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想爾注

《老君道德經想爾注》是早期道教的主要著作。東漢末年,五斗米道以《五千文》為主要經典,《想爾注》便是米道祭酒宣講《老子》的注釋本,此書早佚。清末於敦煌莫高窟發現六朝寫本《老子道經想爾注》殘卷。據載,作者為東漢張陵。

老子道德經想爾注
敦煌本
經名:老子道德經想爾注。全名《老君道德經想爾訓》,是早期道教的主要著作。東漢末年,五斗米道以《五千文》為主要經典,《想爾注》便是米道祭酒宣講《老子》的注釋本,此書早佚。清末於敦煌莫高窟發現六朝寫本《老子道經想爾注》殘卷。據唐玄宗《道德眞經疏外傳》、杜光庭《道德眞經廣聖義》所載,作者為東漢張陵。宋代謝守灝《老君實錄》、彭耜《道德眞經集注雜說》、董思靖《道德經集解》都承襲此說。唐陸德明《經典釋文·序錄》存《老子想爾》二卷,注稱:“不詳何人,一雲張魯或雲劉表。”《傳授經戒儀注訣》稱:張魯得道,化道西蜀,蜀風淺末,未曉深言,托構《想爾》,以訓初回。也以《想爾》作者為張魯。《雲笈七籤》卷三十三孫思邈《攝養枕中方》曾引《想爾》的話,注稱“想爾蓋仙人名”。《隋書·經籍志》、《舊唐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均未著錄。其內容多與《太平經》相合,吸取了後者的宗教思想與社會政治觀,也有河上公解釋《老子》的觀點,是研究五斗米道最原始、最寶貴的材料。今人饒宗頤著《老子想爾注校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為研究該書提供了便利。
老子簡介
李耳(約前580年—前500年之後)(誕辰:西周末年庚辰二月十五日卯時),字伯陽,又稱老聃後人稱其為“老子”,河南省鹿邑縣城東十里的太清宮集(今河南省鹿邑縣太清宮鎮)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相傳他母親懷了九九八十一年身孕,從腋下將他產出,老子一生下來就是白眉白鬍子,所以被稱為老子;老子生活在春秋時期,曾在周國都洛邑(今安徽渦陽)任藏室史(相當於國家圖書館館長)。他博學多才,孔子周遊列國時曾到洛邑向老子問禮。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在函谷關(位於今河南靈寶)寫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或直稱《老子》、或《老子五千文》)。在道教中,老子是太上老君的第十八個化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