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年老城

永年老城

永年老城(亦稱廣府古城)位於邯鄲東北方向20公里處,歷代郡、府、州、縣駐地。春秋時謂曲梁,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隋末農民起義領袖竇建德曾在此創建大夏國,獎勵農桑,擁兵坐鎮,並基於戰略考慮,對此城進行了修整,使它具備了城池的規模。原土城為六里十三步,元朝增為九里十三步,相當於4.5公里,明嘉靖二十一年,知府陳俎調集九縣民工,歷時十三年,將土城砌為磚城,城高12米、寬8米,四門築有城樓,四角建有角樓,並有垛牆876個,殊具特別的是在四門之外尚建有瓮城相守,地道的關防深鎖,固若金湯。

古城

廣府老城的歷史可以上溯至春秋,當時為曲梁城,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早在春秋至魏晉時期,已有城池規模。隋末唐初,夏王竇建德曾在此建都,為歷代郡、府、州、縣治所。唐代以前為土城,周長六里二百四十步。元朝侍郎王偉做郡守時,將土城周長增為九里十三步(4522米)。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知府陳俎調集九縣民工,歷時十三年將土城改為磚城,城高12米、寬8米,建垛口一千七百五十二處,城垣上建有四座角樓,四門上建有城樓。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知府崔大德為防水患和戰事,增修四瓮城。城內面積1.5平方公里,街巷縱橫,有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道小拐彎,現仍存原貌。古城內外歷史文物及遺存眾多,有廣府古城和弘濟橋兩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楊露禪和武禹襄故居、太和堂藥店、毛遂墓、藏兵洞等省、市文物保護單位30餘處。

廣府古來人文薈萃,不乏名流志士,有毛遂、沮授、宋相錫、何榮祖、王磐、吳元桂、司空曙等。廣府古城是冀中一帶獨有、華北地區僅存的兩處北方古城之一(另一處是張家口的宣化古城)。城內建築主要有:府署、縣署、城隍廟、東宮街、迎春街、縣閣里、院前街、城外古建、清暉書院、演武廳等。2007年6月,由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共同組織評選的第三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揭曉,廣府鎮榜上有名。

水城

廣府老城坐落在永年窪中央。永年窪位於永年縣東南部,窪淀南北長5800米,東西寬4600米,總面積4.6萬畝,這是繼白洋淀、衡水湖之後的華北第三大窪淀,是河北省南部惟一的內陸淡水濕地生態系統。永年窪南臨滏陽河,東有支漳河,東北有留壘河,北有牛尾河,窪淀陸面平均海拔僅41米,比滏陽河河底還低兩米。

水城 窪淀常年積水,且水質優良,呈現蘆葦茂盛、魚蝦共生、碧水風荷、雁戲鳥鳴的水鄉景象,被人們讚譽為“北國小江南”、“第二白洋淀”和“北國的魚米之鄉”。

永年老城 永年老城

歷史上,廣府以其“獨特風光,吸引無數達官顯貴、文人墨客留連忘返。唐代詩人李白、晚唐四才子之一司空曙、元代明相王碧、清代鄭板橋……曾在這裡留下許多詩畫。其中,清代直隸總督方觀承(安徽桐城人,乾隆七年授直隸清河道,時官至總督、太子少保)在乾隆十七年,視察蝗災時夜宿清暉書院荷亭,眺望廣府古城,題詩一首,至今勒石猶存:

稻引千畦葦岸通,行來襟袖滿荷風。

曲梁城下香如海,初日樓邊水近東。

擬放扁舟塵影外,便安一榻露光中。

帷堂患氣全消處,清興鷗魚得暫同。

這首七言律詩真實細膩地再現了廣府古城的風光。

太極城

廣府太極城 廣府老城是楊、武式太極拳的發源地,誕生了楊露禪和武禹襄兩大門派太極拳創始人,並衍生出孫式太極拳和吳式太極拳兩大門派,是聞名遐邇的太極之鄉,名副其實的太極聖地。近200年來,廣府古城出現了楊露禪、武禹襄、李亦畲、楊班侯、郝為真等一批太極拳泰斗、大師和名家,他們不但研習太極,而且廣收門徒,使太極拳從廣府走向全國、走向世界。清光緒皇帝的老師,也是清朝著名的書法家翁同和在觀看楊露禪與人比試後,隨即親手寫了一副對聯“手捧太極震寰宇,身懷絕技壓群英”。現在,這副對聯就掛在楊露禪故居正廳的門前。

永年老城 永年老城

太極拳正是以如此氣魄,征服了全世界。正是基於廣府古城太極拳在國內外的成就和影響,永年縣先後被命名為“中國太極拳之鄉”、“太極拳聖地”、“中國太極拳研究中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