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名稱】自怡園記
【年代】清代
【作者】查慎行
【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
京師在《禹貢》冀州境內[2],地近西山[3],水泉歕涌[4]。出阜成、德勝二門[5],演迤灝溔[6],泉之源不知其幾也。玉泉最近[7],泉出山下[8],自裂帛湖東南[9],流入丹稜沜[10]。傍水之園,舊以數十,海淀最著[11]。今天子既規以為暢春園[12],有詔聽王公大臣於其傍各營別業。
相國明公之園[13],在苑西二里。其初,平壤也,海淀之支流經焉。度地於丁卯春[14]。余時假館邸第,公邀余出郭,畚鍤之眾[15],錯趾於畎溝禾黍間[16]。鑿地導川,積土成阜[17],澗溪流而沼沚渟[18],規模初具也。
後一年,余以事告歸[19]。明年再至京師,游於北郊,石牆水柵,逶迤連延。架橋以通往來,甃石以時蓄洩[20]。亭台花木,羅列而清疏[21]。步屧所至[22],犁然改觀矣[23]。
既而余南遊洞庭[24],泝江西上[25],渡彭蠡[26],登廬山五老峰[27],落拓而歸[28]。自癸酉夏復來謁公於郊園[29],則草之茁者叢,木之花者實,槐柳交於門,藤蘿垂於屋。蘭蓀薋菉[30],被坂交塍[31]。洲有葭菼[32],渚有蒲蓮[33],鳧雛雁子[34],魚鮪鱗介之屬[35],飛潛游泳,充牣耳目之前[36]。窅然以深[37],若入岩谷,曠然以遠[38],如臨江湖,久與之居而不能舍以出也。曩令茲地終為農牧之區[39],則阡陌東西[40],村童野叟,牛羊之所蹊履耳[41]。幸而為苑囿[42],為池台矣。或賓從之游,歲月一至焉,則泉石山林,事仍有待。
今者海宇蕩平[43],國家清晏[44],時和而年豐,含生之倫[45],靡不各遂所欲。公於斯時乃得從容逸豫[46],時奉宸游[47]。矢《卷阿》之德音[48],效洛濱之故事[49]。回思十年前,公方枋國[50],廟堂之上[51],旰食宵衣[52],以削除寇亂為務[53]。洎乎小腆就平[54],而公亦鏇解機務矣。豈非先憂後樂,各有其時?而台池鳥獸之樂,傳所稱“與民偕樂,故能獨樂”者與[55]!
余田野布衣,生長山陬水澨[56],屢獲從公游,承命而為記,既以賀茲地之遭[57],且俾世人知公獲享林泉之樂者[58],由於手佐太平也[59]。
作品注釋
[1]自怡園,在北京海淀,大學士明珠別墅。
[2]《禹貢》:《尚書夏書》篇名。篇中分中國為九州,為我國現存最早的歷史地理著作,保存了許多重要的歷史地理資料。冀州:《禹貢》所列九州之一,其地約含今山西、河北西北部、河南北部及遼寧西部。
[3]西山:北京西部山巒之總稱。《嘉慶重修一統志》卷二:“西山,在京西三十里,太行山支阜也。巍峨秀拔,為京師左臂。眾山連線,山名甚多,總名曰西山。”
[4]歕(pēn噴)涌:猶噴涌。歕,同噴。
[5]阜成、德勝:北京城門名。《嘉慶重修一統志》卷一:“京城周四十里,高三丈五尺五寸。門九:南曰正陽,南之東曰崇文,南之西曰宣武;北之東曰安定,北之西曰德勝;東之北曰東直,東之南曰朝陽;西之北曰西直,西之南曰阜成。”
[6]演迤:綿延不絕貌。明蔣一葵《長安客話》卷四:“水從玉河中出,波流演迤。”灝溔(hàoyǎo號咬):水無際涯貌。
[7]玉泉:《嘉慶重修一統志》卷二:“玉泉,在玉泉山,泉出石罅,瀦而成池,渟浤淨瑩。舊名‘玉泉垂虹’,為燕京八景之一。”又:“戴洵《司成集》:京城西三十里,有石洞,泉自洞中出,洞門刻玉泉二字,泉味甘冽。其在山之陽者,浤澄百頃,合流而入都城,逶迤曲折,宛若流虹。”
[8]山下:謂玉泉山下。
[9]裂帛湖:在玉泉山望亭湖下,泉涌湖底,狀如裂帛,故名。明劉侗、於奕正《帝京景物略》卷七:“去(玉泉)不數武,遂湖,裂帛湖也。泉逆湖底,伏如練帛,裂而珠之,直彈湖面,渙然合於湖。”
[10]丹稜沜(pàn判):海淀附近湖水名。《畿輔通志》卷五八引清吳長元《宸垣識略》:“丹稜沜,源出(大興)縣西北萬泉莊,平地湧泉凡數十處,自南而北,匯為丹稜沜。北為北海淀,南為南海淀。”又引《大清一統志》:“丹稜沜三字見自元碑,未知所始。御製《泉宗廟碑》云:‘園前有水一溪,俗稱菱角泡。’疑所謂丹稜沜也。”
[11]海淀,亦作“海甸”,在今北京西北頤和園及已廢之圓明園、暢春園所在之處。明蔣一葵《長安客話》卷四:“水所聚曰淀。高梁橋西北十里,平地有泉,滮灑四出,淙汩草木之間,瀦為小溪,凡數十處。北為北海淀,南為南海淀。遠樹參差,高下攢簇,間以水田,町塍相接,蓋神皋之佳麗,郊居之選勝也。”
[12]暢春園:在北京西直門外十三里,今已不存。《宸垣識略》卷一一:“暢春園在南海淀大河莊之北,繚垣一千六十丈有奇。本前明戚畹武清侯李偉別墅,聖祖因故址改建,爰錫嘉名。皇上祗奉慈闈於此。因在圓明園之南,亦名前園。”
[13]相國明公:大學士明珠,字端范,滿洲正黃旗人。自侍衛授鑾儀衛治儀正,選內務府郎中,擢總管,授弘文院學士。鏇授刑部尚書,改都察院左都御史,充經筵講官,遷兵部尚書,累官至武英殿大學士加太子太師。後為御史郭琇所參“要結群心,挾取貨賄”,結黨營私,罷官後復任內大臣二十年,不復柄用死。《清史稿》有傳。明珠為納蘭性德及揆敘之父,揆敘於查慎行又有師生之誼,故明珠於查慎行一生影響巨大。
[14]丁卯: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
[15]畚鍤:挖泥運土的工具。畚,畚箕。鍤,鐵鍬。
[16]錯趾:橫七豎八地踩踏。錯:交錯,無序。畎(quǎn犬)溝:田間水溝。《字彙》:“畎,田中溝廣尺深尺曰畎。”
[17]阜:土丘。
[18]沼沚:池塘。渟:水平靜不流貌。
[19]余以事告歸:謂奉陪其丈人陸嘉淑南歸海寧事。《春帆集序》:“客京師忽四年,戊辰二月以外舅陸翁抱恙,扶侍南歸。”
[20]甃(zhòu宙)石:砌石。明宋濂《桐江大師行業碑銘》:“甃石運甓,躬任其勞。”
[21]清疏:清朗扶疏。
[22]步屧(xiè謝):足跡。屧,鞋底。
[23]犁然:色彩豐富。犁,雜色。三國魏何晏《論語集解》:“犁,雜文。”
[24]洞庭:湖名,在湖南省北部,長江南岸。
[25]泝:同“溯”,逆流而上。
[26]彭蠡:湖名,即鄱陽湖。在江西省北部。
[27]五老峰:廬山著名山峰。
[28]落拓:窮困失意。
[29]癸酉:1693年(康熙三十二年)。《冗寄集》序:“不到自怡園三年矣。相國明公聞余至都,復下榻相招。……自夏曆冬,大約園居之日多,城居之日少。東坡詩語似為余設也。”
[30]蘭蓀薋菉:均花草名。蓀,亦名“荃”,香草名。薋,同“茨”、“薺”,蒺藜。菉,藎草,古名“王芻”,外形細柔,高一二尺。《爾雅》:“菉,王芻。”晉郭璞註:“菉,蓐也,今呼鴟腳莎。”
[31]被坂交塍(chéng成):覆蓋坡壟,長遍田畦。坂,山坡。塍,田埂。
[32]葭菼(tǎn坦):蘆荻。菼,初生的荻,似蘆而稍小。《詩衛風碩人》:“葭菼揭揭。”
[33]渚:水中的小塊陸地。《爾雅釋水》:“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
[34]鳧(fú扶):野鴨。
[35]魚鮪(wěi委)鱗介:泛指魚類及有鱗甲之水生動物。《禮記禮運》:“魚鮪不淰。”又漢蔡邕《郭有道碑》:“猶百川之歸巨海,鱗介之宗龜龍也。”
[36]充牣(rèn認):充滿。牣:滿,塞。
[37]窅(yǎo咬)然:深遠貌。
[38]曠然:遼闊貌。
[39]曩:以前。
[40]阡陌:田間小路。南北曰阡,東西曰陌。
[41]蹊履:踩踏。蹊,踏。
[42]苑囿:古代蓄養禽獸的圈地。後用以指代園林。
[43]海宇:天下。
[44]清晏:清平無事。《三國志鍾會傳》:“拓平西夏,方隅清晏。”
[45]含生:謂具有生命的東西。語出梁任昉《致大司馬記室箋》:“含生之倫,庇生有地。”
[46]逸豫:安樂。《尚書君陳》:“惟日孜孜,無豈逸豫。”
[47]宸游:帝王外出巡遊。
[48]矢:陳設。《卷阿》:《詩大雅》篇名。詩序云:“《卷阿》,召康公戒成王也,言求賢用吉士也。有卷者阿,飄風自南,豈弟君子,來游來歌,以矢其音。”宋朱熹《詩集傳》卷一七釋云:“卷,曲也。阿,大陵也。豈弟君子,指王也。矢,陳也。”又:“此詩舊說亦召康公作,疑公從成王游歌於卷阿之上,因王之歌,而作此以為戒。”據此,“卷阿”當為地名。《岐山縣誌》:“卷阿在縣西北二十里,岐山之麓。”德音:善言。《詩邶風谷風》:“德音莫違,及爾同死。”
[49]洛濱:洛水之濱。此用唐白居易失意後疏沼種樹,歸老林下事。《新唐書》卷一一九:“居易被遇憲宗時,事無不言,湔剔抉摩,多見聽可。然為當路所忌,遂擯斥,所蘊不能施,乃放意文酒。”其《池上篇》有云:“東都風土水木之勝在東南偏,東南之勝在履道里,里之勝在西北隅,西閈北垣第一第,即白氏叟樂天退老之地。地方十七畝,居室三之一,水五之一,竹九之一,而島樹橋道間之。……大和三年夏,樂天始得請為太子賓客,分秩於洛下,息躬於池上。”又云:“十畝之宅,五畝之園,有水一池,有竹千竿。勿謂土狹,勿謂地偏,足以容膝,足以息肩。有堂有亭,有橋有船,有書有酒,有歌有弦。有叟在中,白須颯然。識分知足,外無求焉。”
[50]枋國:執掌國家大權。枋:器物的把柄,因喻為權柄,復引申作執掌用。
[51]廟堂:指代朝廷。
[52]旰(gān乾)衣宵食:很晚才吃飯,天不亮就起床。喻勤於政事。語出唐白居易《長慶集》卷一二所引陳鴻《長恨歌傳》:“玄宗在位歲久,倦於旰食宵衣,政無大小,始委於右丞相,深居游宴,以聲色自娛。”
[53]寇亂:指以吳三桂為首的三藩之亂。
[54]小腆:小國。謂吳三桂盤踞的雲南邊土。語出《尚書大誥》:“殷小腆,誕敢紀其敘。”鄭玄註:“腆,謂小國也。”近代曾運乾《尚書正讀》:“小腆,言餘孽也,指武庚言。”
[55]“傳所稱”二句:語出《孟子梁惠王下》:“(孟子)曰:‘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王)曰:‘不若與人。’”
[56]山陬(zōu鄒):山角落。此喻邊遠閉塞之地。陬,角落。水澨(shì是):水濱。海寧近海,故云。澨,水邊地。
[57]遭:遭際。
[58]俾:使,讓。
[59]手佐太平:謂輔佐君主以治天下。
作品鑑賞
1693年(康熙三十二年)夏,查慎行時年四十四歲,重遊自怡園,承明珠之命作此文。由於“承命”,文章自然少不了吹噓褒揚之辭,然而客觀上卻將自怡園的始末記得一清二楚,留下了一代名園的故實。文章有關自怡園景色的描寫,文字洗鍊峻潔,歷歷如繪。全文輕徐舒緩,通明曉暢,深得歐曾法度。
作者介紹
查慎行(1650~1727)清代詩人。初名嗣璉,字夏重;後改名慎行,字悔余,號他山,又號初白。海寧(今屬浙江)人。1703年(康熙四十二年)進士;特授翰林院編修,入直內廷。1713年(康熙五十二年),乞休歸里,家居10餘年。雍正四年,因弟查嗣庭訕謗案,以家長失教獲罪,被逮入京,次年放歸,不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