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華南瘤足蕨(種子植物名稱)拉丁學名:Plagiogyria tenuifolia Cop.
門:蕨類植物門
綱:薄囊蕨綱
目:水龍骨目
科:瘤足蕨科
屬:瘤足蕨屬
形態特徵
小形植物,植株高達25厘米左右。根狀莖矮小或瘦長而直立。不育葉的柄長7-9厘米,纖細,橫切面為三角形,兩側有較寬的邊,乾後斷裂,基部略為膨大,外側面上的疣狀瘤不發達或沒有;葉片長15-17厘米,寬6-7厘米,長圓狀披針形,尾頭,基部幾不變狹,兩側深羽裂幾達葉軸;羽片約20對,互生,平展,相距約1.4毫米,彼此接近,僅留一條狹而向上彎的圓缺刻。基部一對稍短,略下斜,其上部的長3.5-4.5厘米,寬7毫米,披針形,漸尖頭,基部寬,沿葉軸匯合,向上延,邊緣下部全緣,向頂部有闊的疏鋸齒。葉脈二叉,略斜上,微彎,兩邊明顯。葉為草質,光滑,乾後暗綠色。能育葉比不育葉高,柄長18-20厘米,細瘦;葉片長15厘米,寬約4厘米;羽片長2.4厘米,寬約2厘米,線形,無柄,鈍頭。(資料來源:中國植物物種信息)
產地分布
產於廣東東部馬鞍山(香港對面)。台灣也產。參考文獻
Plagiogyria tenuifolia Cop. in Philip. Journ. Sci. Sect. C (1908) 281 et Philip. Journ. Sci. XXXVIII (1929) 401; C. Chr. Ind. Fil. Suppl. I (1912) 55; Ching in Acta Phytotax. Sinxca VII (1958)153——Lomaria matthewii Christ apud Dunn & Tutch., Fl. Kwangt. & Hongk. (1912)341.植物之蕨科
蕨科,科拉丁名Pteridiaceae.蕨科植物科屬列表所有已知屬:蕨屬;曲軸蕨屬;所有物種:蕨,蕨屬,糙軸蕨,長羽蕨,鐮羽蕨,食蕨,毛軸蕨,毛軸蕨(原變種),歐洲蕨,歐洲蕨(原變種),雲南蕨,台灣曲軸蕨。 |
瘤足蕨科植物
瘤足蕨科是陸生中形蕨類植物。根狀莖短粗直立,圓柱狀,輻射對稱式,不具鱗片或真正的毛。是一個很自然的單屬的科,但在分類系統上是孤立的。約有50個在形體上相近的種;其中約有9種產熱帶中部美洲,1種產澳洲東北部昆斯蘭特,其餘的種分布在亞洲。中國現有32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