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毛細線蟲病

肝毛細線蟲病

肝毛細線蟲是一種鼠類和多種哺乳動物的寄生蟲,偶爾感染人。成蟲寄生於肝,引起肝毛細線蟲病。人感染是由於食入感染期卵污染的食物或水而引起。

疾病名稱

肝毛細線蟲病肝毛細線蟲病

肝毛細線蟲病
疾病分類
消化內科
疾病病因
由於食人感染期卵污染的事物或水而引起。
治療方案
治療藥物有銻劑、甲苯咪唑、阿苯達唑等。
疾病預防
注意飲食衛生

疾病表現

患者可表現有發熱、肝脾腫大、嗜酸性粒細胞顯著增多、白細胞增多及高丙種球蛋白血症,低血紅蛋白性貧血,嚴重者可表現為嗜睡、脫水等,以至死亡。

治療

:藥物有銻劑、甲苯咪唑、阿苯達唑等。

疾病描述

迄今全世界確診為肝毛細線蟲病的患者共25例。我國僅避嫌1例人體感染,徐秉錕在廣東從1位人體肝組織病例切片取得蟲體。儘管報導的病例不多,但大多數引起死亡,故應予以注意。 成蟲較鞭蟲纖細,雌蟲長53—78mm,尾端呈鈍錐形,雄蟲長為24—37mm,尾端有1突出的交合刺被鞘膜所包裹;食道占體長的1/2(雄蟲)和1/3(雌蟲)。該蟲蟲卵形成與鞭蟲卵相似,但較大,卵殼厚,分兩層,兩層間有放射狀紋。外層有明顯的凹窩,兩端各有透明塞狀物,不凸出於膜外。

症狀體徵

成蟲寄生於肝,產卵於肝實質中,蟲卵沉積導致肉芽腫反應和膿腫樣病變,肉眼可見肝表面有許多點狀珍珠樣白色顆粒,或灰色小結節,其大小為0.1—0.2cm。膿腫中心有成蟲、蟲卵和壞死組織組成,蟲體可完整或崩解,蟲體和蟲卵周圍有嗜酸性粒細胞、漿細胞核巨噬細胞浸潤。患者可表現有發熱、肝脾腫大、嗜酸性粒細胞顯著增多、白細胞增多及高丙種球蛋白血症,低血紅蛋白性貧血破為常見,嚴重者可表現為嗜睡、脫水等,以至死亡

病理生理

成蟲寄生於肝,產卵於肝實質中,蟲卵沉積導致肉芽腫反應和膿腫樣病變,肉眼可見肝表面有許多點狀珍珠樣白色顆粒,或灰色小結節,其大小為0.1—0.2cm。膿腫中心有成蟲、蟲卵和壞死組織組成,蟲體可完整或崩解,蟲體和蟲卵周圍有嗜酸性粒細胞、漿細胞核巨噬細胞浸潤。患者可表現有發熱、肝脾腫大、嗜酸性粒細胞顯著增多、白細胞增多及高丙種球蛋白血症,低血紅蛋白性貧血破為常見,嚴重者可表現為嗜睡脫水等,以至死亡

診斷檢查

診斷本病相當困難。肝組織活檢病原體是最可靠的診斷方法。肝病患者伴有嗜酸性粒細胞顯著增多者,可考慮用免疫學方法作進一步檢查。

安全提示

迄今全世界確診為肝毛細線蟲病的患者共25例。我國僅避嫌1例人體感染,徐秉錕在廣東從1位人體肝組織病例切片取得蟲體。儘管報導的病例不多,但大多數引起死亡,故應予以注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