萇家拳

萇家拳

萇家拳,又稱萇門拳,萇家錘,由清朝乾隆年間原汜水縣萇乃周先生所創。萇家拳是中國武術百花園中的一支奇葩,為中國名拳之一,其內容豐富,文武並重,形氣合一,剛柔相濟,技法獨特,是中華武術寶貴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迄今已有近三百年的歷史。

簡介

萇家拳萇家拳

所屬地區: 河南 · 鄭州 ·滎陽市

文化遺產名稱:萇家拳

遺產編號:Ⅶ-3

遺產類別:雜技競技

申報日期:2006

申報人/申報單位:鄭州市滎陽市

遺產級別: 省

內容

萇家拳,又稱萇門拳,萇家錘,由清朝乾隆年間原汜水縣萇乃周先生所創。萇家拳是中國武術百花園中的一支奇葩,為中國名拳之一,其內容豐富,文武並重,形氣合一,剛柔相濟,技法獨特,是中華武術寶貴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迄今已有近三百年的歷史。

萇乃周

其創始人萇乃周(1724年—1783年)先生,字洛臣,河南汜水(今屬滎陽市)萇村人,自幼博學,苦習搏擊之術。後潛心周易,洞徹陰陽起伏之理,創拳立派,成為技術精湛的武術實戰家和偉大的武術理論家,被譽為“中國武術史上曠古罕見之通才”。

萇乃周師從虎牢張八,盡得其術,又得到洛陽閻聖道指點、四川梁道人傳授。精研各派,博採眾長,集易理、醫理、拳理之大成,熔內氣、外形、技法與一爐,創立萇家拳派於世。
萇乃周才兼文武,20歲即參與《汜水縣誌》編修,“人以其文士而好武,故號為儒拳師”。他將研究心得著書繪譜,流傳後世,《中氣論》是萇家拳的核心理論,指導萇家拳械的綱領。其中《剛柔相濟論》、《養氣論》等武術理論,被武林同道奉若至寶。萇乃周所著《拳譜》、《槍譜》、《劍譜》、《棍法之說》諸書,理法精微,圖文並茂,堪稱武林一絕。

拳法

萇氏拳譜萇氏拳譜

然長期以來,專家學者甚至本門傳人關於萇乃周先生的習武生涯、師承授受、萇家拳派的確立與形成,說法眾多,真偽雜陳,不利於萇家拳繼承、發展。筆者多年調查研究認為,萇乃周武功根基於汜水張八(明末武術家)之術,得力於名師閆聖道指點,後得“字拳”秘傳,由此創七十二勢拳法(上、中、下各二十四勢)後又歸結為偏、正(勢)“二十四字拳”,其棒法則師承四川梁道,劍道學於古隨王新象。現分述如下:
據萇乃周所著的《二十四拳譜序》中載:“余成童嗜武……深愧無成。後十年遇河南洛陽閆聖道指點一二,頗覺進益,又數年得字拳四十法,臆續三十二件,積為七十二則,但煩多莫記,乃歸約為二十四,命以名,示以竅,使學者便於複習,然恐膠柱鼓瑟,苦其拘執不化,茲因冬日清閒,就二十四而擴充之,每一分而為八,共一百九十二勢,縱橫奇變,於此畢具……”
這段自序既是他創立二十四字拳的真實寫照,也是他一生拜師學藝,辛勤耕耘的總結。很明顯“字拳四十法”是老師(師承不詳)傳授的,那么他本人加續的“三十二件”又是出自何處呢?這還需要從他兒時學拳追尋。萇乃周青少年時主要是從汜水禹家學習世傳的張八之術,有二十四大勢拳、猴拳、二十一名槍之類,只是童年未得要領,後得閆聖道指點;武功得以長足進步。
萇乃周二十多歲就掌握了猴拳、二十四大勢拳、二十一名槍等技。那么他後來為何要將其集為“七十二勢”呢?原因有二:一是多年的學習與積累,演練與總結,使他感到人生精力有限,所學過多,難以傳習;二是他發現前人所傳拳械有重複,所以有必要加以提煉與規範。
那么“七十二勢”的具體內容是什麼呢?即上、中、下各二十四勢。上二十四勢以猴拳為基礎;中二十四勢以二十四大勢拳、引戰拳為範本,下二十四勢以字拳為雛形,拳技略有損益,甚至原勢不變。由此也可以看出上中下二十四勢是萇家拳開山立派的里程碑,在某種意義上說也是萇家拳的發端。萇乃周曾歸納為:“……”第五層合練。形氣合練,則內外合於一致,形氣化於無跡……然功已過半矣,是列於第五層功夫,即中二十四勢也。第六層練浮氣。浮氣者,氣浮於上,而為上盤也,即如起縱飛舞上二十四勢是也。第七層練沉氣。沉氣者,氣沉於下,而為底盤也,底盤滾伏下二十四勢之屬是也。”
七十二勢在較長的時間裡得以教習,尤其是中二十四勢即“青龍出海”拳,在滎陽、鞏義、新密、開封等地的調查中都得到了證實。但萇先生後又為何將七十二勢歸納為二十四勢呢?因七十二勢繁而難演,動作難度較大,多適合基本功非常好的青少年演練,尤其是上下二十四勢。所以萇乃周“為使學者便於複習”,經過精心取捨,簡編成偏正兩套二十四字拳,降低了動作的難度。但他又很快發現,拳勢過於簡約,技法略顯單調,惟“恐學者拘執不化”,不得不再次“將二十四擴充之,每一分而為八,共一百九十二勢”,正以練其體,偏以致其用,這樣“縱橫奇變,於此畢具”。
據其《三十六槍譜序》中載“古有勒馬槍,槍之傳也久矣,明季虎勞關張氏,善槍……五世至禹門,余幼慕之,冀學一二,即可滿志,及長而訪問,罕見其蹤;弱冠後遇人演二十一名槍,名不稱實,鄙懷未愜,於是靜心揣摩,就原勢而更進一層……”這是他二十歲左右學習槍術和後創三十六槍的佐證。
至於棒法起源顯而易見,萇乃周師承四川梁道。據《二十四棒譜序》載:“余得此棒,以為奇遇。何奇乎爾?乾隆二十一年九月九日……家童來稟,門有義人求見。問其所之,義人曰:‘天下訪道。’請人室,以酒敬之,問其姓名,言姓梁名道,四川人也。談文無所不通;論武精於槍錘。次晨,庭前演武,果為奇手,又將棒一舞,其中三尖照到,老少隨和,剛柔相濟,陰陽妙用,皆中法律……願學之,復以譜志之,留義人十餘日……”此段引文詳細記述了他師承四川梁道學棒的來龍去脈以及撰著《二十四棒譜》的原本始末。
他的雙劍師承古隨王新象。據其《雙劍對槍序》中載:“古隨新象王,諸藝兼通,尤精於劍,珍重藏抱二十餘年,弗肯輕露,然心念學者,注意求教,遂不吝珠玉,傾囊而出,罄其所有……”
綜上所述,上中下二十四勢、二十四字拳偏正勢、二十四大勢、三十六槍、二十四棒、雙劍、春秋刀,構成了萇家拳派之核心,為萇家拳之正宗。且萇乃周教習的拳械皆撰譜傳世,圖說詳明,詩文工整,理法精微,獨具特色,研究、繼承、發揚萇家拳非從此人手不可。以上只能是對萇家拳起源的初步考證,文中謬誤在所難免,尚祈高明者不吝賜教。

二十四式

蟠桃獻壽(陰)

陰手出,陽手收入口下,氣落肘尖。
二士入園,蟠桃取來,仰手捧定,頭獻瑤台。
陰正勢右前左後,兩手皆陽,屈出胸前,兩肘尖氣往裡收,與心氣相布為一,頭往下一栽,氣落頂門,打膻中及下巴。

犀牛望月(陽)

轉陰手一推,頭往後仰,氣落枕骨尖。
犀能分水,直伸兩蹄,抬頭一望,玉輪掛西。
正勢步法依舊,兩手轉陰,往前直伸,頭往前一背,氣落枕骨,打臍。

雙虹駕彩(承)

兩手鉤背,擱眼角上,氣頂手背。
祥光忽起,瑞滿長虹,五彩駕定,雙橋凌空。
正勢兩足齊立,左前右後。兩肘曲,兩手勾粘於左右太陽穴下,氣擎,手背接胳膊。

仙人捧盤(停)

陰手落陽肘後,抽氣壓兩手背。
老祖赴壇,光滿玉盤,仙手捧住,內有金丹。
左足前,兩手轉陽,往下一板,氣落十指背。

猿猴獻杯(擎)

兩手摳如酒杯,端於鼻下,氣還大指食指。
飲此玉液,獻爾金杯,勸君更盡,如泥一堆。
正勢轉身,右足前,兩手側摳,如掇酒杯樣子,食指上跳,小指氣摧,硬往上端,駕胳膊。

雙飛燕子(沉)

身伏手垂,指摳頭低,氣顛腳尖。
燕兒展翅,兩翼低垂,不是浮水,恰似銜泥。
正勢轉身兩足齊,兩手一撇,兩足尖占地,兩手皆側帖,打鬼眼穴,氣往下插,直入地內,壓住大指。

白鵝亮翅(開)

兩手一分,兩拳上仰,氣顛兩腳尖。
沙上群鵝,紛紛白雲,飛起展翅,愛殺右軍。
往前一跳,手齊分,大指往外一扇,肘貼脅,打肱里肉。

美女鑽洞(入)

伸臂下插,低頭而伏,氣滑後腳尖。
洞門有石,鑽之彌堅,美女來此,束手而前。
右前左後。身往足前,頭往下一伏,兩手伸直,手背靠探,打小腹。

雙龍入海(盡)

雙手猛回來一撞,氣頂中指尖。
僧鯀盡龍,破壁飛去,雙雙入海,誰能當住。
左足前,兩手陰,伸直,步往前即,氣往前去,打兩乳下。

霸王舉鼎(崩)

雙手一挑,腳尖站立,氣領中指尖。
鼎峙千秋,重於山河,霸王舉起,往上一豁。
兩足齊立,拳從襠中豁起,直伸頭上,氣落中指一骨節上,打脈槽。

飛雁投湖(創)

頭下栽,手後背,氣射頂門。
鴻雁于飛,在彼空中,上下一扇,投入洞庭。
兩手一刷再一分,右足前入於襠頭往前一彭,氣落天靈蓋上,打中腕。

寶劍雙披(劈)

左膝頂起,兩手分拍,氣歸於一處。
孫權發怒,劈破書案,劉主拔劍,石分兩段。
左前右後。兩手俱側,膝蓋往上一頂,兩掌往下一砍,大指氣催小指,打手脖。

猴兒牽繩(牽)

兩手采頭往懷一栽,氣摳指尖。
頭上有繩,拉拉扯扯,猴兒牽著,倒栽一跌。
左前右後。兩手俱側,氣落十指灑,往裡一摟,肘尖力往懷一收,身往下一坐,氣聚臀尖,抓胳膊。

雙手推山(推)

手出心下,上按胸脯,氣摧手心。
動也不動,穩如泰山,雙手推之。猛往上掀。
右前左後。兩手背帖於胸前,往前一擁,氣出於心。

直符送書(敵)

兩手交叉,伏頭盡力一送,氣盡中指。
奇門誰知,直符隨時,即刻送到,陰陽二書。
左前右後。兩手陰,一交一叉,直伸頭上,往前一衝,氣落手腕兩骨節上,打胸腹。

猛虎探爪(吃)

手轉身接,手往下盡力一按,氣插手心。
猛虎翻身,力用全幅,下插入地,即時立仆。
並足而立,兩手皆陰,大指往上一承,四指往下一卷,如鐵柱一般,拿手腕。

鍾馗抹額(粘)

右拳仰,左拳擱心坎上,氣落頂門上。
鍾馗鎮宅,兩手磋摩,神額一抹,哧退邪魔。
右前左後。兩手俱側,附於兩耳,手往後一帶,頭往上一仰,右手往上一繃,擱於頭上,左手貼於左脅,頭往上一進,貼胳膊裡面。

暗弩射鵰(隨)

右手下滾,左手上沖,氣收脈槽。
空中飛鳥,惟雕難射,暗弩一發,他防不住。
右前左後。兩手心向內,一手中指尖往上一頂,一肘尖氣往下一抽,插胲下。

白虎靠山(閃)

兩掌一展,身子往後仰,氣閃背後。
白虎洗臉,捨身倒轉,兩掌一仰,泰山壓卵。
一腳前,一腳後,左前右後,頭往後一仰,兩手往後一閃,氣落手背,頭氣落枕骨。

雙峰對峙(驚)

雙肘齊起,往懷中一頂,氣點肘尖。
玉門古渡,雙峰豁然,肘尖豎起,打中心坎。
右前左後。兩手腕屈,勾於心窩旁,兩肘尖往前一射,氣落兩骨節上,打短脅。

螃蟹合甲(勾)

兩手繞外,合打太陽穴,氣堆中指。
螃蟹拱手,金甲一對,合在中間,腦骨粉碎。
右前左後。兩手俱陰,外往裡一拘,氣落十指骨節,打太陽穴。

童子拜佛(連)

滾手插鼻口,兩背相靠,氣頂十指尖。
善材童子,禮拜觀音,南無陀佛,紅火出林。
右前左後。兩手合掌,如釋家拜佛,往上一頂,氣落十指尖,上頂鼻子頂。

蝴蝶對飛(進)

手背靠往,伸指搗胸脯,氣催指尖。
穿花夾蝶,款款飛來,莊周一夢,對對戲梅。
右前左後。兩手靠背,往下一謝,往上一頂,打咽喉。

金貓捕鼠(退)

鏇風交腿,雙手外勾,氣注兩眼。伏身叉立。
子乃真鼠,終日畏貓,金尾三擺,有命難逃。
兩手齊飛往後轉,兩腿一紐,兩手分為陰手,往外一分,手腕肘尖俱曲。氣落頂門,腳尖,胯尖,肘尖,足趾頭,手指頭,以為觀望之計。

現狀

亟待搶救的文化遺產

“據上世紀30年代的一項調查,中國大江南北、黃河內外,傳統拳種的套路有2000多種。到了上世紀80年代,全國挖掘出來的拳種套路只有280多種,其中一半以上只有名目而無傳人會練,真正有相當數量傳承人群的拳種僅有幾十種,其中包括太祖拳、萇家拳等。”北京信息工程學院於志軍教授在《中國傳統武術史》中寫道。
萇家拳目前面臨的尷尬現狀是:南邊少林寺,2006年俄羅斯總統普京造訪,舉辦武林功夫之星選拔賽,少林功夫以積極開放的態度,融入社會主流。北邊太極拳選擇了親民路線,成為了眾多民眾強身健體的首選。2006年6月,少林功夫、太極拳被列入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而與之相對應的萇家拳卻不在名目,相反,在武術書籍市場上,萇家拳的武術理論精髓卻被眾多“紙上高手”競相抄襲。
長期致力於研究萇家拳、滎陽市政協的陳萬卿說:“現在市面上流傳的萇家拳理論,都是源於萇家拳傳人袁宇華在任鎮嵩軍軍官教導團國術教練時,應學生之請,整理出版的部分萇家拳內容。後來大學中文系教授徐震,見到袁氏印本後,重新整理校訂,出版《萇氏武技全書》,美國、英國,中國的香港、台灣、上海等地已經多次出版有關萇家武術的書籍。2004年,英國人韋滿易(中文名)來滎陽了解萇家拳情況,回國後將《萇氏武技全書》及在滎陽調查所得到的資料整理成文,翻譯介紹給了英國讀者;2006年,山西出版了徐震先生的《萇氏武技全書》和他研究心得《萇乃周武術學》。目前,徐震先生整理的這個版本,在武術界流傳最廣,很多研究者認為這本書就是萇家拳的全部內容。”
“其實,這本書只是刊出了萇家拳的一個套路,和極少一部分萇氏武術理論,不到萇家拳的1/20。”陳萬卿在看過書後得出結論。
“如果不及早地搶救萇家拳,那么萇家拳將面臨失傳的危險”,萇家拳的傳人也意識到這一點,他們自發組織,收集整理搶救萇家拳文化。51歲的陳萬里,19歲開始學習萇家拳,30年的時間,傾盡心力收集整理萇家拳的拳譜。
現在已經蒐集整理了大部分,武術也正在進一步恢復,“但還有很多散落民間,暫時不能說失傳了,萇家拳法擇人而授,人精一藝,或許有其他地方的人會呢”!
陳萬卿說,近日,在滎陽王村鎮梁莊村萇姓家中,發現了《萇二、萇四老夫子朴卿、灼三教思碑》,石碑是萇家拳一代宗師萇克儉、萇克俊的徒弟們為紀念兩位老師而立,他們兩人是清代鹹同的武技宗師。石碑背面刻有曾追隨兩人學武的90人姓名。
“這些人大多生活在清末至民國初年,現在除了崔雲生、朱國安、孫統源、趙英姿、蔡甲全幾人找到其籍貫及傳承情況外,上面提到的其他人士,現在還搞不清楚其情況,也沒有聽說過後來的傳承情況及軼事。”
陳萬卿說:“這塊石碑是研究萇家拳傳承歷史的重要資料,彌足珍貴。希望知道這些人情況的各界朋友,能告知其所了解某人的籍貫、家譜對他的記載、後人為其所立碑文、流傳下來的拳譜資料。”

視頻

萇家拳之棍法

二十四式

中國武林門派及掌門

2013年8月,新疆將舉辦天山武林大會,中國武術界十一大門派將齊聚天山“論劍”的訊息引起軒然大波,少林寺回應稱,雖曾收到邀請,但已婉言謝絕,也勾起網友無限興趣,以下是網傳的各大門派及掌門。

少林派釋永信

武當派游玄德道長

峨眉派吳信良

青城派劉綏濱

崆峒派白義海

嶗山派陳世富

梅花螳螂拳:王聚勝

崑崙派周金生

武氏太極拳:孫建國
萇家拳:劉義明

形意拳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