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倉

義倉

義倉,舊時各地漢族儲糧備荒的一種社會習俗。是在隋開皇五年創立的,是一種由國家組織、以賑災自助為目的的民間儲備。義倉又有社倉之說,隋朝時期,由於倉庫設在“閭巷”,由“社司”管理,所以也叫做“社倉”。

基本信息

隋唐義倉

義倉義倉
隋開皇三年(583)長孫平被徵拜為度支尚書。他見天下州縣多罹水旱,百姓不給,奏令民間每秋家出粟麥一石以下,貧富差等,儲之閭巷,以備凶年,名曰義倉。隋文帝表彰並採納其建議
唐太宗於貞觀二年(628),貞觀二年四月,尚書左丞戴胄上言曰:“水旱凶災,前聖之所不免。國無九年儲畜,《禮經》之所明誡。今喪亂之後,戶口凋殘,每歲納租,未實倉廩。隨時出給,才供當年,若有凶災,將何賑恤?故隋開皇立制,天下之人,節級輸粟,多為社倉,終於文皇,得無饑饉。及大業中年,國用不足,並貸社倉之物,以充官費,故至末塗,無以支給。今請自王公已下,爰及眾庶,計所墾田稼穡頃畝,至秋熟,準其見在苗以理勸課,盡令出粟。稻麥之鄉,亦同此稅。各納所在,為言義倉。若年穀不登,百姓饑饉,當所州縣,隨便取給。”太宗曰:“既為百姓預作儲貯,官為舉掌,以備凶年,非朕所須,橫生賦斂。利人之事,深是可嘉。宜下所司,議立條制。”戶部尚書韓仲良奏:“王公已下墾田,畝納二升。其粟麥粳稻之屬,各依土地。貯之州縣,以備凶年。”可之。自是天下州縣,始置義倉,每有饑饉,則開倉賑給。
唐高宗永徽二年(651)改為按戶出粟,上上戶五石,余各有差。唐代自武則天末年起,便以義倉糧解決國家財政困難。唐玄宗以後更把義倉稅定為國家正式賦稅收入。義倉在歷史上時廢時設。

糧倉

隋朝時期,義倉和社倉可以互稱,兩者定義角度稍有不同,自人民自相周贍言之,則曰義倉,自其藏貯之地言之,則曰社倉。唐朝時期,義倉和社倉的概念逐步分離出來,義倉由州縣一級政府設定,社倉由社(百姓二十五家為一社)一級來設定。
現我國保存比較好的義倉有陝西大荔的豐圖義倉,該糧倉始建於清光緒八年(1882),由當時清戶部尚書閻敬銘倡議修建,竣工後慈禧太后朱批“天下第一倉”。解放后豐圖義倉一直由大荔縣糧食局朝邑糧站使用,現儲糧的同時已開放糧食博物館。現該倉是我國古代糧倉至今唯一還在使用的,為國家文物保護單位。另外最近發現的杭州富義倉也有一定的研究價值。
河北深州義倉也是義倉,該倉重修於1897年,次年落成,取名盈億倉,並立深州義倉經史記、重建盈億倉記、深州義倉圖記三通石碑。

現代探索

現代義倉探索青原色義倉一勺米

義倉義倉
2010年7月,位於江西省吉安市井岡山大學10棟D區102-105的“青原色井岡山大學人文紀錄中心”(IFChinaOriginalStudio&ParticipatoryDocumentaryCenter)發起和組織了現代意義上的義倉探索。
“青原色井岡山大學人文紀錄中心”位於美麗的井岡山大學校園,是一所專注社群紀錄和文化促進工作的公益性文化藝術機構。
以下是該機構對於義倉“一勺米”項目的闡釋:
“義倉”這個名字是怎么來的?古時候,江西吉安新圩鎮毛家村的村民們從自己家裡拿出一些稻穀放村中的“義倉”里,作為學費交給老師,使得村中貧困家庭的孩童能夠上學,此為“義學”。今天,青原社井岡山大學人文紀錄中心倡辦“義倉”,傳承先人善舉,讓生活在困頓中的吉安人能夠得到鄉親的襄助,感覺到社會的溫暖。今天的“義倉”是一座存放吉安人善心、慈心、義心的倉庫,一個建設同胞之情的社區實踐。幫助他人,同時也是在幫助我們自己,其功德最終會回饋給我們個人及社會,為我們的社會增長善的意念和力量。
為什麼叫“一勺米”計畫?每當慈心家庭從米缸里舀米做飯的時候,她就會想到,同樣此時此刻,會有一個受助家庭同樣吃著曾經也是從這個米缸里捐贈出去的一勺米所做的飯。
米缸里的米再多,它也是由一勺一勺的米組成的。“一勺米”代表了我們每一個家庭都是這個社群、這個社會中的一個成員。
加入義倉,您需要捐贈的可能僅僅是一勺米。義倉不希望增加慈心家庭的負擔,所以倡導的僅僅是一勺米。一勺米對於一個普通家庭來說基本上不是什麼經濟上的負擔,而對於一個困難家庭來說卻能解決燃眉之急。更重要的是讓與我們居住在同一個城市的困難家庭感覺到一絲溫暖。
為什麼是“米”?稻米是中國南方地區的主糧。很多江西人可以一年不吃麥糧,卻不能一日無米飯。米代表了江西人維持生存最基本的元素。所以,義倉的計畫以米為主,在家庭之間傳遞大米,代表著人與人之間相互依存的紐帶。
有意思的是,“廬陵米價如何”是禪宗歷史上一樁著名的公案。而這裡的“廬陵”就是江西吉安的舊稱。
為什麼說義倉不是一個“扶貧”或者“救濟”機構?“扶貧”或者“救濟”是一種“施”與“受”的關係。而義倉認為在“一勺米”的活動當中,很難去對施與受進行截然的劃分。因為,慈心家庭在幫助受助家庭的時候,也是在幫助自己。幫助自己在逐利重商的當下,能夠保持一份清淨、慈愛、互助的心境,能夠通過義工活動給與自己的孩子以價值觀的教育,同時通過自己的善舉增加人與人之間的關愛和信任,促進社會和諧,增長社會善的意念和力量,最終使大家都能夠在一個慈愛和信任的環境中生活。
因此,義倉及其“一勺米”不是一個扶貧或者救濟的項目。它是一個建立人與人之間紐帶的項目,一個建立社群和良善社會的努力。如果你願意,你可以稱之為一群生活在一個缺乏信任的社會裡的人們進行“自救”的項目。

詞語釋義

詞語解釋

◎義倉yìcāng
[publicgranary]舊時地方上儲存糧食以備荒年同濟公眾的糧倉

詳細解釋

釋義:隋以後各地為備荒而設定的糧倉。
【出處】:《隋書·長孫平傳》:“平見天下州縣多罹水旱,百姓不給,奏令民間每秋家出粟麥一石已下,貧富差等,儲之閭巷,以備凶年,名曰義倉。”
【示例】:宋曾鞏《本朝政要策·義倉》:“使歲穰,輸其餘;歲凶,受而食之:故義倉之法自此始。長孫平修之,隋以富足。”《醒世恆言·張廷秀逃生救父》:“官府看不過,開發義倉,賑濟百姓。”王闓運《儲玫躬傳》:“譬[3]喻州人,積穀設義倉,以待非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