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宏道

蔡宏道

蔡宏道(1918年3月16日~),環境衛生學家,浙江東陽人(生於浙江杭州引),臨床檢驗學家,環境衛生學家,醫學教育學家。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蔡宏道(1918年3月16日~),環境衛生學家,浙江東陽人(生於浙江杭州 ),臨床檢驗學家,環境衛生學家,醫學教育學家。抗日戰爭期間,受命研製傷寒、霍亂菌苗和牛痘苗以及青黴素,為廣大軍民預防傳染病,保證抗戰勝利作出了貢獻。他與孔祥雲等合著了中國第一部較系統的《實用臨床檢驗學》專著。70年代受命在武漢醫學院組建中國第一個環境醫學系,80年代創辦武漢環境醫學研究所,為全國培養了數百名環境醫學專業人才,並取得一批研究成果,最突出的有:長江武漢段水質系統監測,水質污染指示菌和水體污染致突變性和致癌性研究,長江三峽工程對生態環境與人群健康的影響等,為中國的環境醫學事業作出了貢獻。

個人經歷

1939年畢業於廣西柳州軍醫學校大學部。1946年留學美國,次年回國。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廣西柳州軍醫學校細菌系主任、上海國防醫學院副教授、同濟大學醫學院附屬中美醫院檢驗科主任。建國後,歷任武漢醫學院教授、衛生系主任,中國環境科學會第二屆副理事長、湖北分會副理事長,中華醫學會環境衛生學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水利學會環境水利研究會副理事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一屆學科評議組成員,衛生部醫學科學委員會委員。早年從事臨床經驗工作,後從事環境衛生學的研究工作,尤其對環境污染進行了大量的調查研究。1985年主持開展了水體非揮發性有機污染物致突變性的研究工作。主編有《環境污染與衛生監測》等。

科研貢獻

蔡宏道 蔡宏道

抗日戰爭期間,受命研製傷寒、霍亂菌苗和牛痘苗以及青黴素,為廣大軍民預防傳染病,保證抗戰勝利作出了貢獻。他與孔祥雲等合著了我國第一部較系統的《實用臨床檢驗學》專著。70年代受命在武漢醫學院組建我國第一個環境醫學系,80年代創辦武漢環境醫學研究所,為全國培養了數百名環境醫學專業人才,並取得一批研究成果,最突出的有:長江武漢段水質系統監測,水質污染指示菌和水體污染致突變性和致癌性研究,長江三峽工程對生態環境與人群健康的影響等,為我國的環境醫學事業作出了貢獻 。

人物年表

實用臨床檢驗學 實用臨床檢驗學

1918年3月16日 出生於浙江杭州。1935年 畢業於浙江省立杭州高級中學。

1939年 畢業於南京陸軍軍醫學校醫學本科。

1941—1946年 任陸軍軍醫學校細菌學系助教、講師。

1946—1947年 去美國德克薩斯州布魯克醫學中心進修臨床檢驗學。

1949—1955年 任上海同濟大學醫學院、武漢醫學院副教授。

1956—1984年 任武漢醫學院衛生系教授,兼環境衛生教研室主任,

1978年 創辦環境醫學系。

1983年 帶隊赴澳大利亞、南斯拉夫、瑞典考察醫學教育。

1984年 任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第二屆理事會副理事長。

1985年—現 在任同濟醫科大學環境微生物學教研室教授。

主要論著

1 蔡宏道,江先覺.豬腸浸液培養基.中華醫學雜誌,1944,30(1):8—14。

2 江先覺,蔡宏道,張箐.植物培養基產生青黴素之研究.中華醫學雜誌,1946,32(1):20—26。

3 蔡宏道,孔祥雲.實用臨床化學檢驗.上海:宏文書局,1951。

4 Smith D T,Nartin D S,Conan N F,etak (謝少文,郭可大,蔡宏道等譯).秦氏細菌學.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51。

5 余?,葉天星,蔡宏道等.微生物、昆蟲、病理、獸醫、植物病害檢驗手冊.上海: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軍政委員會衛生部,1952。

6 蔡宏道,孔祥雲,陳忠等.實用臨床檢驗學(1—4冊).上海:上海衛生出版社,1953—1955。

7 邵象伊,蔡宏道,談行健等.衛生學總論.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60。

8 蔡宏道,任恕,李穎儒等.長江武漢段水質的衛生調查(1957—1958).武漢醫學院學報,1963,(1):31—34。

9 蔡宏道主編.衛生學與衛生檢驗技術.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64。

生平介紹

蔡宏道,1918年3月16日生於浙江杭州。他從國小習勤奮,成績優異。在少年時代,他目睹了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政府腐敗無能,勞動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流浪在街頭上的難民和寒夜中呻吟的病人,缺醫少藥,成批地死亡。在父親嚴格的教育下,蔡宏道從小就具有強烈的進取心和社會責任感,立下了報效祖國的決心,並立志學醫,救死扶傷。他的雙親多病早亡,家境清貧,1935年中學畢業後,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不需繳學費的南京陸軍軍醫學校醫學本科。1939年畢業後,從軍抗日,曾參加了著名的崑崙關戰役,1941年由部隊調回陸軍軍醫學校,在細菌學系主任、血清疫苗製造研究所所長、著名的微生物學家李振翩教授領導下,擔任助教、講師併兼血清疫苗製造研究所的技師。這期間,年輕的蔡宏道在李振翩教授言傳身教下,參加了現場防病實踐,受到規範化的微生物檢驗鍛鍊。那時,中國正流行傷寒、霍亂和天花等烈性傳染病,嚴重地危害著前後方軍民的建康。為此,蔡宏道承擔了製造菌苗和痘苗的任務。由於日本侵略者的嚴密經濟封鎖,製造菌苗的主要原料,如蛋白腖和瓊脂等奇缺。經他與同事們反覆試驗,成功地研製出代用品,以黃豆芽浸液代替蛋白腖與牛肉浸膏,以海藻煎汁代替瓊脂,很好地解決了生產原料的問題,完成了大批量的傷寒、霍亂菌苗和牛痘苗等的生產任務,為廣大軍民預防傳染病,保證抗戰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在用植物浸出液培養和生產青黴素與桔黴素的研究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果,用這種粗製的抗生素直接塗敷於染菌的創傷面上,收到顯著的療效。蔡宏道是中國研究抗生素最早的學者之一。

1946—1947年,蔡宏道赴美國德克薩斯州布魯克醫學中心進修臨床檢驗學。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他被任命為上海同濟大學醫學院副教授兼附屬醫院檢驗科主任。在此期間,他潛心著書立說,與孔祥雲等合著了《實用臨床檢驗學》,共4冊,計270萬字。這是中國臨床檢驗方法學方面最完善實用的專著,是中國第一本大型臨床檢驗參考書。此書的出版、發行對我臨床檢驗學的發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1950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江蘇省太倉縣駐地進行戰備訓練,當時因缺乏環境衛生知識,大批人員感染上急性血吸蟲病。蔡宏道任副中隊長,積極參加血吸蟲病的防治工作,負責糞便檢驗。當時醫用器材十分缺乏,購不到優質三角燒瓶,他用報廢的電燈泡將接頭部分和內芯去掉,底部墊一粘土座製成了代用燒瓶,以煤油燈作為熱源製成能維持恆定溫度的土溫箱,解決了大便孵化法檢查血吸蟲毛蚴的器材問題,保證了數千份糞便標本孵化檢查,按時準確地查出了結果,使病人得到及時的合理的治療。他一心撲在工作上,吃住均在實驗室中,出色地完成了任務,榮立了二等功。1952年蔡宏道受華東軍政委員會衛生部指派,到山東省沿海一帶進行反細菌戰的調研工作,參與了編著《微生物、昆蟲、病理、獸醫、植物病害檢驗手冊》一書。該書對防止生物污染起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開拓醫學

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 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

面向需要開拓預防醫學戰線。中國開始執行國家建設第一個五年計畫後,根據社會主義建設規劃的需求,國家決定建立和發展預防醫學教育體系,在全國幾所重點醫學院校開辦衛生系,培養衛生專門人才。蔡宏道毅然放棄了已使他成名的臨床檢驗學技術崗位,服從組織的安排,愉快地走上了新興的預防醫學戰線。從1955年起,他先後擔任過武漢醫學院衛生學總論教研室主任、教授,衛生系系主任兼環境衛生學教研室主任等職長達30年,在完善預防醫學專業的教學、科研工作等方面作出了突出的成績,獲得師生們的敬重。

蔡宏道學識淵博,一貫主張教學、科研要為國家建設服務。在1957年他親自帶領教研室職工開展長江(武漢段)水質系統的監測工作。為摸清長江水的污染稀釋規律,他身先士卒乘坐小木船不避烈日和風浪,在滾滾的長江上定點採集水樣進行化學分析,為保護長江水質資源提供了可貴的歷史性的水質本底資料。有關論文先後發表在《武漢醫學院學報》和《中華衛生雜誌》上。60年代,他從事高效滅火劑的毒性研究,為坦克、潛艇等在密閉環境中使用和制定安全措施提供了依據。蔡宏道經常冒著毒氣薰染和燒灼的危險,進出實驗裝置,觀察實驗動物的動態變化和存活情況,並採集氣體樣品,記錄數據。他的實幹精神,深為師生所讚許,所完成的論文受到有關部門的表彰。70年代,蔡宏道承擔了人民防空工事密閉條件下用氧發生器供氧及用石灰吸收二氧化碳的國防科研任務。他在身患冠心病的情況下在完全密閉的防空洞中,仔細觀察、測量、記錄待避人員的機體反應和有關的環境因素變化情況,取得一系列可貴的數據。這項科研成果,他於1975年在衡陽召開的全國人民防空工事會議上作了報告,受到表揚。80年代,蔡宏道完成的水質污染指示菌和水體污染致突變性與致癌性的研究,獲得國家環境保護局和衛生部的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他主持的長江三峽工程對生態環境與人群健康影響的研究是國家建設第七個五年計畫科技攻關的二級課題,經川鄂兩省有關單位的通力合作,已圓滿地完成,為三峽工程的可行性論證及制定環境對策提供了明確可信的科學依據,並已通過鑑定、驗收。

主要成就

環境醫學 環境醫學

蔡宏道一向重視環境衛生學的發展方向。當中國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環境科學蓬勃興起時,他急國家之所急,把主攻方向轉移到環境保護方面。他積極地為中國新建的環境保護部門,先後舉辦了數期“環境污染與衛生監測”進修班,並編寫了實用的教材,培養了大批環境監測技術人員,保證了環境保護事業的建立。他認為短訓班只能提高技術人員的業務素質,而不能培養高技術人員。因此,根據國家“有關大專院校要設定環境保護的專業和課程,培養技術人才”的精神,蔡宏道主張建立適合中國環境科學發展的醫學教育體系,並為此作了卓有成效的工作。1978年經湖北省教育局批准在武漢醫學院環境衛生學教研室的基礎上,創辦起中國第一個環境醫學系,蔡宏道任領導小組長。至今,該系已培養出五年制本科生近300人,碩士生47人,博士生17人。這些畢業生被分配到環境保護和環境衛生監測等部門工作,促進了環境保護事業的發展。在此基礎上,1986年5月,又由國家環境保護局和同濟醫科大學合辦了“武漢環境醫學研究所”,為環境醫學的教學和科學研究建立起一個良好的基地,並已取得一批研究成果。1989年11月,國家教育委員會公布同濟醫科大學環境衛生學係為國家重點學科點。 勤於寫作,精心培育專業人才。蔡宏道非常重視總結經驗和著書寫作。50年代,他編寫了《實用臨床檢驗學》等多種臨床檢驗學書籍。在他轉攻預防醫學後,更重視總結環境衛生學、環境醫學的理論和實踐經驗,特別是環境微生物學的檢驗理論和技術方法,共撰寫此方面的書籍22冊,論文45篇,總計約400萬字。他平易近人,樂於培養中青年教師,甘為人梯,經常為他們審校稿件,逐字逐句地耐心修改他們的文章,耗費了大量的心血。他自費購買了大量中外文書籍、雜誌和工具書,供系內教師隨意借閱,被譽為“中國的第二圖書館”。

人物評價

中國高等醫學教育 中國高等醫學教育

蔡宏道是有教育學家,為人正直,坦誠忠厚,一絲不苟,不圖名利,深受本校師生的尊敬和愛戴,並享譽全國衛生學界。他的學生已有數千,可謂桃李遍全國,其中一些人已是所在單位的業務領導或骨幹,為中國的四化建設作出了貢獻。蔡宏道雖年逾古稀,但仍親臨教學第一線,熱心地指導研究生和中青年教師的工作,從他們的開題設計到實驗過程、結果分析、論文撰寫、圖表繪製等,都逐一審查,細心評閱。他的學生們都說:“蔡教授思路敏捷,誨人不倦,把握科研方向準確,鼓勵學生創新,是我們的良師!”他是國家首批公布的博士生導師。1983年曾率領中國醫學教育代表團訪問澳大利亞、南斯拉夫、瑞典等國。 蔡宏道於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他無論在順利時還是處在逆境中,都堅信共產主義,熱愛社會主義,工作兢兢業業,嚴於律己,寬厚待人,處處帶頭,以他的模範行動影響教育青年人,數次被評為優秀黨員和先進教育工作者,人稱“老模範”,是中共同濟醫科大學委員會第二、三、四屆委員。他一身正氣,一身清廉,是全校師生的楷模。蔡宏道是著名的社會活動家,60年代被聘為衛生部醫學科學委員會委員及衛生學專題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979年受聘為衛生部衛生標準技術委員會環境衛生標準分委會副主任委員,1982年被聘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一屆學科評議組成員。還先後任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第二屆理事會副理事長,長江三峽工程重大科技攻關項目生態與環境專題專家組專家,中華醫學會環境衛生學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預防醫學會理事,中華預防醫學會湖北分會名譽副會長,中華預防醫學會武漢分會名譽會長,中華預防醫學會環境衛生學會名譽顧問,中華預防醫學會衛生檢驗學會名譽委員,以及《中國衛生檢驗雜誌》等多種學術刊物的主編、編委、顧問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