約束意識
何忍冠華被擁擠

第三章 市場發育與居民素質

維護權益,淨化市場
據理力爭要開口
市場競爭的社會淨化力
居民素質高,市場發育好
廉價商場的衝擊
連鎖照相館的競爭
珍惜格調莫大意
行銷觀念的差異
外地司機多起來
市場整合有利於資源配置
給“私宰肉”做信息經濟學會診

第四章 壟斷和國企

建立“壟斷者責任”意識
又給壟斷企業忽悠了兩把
建議“局部壟斷”的說法
高工資源於缺乏制衡的壟斷
國企老總何以條款都不看就簽契約

第五章 微利時代

“頭啖湯”精神與“零利潤定理”
“零利潤定理”的啟示
市場經濟,企業家經濟
企業家的成功推動社會生活進步

第六章 環境問題迫在眉睫

從珠江發臭說到政府責任
可持續發展的產權保證
以渡江的名義,慶祝母親河開始走向新生
景觀污染、噪聲污染與社區互律
當“想唱就唱”遇上“想靜就靜”
城市規劃要加強時間約束意識
何忍冠華被擁擠

第七章 鐵路與民航

提高票價,實名銷售,解決火車票問題
從山東之旅說民航重組
差異價格是現代經濟的精彩篇章
航空公司最老辣,價格歧視無痕跡
責、賠有據,改善民航服務
火車春運的經濟學實驗

第八章 排隊的文明和效率

排隊的文明
站隊的自由
珍惜排隊的文明
羅湖過境再說排隊
多進出口排隊要做到“龍尾清楚”
排隊的效率要求
經濟學的效率藥方

第九章 地域文化和生命理性

城區禁止燃放鞭炮,實在功德無量
慶幸地域文化差異
認識品牌的“地域連坐”效應
生命的理性呼喚容易被掩蓋
少年英雄,既壯更悲
展望長壽:二百歲的社會

第十章 觀念變遷

我們都是納稅人
“醜話”不醜,友誼持久
迂腐觀念小插曲
“敝帚自珍”,可能束縛我們的家庭和社會
吉祥號碼拍賣有道理
索賠緣何開大口
過年,花錢,開心,貢獻
正視市場競爭的殘酷性
經濟活動講激勵,加減乘除要當心
騙子命運的“比較研究”
清理“傷人賠湯藥”思維

第十一章 “無監督”崇拜

誤導市民的“信任消費”
“愛心傘”故事的教益
企業家和顧客的角色意義
“無監督”崇拜和“大躍進”情結

第十二章 國家現代化

現代化是整體的演進
官員和學者的取向差
結束語:撥開“人文關懷”迷霧

書摘

瓶裝燃氣價格可以做我們的老師
2006年元旦前後,廣州地區瓶裝燃氣的價格一度不斷上漲。據《南方都市報》報導,2006年1月16日廣州市內15公斤瓶裝燃氣的最高價格已達每瓶115元,對比三個月前的價格,漲幅接近50%。自打從“溫飽”向“小康”發展以來,我國經濟曾經一度苦於通貨緊縮,後來物價指數略有回升,也不過是漲幅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三的事。現在瓶裝燃氣的價格竟然“一枝獨秀”,不斷逆市飆升,自然非常值得我們重視。
民生問題,關係百家。肩負建設和諧社會的重任,政府部門不敢怠慢。這不,廣州市物價部門就亂了方寸,先是出台了元旦春節期間瓶裝燃氣的價格“不高於95元”的“呼籲價”,不久又發文放棄“呼籲價”,改為要求按照廣東省物價部門規定的“進銷差率”調控瓶裝燃氣的價格,同時規定一瓶一次送氣費不得高於6元。可惜“呼籲價”也好,“進銷差率”也好,實際上都形同虛設,於居民無補,商家並不理會。在居民看來,政府部門的忙活,口惠而實不至,加上朝令夕改,政府部門的公信力受到很大損害。
必須指出,這種口惠而實不至,並不是政府部門之初衷。我相信政府部門確實是想幫助老百姓一把的,但是由於政府部門不懂得市場經濟的規律,逆市而動,就不自覺地讓自己扮演了挑戰風車的堂·吉訶德的角色,進退失據
話說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政府部門是不能對競爭企業的價格行為指手畫腳的,除非是在緊急狀態之下。不能做的事情卻要去做,結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成都武侯祠有一副長聯: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
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
面對瓶裝燃氣價格的飆升,政府物價部門不審市場經濟之理、之法、之勢,偏要做不該做的事情,就難免寬嚴皆誤,進退失據了。
記得在此三四個月以前,我應邀參加政府物價部門的一次懇談會,物價部門以外的客人只有幾個,主題仿佛是如何做好物價調控。我是帶著學習的願望去的,但是因為客人只有幾個,主人又不恥下問,後來我也就斗膽提出九個字:“細觀察,勤匯報,少發言”。整個會議,我感到主持人對於客人的意見真的是虛懷若谷。但是他們對於我的“少發言”的建議,還是坦率而誠懇地表示“不敢苟同”,認為“少發言”就偏向於無作為了。需要說明的是,當時我說的是“細觀察,勤匯報,少動作”,不過著重說了“少動作”是少指手畫腳,不要隨便發文,一句話,不要隨便干預競爭行業的價格。現在回想起來,歸納為“少發言”似乎更加恰當。
我們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是讓市場在配置社會稀缺資源方面發揮基礎性的作用。一種商品供不應求,它的價格就會上升;一種商品供大於求,它的價格就會下降。這就是市場配置稀缺資源的機理。干擾了市場機制,會扭曲社會資源的配置,這首先給我們的經濟帶來效率損失,同時還會孵化許多腐敗行為(參看下篇《每斤一毛六分錢的一級香蕉》)。
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對物價的規制,原則上應該限於受權壟斷行業和捷運這樣的公用事業。具體來說,電力、自來水、管道燃氣、電視信號網路固然在合法合理規制之列,捷運、公共汽車等公用事業,也在合法合理規制之列。受權壟斷行業之所以接受規制,因為它們的壟斷地位是政府給的,如果不接受規制,我們可以轉而授權給願意接受規制的企業。
所以,對於競爭行業,物價部門可以做的東西不多。競爭行業的物價也可以調控,但是需要通過經濟手段來調控。就說瓶裝燃氣價格吧,如果政府其他部門能夠調來大量價格比較低的瓶裝燃氣,不就可以調控價格了嗎?或者,政府別的部門劃撥來自納稅人的一部分財政收入作為“和諧成本”發放臨時補助,也可以暫時舒緩用氣緊張的問題。可是要明白,這些事情即使能夠做,也都不是物價部門可以做的事情。所以我說“細觀察,勤匯報”,看看別的政府部門是不是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後來治蜀要深思”。瓶裝燃氣價格町以做我們一些人的老師。每斤一毛六分錢的一級香蕉
建國之初,我國就仿照蘇聯模式,實行嚴格的計畫經濟。我在廣州讀國中時,知道按照政府價格,最好的一級香蕉,每斤賣一毛六分錢。
這個價格實行了20多年,直到“文化大革命”結束以後初步開放自主定價的“農賢市場”才算廢止。廣東本來盛產統稱“嶺南佳果”的許多水果,可是由於這種儲硬的價格管制,水果生產很快萎縮。一級香蕉每斤賣一毛六分錢的20多年來,首先是所謂“一級香蕉”很快變得名不副實,多半變得又小又僵,比最初的三級香蕉都不如,後來乾脆就“有價無市”:一級香蕉還是一毛六分錢一斤,但是你永遠看不到更加買不到。
偶爾,國營的水果店進一批一級香蕉,也是質量參差不齊,多數非常糟糕,甚至發黑變儒,極少數稍許好一些。這時候,腐敗現象就不可避免地發牛了:售貨員把最好的香蕉收起,賣給自己;第二等的香蕉,賣給自己的親友和關係戶;最差的放到鋪面上供應給廣大市民。
經歷過計畫經濟時代的讀者都記得,那時候每個店鋪的售貨員臉色都很難看,因為他們掌握在同樣的價格下面把質量不同的“商品”分配給不同“顧客”的大權,顧客有求於他們。我國多數居民的“當家副食”是豬肉。比起豬肉的計畫分配,香蕉實在還是小事。當時廣州每人每月憑票購買大約一斤豬肉。居民的營養,幾乎就寄托在可憐巴巴的這一斤豬肉上面。當你拿著錢和肉票辛辛苦苦排隊半天,輪到賣豬肉的售貨員為你“服務”,即分配的時候,雖然價格是政府嚴格規定的,豬肉的分量也是政府嚴格規定的,但是他把質量比較好的豬肉“分配”給你還是把質量比較差的豬肉“分配”給你,卻實實在在關乎你的切身利益。

你身邊的經濟學你身邊的經濟學

難怪“文革”期間廣東流傳著這樣的口頭禪:“廣東有三寶:醫生、司機、豬肉佬。”所謂“豬肉佬”,就是賣豬肉的售貨員。豬肉佬躋身社會三甲,足見計畫經濟的價格管制滋生的腐敗有多么厲害。至於司機,那是因為可以替人捎帶東西而躋身三甲。最可惜的是,醫生在當時之所以能夠成為寶貝,主要原因卻不是治病救人,而是因為有權替人開病假單,讓他們進一步享受社會主義大鍋飯的“優越性”。
前面我們說過,使得商品的需求量和供給量相等的價格,叫做均衡價格。市場力量的本能,就是引導商品的市場價格向著均衡價格發展或者說靠攏。運用行政力量不讓商品的市場價格向均衡價格靠攏,首先會損害經濟的效率,同時人為地造成腐敗的空間。上面說的香蕉的故事和豬肉佬的故事,都是這樣的例子。值得注意的是,朝著市場經濟改革開放快30年了,人們的意識有時候還是體現計畫經濟思維的巨大慣性。
目前在我國,春運期間火車票仍然一票難求。之所以會這樣,關鍵的因素是與春運期間火車票嚴重供不應求的市場形勢相比,火車票的價格在春運期間實在太低。對此,有學者提出春運期間適當提高火車票價格的建議。這一建議對症下藥,是解決春運期間火車票嚴重供不應求問題的良方。可是由於計畫經濟思維的巨大慣性,這一建議招來社會上一片罵聲。其中的一種觀點,認為價格低一定對消費者有好處,其實這也是一種誤解。
在後面《鐵路與民航》一章,我們會引用周其仁教授在《難得的教材》一文中的例子,說明如果利用行政手段壓制商品價格,那么最大的受益者,將是掌握這種商品分配權力的官員。《難得的教材》中的例子,是武漢一個火車站的站長,後來升任局長,經法庭審理認定,這個前任站長、後來的局長在任九年問貪污受賄數以千萬計,其中一條生財之道就是倒票,因為把持計畫配票大權,他把“海量緊俏車票”指令分配給他的“合作者”,再由後者加價賣進市場。他們有明確的利益分成契約。此人從中獲得巨大利益,是漢口火車站“最大的票霸”。
詳細討論和分析,就請讀者到那一章看吧。壓制價格不讓它們向均衡價格靠攏,學理上違背市場經濟的要求,實際上損害經濟發展,硬生生造就巨大的腐敗空間。對此,我們不可不察。
我們可以有什麼“肉價政策”嗎?
2007年夏天讀到《南方都市報》的社論《懷集豬肉檔風波隱射肉價政策失靈》,不免有點大惑不解:市場經濟已經搞了那么多年了,難道我們還可以有什麼“肉價政策”嗎?既然“大惑不解”怎么又只是“有點”呢?這是因為說話要掌握分寸,輕易不要全盤懷疑。那篇社論的許多具體文字還是反映社情民意的,但是標題出現“肉價政策”卻讓我大惑不解,所以說“有點大惑不解”。
最近一段時間,輿論集注於“物價形勢嚴峻”,於是政府部門也不敢“不作為”,馬上出來為窮人說話。這不,針對近期一些牛肉麵經營者“擅自”提高價格,蘭州市物價局聯合工商局、衛生局等五個部門在這年7月出台限價令,首次限定:凡蘭州市普通級牛肉麵館,大碗牛肉麵售價不得超過2.5元,小碗與大碗差價為0.2元,違規者將“嚴厲查處”。
大家知道,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物價部門的價格管理基本上應該限於壟斷情形的價格管理和公用事業的價格管理,而競爭行業商品和服務的價格則應該由市場來決定。
這裡,我們首先初步說說什麼是競爭行業,什麼是壟斷行業。
如果市場上某種商品只能由一家企業提供,這家企業就是壟斷企業,供應這種商品的行業就是壟斷行業。相反,如果市場上某種商品是由許許多多企業提供的,那么這些企業就是競爭企業,供應這種商品的行業就是競爭行業。
壟斷的發生有兩種基本的原因。一種情況是因為只有某家企業有本事供給某種商品,例如微軟公司利用技術優勢壟斷了一些軟體的供給。我們姑且把這種壟斷叫做能力壟斷吧。另外一種情況,則是政府特許某家企業供給某種商品,典型的例子是菸草專營。大家都知道做菸草生意容易賺錢,可是政府只允許很少幾家企業從事菸草生產和銷售。我們把這種壟斷叫做受權壟斷。事實上,做菸草生意容易賺錢,與菸草專營是相輔相成的,如果菸草不是專營,也就不那么容易賺錢了。
說到這裡,大家知道除了完全壟斷的情況即一個行業只有一家企業的情況以外,一般還把以下兩種情形歸入壟斷的範疇:一是若干受權專營的企業合起來壟斷了一個行業,例如幾家受權專營的菸草公司壟斷了菸草行業;二是一家企業占有著某個行業大部分的市場份額。
從消費者的角度看,我們固然可以從是否必須從某一家企業獲得某種商品的供給,來判斷這家企業是否為壟斷企業,還可以從當你不想繼續從這家企業獲得某種商品和服務的時候,是否容易很快就從別的企業得到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務,來判斷這家企業是否為壟斷企業。
介乎競爭和壟斷之間的,是供應某種商品的一個行業只包含少數幾家企業的情況,這種情形叫做寡頭經濟。只要能夠貫徹比較徹底的反壟斷法,不允許企業合謀哄抬物價,那么寡頭經濟還是一種比較理想的經濟形態。限於本文的主題,寡頭經濟我們暫且按下不表。
壟斷企業的經濟學特徵,是企業為它們供給市場的商品制定市場價格。
它們固然可以行善收取比較低的價格,多半卻是堅持比較高的價格,以獲取超額利潤。它們雖然不會制定把所有顧客趕跑、令自己也沒有生意做的天價,卻實實在在總是制定比較高的價格。
相反,競爭企業的經濟學特徵,則是它們只能接受商品的市場價格。菜市場的小販就是這樣,他們賺幾個錢非常不易。拿廣東來說吧,很長時間以來,廣東的蔬菜生產受天氣影響很大。天氣好的時候,蔬菜瘋長,一下子就供大於求,蔬菜便宜得不得了還賣不出去。小販是這樣,菜農的命運就更是這樣。他們只能期望蔬菜緊俏的時候賺幾個錢。
現在我們進一步拿蔬菜這個例子說明為什麼競爭行業商品和服務的價格應該由市場來決定。首先,市場供大於求迫使競爭商品價格下降的時候,我們不能夠運用行政力量支持價格不讓它下降。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所謂運用行政力量支持價格,當然不是依靠政治紀律支持,而只能依靠政府按照預定的價格大量收購這種過剩的產品來支持。慢說我們沒有力量這樣來支持價格,即使有這個能力,也萬萬不能這樣做,因為這樣做不僅浪費納稅人的稅款,更加嚴重的是扭曲價格信號,引導商品的市場供求關係進一步向著供大於求的方向發展,造成社會資源嚴重錯置和極大浪費。另一方面,市場供不應求造成競爭商品價格上升的時候,我們不能夠運用行政力量壓制價格不讓它上升。以菜販子為標本的競爭企業,就指望在難得的價格比較高的時候賺幾個錢了,你不讓他們賺錢,他們怎么能夠經營得下去?特別需要說明的是,多數競爭商品之所以變得供不應求,價格上升,往往與原材料價格上升和勞動價格上升聯繫在一起。這時候你不讓它們價格上升,不是要它們經營不下去嗎?
所以,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物價部門的價格管理基本上應該限於壟斷情形的價格管理和公用事業的價格管理,而競爭行業商品和服務的價格則應該由市場來決定。
包括蘭州牛肉麵的價格和廣州菜市場的豬肉價格在內,每種競爭商品價格的上升和下降,都有其自身的原因,都是這種商品供求關係變化的結果。漠視這些基本面的變化,不問緣由就要對付價格上升、下降這種基本面變化的結果,那就是本末倒置,向客觀規律挑戰了。這種“說話”除了贏得一時喝彩以外,不會有正面的效果,好比硬是要把超過警戒水位許多米的洪水摁下去一樣,最終只能成為空話,甚至成為笑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