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故里旅遊區

老子故里旅遊區

老子故里旅遊區位於河南省鹿邑縣,由太清宮風景區、明道宮風景區與其他風景區組成。以我國古代偉大思想家、世界著名歷史文化名人老子的誕生與成長以及後人對其祭祀活動所遺留文物古蹟為主體,配以周圍其他著名的歷史遺蹟人文景觀,並與該地所特有的自然景觀相結合的一個集歷史文化、自然風情、休閒養生為一體的綜合旅遊區。

基本信息

旅遊資源

明道宮風景區老君台明道宮風景區老君台

老子故里旅遊區的重點以太清宮景區、明道宮景區和老子天下第一園景區為中心,充分發揮其人文景觀優勢,向遊客展示一個真實的老子故里形象。同時,發掘大墓等歷史遺址、相爭的垓下古戰場、陳摶故園、武平封侯處(武平城)等遺蹟,展示老子故里豐厚的歷史文化遺存,展示古代戰場波瀾壯闊的場景,展示三國曹氏縱橫馳騁、爭奪天下的雄心。

老子故里旅遊區共有旅遊資源單體272個,分屬6個主類、15個亞類、36個基本類型;優良級旅遊資源137個,其中五級38個、四級35個、三級64個,普通級旅遊資源135個,其中二級72個、一級63個。

老子故里旅遊區的資源優勢可以用“專”、“真”、“根”、“全”、“遠”、“高”、“名”幾個字來概括:

(1)專:該旅遊區是以老子的生平事跡、文物古蹟、傳說影響等實物和故事構成的旅遊區,整個旅遊活動是圍繞老子進行的,這樣的旅遊專項在國內實屬少見。

明道宮匾 乃宋真宗趙恆親手所書明道宮匾 乃宋真宗趙恆親手所書

(2)真:國內外有很多老子的傳說和紀念老子的古蹟,特別是老子被尊崇為道教之祖後,道家的宮觀廟宇無不尊崇老子,以太上老君、三清、玄元等命名的廟觀殿堂比比皆是,甚至整個山川都以老子的傳說來命名,如伏牛山老君山三清山等等,而鹿邑老子故里則是把老子做為一個凡人,在這裡遊客將看到一個與平常人一樣的凡人老子,有出生、研習、教授等正常的凡人活動,使人能夠認識老子的一生。

(3)根:老子故里旅遊區是一個尋根地,是道教之祖籍地,李姓之根源地。自初老子祠立為李氏家族的家廟後,歷代祭祀老子來鹿邑尋找李氏根源的就綿綿不絕,上至皇帝,下到平民。老子故里成為國內及世界氏華人的尋根祭祀的聖地;同時,老子歸隱田園後,在明道宮傳道、授學、升仙,最終形成老子的哲學觀點,為古代哲學之瑰寶《道德經》的誕生奠定了思想基礎。

(4)全:旅遊區內文物薈萃,品位很高。圍繞老子的各類文物古蹟種類多樣,有遺址、墓葬,有老子時期的建築遺蹟、遺址,有後代祭祀場地,有重要的古文獻,有各個不同時代的碑刻,有保存完好的古建築,有飽經蒼桑的參天古柏,有歷史悠久的九龍井等,構成一個內容豐富的完整景區。

⑸遠:旅遊區除以老子為主的景點外,還有許多歷史久遠的古文化遺址,如龍山文化時期的隱山遺址、商周時期的貴族墓葬等。正是由於該地有如此深厚的文物積澱,為老子這樣的哲人、先賢的產生創造了豐厚的文化根基。

⑹高:歷代前來祭祀老子或親撰贊文的人員規格之高,遠遠超過其他同時代的哲人。其中不乏帝王將相,如漢桓帝魏明帝唐高宗唐玄宗唐肅宗宋真宗元世祖等,特別是李唐時期,對老子一再加封,大修其宮殿,宋真宗除親制三御碑外,還三次作老子贊文,使唐時期祭祀老子的規模達到鼎盛。著名文人杜甫邵雍歐陽修劉向等均作有詩賦讚揚老子。

⑺名:旅遊區還有許多除老子之外名人以及名勝,如劉邦項羽垓下之戰四面楚歌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縣城東北1公里有虞姬墓可供憑弔;曹操封侯於武平城;城東南有陳摶庵,名曰“白雲”,為道學一代宗師陳摶故居,水環四面,曲徑通幽,頗有異趣。

太清宮遺蹟、老君台1968年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改革開放以來,不斷加大保護和建設力度,旅遊資源品味得到極大提高。

發展概況

鹿邑縣老子故里旅遊區管理委員會是老子故里旅遊區的管理單位,行政歸屬鹿邑縣旅遊局。主景區最早開業時間為1978年元月。

迎禧殿迎禧殿

旅遊區堅持保護與開發並舉。一是太清宮明道宮對現有的古建築、古碑刻、古遺蹟加以科學保護,挽救現有文物。太清宮以太極殿為中軸線。在南北長1200米,東西寬700米範圍內進行全面清理,明道宮以老君台為中軸線,在南北長780米,東西寬130米範圍內進行拆遷,恢復唐宋時期的建設範圍,並為進一步大規模發掘、建設留出必要的空間;對出土的文物、建築構件,依原貌放原地展現。二是景區進行了開發建設。太清宮總投資1.4億元,占地267000平方米;明道宮投資6200餘萬元,占地10餘萬平方米;陳摶故園作為明道宮的前導區投資1000萬元進行了整修;近二年又投資上千萬元興建了紫氣園、問禮廣場、睡仙廣場、渦河公園一期工程。旅遊區現已成規模,布局合理,景觀獨特,遊人如織。

旅遊區堅持突出特色的開發思路。老子作為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道教鼻祖,受到世界範圍的敬仰與尊崇。緊緊圍繞這一特色,開發中集中體現以老子道文化為精髓。一方面,以老子出生紀念地為重心,以老子祭祀為主線,以李母祭祀及李姓尋根問源為補充,以宗教文化、祭祀活動等為形式,充分體現了老子作為“俗”人文化層面。突出“俗”的特色;另一方面,這裡又是老子偉道授學之所,和老子得道飛升之處,體現了老子人、神之別,老子是道教始祖、道德天尊,為道教最高的“三法尊神”之一。突出“雅”的特色。主題功能定位是:游老子故里,品道家文化;讀道德真經,悟玄妙人生。主題形象定位是:老子故里,道家之源,道教祖庭,李姓之根。

陳摶公園鳥瞰圖陳摶公園鳥瞰圖

堅持旅遊精品工程原則。旅遊精品工程是老子故里景區發展的戰略工程之一。老子故里旅遊區發展堅持合理開發、精心策劃、精心設計、精心建設,形成了太清宮、明道宮、老子天下第一園等旅遊特色精品。堅持科學市場定位。通過對旅遊客源市場分析,旅遊區的市場定位是:1、一級市場。⑴境內。①省內:鹿邑、商丘周口鄭州開封許昌漯河。②省外:北京天津上海廣州亳州。⑵境外:地區;日本韓國東南亞。2、二級市場。省內其他城市;國內省會城市;其他線路旅遊來豫的遊客。3、三級市場。國內其他城市:歐美國家

重點開拓一級市場,逐步啟動二、三級市場,近三年來,年平均接待遊客80餘萬人次,其中境外遊客3.12萬人次,營業收入2350萬元,且以年均15%的速度增長。

活動項目

老子蹤跡尋游

太清宮是老子的誕生地,在這裡遊客將看到一個與平常人一樣的凡人老子,有出生、研習、教徒等正常的凡人活動,使人能夠認識老子的一生。太清宮原名老子廟,自東漢桓帝延熹八年(公元165年),開始在此地建廟祀老子,其後唐高宗、玄宗武則天、宋真宗、徽宗等都曾親自來此祭祀老子,對老子廟大興土木。唐天寶二年(公元743年)改名太清宮。規模達到鼎盛。占地872畝,殿閣600餘間,金碧輝煌,宏偉壯觀。

老子明道升仙尋游

明道宮始建於唐天寶二年,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歷史,是老子講授道學之所。景區內老君台(又名升仙台),相傳老子修道成仙於此處飛升;迎禧殿是宋真宗朝拜老子駐蹕之處;眾妙之門牌坊、觀復亭、崇道亭、騰雲閣、八卦台、玄元殿、講經閣、悟道閣等建築,高古素雅,氣勢偉岸。遊覽明道宮,您可領略到博大精深的道家文化,探尋先哲的生活足跡。

老子故里游

太清宮景區先天太后之贊碑與老子母親墓太清宮景區先天太后之贊碑與老子母親墓

①一日游。A線:太清宮-明道宮-陳摶故園-紫氣園-老子天下第一園(渦河遊覽區)-問禮廣場;B線:太清宮-明道宮-陳摶故園-老子天下第一園(渦河遊覽區)-問禮廣場-宋真武廟遺址(千年古銀杏)-宋河酒業;C線:鞋城皮革-輔仁集團-志元食業-老子天下第一園(渦河遊覽區)-明道宮-太清宮。②二日游。A線:太清醫藥工業園-太清宮-老子天下第一園(渦河遊覽區)-問禮廣場-志元食業-楊湖口農業生態園;B線:鞋城皮革-輔仁集團-武平封侯處-趙村新農村建設示範村-紫氣園-睡仙廣場-陳摶故園-明道宮。

國際老子文化旅遊節

每年農曆二月十五期間舉辦,是國家級節會。主要活動:學術交流、旅遊推介、商貿洽談。

5.唐王祭拜大典。每逢重大節假日、農曆初一、十五在景區內表演,內容為唐朝帝王祭祀先祖老子的大典。

6.農曆2月15日老子生日公祭大典。每年的農曆2月15日,在老子誕辰紀念日舉行大型活動,對老子進行公祭,各界人士、道教信眾、李氏宗親前來祭拜。 7.農曆2月15日-3月15日老子廟會,內容為戲曲、雜耍、歌舞、武術表演數台,商品交易,小吃、名吃應有盡有。

老子誕辰大典紀念活動老子誕辰大典紀念活動

8.花燈、民間剪紙藝術展。舉行的展覽體現老子文化豐厚底蘊,訴說老子留下的動人故事。

9.道教科儀表演。在道教紀念節日和慶祝活動時,舉辦隆重的道教科儀活動,由道人做祈祥道場。

10.道教茶藝表演。每天定點舉辦,由道人展示精湛的茶藝,傳承、宣揚道教文化精粹。

11.道樂演奏。每天在道樂體驗館舉行道教音樂匯演,讓遊人欣賞道家的天籟之音。

12.道教武術匯演。每天在固定地點舉辦武術表演,讓遊客領略道家武術的神韻和魅力。

13。《道德經》版本展。在景區內長年舉行《道德經》版本展,以此展示老子《道德經》在海內外出版普及的盛況,宣傳弘揚老子思想。

14.書畫作品展。在景區內長期舉行辦法、繪畫作品展,充分體現老子的自然和諧思想。

15.古今中外名人論老子展。此項展覽在景區內長年舉行,充分體現老子其人、老子思想千百年來所獨具的跨越時空的巨大影響力。

16.老學論壇暨《道德經》專題講座。在明道宮內定期舉行,邀請海內外知名老學文化研究專家主講,弘揚傳播老子文化。

17.老子道學文化與企業管理、社會管理學術交流活動。在明道宮內定期舉辦,邀請海內外知名企業家、老子道學研究專家、老子故里形象代言人、各級領導幹部參加。

18.文物精品展。每天在文物展廳舉行文物精品展,展覽太清宮遺址及長子口大墓出土的精品文物,讓遊客領略老子故里燦爛的古代文明。

主要景觀

老君台

漢代創立的道教,尊老子為始祖,奉《道德經》為聖典。直到今日,廣大道教信徒仍對老子頂禮膜拜,尊崇備至。在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中,道家思想一直是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內容。故其傳播甚廣,紀念性建築也非常之多。許多道教宮觀,規模宏偉,富麗堂皇,是我國古代建築中的一支奇葩,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優秀民族歷史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老君台、太清宮便是這眾多道教紀念建築中的兩處著名的道觀。

明道宮景區老君台明道宮景區老君台

老君台原名升仙台或拜仙台,相傳老子修道成仙於此處飛升,因而得名。因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追封老子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故又名老君台。

該台位於鹿邑縣城內東北隅,台為圓柱形且有稜角,高八米,台底面積七百零六平方米。周圍系用大磚堆砌,內實以土,上立垛口發牆,類似古城牆。

台上有大殿,東西偏殿和山門一座,上覆黃色琉璃瓦。大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有檐柱,斗拱。內部樑柱為徹上明造。殿前壁嵌“猶龍遺蹟”,“道德真源”、“孔了問禮處”等古代碑刻三方(通),清代贊助碑二通。殿內原有老子紫銅坐像一尊,高二米餘,古色黝然,鑄工精當,殿左前方有鐵柱一根,立於地上,傳為老君“趕山鞭”。一說為周王朝所賜柱下史之柱。大殿後原有老君煉丹房,房內有八卦煉丹爐。台上有古柏十三株,山門下有石階三十三級,以應老子飛升三十三層青天之說。

老君台原為明道宮的一部分。據大清光緒版《鹿邑縣誌·古 跡·明道宮》記載:“明道宮在東門內升仙台前,唐名紫極宮天寶二年(公元743年)為太清壇”。從此可知,該台始建於唐代,至遲也應在天寶之前,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歷史。以後歷經宋元明清各代,皆有增修增建,遂成為一處龐大的古建築群。映山門而南,近千米的中軸線上,南與陳希夷先生的白雲庵遙相呼應。台前明道宮,為老子講授道學之所;迎禧殿,曾是宋真宗朝拜老子駐蹕之處;文昌宮、八角亭、游龍堤坊、過仙橋、萬教之祖牌坊等主體建築,高古素雅,氣勢偉岸。神道兩旁,樓台亭榭,曲徑迴廊,蔚然大觀。台上翠柏蔥鬱,紫氣氤氳。台下湖水縈繞,蘆花飄香。原來老君台道院西偏門旁有幅對聯:“一片綠波飛白鷺,半空紫氣下青牛”。對景抒情,當是名人手筆。院內碑碣石刻,林立有次。紅梅與綠竹爭勝,奇花與異草鬥豔。葛藤攀老樹,暮鴉嗚晚鐘。曲徑通幽,從來即墨客騷人詩酒盤桓的妙處;殿閣嵯峨,自古為信土朝聖拜祖之佳境。偶有童子嬉戲於荷花叢內,時來老翁垂釣於綠柳蔭中。加之晨鐘暮鼓,裊裊香菸,宛然一幅絕妙的山水畫。

樹上是日軍轟炸老君台未爆炸的留炸彈樹上是日軍轟炸老君台未爆炸的留炸彈

可惜,這一風景秀麗的古建築群,多毀於歷代的兵火戰亂之中,至今大殿東山牆上彈痕依然,記錄了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罪行。雖屢修不廢,卻遠不及往昔之規模,環境風貌也受到嚴重破壞。十年浩劫,大部分文物又遭到一次較大的破壞,連老子紫銅坐像也未能幸免於難。撫今追昔,令人不勝滄桑之感。

老君台古來即為一處著名的遊覽勝地。唐高宗李治、玄宗李隆基、武則天,宋真宗趙恆蘇東坡、歐陽修等文化名人都曾來此拜廟燒香。我黨和國家領導人胡耀邦楊得志楊尚昆等同志也都曾來此參觀過。改革開放以來,許多外賓、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僑胞前來參觀遊覽二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的文物政策不斷落實,老君台這一聞名中外的千年古蹟,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得到了有力保護。1978年,縣政府公布其為縣級重點災物保護單位。1983年,正式劃定了保護範圍。1985年,又建縣博物館於此,專事全縣的文物保護和管理。1986年,又升格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國務院批准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縣政府撥出專款,重塑了大殿內的老子像。像為漢白玉雕成,工藝水平很高。1991年,省文物局又撥款十萬元,對 台上、大殿 , 東西偏殿、山門、進行了大修,並且更換了台階石條,整修了台周女牆,挖補了台周爛磚等。1993年春季全國老子學術研討暨經貿洽談會前夕 ,縣政府又撥款搞了重點保護區內的部分搬遷工作。

為了保護文物,全縣人民也紛紛慷慨解囊,集資贊助。其中羅永年等一班老鐵匠,又集資重鑄了台上鐵柱,懸掛上了大殿內的巨大匾額。

目前,老君台這一各勝古蹟,正以嶄新的風貌迎接國內外遊人,為鹿邑的兩個文明建設發揮著積極作用。

太清宮

太清宮景區夜景太清宮景區夜景

太清宮位於鹿邑縣城東五公里的太清宮集東北隅,北里許為渦河,商400米為鹿毫公路,西400米新時代古文化遺址——隱山遺址,瀨鄉溝從其西北蜿蜒東南,東為平坦的農田。

太請宮是祭祀老子的祠廟,也是老子的誕生地,1978年公布為鹿邑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6 年升格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太清宮原各老子廟。據清代光緒版《 鹿邑縣誌》記載:“漢延熹八年(公元165年)立。《水經注》:渦水又北,逕老子廟東,廟前有二碑在南門外,漢桓帝遣中悺管霸祠老子,命陳相邊韶撰文。碑北有雙石闕,甚整肅是也。”“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從吉善行之言,祖老子,特起宮闕如帝者居。高宗乾封元年(公元666年),

太清宮景區太極殿 即老子誕生處太清宮景區太極殿 即老子誕生處

追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建紫極宮。天寶二年(公元743年)易紫極為太清。”據唐書本紀,武后光宅元年(公元684)尊李母為先天太后,擴建李母廟為洞霄宮,俗稱後宮。前宮一祀老子,後宮祀李母。兩宮相距一里,中隔一河,河名金水河,河上有橋,橋名會仙橋。前宮住道士,後宮住道姑。兩宮若有事相商,則以雲牌傳示,道規頗嚴。因唐王室奉太清宮為家廟,故其建築頗類長安王宮,占地八頃七十二畝,周圍四十里,宏偉壯觀,精緻華麗,金碧輝煌。

唐末黃巢起義,火燒唐王家祠,太清宮毀於兵火。宋朝好道。宋真宗趙恆自稱是道君皇帝,親撥國庫銀重建太清宮,規模比唐時有加,並於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親率群臣朝拜太清宮, 冊老子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氣立”,立“大宋重修太清宮之碑”,“先天太后之贊碑”,“會真橋記”等碑刻。

北宋末“靖康之亂”,人南寇,天下紛亂,太清宮又歷兵燹,毀於土寇。“殘牆斷垣,狐兔潛蹤 ”。

從金大定年間始,太清宮修繕工程前後歷六十餘年方才告竣。代一統後,由於道教北七祖之一的龍門派創始人丘處機對元朝的貢獻,道教很受禮遇,元朝中央頒有保護太清宮的令旨、太清宮執照碑太清宮聖旨碑等,碑刻今存。

元末韓林起義,占據亳州,又拆太清宮,取其材料運往亳州,以建其宮室。太清宮又一次遭到破壞。

清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善土周道聖等人見太清宮日趨頹廢,不忍坐視,又聚眾集資重修。歷時七年,至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竣工。其間殿堂亭閣,眾神金身,無不繪塑一新。然其規模終不能復初,與唐宋盛時相較,“僅存什一於千百也”。

今前宮現存主體建築太極殿,鐵柱、古柏三株,望月井;後宮有三聖母殿、娃娃殿。前後宮共存唐至清碑刻十餘通。

老子介紹

老子像 天下第一老子像 天下第一

老子(傳說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俗稱李老君,姓李名耳,字伯陽,《史記》記載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就是今河南省鹿邑縣太清宮鎮春秋時期思想家。是鐵匠的始祖(凡跟火爐子行業有關的都敬老君)。與孔子同時期而年稍長於孔子。有人說又稱老聃。在傳說中,老子一生下來時,就具有白色的眉毛及鬍子,所以被後來稱為老子。相傳生活在春秋時期。老子著有《道德經》,是道家學派的始祖,他的學說後被莊周發展。道家後人將老子視為宗師,與儒家的孔子相比擬,史載孔子曾學於老子。在道教中,老子是一個很主要的神仙,被稱為太上老君,尊為道祖。從《列仙傳》開始,把老子列為神仙,還說老子重視房中術。東漢時期,成都人王阜撰《老子聖母碑》,把老子和道合而為一,視老子為化生天地的神靈。成為了道教創世說的雛形。而在漢桓帝時,漢桓帝更是親自祭祀老子,把老子作為仙道之祖。

老子的思想主張是"無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是“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老子》以“道”解釋宇宙萬物的演變,以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為客觀自然規律,同時又具有“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恆意義。《老子》書中包括大量樸素辯證法觀點,如以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兩面,“反者道之動”,並能由對立而轉化,“正復為奇,善復為妖”,“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又以為世間事物均為“有”與“無”之統一,“有、無相生”,而“無”為基礎,“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深刻影響,其內容主要見《老子》這本書。他的哲學思想和由他創立的道家學派,不但對我國古代思想文化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而且對我國2000多年來思想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一說老子即太史儋,或老萊子。《老子》一書是否為老子所作,歷來有爭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