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縝反佛

范縝反佛

范縝反佛,南朝齊梁時范縝著《神滅論》,宣揚無神論思想,反對佛教的神不滅說。

簡介

南朝齊梁范縝著《神滅論》,宣揚無神論思想,反對佛教的神不滅說。

范縝系南朝齊梁時思想家。他出身寒微,曾從學於名儒劉瓛。博通經術,尤精"三禮"。曾同佛教信徒齊竟陵王蕭子良辯論,駁斥佛教的因果報應說。後作《神滅論》,提出"形神相即"的無神論思想。認為"形質神用",反對佛教的神不滅說,引起朝野喧譁。梁武帝於天監六年(507)召集王公貴臣及僧尼60餘人與他辯論,無人能折其鋒銳。有《文集》十五卷,大多亡佚。現存《神滅論》等,收入《弘明集》中。

背景

魏晉南北朝時,經過統治者的大力提倡,佛教得到了空前的發展。當時的門閥士族以及皇親貴戚大多信奉佛教。梁武帝在天監三年(504)宣布"唯佛一道,是為正道",佛教幾乎正了國教。同時,隨著寺院經濟的興起,佛教寺院占有大量的社會財富,造成了日益嚴重的社會經濟危機,也使世俗地主和僧侶地主之間的矛盾日益激化。寺院經濟過度發展,廣占田宅,與官府爭奪勞動力和稅收,農民負擔增重。當時不斷產生的反佛鬥爭,正是這種現實鬥爭在思想領域內的反映。

最初一些反對佛教的理論,主要是從風俗、習慣乃至政教、道德等方面著眼,從維護封建帝王的權勢出發,指出佛教的出世主義是不忠不孝,違反了"三綱五常"的倫理說教,不利於鞏固封建統治。隨著社會上反佛鬥爭的深入,對佛學的批判也就逐漸集中到佛教神學的唯心主義理論方面。

鬥爭

范縝反對佛教神學的鬥爭,是從抨擊因果報應論開始的。他繼承了東漢王充的天道自然論,並作了進一步發揮,提出了一種唯物主義的自然論的偶然論學說,在與蕭子良的辯論中,利用它堅決地駁斥了佛教的因

范縝反佛

果報應說,挫敗了論敵。

神不滅論是佛教因果報應說的理論基礎,其觀點是形神相異,形神相離,形神非一。范續在《神滅論》中,繼承了他以前的反佛教的無神論的傳統,克服了把神看作是某種特殊物質的缺陷,提出了"形(體)神相即"、"形質神用"的觀點,並用刀刃和鋒利的比喻,通過刃的鋒利對於刃的依賴關係,說明神又是一種特殊物質,神對於形具有依賴關係。從而把古代唯物主義無神論思想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並在與梁武帝組織的六十餘人的爭辯大會上和與蕭琛的《難神滅論》、曹思文的《難神滅論》及《重難神滅論》的爭辯中,均以有力的論證,挫敗了論敵。

意義

范續的神滅論學說,是長期以來形、神關係論戰的歷史性總結。他的反佛,把我國古代無神論者反對佛教有神論的鬥爭推向了新的高峰,具有重要的意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