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別稱:元至正型青花雲龍紋象耳瓶、大維德花瓶年代:元代至正十一年(1351年)
類別:瓷器
規格:高63.6cm,寬22cm
現藏:大英博物館
證據
首先是它有確切紀年,直接書寫在瓶頸上,一絲不苟,說得清清楚楚。加之內容豐富,繪製精良,難有與之比肩者。
第二,此瓶成對,器型複雜,形體又大;九層紋飾(耳飾算一層),幾乎囊括元青花繪畫內容的全部(就差人物未畫),後凡是層次多,繪製內容相仿佛的元青花,都被統稱為“至正型”,可見此瓶的影響力。
其三,元青花作為研究結果,不過幾十年的事情,民國時期的收藏家與學者還不知有元青花存在呢!上世紀80年代,由於國際上的拍賣,元青花形成高價,因此名聲大噪,以至於能親眼看見這對大瓶都是幸運。
特點
這對花瓶是現存最重要的青花瓷樣品之一,也很可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瓷瓶。精品看點一:大器,造型挺拔,俊秀。難得的是成對的,保存完好。細看龍鳳紋,雲紋,象鼻瓶耳,纏枝蓮紋這對至正型元青花龍紋大瓶,實屬元青花之中的精品。
精品看點二:鐵鏽斑啊,元青花的鐵鏽斑,這可是個範本。看葉瓣處,很明顯。就這個瓶而言,進看覺得黑中帶點褐色,略有點下凹。
精品看點三:畫工精湛。飛龍,生動,筆法流暢。上次看某個收藏節目,那龍居然畫得像身如僵蛇,爪如雞腳,看著就知道要砸了。造假也是個技術活,高仿的,至少是個花了心思做的藝術品(前提是不做假款)。低仿的,粗製爛造的,就是在搶錢了。
精品看點四:該瓶銘文。這個紀事款可是個關鍵。這可是HOBSON和POPE考據的論點之一
信州路玉山縣順城鄉德教,里荊塘社奉聖弟子張文進。喜舍香爐花瓶一副,祈保合,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謹記。星源祖殿,胡淨一元帥打供。
流失過程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旅英華裔古玩商吳賚熙帶著一對罕見的青花雲龍象耳瓶來到琉璃廠,請當時古玩行的專家高手掌眼並打算出售,這對瓷瓶原供奉於北京智化寺,其中一件的頸部記有六十二字銘文:“信州路玉山縣順城鄉德教里荊塘社奉聖弟子張文進,喜舍香爐花瓶一付,祈保闔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謹記,星源祖殿胡淨一元帥打供。”遺憾的是這對珍貴的文物被當時幾乎所有的“高手”認為是膺品瓷而拒之門外,“元代無青花”似乎是當時中國古玩行的“共識”,中國人在自己的家門口失去了首先認識元青花的機會。最後這對象耳瓶,被英國的一位中國古陶瓷收藏家大維德爵士(Sir.PercivalDavid)收藏。相關研究
這對雲龍象耳瓶出現在倫敦,首先引起了英國大英博物館的中國古陶瓷學者霍布森(R.L.Hobson)的注意和認可,他於1929年發表了《明以前的青花瓷》(BlueandWhiteBeforeMing)一文,介紹了這對帶有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紀事款的青花雲龍紋象耳瓶。但是霍布森的發現並沒有引起當時學術界很大的反響。1952年美國佛利爾藝術館(FreerGalleryofArt)的中國古陶瓷學者波譜博士(Dr.J.A.Pope)發表了《14世紀青花瓷器:伊斯坦布耳托布卡普宮所藏一組中國瓷器》(FourteenthCenturyBlue-and-White:AGroupofChinesePorcelainintheTopukapuSarayiMuzesi,Istanbul),1956年又發表了《阿德比耳寺收藏的中國瓷器》(ChinesePorcelainfromArdebilShrine)。他以大維德收藏的這對瓶為標準器,對照土耳其和伊朗兩博物館收藏的幾十件與之風格相近的中國瓷器,將所有具有象耳瓶風格的青花瓷定為14世紀青花瓷。從此元青花受到全世界中國古陶瓷學者的重視和公認。中國學術界將這種類型的青花瓷定名為“至正型”元青花,這對瓶也被稱為大維德瓶,成了公認的“至正型”元青花斷代標準器。
收藏館
大維德基金會
喜歡中國陶瓷收藏的人不應該不知道大維德基金會。裴西瓦樂-大維德先生在18歲就開始了中國陶瓷探索之旅。在長達30年的時間裡,大維德先生共收藏了1700多件優質的中國陶瓷,平均每周超過一件。大維德先生的收藏個個精美絕倫,這批中國陶瓷名品給他帶來過多少快樂,想必只有他自己知道。
盤點流失在國外的稀世珍寶
圓明園罹難150周年之際,流失在外的上百萬件珍稀文物再次牽動人心。然而,中國文物流失海外的數量究竟有多少?這恐怕是一個誰也無法準確回答的問題。但可以確定的是,那是一個極其龐大的數字,大得足以讓國人心驚肉跳,大得足以讓世人瞠目結舌。而那些散落在海外的稀世珍寶,究竟在哪裡,能不能回家,更是讓國人糾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