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邦儲備局(FED),美國聯邦儲蓄局(少數媒體譯法)
這是對美國政府機構的中文正式翻譯名,美聯儲官方網站網址:http://www.federalreserve.gov/
美國聯邦儲蓄局則是海外華文媒體的別譯。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簡介
美國聯邦儲備系統(Federal Reserve System,也簡稱Fed)負責履行美國的中央銀行的職責,這個系統是根據《聯邦儲備法》(Federal Reserve Act)於1913年成立的。這個系統主要由聯邦儲備委員會,聯邦儲備銀行及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等組成。
主要職責
1、制定並負責實施有關的貨幣政策;
2、對銀行機構實行監管,並保護消費者合法的信貸權利;
3、維持金融系統的穩定;
4、向美國政府,公眾,金融機構,外國機構等提供可靠的金融服務。
聯邦儲備委員會
聯邦儲備系統的核心機構是聯邦儲備委員會(Federal Reserve Board,簡稱美聯儲;它的全稱叫The Board ofGovernors of TheFederal Reserve System,即聯邦儲備系統管理委員會,也可以稱之為聯邦儲備系統理事會),它是一個聯邦政府機構,其辦公地點位於美國華盛頓特區(WashingtonD.C.)。該委員會由七名成員組成(其中主席和副主席各一位,委員五名),須由美國總統提名,經美國國會上院之參議院批准方可上任,任期為十四年(主席和副主席任期為四年,可連任)。
[編輯本段]美聯儲的基本職能
1、通過三種主要的手段(公開市場操作,規定銀行準備金比率,批准各聯邦儲備銀行要求的貼現率)來實現相關貨幣政策;
2、監督,指導各個聯邦儲備銀行的活動;
3、監管美國本土的銀行,以及成員銀行在海外的活動和外國銀行在美國的活動;
4、批准各聯邦儲備銀行的預算及開支;
5、任命每個聯邦儲備銀行的九名董事中的三名;
6、批准各個聯邦儲備銀行董事會提名的儲備銀行行長人選;
7、行使作為國家支付系統的權利;
8、負責保護消費信貸的相關法律的實施;
9、依照《漢弗萊。霍金斯法案》(HumphreyHawkinsAct)的規定,每年2月20日及7月20日向國會提交經濟與貨幣政策執行情況的報告(類似於半年報);
10、通過各種出版物向公眾公布聯邦儲備系統及國家經濟運行狀況的詳細的統計資料,如通過每月一期的聯邦儲備系統公告(FederalReserveBulletin);
11、每年年初向國會提交上一年的年度報告(需接受公眾性質的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及預算報告(需接受美國審計總局的審計);
12、另外,委員會主席還需定時與美國總統及財政部長召開相關的會議並及時匯報有關情況,並在國際事務中履行好自己的職責。
聯邦儲備銀行
聯邦儲備銀行區域由國會組建的作為國家的中心銀行系統的操作力量的12個聯邦儲備銀行,是按照1913年國會通過的聯邦儲備法,在全國劃分12個儲備區,每區設立一個聯邦儲備銀行分行。每家區域性儲備銀行都是一個法人機構,擁有自己的董事會。會員銀行是美國的私人銀行,除國民銀行必須是會員銀行外,其餘銀行是否加入全憑自願而定。加入聯邦儲備系統就由該系統為會員銀行的私人存款提供擔保,但必須繳納一定數量的存款準備金,對這部分資金,聯邦儲備系統不付給利息。
在柯林頓競選總統之前,美聯儲就已經運用貨幣政策這一“唯一桿桿”對經濟進行調控,即把確定貨幣供應量作為調控經濟的主要手段、並正式決定每6個月修訂一次貨幣供應量目標。l993午7月,美聯儲主席艾倫·格林斯潘(AlanGreenspan)突然宣布,今後以實際利率作為對經濟進行巨觀調控的主要手段、這是由於美國社會投資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大量流動資金很難被包括在貨幣供應量之內。使貨幣供應量與經濟成長之間的必然聯繫被打破,因此以“中性”的貨幣政策促使利率水平保持中性。對經濟既不起刺激、也不起抑制作用、從而使經濟以其自身的潛在增長率在低通脹預期下增長,進一步考察。美聯儲是以實際年經濟成長率為主要標準作為調整利率主要依據的、全部政策安排以逆向思維為基本出發點。美聯儲認為、美國勞動力年均增長率為1.5%、生產率年均增長率為1%、因此,美國潛在的年經濟成長率認為2.5%左右,美聯儲的主要任務就是通過調控利率、使年經濟成長率基本穩定在2.5%左右。以解除通脹之憂。
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
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TheFederalOpenMarketCommittee,簡稱FOMC)。
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是聯邦儲備系統中另一個重要的機構。它由十二名成員組成,包括:聯邦儲備委員會全部成員七名,紐約聯邦儲備銀行行長,其它四個名額由另外11個聯邦儲備銀行行長輪流擔任。該委員會設一名主席(通常由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擔任),一名副主席(通常由紐約聯邦儲備銀行行長擔任)另外,其它所有的聯邦儲備銀行行長都可以參加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的討論會議,但是沒有投票權。
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的最主要工作是利用公開市場操作(主要的貨幣政策之一),從一定程度上影響市場上貨幣的儲量。另外,它還負責決定貨幣總量的增長範圍(即新投入市場的貨幣數量),並對聯邦儲備銀行在外匯市場上的活動進行指導。
該委員會主要的決定都需通過舉行討論會議投票產生,它們每年都要在華盛頓特區召開八次例行會議,其會議日程安排表每年都會向公眾公開。而平時,則主要通過電話會議協商有關的事務,當然,必要時也可以召開特別會議。
美國聯邦儲備局介紹
美國聯邦儲備局(FED)為美國最高貨幣政策主管機關,負責保管商業銀行準備金、對商業銀行貸款及發行聯邦儲備券。FED共分三層組織,最高為理事會,其下是12個聯邦儲備銀行和各儲備銀行的會員銀行。
美國聯邦儲備局以「獨立」和「制衡」為基本原則。在制衡方面,該局的七名理事(包括主席、副主席在內)悉由總統提名,並需經參議院同意。對於貨幣政策的決議,如調高或調低再貼現率,採用合議兼表決制,一人一票,並且為「記名投票」,主席的一票通常投給原本已居多數的一方。總統固然可以掌握理事與主席、副主席的提名,但一經參院通過,任期長達十四年,最多可能歷任五任總統。
至於獨立性方面,FED以人事獨立與預算獨立最為人稱道,除理事會之外,另外還設有聯邦公開市場操作委員會(FOMC),負責較長期的貨幣決策並依據外匯指導原則、外匯操作之授權作業與外匯操作程式進行外匯操作。
由於美元在國際貨幣市場的強勢地位,美國聯邦儲備局在外匯市場的干預行動尤受匯市矚目。日圓因貿易順差而大漲時,日本央行如果要成功干預匯市,最好獲得美聯儲的協助和配合。
聯邦儲備局也是制定美國貨幣政策的首腦機關,1993年10月起,美國經濟景氣快速攀升,有引發通膨之虞,多虧當時也是現任聯邦準備理事會主席格林斯潘(GreenSpain)在不顧民意及政治壓力下,連續七次調高重貼現率,使美國經濟軟著陸成功,免於通貨膨脹的威脅。
不算誇張地說,直到今天,中國可能也沒有幾個經濟學家知道美聯儲其實是私有的中央銀行。所謂“聯邦儲備銀行”,其實既不是“聯邦”,更沒有“儲備”,也算不上“銀行”。多數中國政府的官員可能會想當然地認為是美國政府發行著美元,實際情況是,美國政府根本沒有貨幣發行權!1963年甘迺迪總統遇刺後,美國政府最終喪失了僅剩的“白銀美元”的發行權。美國政府要想得到美元,就必須將美國人民的未來稅收(國債),抵押給私有的美聯儲,由美聯儲來發行“美聯儲券”,這就是“美元”。
美國聯邦其他
許多年以來,究竟誰擁有美聯儲一直是一個諱莫如深的話題。美聯儲自己總是支吾其詞。和英格蘭銀行一樣,美聯儲對股東情況嚴守秘密。
眾議員賴特.帕特曼(WrightPatman)擔任眾議院銀行和貨幣委員會主席長達40年,在其中20年裡,他不斷地提案要求廢除美聯儲,他也一直在試圖發現究竟誰擁有美聯儲。這個秘密終於被發現了,《美聯儲的秘密》一書的作者尤斯塔斯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研究終於得到了12個美聯儲銀行最初的企業營業執照(OrganizationCertificates),上面清楚地記錄了每個聯儲銀行的股份構成。
美聯儲紐約銀行是美聯儲系統的實際控制者,它在1914年5月19日向貨幣審計署(ComptrolleroftheCurrency)報備的檔案上記錄著股份發行總數為203053股,其中:洛克菲勒和庫恩雷波公司所控制下的紐約城市國家銀行(NationalCityBankofNewYork),即花旗銀行前身,擁有最多的股份,持有30000股;JP摩根的第一國家銀行(FirstNationalBank)擁有15000股;當這兩家公司在1955年合併成花旗銀行後,它擁有美聯儲紐約銀行近四分之一的股份,它實際上決定著美聯儲主席的候選人,美國總統的任命只是一枚橡皮圖章而已,而國會聽證會更像一場走過場的表演。
保羅.沃伯格的紐約國家商業銀行(NationalBankofCommerceofNewYorkCity)擁有21000股;羅斯切爾德家族擔任董事的漢諾威銀行(HanoverBank)擁有10200股;大通銀行(ChaseNationalBank)擁有6000股;漢華銀行(ChemicalBank)擁有6000股;這六家銀行共持有40%的美聯儲紐約銀行股份,到1983年,他們總共擁有53%的股份。經過調整後,他們的持股比例是:花旗銀行15%,大通曼哈頓14%,摩根信託(MorganGuarantyTrust)9%,漢諾瓦製造(ManufacturersHanover)7%,漢華銀行(ChemicalBank)8%。
美聯儲紐約銀行註冊資本金為一億四千三百萬美元,上述這些銀行究竟是否支付了這筆錢仍然是個謎。有些歷史學家認為他們只付了一半現金,另一些歷史學家則認為他們根本沒出任何現金,而僅僅是用支票支付,而在他們自己所擁有的美聯儲的賬戶上只是幾個數字的變動而已,美聯儲的運作其實就是“以紙張做抵押發行紙張”。難怪有的歷史學家譏諷聯邦儲備銀行系統既不是“聯邦”,又沒有“儲備”,也不是銀行。
1978年6月15日,美國參議院政府事務委員會(GovernmentAffairs)發布了美國主要公司的利益互鎖問題的報告,該報告顯示,上述銀行在美國130家最主要公司里擁有470個董事位置,平均每個主要公司里有3.6個董事位置屬於銀行家們。其中,花旗銀行控制了97個董事席位;JP摩根公司控制了99個;漢華銀行控制了96個;大通曼哈頓控制了89個;漢諾瓦製造控制了89個。
1914年9月3日,紐約時報在美聯儲出售股份的時候,公布了主要銀行的股份構成:紐約城市國家銀行發行了250000股票,傑姆斯.斯蒂爾曼擁有47498股;JP摩根公司14500;威廉.洛克菲勒10000股;約翰.洛克菲勒1750股;紐約國家商業銀行發行了250000股票,喬治.貝克擁有10000股;JP摩根公司7800股;瑪麗.哈里曼5650股;保羅.沃伯格3000股;雅各布.謝夫1000股,小JP摩根1000股。大通銀行,喬治.貝克擁有13408股。漢諾瓦銀行,傑姆斯.斯蒂爾曼擁有4000股;威廉.洛克菲勒1540股。
從1913年美聯儲建立以來,無可辯駁的事實顯示了銀行家們操縱著美國金融命脈、工商業命脈和政治命脈,過去如此,現在仍然如此。而這些華爾街的銀行家都與倫敦城的羅斯切爾德家族保持著密切聯繫。
不為人所知的聯邦諮詢委員會
聯邦諮詢委員會是保羅.沃伯格精心設計的一個秘密的遙控裝置來操控美聯儲董事會。在美聯儲90多年的運作中,聯邦諮詢委員會非常出色地實現了保羅當年的構想,幾乎沒有人注意過這個機構和它的運作,也沒有大量文獻可供研究。
1913年格拉斯議員在眾院大力推銷聯邦諮詢委員會的概念,他說:“這裡面不可能有什麼邪惡的東西。每年(聯儲董事會)與銀行家的諮詢委員會談四次,每個成員代表自己所在的聯儲地區。我們還能比這種安排更加保護公眾的利益嗎?”格拉斯議員自己就是銀行家,他沒有解釋或提供任何證據來表明銀行家在美國的歷史上何曾保護過公眾的利益。
聯邦諮詢委員會由12家聯儲地區銀行各推選一名代表組成,每年在華盛頓與美聯儲董事會的成員會談四次,銀行家們向美聯儲的董事們提出各種貨幣政策的“建議”,每名銀行家都代表本地區的經濟利益,每人都有相同的投票權,在理論上簡直無懈可擊,但在銀行業激烈殘酷的現實中卻全然是另一套“潛規則”。難以構想一個辛辛納提的小銀行家和保羅.沃伯格、摩根這樣的國際金融巨頭坐在一個會議桌前,向這些巨頭提出“貨幣政策的建議”?這兩個巨頭中的任何一個隨便從口袋裡摸出一張支票劃上兩筆就足以使這個小銀行家傾家蕩產。事實上,12個聯儲地區中的每一個中小銀行的生存都完全取決於華爾街的五大銀行巨頭的恩賜,五巨頭有意地把和歐洲銀行的大筆交易化整為零交給自己的在各地的“衛星銀行”去辦理,“衛星銀行”為得到這些高回報的生意自然更加俯首帖耳,而五巨頭也擁有這些小銀行的股份。當這些“代表各自地區利益”的小銀行們和五巨頭坐在一處探討美國貨幣政策的時候,不需要太多的想像力就能知道探討的結果了。
儘管聯邦諮詢委員會的“建議”對美聯儲的董事決策沒有強制約束力,但是華爾街五巨頭每年四次不辭勞苦地跑到華盛頓不會是僅僅和聯儲的幾位董事喝喝咖啡。要知道,像摩根這樣身兼63個公司的董事職務的超級大忙人,如果他們的“建議”得不到任何考慮,而他們仍然樂此不疲地來回奔波,那實在是奇怪之極了。
債務美元是怎樣“煉成”的
作為非金融專業的讀者,可能需要反覆閱讀以下的內容,才能完全理解美聯儲和銀行機構的“造錢過程”。這是西方金融業最核心的“商業機密”。
由於美國政府沒有發幣權,而只有發債權,然後用國債到私有的中央銀行美聯儲那裡做抵押,才能通過美聯儲及商業銀行系統發行貨幣,所以美元的源頭在國債上。
第一步,國會批准國債發行規模,財政部將國債設計成不同種類的債券,其中一年期以內的叫做T-Bills(TreasuryBills),2-10年期的叫T-Notes,30年期的叫T-Bonds。這些債券以不同的頻率在不同的時間裡,在公開市場上進行拍賣。財政部最後將拍賣交易中沒有賣出去的國債全部送到美聯儲,美聯儲照單全收,這時美聯儲的賬目上將這些國債記錄在“證券資產”(SecuritiesAsset)項下。
因為國債由美國政府以未來稅收作為抵押,因此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可靠的資產”。當美聯儲獲得了這一“資產”之後,就可以用它產生一項負債(Liability),這就是美聯儲印製的“美聯儲支票”。這是“無中生有”的關鍵步驟。美聯儲開出的這第一張支票背後,沒有任何金錢來支撐這張“空頭支票”。
這是一個設計精緻和充滿偽裝的步驟,它的存在使政府拍賣債券時更加易於控制“供求”,美聯儲得到借錢給政府的“利息”,政府方便地得到貨幣,但又不顯露大量印鈔票的痕跡。明明是空手套白狼的美聯儲,在會計賬目上竟然是完全平衡的,國債的“資產”與貨幣的“負債”正好相等。整個銀行系統被巧妙地包裹在這一層外殼之下。
正是這一簡單而至關重要的一步,創造了世界上最大的不公正。人民的未來稅收被政府抵押給私有中央銀行來“借出”美元,由於是向私人銀行“借錢”,政府就欠下了巨額利息。其不公體現在:
一,人民未來的稅收不應被抵押,因為錢還沒有被掙出來,抵押未來必然導致貨幣購買力貶值,從而傷害了人民的儲蓄。
二,人民的未來稅收更不應該抵押給私有中央銀行,銀行家們在幾乎完全不出錢的情況下,就突然擁有了人民未來稅收的承諾,這是典型的“空手套白狼”。
三,政府憑白無故地欠下巨額利息,這些利息支出最終又成為人民的負擔。人民不僅莫名其妙地被抵押了自己的未來,而且現在就要立刻交稅來償還政府欠私有中央銀行的利息。美元的發行量越大,人民的利息負擔就越重,而且世世代代永遠無法還清!
第二步,當聯邦政府收到並背書美聯儲開出的“美聯儲支票”後,這張神奇的支票又被存回美聯儲銀行並搖身一變,成了“政府儲蓄”(GovernmentDeposits)並存在政府在美聯儲的賬戶上。
第三步,當聯邦政府開始花錢,大大小小的聯邦支票構成了“第一波”貨幣浪潮湧向經濟體。收到這些支票的公司和個人紛紛將它們存到自己的商業銀行賬戶上,這些錢又變成了“商業銀行儲蓄”(CommercialBankDeposits)。此時的它們呈現出“雙重人格”,一方面它們是銀行的負債,因為這些錢屬於儲戶,早晚要還給別人。但在另一方面,它們又構成銀行的“資產”,可以用於放貸。從會計賬目上一切都還是平衡的,同樣的資產構成了同樣的負債。但是,商業銀行在此開始藉助“部分準備金”(FractionalReserveBanking)這一高倍放大器,開始準備“創造”貨幣了。
第四步,商業銀行儲蓄在銀行賬目上被重新分類為“銀行儲備”(BankReserves)。此時,這些儲蓄已經由銀行的普通“資產”,一躍為生錢種子的“儲備金”。在“部分準備金”體系之下,美聯儲允許商業銀行只保留其10%的儲蓄做“儲備金”(一般而言,美國銀行只保留相當於總儲蓄額的1%到2%的現金和8%到9%的票據在自己的“金庫”里,作為“儲備金”),而將90%的儲蓄貸出。於是,這90%的錢就將被銀行用來發放信貸。
這裡面存在著一個問題,當90%的儲蓄被貸款給別人之後,原來的儲戶如果寫支票或用錢怎么辦?其實,當貸款發生的時候,這些貸款並不是原來的儲蓄,而是完全無中生有地創造出來的“新錢”。這些“新錢”使銀行擁有的貨幣總量比“舊錢”立刻增加了90%。與“舊錢”不一樣的地方在於,“新錢”可以為銀行帶來利息收入。這就是“第二波”涌到經濟體中的貨幣。當“第二波”貨幣回到商業銀行中時,就產生了更多波次的“新錢”創造,其數額呈遞減趨勢。當“第20幾個波次”結束時,一美元的國債,在美聯儲和商業銀行的密切協同下,已經創造出了10美元的貨幣流通增量。如果,國債發行量及其創造貨幣的餘波所產生的貨幣流通增量大於經濟成長需要時,所有“舊錢”的購買力都會下降,這就是通貨膨脹的根本原因。當2001年到2006年,美國新增了3萬億美元國債時,其中相當部分直接進入了貨幣流通,再加上多年前的國債贖買和利息支付,所造成的後果就是美元劇烈貶值和大宗商品、房地產、石油、教育、醫療、保險價格的大幅上漲。
但是,大多數增發的國債並沒有直接進入銀行系統,而是被外國中央銀行,美國的非金機構,和個人所購買。在這種情況下,這些購買者花的是已經存在的美元,所以並沒有“創造出”新的美元。只有當美聯儲和美國的銀行機構購買美國國債時,才會有新美元的產生,這就是美國能夠暫時控制住通貨膨脹的原因。不過,掌握在非美國銀行手中的國債,遲早會到期,另外利息也需要半年支付一次(30年國債),這時,美聯儲將無可避免地造出新美元。
美聯儲的性質
美國建國雖然才短短200多年,但光光是貨幣史,講起來就可以無窮無盡。經濟學大師米爾頓·弗里德曼的經典著作《美國貨幣史1867-1960》,洋洋灑灑800多頁,也只講了個歷史片段的概要,可見經濟和貨幣歷史的複雜。
美國建國之後的1791年,在當時的財政部長、天才式人物漢密爾頓的強烈支持下,第一個中央銀行成立,但是這家央行在20年後就消失了。隨後成立於1816年的第二家央行,也在1836年在當時的總統傑克遜的反對下消失。從那以後一直到1913年的80來年間,美國的經濟是在沒有央行的情況下運行的。
缺少了央行,就無法動用適當的貨幣政策調節經濟,並且,沒有了最後的貸款人(LenderofLastResort),金融系統也更容易出問題。試想一下,如果世界各國缺少了央行,本次危機中破產的恐怕將遠遠不止雷曼兄弟這一家。1836年後美國經濟,正是處在這種不穩定的狀態下。到了1907年,蔓延的危機把美國的金融系統推向了崩潰的邊緣。好在當時的金融巨頭摩根(J.P.Morgan)及時出手,憑藉一人之力,扮演了央行的角色,挽救了整個系統。
自此之後,美國政府和國會更加感覺到建立一家央行的必要。國會在1913年通過了聯邦儲備法案(theFederalReserveAct),並由威爾遜總統簽字通過成為正式法律。聯儲法案授權組建中央銀行,美聯儲正式誕生。這是判斷美聯儲是否是私有機構的第一個事實:從成立之初,美聯儲就是一家由國家立法成立的機構。
但是,美聯儲確實有私有機構的假象。整個聯儲系統,由處於核心的聯儲委員會(theFederalReserveBoard)和12家位於全國各地的分行組成。這12家分行,由當地的私有商業銀行參股組成,一看之下,聯儲分行很像股份公司。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這又需要從美國的歷史講起。
筆者在以前文章中提到過,美國的誕生,是13個原英國殖民地互相妥協的結果,因此,這個國家的基因中充滿了各方利益的妥協。決定向英國開戰是各個殖民地妥協商議的結果,憲法的誕生和國家的成立是獨立後的殖民地投票妥協的結果,參議院和眾議院的設定是妥協的結果,用選舉人團制度、而不用大眾選票多寡來選舉總統也是妥協的結果。聯儲法案的產生,自然也是一個妥協的結果。
1836年後,美國的銀行業相對處於一種自由狀態,遍地都開起了銀行。到美聯儲成立以後的1920年,美國的銀行數量還高達3萬來家,比全世界其他國家加起來的數量還要多。這些銀行,自由自在了80來年,如何能輕易接受中央政府的監管?
在美國,一個法案要通過,是需要來自各地的參議員和眾議員投票同意的,不向各地利益妥協的法案,就無法獲得通過。每家銀行都有各自的參議員和眾議員作代言人,如果沒有大多數的議員同意法案,聯儲系統就會難產。於是,就像在憲法中設計出選舉人團制度一樣,聯儲法案也設計了一種向各地銀行妥協的制度。
為了兼顧分布各地的私有銀行的利益,法案把美國分為12個區並成立12家聯儲分行。分行由當地銀行參股,分行的董事會由參股銀行投票選舉,並且,參股銀行還可以每年獲得分紅。這一系列規定,都是為了兼顧地方利益。從這些規定來看,美聯儲系統確實帶有私有的假象。
但是法案的條款遠不止這些。聯儲的最高權利機構是位於華盛頓的聯儲委員會和聯邦公開市場操作委員會(FOMC),前者的7名委員全部由美國總統任命,其中包括委員會主席。FOMC是聯儲的利率決定機構,由12名委員組成,其中,7位聯儲委員會成員是FOMC的常任委員,在投票表決的時候占有絕對多數的優勢。FOMC的另5名委員由聯儲分行主席輪流擔任。需要指出的是,分行主席雖然由各參股銀行推選,聯儲委員會對分行主席的任用有最終的否決權。
由此可見,雖然聯儲法案向地方利益作了妥協,但是聯儲系統的核心權利仍然牢牢掌握在政府手上。更重要的是,入股銀行雖然能分得紅利,但是,法案限定紅利的利率為每年6%,聯儲多餘的收入,需要統一移交國庫。
以上說明,第一,美聯儲是妥協地方利益後才得以成立的機構,也的確有股權私有化;第二,聯儲形式上是私有股份公司,但從根本上受美國政府控制,可以認為是美國的中央銀行;第三,聯儲法案規定,美聯儲的責任是維護經濟正常運行並保持價格穩定,也是在為私有公司服務,法案同時保證,聯儲的運作獨立於政府,目的是使得政府無法控制央行的貨幣發行和貨幣政策,以保證貨幣和金融制度的相對獨立。(需要說明的是美國貨幣發行實行“發行抵押”的制度,通過提供100%質量合格的抵押品使聯邦儲備券的發行成為具有充分擔保的經濟發行,同時又不以事先規定的限額為依據,具有相當的彈性。美國貨幣發行制度的最大特點是獨立性極強。)
1,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簡稱美聯儲(FederalReserveSystem簡稱Fed)相當於美國的中央銀行,職能是制定
和實施貨幣政策,提供金融服務,維護金融體系,“聯邦”多好聽的名詞,但是他卻是一個私人銀行家和大企業集
團的組織,也就是說是純粹的私人組織,不受政府控制。美聯儲所有的高層都是這些集團的首腦,然後美國政府從
這些首腦中“任命”主席。
2,我們所說的美圓,每一張都是出自美聯儲之手,而不是美國政府,美國政府沒有發行貨幣的權利,只有發
行國債的權利。
3,美圓的流通是由於美國政府向美聯儲“貸款”所有的美圓讓他作為貨幣在美國和世界範圍內流通,而以美
國國債作為抵押。
4,美國人民每年交納的數量最多的稅是個人所得稅,而這些錢沒有進政府的腰包作為財政預算,而是直接進
入美聯儲的帳戶,作為美國政府“貸款”美圓使用的利息。
一,美國的本質“只要我能控制一個國家的貨幣發行,我不在乎誰制定法律。”
——梅耶,羅切斯爾得(銀行家)
1864年4月14日晚上,一個演員徑直走進林肯同志的包廂“他平靜地把槍瞄準了林肯的左耳和背脊之間……共開
槍8次。”然後在眾目睽睽下揚長而去,15日,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終於掛了。
林肯同志的光輝事跡早已不用多說,他廢除奴隸制度(雖然他自己家也蓄奴)等等,但是恐怕不為人所知的是
他所提倡發行的“綠幣”大概是打破美國銀行家發行貨幣的第一次嘗試,為了防止內戰讓美國人民再次被加上一屁
股的債,林肯同志以國家信用為基本發行了“綠幣”,企圖銀行家對美國的經濟控制,於是他掛了,而綠幣隨即被
廢除。
1963年11月22日,約翰•甘迺迪總統在自己的車上連中3槍,當場斃命,兇手李•哈維•奧斯瓦爾德,一個在海軍
陸戰隊射擊成績評價僅僅為及格的退役士兵,用一支義大利產卡爾卡諾M91/38手動步槍在5點6秒的時間內連續打出3
發子彈,從完全不可能的角度做掉了甘迺迪。接著,他在48小時後被另一個人做了,然後在隨後3年之內,18名證人
先後以不同的方式掛掉,而相關證據和檔案不是被封存就是被“意外銷毀”……
對於約翰•甘迺迪同志的貢獻,大多數人恐怕並不了解其簽署的總統令11110號,發行白銀券,以美國的白銀儲
備為基礎以白銀券來結束銀行家們操縱的美圓體系,當然,他顯然沒有意識到誰才是老大,於是也掛了。而總統令
11110號和白銀券之後也被廢除。
翻開美國歷史,在美國歷史上先後有7位總統在任上掛了,還沒計算死掉的參議員,人們不禁要問為什麼?於是
翻開美國金融史我們就不難發現,這些掛掉的總統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準備在貨幣上下點文章。當然,也包括
一些沒有掛掉的。
1835年1月30日,美國第7任總統安德魯,傑克迅在國會山參加一位議員的葬禮,一個英國的油漆匠昂首闊步走
到總統面前兩米的地方,從容的拿出手槍開火,但是不幸的是子彈炸膛,沒能射出,於是他從口袋裡拿出第2把手槍
,再次開槍,結果卻是啞彈,依然沒能射出,周圍的人“驚呆了”都在等兇手拿出第3把槍,但是軍人出身的安得魯
總統急忙拿起手杖自衛,和兇手打在一起,這時周圍的人才上去“制服”兇手,接下來的審判中,該兇手被判明有
“精神病”於是逃脫了法律的嚴懲,至此以後每當刺殺總統失敗,刺客就變成了“精神病”而沒有得到任何審判(
比如里根被刺),天知道美國怎么那么多瘋子,天知道怎么只有美國的瘋子可以完成無數恐怖組織費勁心機都無法
完成的任務——刺殺美國總統,只是人們知道一點,安德魯,傑克迅總統企圖建立獨立的美國財政體系,徹底擺脫
銀行家的經濟控制,他死後墓志銘上只有一句話,“我殺死了銀行”
“如果美國人民最終讓私有銀行控制了國家的貨幣發行,那么這些銀行先是通過通貨膨脹,然後是通貨緊縮,
來剝奪人民的財產,直到有一天早晨當他們的孩子一覺醒來時,他們已經失去了自己的家園和父輩曾經開拓過的土
地。”
——托馬斯,傑斐遜(《獨立宣言》作者)
於是,美國總統英勇的和金融銀行巨鄂進行了200年的殊死搏鬥,傷亡率超過了諾曼抵一線的美國士兵,但是始
終無法把貨幣發行權奪回來,所謂的自由和民主,沒有了貨幣的支持也就成了一紙空文,今天,美國人民欠下的國
債中在外國購買的國債不足2點5萬億美圓(主要是中國和日本購買的),不要為這個數字驚訝,因為他並不大,美
國人民欠美聯儲的債務為44萬億美圓,而這筆債務只會越積越多,永遠沒有還清的那天。
當然在美國你可嘗不到欠債當大爺的滋味,在那裡,欠債的話就老老實實的當孫子好了,由於經濟完全被這些
銀行家的資本控制,所以他們讓誰上台就讓誰上台,想讓誰擔任什麼職務就可以讓誰擔任什麼職務,美國的政治,
外交,軍事,經濟完全被控制,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影子政府”,但是他畢竟不是一個政府,他是一個龐大的贏利
性組織,所有的目的都是獲得更多的利潤。
再讓我們翻開美國歷史上著名的政府高層的人員名單,看看他們的履歷:
我們首先介紹的是有“美國中情局之父”之稱的艾倫•杜勒斯,於1953年擔任中情局局長,任職11年,徹底讓中
央情報局成為世界最大的恐怖組織,不,是情報組織,其豐功偉業讓人讚嘆,讓我們看看他的履歷:
1916-1926,擔任外交工作。
1926-1943,進入美國壟斷水果公司——聯合水果公司
1943-1953,擔任瑞士情報站負責人。
1953年擔任中情報局局長。
此人最大的功勞莫過於在上任1年後也就是1954年,瓜地馬拉政府總統阿本斯和聯合水果公司在土地和財產上產
生糾紛,於是1954年中情局策劃了瓜地馬拉政變,這位民選總統被中情局推翻了,當然這位總統既不是共產主義者
也不打算投靠蘇聯或者對美國不利,這場政變也對打擊蘇聯和維護美國國家利益無關,只是為了聯合水果公司的利
益。
然後是著名的布希父子,這父子天生跟伊拉克過不去,老子打完了兒子繼續打。
先說說老布希,我們省略掉那些過場直接看精彩的地方:
二戰結束後退伍,進入耶魯大學攻讀經濟學,1948年獲經濟學學士學位。畢業後到德克薩斯州經營石油業。
1951年與人創辦布希-奧弗比石油開發公司。
1953年至1959年是扎帕塔石油公司的創辦人和董事。1956年至1964年是休斯敦扎帕塔近海石油公司總經理。
……
1976年至1977年任中央情報局局長。後任賴斯大學副教授,並在德克薩斯州經商。還是達拉斯、倫敦、休斯敦
等地第一國際銀行和一些公司的董事,也是哈特基金會會長。
接著是小布希:
1975年獲得了MBA學位,(使他成為第一個有MBA學位的總統),畢業後布希開始從事德州的石油產業。
1978年競選議員失敗後繼續經營石油產業,成為了好幾間企業的合伙人或總裁,包括了他自行創立的布希能源
公司。
發現了什麼沒有?在美國無論是是當中央情報局局長還是總統,他們的履歷上必然有在經濟界濃厚的一筆,當
然,他們的政策也大多跟經濟上的履歷掛鈎,只不過他們最共同的地方就是他們都不過是美國巨大經濟集團手中的
棋子,為了經濟集團的利益不惜不斷的顛覆別人的國家,甚至發動戰爭武裝侵略。當然衝鋒在第一線,並且最後吃
下這個惡果來承受受害國讎恨的則是那些美國平民——誰叫你欠人家那么多錢呢,充當炮灰也是應該的。為什麼美
國人在國際上那么遭人恨,誰導致的?他們又是在為誰擋子彈?
在中國,我們最討厭的就是官商勾結,而在美國,人們不必擔心這點,因為官就是商,商就是官,只是一個頭
銜不同而已。這些大財團的總裁合伙人搖身一變就可以掌管CIA甚至整個國家,當然他們在自己公司的股份從來沒有
動過,是為了那年僅30萬美圓的總統年薪為美國人民效力還是為了從經濟集團那裡獲得取之不盡的金錢為他們效力
?
曾經有過一篇《死於貧困的美國總統》但是可惜,自從第十八任總統尤利西斯.格蘭特之後,後來的美國總統卻
再也沒有貧困的威脅,那么是誰把他們從貧困中拯救出來的呢?
美國的經濟集團控制了整個國家,正如馬克思所預言的,經濟集團的唯一目的就是聚斂財富,而資本主義的手
段就是掠奪,掠奪,不斷的掠奪。於是,美國這個龐然大物就成了他們掠奪世界的巨大戰車,既可以為他們擋風遮
雨擋子彈,又可以打著國家的旗號做那些見不得人的勾當和赤裸裸的武裝侵略,而美國的政府不過是他們的傀儡,
人民不過是邪教信徒般可以肆意驅使和犧牲的廉價低值易耗品。只要有利益,他們可以毫不猶豫的犧牲美國和美國
人民哪怕世界人民的利益,即使是同胞也不例外。
“金錢沒有祖國,金融家不知何為愛國和高尚,他們唯一的目的就是獲利”
——波拿馬,拿破崙
阿道夫,希特勒並不是個反猶主義者,起碼在他的前半生是這樣的,他是中立主義者,但是當他走上德國政治
舞台後,發現在德國經濟蕭條的時候,每7個德國人中有6個失業,生活在貧困和飢餓中,而猶太人的銀行家和金融
家卻依然在大發橫財,並且控制了整個德國的經濟,包括貨幣發行,他們可以收買議員,讓他們為自己的集團繼續
斂財,於是他發誓要把這些猶太人的“既得利益集團”剷除,當然後來這種心理的擴大導致他成為一個種族清洗主
義者,但是他奪回了德國的經濟權利和國家權利,並且在華爾街的支持下僅6年就完成了戰爭準備,而支持他的是國
際清算銀行,美國銀行家和大企業共同組建的龐大銀行組織,甚至在二戰進行到最激烈的時候,大量來自美國的貨
款依然通過瑞士的國際清算銀行進入德國的帳戶,幫助他們繼續把戰爭維持下去(因為美國還沒準備好,而德國不
能在美國準備好前就被打敗)
“納粹政府有8500萬瑞士金法郎存在國際清算銀行,該銀行大部分董事都是納粹官員,而美國人的金錢卻一直
流向那裡。”
——眾議員約瀚,靠斐(1944年1月)
二,美國對世界的經濟掠奪很多美國人很奇怪,是啊,他們本身心地善良,喜歡幫助別人,同時還“熱心援助”其他國家,為什麼他們還
被全世界人民所憎恨?但是他們並沒有意識到,正是他們充當了金融集團的打手的角色才被世界所厭惡。
同建立巨大的殖民地國家不同,美國的幕後是銀行金融經濟王朝統治,所以他們的手段也有別於一般的老牌殖
民帝國,尤其是在21世紀的今天,他們斂財的手段可謂與時具進,日新月異。尤其是面對尋求發展的第三世界國家
,美國人張開了他們的血盆大口。當然不會再是單一的戰艦大炮,他們有個好聽的名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
界銀行”“亞洲發展銀行”,接下來就像星球大戰3部曲一樣完美無缺:
1,派遣“經濟刺客”,這些經濟刺客無論是哪個街頭招募來的,履歷上一律都是美國名牌大學經濟學的教授
專家,這些人打著幫助經濟規劃的旗號,讓這些國家的政府聽信他們的花言巧語,相信自己國家需要建設大量的項
目,接著他再遊說該國主要決策者從美聯儲,世界銀行等他們控制的組織里大量貸款,去建造那些可能用的上或者
根本用不上的大型建築,並且許諾可以給這些決策者巨額的賄賂和回扣。(最有意思的例子,當他們計畫給印尼政
府貸款修建大型水電站的時候,所有的工程師都置疑印尼在未來100年里是否需要用到這么大功率的水電站,也反對
其對環境的破壞,於是為了說服印尼政府他們找來“經濟學家”預測印尼未來經濟發展的速度,其中預測只有8%的
被抄了,預測每年達到19%的提升了,於是他們得到“結論”——由於印尼發展速度過快,電力需求也會越來越高所
以這樣的大水電站是必要的)
2,對方一旦同意貸款,則要求他們用貸款的錢聘請“美國公司”(實際是他們旗下的相關公司)來承接這些
工程。“實際上只是把自己的錢從左口袋裡拿出,經別人的手放回右口袋。”
3,工程完工,皆大歡喜,當然,那個國家需要把幾十年國民收入統統用來換債務,包括巨額的利息,如果你
還不起,那對不起了,你作為抵押的大型國企,銀行,甚至土地都會被他們一點不剩的拿走。
完美的空手套白狼,當然,他們最害怕的就是那些“無賴國家”“流氓國家”比如這些國家死心塌地就是不貸
款,或者拒絕償還高額利息,然後就該“美國人民民主專政”了,否則養活那么多美國人做什麼用啊?
1,以CIA為主體,散步謠言,支持反對派,發動顏色革命,強行將“無賴”“流氓”的領導人趕下台,接著再
由CIA秘密支持的這些洋奴來找他們貸款,出賣國家利益。
2,當行動1失敗後,派殺手直接幹掉該國領導人,敲山震虎,給他的繼任者提個醒。
3,當行動2失敗後,那么所有的媒體突然發現該國領導人犯有“種族屠殺”“壓迫民主”等等一系列反人類罪
行,然後“正義”的美國大兵會把這個國家先炸平,然後上去活捉該國總統,抓回去關起來或幹掉,扶植一個言聽
計從的傀儡政府。
於是第三世界國家從西方殖民者手中剛剛獨立,就接著被“經濟殖民”背上了需要償還幾十年甚至百年的巨額
債務,為此,他們必須拿出本套用於國內發展,教育,醫療,經濟,軍事的錢來償還這些債務,當他們償還不上的
時候,只有拿自己抵押的東西來送給這些美國銀行家,包括當地銀行,企業,土地等。為什麼戰火後一片瓦礫的中
國在封鎖中能夠迅速崛起,而同樣沒有經受戰火的很多第三世界國家無論怎么發展卻始終無法擺脫貧困,你可以看
看他們全國上下努力創造的財富都到了誰的腰包里,他們的經濟被誰操縱著,他們可以看見無數大型的工程在建造
,但是富了的永遠是那少數人,大多數人依然貧困……
2003年,泰國總理他信莊嚴的站在泰國國旗下,此時,他們已經提前還完了欠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貸款120億
美圓,同時為了償還這些錢主動讓泰株貶值造成的損失還無法估量。他宣誓絕對不會再向這些國際銀行家們要一分
“援助”,甚至鼓勵泰國企業拒絕償還他們欠這些銀行家的債務,2006年,泰國政變,他信被推翻……
當然這只是手段之一,還有就是眾所周知的經濟泡沫,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日本,日本的金融市場被大量外資推
到頂點,外匯儲備龐大,然後先操縱日圓升值,導致其外匯縮水,接著發現依然無法撼動日本金融市場的時候,他
們要求日本政府在金融市場上開通“任沽”,“做空”“股指期貨”等業務(之前日本根本沒此項業務),接著將
自己的證券在最高位拋出,全部做空(就是預計指數會大跌,跌的話就大賺)直接把日本金融市場砸到最底端,讓
日本經濟崩潰後大量從最底端收購股票包括日本支柱產業,從而可以永久的在日本玩這種“剪羊毛”的遊戲,當然
,他們在韓國遭受了失敗,儘管我不喜歡韓國人,但是當韓國的經濟和大企業即將被他們全面收購,而韓國的貨幣
被同時貶得一文不值的時候,每一個韓國人從自己的家裡拿出所有的金銀首飾,全部上繳政府,用黃金償還債務…
…
當然,以上這種方法,最關鍵的前提就是你要掠奪的對象的制度符合你的要求,假如你的金融制度還不符合,
那么他們的說客又會來推銷“美國完美的經濟制度”,當然,或許人們忘記了1929年美國經濟大蕭條的時候,他們
實行的也是這種制度,只不過那次受害的是美國人,發財的依然是銀行家們,甚至羅斯福新政,以“藍鷹”計畫,
打著重恢復金融信心的口號幫助這些大銀行家徹底壟斷了美國的銀行金融領域,將所有的中小型銀行一網打盡。
美國人喜歡獨裁者,假如這個獨裁者是可以控制住無限的找他們貸款然後拿國民利益去償還的話,無論他是喜
歡種族滅絕還是吃人肉,他都會被美國的媒體稱為“民主國家的典範”。
當然美國人更喜歡民主制度,因為國家權利的分散,僵化的法律體系,為了上台不擇手段甚至私下裡可以向任
何人搖尾乞憐的政黨,以及為了保護本黨派的利益不惜犧牲國家利益的特性,都方便美國龐大的金融帝國進行實際
上的控制。
美國人反對獨裁,因為不管獨裁者如何,作為國家的統治者,他有可能為了本國國家利益,拒絕美國的“援助
”和好意(獨裁和愛國是兩個概念),於是這位獨裁者鐵定要死在美國人的手裡,無論是刺客還是美國大兵的坦克
。
美國人也反對民主,因為有的民主選舉出來的政府,可以排除一切黨派的概念,全心為國家利益而努力,於是
也就注定了這樣的“民主”是不可能長久的,不是被“更民主”的人推翻就是沒山姆大叔的陸戰隊做掉。
為什麼會造成這種精神分裂的結果呢?看看美國媒體背後用金錢支持的他們的集團就明白了,即使他們向戈陪
爾發誓“我們的新聞是自由的。”
“在美國,究竟還有沒有人是清白無辜的?我們國家絕大多數的人,都是靠剝削髮展中國家來維持我們美好的
生活——當然,獲得最多好處的是處於社會經濟體制金字塔最頂端的人……這些國家不得不讓美國公司肆意開採他
們的自然資源,也不得不忍痛把國內的教育,醫療和其他社會建設計畫放在一邊,而是首先償還我們的債務,但是
實際上,我們已經從建設工程中回籠了大部分資金,儘管計算貸款的公式上並沒有算上這些錢,難道‘大部分美國
人不知道’的藉口就意味著我們是無罪的嗎?也許有人會說‘不知情’,也許因為有人故意誤導,總之有很多藉口
,但是你能說你是無辜的嗎?”
-----約翰,帕金斯(做出印尼發展速度將達到19%的‘經濟學家’)
參考資料:
1.http://zgy.swu.edu.cn/teacher/blog.php?do=showone&tid=867
2.http://wiki.mbalib.com/wiki/%E7%BE%8E%E5%9C%8B%E8%81%AF%E9%82%A6%E5%84%B2%E5%82%99%E5%B1%80
3.搜狐財經
4.《貨幣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