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大灌木或小喬木;嫩枝圓柱形,有絲狀柔毛。葉片革質,線狀披針形,長6-7.5厘米,寬0.7厘米,先端漸尖或短尖,基部漸狹,兩面均密生有黑色腺點,側脈纖細,銳角開出,邊脈清晰可見,離邊緣約0.5毫米;葉柄極短,長1.5-3毫米。穗狀花序稠密,長達11.5厘米,花序軸有絲毛;萼管長約3毫米,頂端裂片闊而鈍,有絲毛;花瓣膜質,近圓形,淡綠色,直徑約3毫米;雄蕊蒼黃色,很少淡粉紅色的,長約13毫米。蒴果碗狀或半球形,直徑約5毫米,頂端截平而略為收縮。
分布範圍
原產澳大利亞昆士蘭。
主要價值
柳葉紅千層枝下垂,瀟灑自然,花序奇特,形如瓶刷,鮮艷如火;花後花序軸繼續生長,吐露出嬌嫩鮮紅色的葉,具千姿百態的形態美,可列植於公路兩旁、河流兩岸或叢植於湖邊、池塘邊,吹如同楊柳拂水之美,或孤植於公園庭院或片植于山坡上。
觀賞價值:樹形美觀,為一美麗的觀賞植物。
栽培技術
我國雲南、廣東有栽培。 屬陽性樹種。喜高溫,亦能耐短期0℃低溫。對土壤立地條件要求不苛,能在乾旱貧瘠土壤上生長,在土層深厚肥沃的酸性土,生長迅速,年高生長量1m以上。
繁殖培育:柳葉紅千層主要用種子繁殖,也可用扦插繁殖。種子繁殖的苗木根性發達,乾形通直,而扦插繁殖的苗木根系偏斜,乾形彎曲,但能提早開花,各有所長。
播種繁殖:7-8月間,蒴果由青綠色變為灰褐色即可採種。將果枝成串剪下,在剪去上端的枝葉,置於通風處晾乾1-2天,蒴果開裂,用手抖動果枝,種子脫出。種子秕粒多,每公斤有100萬粒左右。種子無休眠期,可隨采隨播,也可袋裝乾藏1-2年,發芽率仍保存30%左右。種子發芽時氣溫需在18℃以上,播種期宜在春秋兩季。
育苗方法:宜先將種子密播於沙床,待幼苗長出2-3片真葉後即可移至營養杯培育3個月左右,苗高20-30cm時,再次移至圃地培育2年出圃定植。
技術要點:先將沙床淋足水,刮平播種,每平方米播2-3g,用細沙覆蓋,以不見種子為度,在搭棚蓋上薄膜,防大雨擊翻種子及保濕作用,7天后發芽結束,發芽率30%-40%。幼苗移植較難,宜選陰雨天或早晚移苗,上杯時注意淋足定根水,3個月苗高20-30cm時即可移至圃地培育,常規管理,2年生苗高2-3m即可出圃。
扦插繁殖:於6-8月間,選生長健壯的成熟枝條,長8-10cm,基部稍帶前1年成熟枝,將其下部三分之一的葉子剪去,扦於沙床,經常保持濕潤,1個月即可開始生根,3個月根長5-10cm即可上盆培育,常規管理,第二年即可開花。
桃金孃目百科(二)
桃金孃目(Myrtales) 是植物分類學的名詞術語。它是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恩格勒分類系統1964),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原始花被亞綱 Archichlamydeae的一個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