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多年生粗壯草本,直立,具粗大的莖及多數長的纖維狀細根,自莖基部生出多葉的根出條或疏散的蓮座狀苗。莖圓柱狀,近基部常木質化,高10-110厘米,粗3-9毫米,上部多分枝,上部周圍被曲柔毛,下部常變無毛,但有不明顯稜線。葉對生,花序上的互生,綠色,花期變紅色,狹披針形至線形,長3-12厘米,寬0.4-2厘米,先端銳尖,基部楔形,邊緣每邊具(20-)30-50枚細鋸齒,兩面只在脈上及邊緣疏生曲柔毛外,側脈每側4-5條;葉柄長3-7(-10)毫米。花序直立,密被曲柔毛,稀有少數腺毛。花近直立;花蕾卵狀,長2.5-4.5毫米,徑2-2.5毫米;子房長1.2-3.5厘米,密被曲柔毛,通常無腺毛;花梗長0.5-1.5厘米;花管長1-1.5厘米,徑1.3-2毫米,喉部近無毛;萼片披針形,龍骨狀,長3-5毫米,寬1-1.3毫米;花瓣粉紅色至玫瑰紫色,稀白色,倒心形,長3.6-7毫米,寬1.8-4毫米,先端凹缺深0.8-1毫米;花葯長圓狀卵形,長0.5-0.7毫米,徑0.3-0.4毫米;花絲外輪的長2.2-4毫米,內輪的長1-2.4毫米;花柱白色,長2-4毫米,直立,無毛;柱頭白色,頭狀或寬棍棒狀,長0.8-2.2毫米,徑0.6-1.8毫米,與外輪雄蕊等長。蒴果長4-8.5厘米,多少被曲柔毛;果梗長(0.5-)1-2.5厘米。種子狹倒卵狀,長0.8-1毫米,徑0.32-0.45毫米,頂端圓形,具不明顯的喙,褐色,表面具乳突;種纓灰白色,長5-8毫米,易脫落。花期6-9月,果期7-10(-12月)。染色體數n=18。產地生境
產甘肅東南部、湖北西部、四川、貴州、東部、雲南東北部至西北部和西藏東南部。生於海拔(400-)1300-3300米山坡林緣、溝谷、沼湖邊等濕處。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北部、尼泊爾、錫金、不丹以及西至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天山地區。功效用途
種中文名:華西柳葉菜【藥 名】:華西柳葉菜
【拼 音】:HUAXILIUYECAI
【來 源】:為柳葉菜科植物華西柳葉菜的葉。
【功 效】:補血活血。
【主 治】:用於肝血不足致頭暈、耳鳴諸證。
【性味歸經】:辛,平。入肝經。
【用法用量】:內服: 12一18克,水煎服。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於湖北、四川、貴州、雲南、新疆、西藏。
【拉丁名】:Epilobium cylindricum D. Don
【考 證】:始載於《西藏植物志》。
【生藥材鑑定】:本種常被誤認為鈍葉柳葉菜,亦即喜馬拉雅柳葉菜(E. Himalayense);但華西柳葉菜全株常為紅色,莖近無毛,葉狹長具細齒突,萼片無毛,柱頭圓柱狀,易於區別。
桃金孃目百科(二)
桃金孃目(Myrtales) 是植物分類學的名詞術語。它是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恩格勒分類系統1964),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原始花被亞綱 Archichlamydeae的一個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