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

基本信息

概述

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ischemia,VBI)指由頸椎病,腦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或低血壓等引起的以眩暈,頭昏、鏇轉感、伴噁心,嘔吐為主的綜合徵,是中老年人一種常見的腦血管疾病。

病因

(一)發病原因
椎動脈由兩側鎖骨下動脈發出,在第6至第1頸椎橫突孔內上升,經枕骨大孔入顱後,於腦橋下緣匯合成基底動脈,至中腦處分成左右兩側大腦後動脈,椎基底動脈在顱內分出許多分支,其供血區包括腦幹內的腦神經,上行與下行傳導束,聽覺前庭器官,顳葉,枕葉及丘腦等處,供血不足時,便出現複雜的臨床症狀,且因受損部位,程度,側支循環的情況不同而有差異,病因絕大多數為頸椎病,腦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動脈硬化,其他如低血壓,腦動脈炎,頸部大血管扭曲,心臟病,血管畸形,血高凝狀態,鎖骨下動脈盜血綜合徵等也可能是發病原因。
(二)發病機制
發病機制可歸納為以下幾方面:
①血流動力學改變:患者椎基底動脈系統某一動脈原有嚴重狹窄或閉塞,平時靠側支循環尚可維持該處的血液供應,一旦血壓降低,腦血流量減少,靠側支循環供血的區域即可發生短暫性缺血,
②機械因素:椎動脈因動脈硬化或先天性迂曲,過長而扭曲,或頸椎骨質增生壓迫椎動脈,當頭頸部過伸,過屈,或向一側轉動時常可出現供血不足,
③血管壁病變:最常見者是腦動脈硬化,包括動脈粥樣硬化及高血壓動脈硬化兩種,此外,尚可有腦動脈炎,先天性血管異常,血管損傷等因素,
④其他:如腦動脈盜血綜合徵,腦血管痙攣,高凝狀態,嚴重貧血等,總之,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是多因素綜合所致,以頸椎病,腦動脈粥樣硬化及高血壓動脈硬化患者最多見。

症狀

老年人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症狀:
猝倒噁心耳鳴發作性眩暈復視共濟失調構音障礙黑蒙
最主要的症狀為發作性眩暈,伴噁心,嘔吐,可有耳鳴及聽力減退,眩暈多在頭頸部快速轉動或體位改變時發生,呈鏇轉性,浮動性或搖擺性,雙下肢發軟,站立不穩,有地面移動或傾斜感,一般持續數分鐘,數小時或數天,有視力障礙者約占40%,表現為視力模糊,減退,復視,幻視或黑蒙,若腦幹或小腦受損時,出現眼球震顫,共濟失調,平衡障礙,吞咽困難,構音障礙及交叉性癱等症狀,少數患者有猝倒發作,常在迅速轉頭時突發雙下肢無力倒地,意識清楚,能自行站立,數秒鐘或數分鐘後恢復,與腦幹網狀結構缺血使軀體肌張力突然降低有關。此外,尚可有偏頭痛,記憶力減退及精神異常等表現,椎動脈周圍附著大量交感神經節後纖維,因此椎動脈型頸椎病引起的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常伴有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出現胃腸,呼吸及心血管系統症狀。病變側Horner征陽性,尚可有頸項酸痛,後枕部痛,頸部活動受限等症,神經系統陽性體徵多很輕微,可有水平性眼球震顫,輕度錐體束征(如肌力減退,腱反射活躍或亢進,腹壁反射不對稱等),Romberg征陽性,指鼻試驗不準確,面部或肢體感覺減退。下列幾種檢查對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診斷有一些幫助:
①屈頸試驗:患者端坐,低頭屈頸,將頸部緊貼胸前,如果在30s內出現頭暈,頭脹症狀,試驗為陽性,
②伸頸試驗:端坐頭後仰,過度伸頸,使面部及額部呈水平位置,若在30s內頭暈加重或頭脹痛為陽性,③轉頸試驗:端坐伸頸或屈頸,向左或向右轉頸45°以上,觀察向何側轉頸時出現頭暈,頭脹症狀,陽性者多為缺血灶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