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種中文名:毛葉蕨種拉丁名:Pleuromanespallidum(Bl.)Presl
科中文名:膜蕨科
科拉丁名:Hymenophyllaceae
屬中文名:毛葉蕨屬
屬拉丁名:Pleuromanes
國內分布:產于海南島(保亭五指山及吊羅山)及台灣(檜山),我國大陸尚未見分布。
國外分布:馬來西亞、越南、錫蘭、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菲律賓(呂宋)及塔希提等熱帶亞洲地區均有分布。
形態特徵
毛葉蕨,葉遠生,相距0.5-3厘米;葉柄纖細如絲,長1-6厘米,深褐色,基部被淺褐色的節狀毛,上部光滑,無翅;葉片長圓或長圓披針形,長3.5-8厘米,寬1-2厘米,先端鈍圓,基部近截形而稍下延,二回深羽裂;羽片8-10對,互生,無柄,斜向上,長圓狀卵形至斜卵形,長1-1.8厘米,寬5-6毫米,先端鈍,基部斜楔形,密接或稍呈復瓦狀,深羽裂幾達有翅的羽軸;裂片線形,寬0.8-1毫米,極斜向上,先端鈍圓或稍凹入而形成兩個淺尖齒,全緣,密接。葉脈纖細,兩面僅可見,褐色,叉狀分枝,末回裂片有小脈1條。葉為厚膜質,乾後暗綠色或褐色,下面常被白霜,近裂片邊緣有1-2行的加厚細胞而形成顏色較深的帶,小脈兩側各有1條由數個加厚細胞排列成的鞘,鞘的兩面密被淺褐色的長柔毛。孢子囊裠少數,著生於向軸的短裂片的頂端;囊苞罈狀,長約1毫米,口部截形,全緣;囊裠托纖細,突出。產地分布
產於海南島(保亭五指山及吊羅山)及台灣(檜山),我國大陸尚未見分布。
馬來西亞、越南、錫蘭、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菲律賓(呂宋)及塔希提等熱帶亞洲地區均有分布。
植物之蕨科
蕨科,科拉丁名Pteridiaceae.蕨科植物科屬列表所有已知屬:蕨屬;曲軸蕨屬;所有物種:蕨,蕨屬,糙軸蕨,長羽蕨,鐮羽蕨,食蕨,毛軸蕨,毛軸蕨(原變種),歐洲蕨,歐洲蕨(原變種),雲南蕨,台灣曲軸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