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葉散
方劑名稱
艾葉散
藥物組成
艾葉1兩(微炒),阿膠1兩(搗碎,炒令黃燥),龍骨1兩,附子3分(炮裂,去皮臍),芎藭3分,當歸3分(銼,微炒),熟乾地黃1兩半,赤石脂1兩,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乾,微炒),硫黃3分(細研),縮砂半兩(去皮)。
處方來源
《聖惠》卷七十三。
方劑主治
婦人赤白帶下,日夜不止,身體黃瘦,不思飲食;婦人漏下,淋漓不斷。
製備方法
上為細散。
用法用量
每服2錢,食前以粥飲調下。
艾葉散,治婦人赤白帶下,日夜不止,身體黃瘦,不思飲食;婦人漏下,淋漓不斷。
艾葉散
艾葉散
艾葉1兩(微炒),阿膠1兩(搗碎,炒令黃燥),龍骨1兩,附子3分(炮裂,去皮臍),芎藭3分,當歸3分(銼,微炒),熟乾地黃1兩半,赤石脂1兩,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乾,微炒),硫黃3分(細研),縮砂半兩(去皮)。
《聖惠》卷七十三。
婦人赤白帶下,日夜不止,身體黃瘦,不思飲食;婦人漏下,淋漓不斷。
上為細散。
每服2錢,食前以粥飲調下。
解州端午,男女戴艾葉,稱為「去疾」,幼童則系百索於脖子上,據說這是「為屈原縛蛟龍」。隰州端午,各村祭龍王,並在田間掛紙。懷仁縣端午又名「朱門」。定襄縣端...
藥(毒)理學 歷史考證 藥理作用 各家論述 植物形態取淨艾葉,加入定量的米醋拌勻,悶潤至醋被吸盡,置炒制容器內,用文火加熱,炒乾,取出晾涼,製成醋艾葉。
形態特徵 生長環境 分布範圍 艾葉炮製方法 醋艾葉功效艾葉,中藥名。為菊科植物艾的乾燥葉。夏季花未開時採摘,除去雜質,曬乾。
生理特性 產地 入藥部位 炮製方法 性味艾葉粑粑又稱蒿子粑粑,是一道傳統的小吃,一般在清明節,寒食節食用。因為香蒿葉子很像辟邪的艾葉,也叫艾蒿,故可能有地方叫艾葉粑粑。香蒿草小,氣味其實比艾葉...
菜品特色 做法 營養價值蘄春艾葉,是一種在湖北東南部生長多年的草本植物,遍產蘄春縣近水向陽之田埂地邊,山坡上也少量生長。一般用於針灸術的“灸”。“針”就是拿針刺穴道,而“灸”就...
中文學名 植物特徵 藥效功能 藥用價值 與李時珍艾葉米粥是一道養生粥品,主要原料有艾葉、粳米、紅糖等,主治月經不調、小腹冷痛。
製法 原料 效用 說明艾葉丸,中醫方劑名。出自《太平聖惠方》卷七十二。具有溫中散寒止血之功效。主治便血屬脾胃陽虛者。婦人腹肚脹滿,臍下絞痛,大便下血不止。症見面色白,手足欠溫...
組成 用法用量 功用 主治 方義艾葉糍粑是中國南方一些地區流行的美食,口感香甜,各地因民族不同而各有差異。艾葉糍粑口感柔軟、爽滑,同時艾葉具有保健作用,理氣血,逐寒濕;溫經,止血,安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