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種中文名:光千屈菜種拉丁名:Lythrumanceps(Koehne)Mak.
科中文名:千屈菜科
科拉丁名:Lythraceae
屬中文名:千屈菜屬
屬拉丁名:Lythrum
國內分布:北部和東北部
國外分布:日本、朝鮮
中國植物志:52(2):081
簡介
多年生草本,高達1米,多分枝;枝4-6棱,幼時有白色柔毛,後脫落。葉對生或3枚輪生,無柄;葉片狹被針形,長4―6(―10)厘米,寬1―1.5厘米,頂端鈍或短尖,基部圓形或心形,有時稍包莖。花紫色,為頂生大型的穗狀花序;苞片闊披針形至三角狀卵形,萼筒長5―8毫米,6齒裂,有細棱12條,稍有粗毛,萼齒間有長於萼齒2倍的尾狀附屬物;花瓣6,生於萼管上部,有短爪,稍皺縮;雄蕊12,6長6短。蒴果橢圓形,包於宿萼內,2裂,裂瓣上部再2裂;種子細小,無翅。花期7―9月。分布
生於水旁濕地;分布全國各地,亦有栽培。日本和朝鮮也有分布。要用特性
全草入藥,有收斂止瀉作用,洽腸炎、痢疾、便血,還用於外傷出血。各地常有栽培,供觀賞。通常分株和扦插繁殖。形態特徵
千屈菜為多年生挺水宿根草本植物。株高40~120厘米。葉對生或輪生,披針形或寬披針形,葉全緣,無柄。地下根狀粗狀,木質化。地上莖直立,4棱。長穗狀花序頂生,多而小的花朵密生於葉狀苞腋中,花玫瑰紅或藍紫色,花期6~10月。同屬植物約27種,常見栽培的有光千屈菜,原產日本和朝鮮。全株光滑,莖細長,花紫紅色。大花桃紅千屈菜花穗大,桃紅色。毛葉千屈菜花穗大,全株被絨毛覆蓋。產地和生長習性千屈菜原產歐洲和亞洲暖溫帶,因此喜溫暖及光照充足,通風好的環境,喜水濕,我國南北各地均有野生,多生長在沼澤地、水旁濕地和河邊、溝邊。現各地廣泛栽培。比較耐寒,在我國南北各地均可露地越冬。在淺水中栽培長勢最好,也可旱地栽培。對土壤要求不嚴,在土質肥沃的塘泥基質中花艷,長勢強壯。栽培管理
千屈菜生命力極強,管理也十分粗放,但要選擇光照充足,通風良好的環境。盆栽可選用直徑50厘米左右的無底洞花盆,裝入盆深三分之二的肥沃塘泥,一盆栽五株即可。如要做成微型盆栽盆徑可選20厘米左右,生長期不斷打頂促使其矮化分櫱。生長期盆內保持有水。露地栽培按園林景觀設計要求,選擇淺水區和濕地種植,株行距30×30厘米。生長期要及時拔除雜草,保持水面清潔。為增強通風剪除部分過密過弱枝,及時剪除開敗的花穗,促進新花穗萌發。在通風良好光照充足的環境下,一般沒有病蟲害,在過於密植通風不暢時會有紅蜘蛛危害,可用一般殺蟲劑防除。冬季上凍前盆栽千屈菜要剪除枯枝,盆內保持濕潤。露地栽培不用保護可自然越冬。一般2~3年要分栽一次。繁殖方法
千屈菜可用播種、扦插、分株等方法繁殖。但以扦插、分株為主。扦插應在生長旺期6~8月進行,剪取嫩枝長7~10厘米,去掉基部三分之一的葉子插入無底洞裝有鮮塘泥的盆中,6~10天生根,極易成活。分株在早春或深秋進行,將母株整叢挖起,抖掉部分泥土,用快才切取數芽為一叢另行種植。用途千屈菜多用於水邊叢植和水池遍植,也做水生花卉園花境背景。還可盆栽擺放庭院中觀賞。花語
狐獨千屈菜生長在沼澤或河岸地帶。愛爾蘭人替它取了一個奇怪的名字,叫「湖畔迷路的孩子」。它不是群生植物,而是摻雜在其它植物叢中,單株單株的生長。因此它的花語是「孤獨」。這一天誕生的壽星,個性比較孤僻,雖然很獨立自主,不過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弱不禁風,所以常有人以關愛的眼神,呵護著你。
品種特性
多年生草本。莖四棱,多分枝,有柔毛或光裸;葉對生披針形,無柄,花兩性,頂生總狀花序,蒴果。播種方法
發芽適合溫度13-21℃,繁殖用扦插、播種和分株。種子撒播,育苗基質需鬆軟,透氣性好,覆沙土約種子直徑2倍,保持濕度,約10-14天出苗。栽植方法
性喜水濕,多生長於池岸、濕地或水溪房。要求陽光充足,粘質肥沃土壤。養護方法
生長適合溫度20-30℃。千屈菜耐寒性強,冬季剪除其枯枝,任其自然過冬,第二年春又會發芽生長。桃金孃目百科(二)
桃金孃目(Myrtales) 是植物分類學的名詞術語。它是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恩格勒分類系統1964),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原始花被亞綱 Archichlamydeae的一個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