膿見愁

膿見愁

膿見愁,中藥名。為錦葵科植物榿葉黃花稔Sida alnifolia L.的葉或根。分布於江西、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等地。具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之功效。常用於濕熱瀉痢,黃疸,咽喉腫痛,癰腫瘡毒,毒蜂螫傷。

基本信息

別名

拔膿膏、膿見消、黃花稔、小柴胡、黃花母、黃花草、地馬樁、地膏藥、牛筋麻、牛肋筋、糯米藥、砂寧根、地旁草、地旁蒟

入藥部位

葉或根。

性味

味苦、辛,性微寒。

歸經

歸大腸、肝經。

功效

清熱利濕,解毒消腫。

主治

用於濕熱瀉痢,黃疸,咽喉腫痛,癰腫瘡毒,毒蜂螫傷。

相關配伍

1、治痢疾:黃花母根30g。水煎,沖黃糖服。(《廣西民間常用中草藥手冊》)

2、治瘡癤腫痛:黃花母葉適量,加黃糖少許,搗爛,敷患處。

3、治疔瘡:牛肋筋適量,嚼絨,敷患處。

4、治紅腫瘡毒:牛肋筋、鬼針草各等分捶絨敷患處。(2-4方出自《貴州民間藥物》)

5、治峰螫傷腫痛:黃花母葉適量,搗爛,敷傷處。(《廣西民間常用中草藥手冊》)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0-60g。外用:適量,搗敷。

使用注意

孕婦慎服。

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收,葉,鮮用;根,洗淨,鮮用或切片曬乾。

形態特徵

榿葉黃花稔,又名小葉黃花棯。直立亞灌木或灌木,高1-2m。小枝細瘦,被星狀柔毛。葉互生;葉柄長2-8mm,被星狀柔毛;托葉鑽形,常短於葉柄;葉片倒卵形、卵形、卵狀披針形至近圓形,長2-5cm,寬8-30cn,先端尖或圓,基部圓至楔形,邊緣具鋸齒,上面被星狀柔毛,下面密被星狀柔毛。花單生於葉腋,花梗長1-3cm,中部以上具節,密被星狀絨毛;萼杯狀,長6-8mm,被星狀絨毛,裂片5,三角形;花黃色,直徑約1cm,花瓣倒卵形,長約1cm;雄蕊柱長4-5mm,被長硬毛。果近球形,分果片6-8,長約3mm,具2芒,被長柔毛。花期7-12月。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路旁草叢中。分布於江西、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等地。

相關論述

1、《貴州民間藥物》:“性微寒,味苦辛。”

2、《貴州民間藥物》:“消紅腫瘡毒。”

3、《貴州草藥》:“清熱利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