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點
自我超越是學習型組織的精神基礎,它強調自我、強調內因,教我們學會如何擴展個人的能力,突破成長上限,不斷實現心中的夢想。自我超越並非易事,但通過自我超越的修煉,可以重新認識自己、認識人生,挖掘出內心向上的欲望和潛能,以一種積極的、創造性的態度對待生活。英國的史蒂芬患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但他克服了種種困難,成為當今世界上繼愛因斯坦之後的傑出理論物理學家,這就是他不斷設定目標、超越極限,實現自我超越的結果。
方法
一.建立個人“願景”
大多數的人對於真正願景的意識都很微弱。我們有目標,但這些不一定是願景。在被問起想要什麼時,許多人都會提到他們眼前想要擺脫的事情。例如,想要換一個更好的工作、想要遷居到環境較佳的地區、希望丈母娘趕快搬回自己的家裡去住、希望困擾已久的背部不再疼痛等。這樣負面的願景比比皆是,甚至所謂成功的人也擺脫不掉。這樣的願景是生活中適應或解決問題的副產品,它只是不斷地去擺脫困擾的事情,並不會促進成長。
在有些組織中,“願景”是一種內心真正最關心的事。在有些場合,當人們談及人生的目標時會覺得很不自在,但當他們談及最關心的事情時,毫無拘束。同時因為人們真正在乎,自然會給與承諾;又因是在做真正想做的事情,因此精神奕奕,並充滿熱忱。於是當面對挫折的時候,他們會堅忍不拔,因為他們認為那是自己份內該做的事,覺得很值得做,意願很強大,效率也自然提高。
“願景”有多個構面。它可能是物質上的欲望,像是我們想住在哪裡?有多少銀行存款?願景有個人的構面,像是健康、自由、對自己誠實。它也可能是貢獻社會方面的,像是幫助他人,或對某一領域的知識有所貢獻。這些都是我們心中真正願望的一部分。但社會趨勢常會影響個人的願景,社會輿論也常會褒貶個人願景的好壞。這也是為什麼實現個人願景需要勇氣,而自我超越層次高的人,便能遊刃有餘地處理自己的願景。正如日本人對於此高超的境界所作的描述:“到了合一的境界,一個人的願景與他的行動之間,甚至連細如髮絲也放不進去。”
二.保持創造性張力
即使願景是清晰的,人們對於談論自己的願景,卻常有很大的困難。因為我們會敏銳地意識到存在於願景與現實之間的差距。“我想要成立自己的公司,但是沒有資金。”或是“我想從事真正喜愛的職業,但是我必須另謀他職以求度日”。這種差距使一個願景看起來好像空想或不切實際,可能使我們感到氣餒或絕望。但是相反的,願景與現況的差距也可能是一種力量,將你朝向願景推動。由於此種差距是創造力的來源,我們把這個差距叫作“創造性張力”。
創造性張力是自我超越的核心原理,它整合了這項修煉所有的要素。然而大部分的人對它有所誤解。例如“張力’一詞本身含有焦慮或壓力的意味。
此外,由於創造性張力常常夾雜著焦慮、悲哀、氣餒、絕望或擔憂等感覺;以致人們易於將創造性張力與這些情緒混淆,甚至以為創造的過程就是處於焦慮狀態。因此很重要的是,了解因創造性張力而產生的負面情緒,並不是創造性張力本身,而是所謂的“情緒張力”(emotional tension)。
在組織中,常因對情緒張力的容忍不夠,而讓目標受到侵蝕。沒有人願意擔任傳達壞訊息的信差。最容易的方法是裝假沒有壞訊息,或乾脆聲稱勝利;只要降低判斷所依據的標準,把壞訊息重新定義為沒有那么壞就可以了。降低情緒張力的環路存在於人類活動的所有層次。它們是妥協的由來、是造成放棄真正理想的根源。如英國作家毛姆所言:“只有平庸的人,才總是處於自己最滿意的狀態。”
創造性張力可轉變一個人對失敗的看法。失敗不過是做得還不夠好,是願景與現況之間存在的差距。失敗是一個學習的機會,可看清對現況的不正確認知、體察策略為何不如預期有效,和檢驗願景是否明晰正確。拍立得的創立及發明者,並擔任十數年經理的蘭德(Ed Land),在他的牆上有這么一句警語:“每一項錯誤都是一個累積最後成果的事件。”
創造性張力能培養毅力與耐性。一位日本主管在我們的講習會上告訴我,日本人與美國人對時間的看法相當不同。他說;“美國商人在與日本人交涉業務時,常發現日本人並不立即開始談業務。美國人按照緊湊、細心規劃的5天工作進度表到了日本,急於立即開始工作。而日本人則安排優雅的品茗會向他們致意,老是不觸及細節。過了一天又一天,日本人還是保持緩慢的步調,而美國人變得愈來愈心神不寧。”這位日本高級主管說:“對美國人而言,時間是敵人。對日本人而言,時間是盟友。”
三.看清結構性衝突
弗利慈使用一個隱喻,描述潛在矛盾如何發生結構性的作用,使我們與目標背道而馳。假想你向著自己的目標移動,有一根橡皮筋象徵創造性張力,把你拉向想要去的方向,但是也想像還有第二根橡皮筋,被無力感或不夠格的信念拉住。當第一根橡皮筋把你拉向目標,第二根橡皮筋把你拉回你不能(或不夠格)得到這個目標的潛在想法。弗利慈稱這種系統為“結構性衝突”(structural conflict),它是一個各方力量互相衝突的結構,同時把我們拉向和拉離所想要的目標。
因而,當我們愈是接近達成願景時,第二根橡皮筋把我們拉離願景的力量愈大。這個向後拉的力量可以許多方式呈現:我們開始詢問自己是否真正想要這個願景、感覺完成工作愈來愈困難、意外的障礙在我們的路途上突然冒出來,或者周遭的人也讓我們失望。但是我們常不能察覺有結構性衝突的存在。就是因為我們未能察覺,更增強了結構性衝突的力量。
弗利慈歸納出一般人對付“結構性衝突”力量常見的三種策略。
消極的讓願景被侵蝕,是其中常見的一種策略。
其次是“操縱衝突”(conflict manipulation),也就是透過刻意製造的假性衝突張力,來“操縱”自己或他人更加努力,追求想要、或專注於除去、或避免我們所不想要的。操縱衝突是那些害怕失敗的人所偏好的策略。
此外,許多管理者非常擅長運用這種“如果我們的目標無法達成時,後果會如何?”的方式來激勵人們。
四.誠實地面對真相
我們或許能用一項人們自古奉行的、簡單卻睿智的策略,作為處理“結構性衝突”的開始,那便是說真話。
人們通常不認為“誠實地面對真相”(commitment to the truth)是一個了不起的策略。“我要怎么做才能改變我的行為呢?”“我要怎樣改變潛藏的信念呢?”人們常常想要有一個公式、技術或有形的東西,來解決結構性衝突。但當他們絞盡腦汁尋求解決之道時,卻忽略了此一最有力的策略:誠實地面對真相。
誠實地面對真相,不是指追求一項絕對的真理,或追究萬有之本源;而是根除看清真實狀況的障礙,並不斷對於自己心中隱含的假設加以挑戰。也就是不斷加深我們對事件背後結構的理解以及警覺。自我超越層次高的人,對於自己行為背後的結構性衝突,看得特別清楚。
五.運用潛意識
“自我超越”層次高的人,最引人注意的一項特質是,他們在忙亂之中,仍能優雅而從容地完成異常複雜的工作。令人驚嘆不已;就像芭蕾舞者令人屏息的美麗舞藝,這是經年累月修煉而來的能力。
自我超越的實踐過程中,隱含心靈的另外一個面向——潛意識。事實上我們都曾不自覺地透過潛意識來處理複雜的問題。使自我超越層次高的人與一般人有所區別的,在於他們能在意識與潛意識之間,發展出較高的契合關係。與一般人偶然短暫的感應不同,他們將潛意識的運用,當作一種修煉來加以提升。
潛意識對於我們的學習是非常重要的。人自出生每項事都需要學習。只有漸進地學習,嬰兒才能夠學會一切新事務。任何新的工作,最初都需要意識非常專注與努力。在我們學習的過程中,整個活動從有意識的注意,逐漸轉變為由潛意識來掌管。譬如,在你初學開車的時候,需要相當大的注意力,甚至要和坐在你身旁的人談話都困難。然而,練習幾個月後,你幾乎不需要在意識上專注,就可做同樣的動作。不久之後,你甚至可在車流量很大的情形下,一面駕駛,一面跟坐在旁邊的人交談。顯然你對於必須監測和回應的上百個變數,幾乎不必在意識上加以注意了。學鋼琴、學繪畫、學舞蹈、學打球、學太極拳都是如此,把熟練的部分交給潛意識來管,而讓意識專注於其它部分或新的事物上。
誠實地面對真實,對發展潛意識也同樣重要,這跟測謊器的基本原理一樣。測謊器所以有效,是因為大多數的人在講謊話的時候,他們的體內會產生某種程度的壓力,這種壓力會產生可測量的生理效應,如血壓、脈搏,與呼吸的加速。所以不誠實面對真實,不僅阻礙潛意識獲取達到“願景”什麼境界的資訊,也會讓使潛意識分神的資訊輸入。運用潛意識來形成創造性張力,也是在焦點明確對準“願景”與目前真實的情形下最為有效。潛意識的有效運作必須結合許多技能。使潛意識對準焦點的一個有效途徑,是透過心靈描繪的景象(imagery)與視覺化呈現(vsualization)。譬如,世界級的游泳健將發現,想像自己的手比實際的大兩倍,自己的腳掌有錢,確實游得更快。高難度複雜動作演出前的“心智預演”已成為各種專業表演者的例行心理訓練。廓清生命的終極目標。
但是這一切真正有效的關鍵,仍然在於知道對你最重要的是什麼。在不知道對你真正重要的是什麼的情形下,將易流於機械式的運用潛意識。這雖然是一種使自己更有生產力的新方式,然而在沒有廓清和不斷修正自己生命終極目標的情況下,幾乎所有精神方面的傳承,都反對以學習來增強心智力量的技術。
總之,培養潛意識最重要的是,它必須契合內心所真正想要的結果。愈是發自內心深處的良知和價值觀,愈容易與潛意識深深契合,或甚至有時就是潛意識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