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危機

全球金融危機

全球金融危機,又稱世界金融危機、次貸危機、信用危機,更是指全球金融資產或金融機構或金融市場的危機。具體表現為全球金融資產價格大幅下跌或金融機構倒閉或瀕臨倒閉或某個金融市場如股市或債市暴跌等。比如1930年引發西方經濟大蕭條的金融危機和2008年9月15日爆發並引發全球經濟危機的金融危機。

危機特徵

一、是經濟持續多年高增長;

二、是外部資金大量流入;

三、是國內信貸快速增長;

四、是普遍的過度投資;

五、是股票、房地產等資產價格快速上漲;

六、是貿易持續逆差並不斷惡化;

七、是貨幣普遍被高估。

由來

全球金融危機在19世紀便開始出現了,在1873年,德國和奧地利經濟繁榮,吸引資本留在國內,對外信貸突然中止,導致美國傑·庫克公司經營困難便出現了。

以2007年開始的美國次貸危機為例,介紹全球金融危機的由來:

2007年發生的美國次貸危機,發展成全面金融危機,而且向實體經濟滲透,向全球蔓延,給世界經濟帶來嚴重影響。但是僅僅次貸危機,還不足以造成美國如此嚴重的金融危機。美國金融危機還有更深更廣的根源,其中至少包括以下三點:

網際網路泡沫問題沒有解決。20世紀90年代,美國的IT產業如日中天,帶動美國經濟走向繁榮,然而其中也隱含著大量泡沫。但美國一直沒有解決好這個問題,反而企圖以房地產業的繁榮來進行掩蓋。21世紀以來,美聯儲連續降息,金融機構簡化購房手續,不需首付款即可發放貸款,甚至在信用等級評定上造假以鼓勵次級抵押貸款,從而導致房地產泡沫日益膨脹。房地產泡沫同過去沒有解決的網際網路泡沫合而為一,金融市場的風險迅速累積。

虛擬經濟同實體經濟嚴重脫節。商品使用價值與價值的二重性、實物形態與價值形態的二重形態,使國民經濟劃分為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兩部分。這兩部分本應大體一致,但由於商品的價值同使用價值的運行渠道、軌跡、方式以及監管機構、經營主體各不相同,價值往往會背離使用價值,這就導致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脫節。當這種背離達到相當嚴重的程度時,就有可能出現嚴重通貨膨脹、巨額財政赤字和外貿赤字直至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美國金融危機爆發的根源之一,就在於虛擬經濟(其主要代表是金融業)嚴重脫離實體經濟而過度膨脹。

美國實行赤字財政政策、高消費政策和出口管制政策。美國政府靠財政赤字或者說靠借債運行,美國的家庭也靠借債來支持超前消費,家庭債務已超過15萬億美元。在美國的產業結構中,資本和技術密集的高科技產業是優勢,而勞動密集的生活必需品產業則是劣勢。這就決定了美國必須進口勞動密集型產品而出口高科技產品。但美國在大量進口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同時,卻以出口管制政策嚴格限制高科技產品出口,這就導致貿易嚴重失衡,貿易逆差與日俱增。如何解決財政和貿易雙赤字問題?那就靠在全球發行美元、國債、股票以及大量金融衍生品。通過這樣的虛擬渠道,使全世界的實體資源(自然資源、勞動資源和資本資源)不停地流進美國。美國生產貨幣,其他國家生產商品。然而,它終究是難以持續的。

大事記

2007年

2月13日 美國抵押貸款風險開始浮出水面 滙豐控股為在美次級房貸業務增18億美元壞賬撥備 美最大次級房貸公司Countrywide Financial Corp減少放貸

3月13日 宣布瀕臨破產 美股大跌,道指跌2%、標普跌2.04%、納指跌2.15%

4月4日 裁減半數員工後,New Century Financial申請破產保護

7月10日 標普降低次級抵押貸款債券評級,全球金融市場大震盪

7月19日 貝爾斯登旗下對沖基金瀕臨瓦解

8月5日 美國第五大投行貝爾斯登總裁沃倫-斯佩克特辭職

8月6日 房地產投資信託公司American Home Mortgage申請破產保護

8月9日

8月10日 美次級債危機蔓延,歐洲央行出手干預

8月11日 世界各地央行48小時內注資超3262億美元救市 美聯儲一天三次向銀行注資380億美元以穩定股市

8月14日 美國歐洲和日本三大央行再度注入超過720億美元救市 亞太央行再向銀行系統注資 各經濟體或推遲加息

8月14日 沃爾瑪和家得寶等數十家公司公布因次級債危機蒙受巨大損失 美股很快應聲大跌至數月來的低點

8月16日 全美最大商業抵押貸款公司股價暴跌 面臨破產 美次級債危機惡化 亞太股市遭遇911以來最嚴重下跌

8月17日 美聯儲降低視窗貼現利率50個基點至5.75%

8月20日日本央行再向銀行系統注資1萬億日元 歐洲央行擬加大救市力度

8月21日 日本央行再向銀行系統注資8000億日元 澳聯儲向金融系統注入35.7億澳元

8月22日 美聯儲再向金融系統注資37.5億美元 歐洲央行追加400億歐元再融資操作

8月23日 英央行向商業銀行貸出3.14億英鎊應對危機 美聯儲再向金融系統注資70億美元

8月28日 美聯儲再向金融系統注資95億美元

8月29日 美聯儲再向金融系統注資52.5億美元

8月30日 美聯儲再向金融系統注資100億美元

8月31日 伯南克表示美聯儲將努力避免信貸危機損害經濟發展 布希承諾政府將採取一攬子計畫挽救次級房貸危機

9月18日 美聯儲將聯邦基金利率下調50個基點至4.75% 美次級債危機波及英國 北岩銀行遭擠兌擬分拆出售

11月01日 美聯儲再度降息0.25個百分點

12月06日 英國央行宣布降息25個基點 布希宣布次級房貸解困計畫

12月12日 美聯儲宣布降息25個基點,將貼現率下調至4.75%

12月13日 美歐央行聯手應對信貸危機

2008年

1月15日 花旗宣布,該行四季度虧損98.3億美元,並表示將通過公開發行及私人配售方式籌資125億美元。

1月17日 美林公司第四季度虧損98.3億美元,每股由同比的2.41億收益轉而虧損12.01美元。

1月22日 美聯儲宣布將聯邦基金利率下調75基點至3.50%,隔夜拆借利率下調75基點至4.00%

1月30日 瑞士銀行宣布,受高達140億美元的次貸資產沖減拖累,2007年第四季度預計出現約114億美元虧損。

1月31日 美聯儲將聯邦基金利率下調50個基點,至3.0%,將貼現率下調0.5%,至3.5%。

3月12日 美聯儲宣布,將擴大證券借貸項目,向其一級交易商出借最多2000億美元的國債。

3月16日 美聯儲決定,將貼現率由3.5%下調至3.25%,並為初級交易商創設新的貼現視窗融資工具。

9月7日 美國聯邦住房金融管理局將出面接管房利美和房地美

9月14日 美國銀行14日與美國第三大投資銀行美林證券已達成協定,將以約440億美元收購後者

9月15日 雷曼申請美史上最大破產保護債務逾6130億美元

9月16日 美國銀行以約440億美元收購有著94年歷史的美國第三大投資銀行美林證券,售價僅有美林股價峰值的三成。

9月17日 在雷曼兄弟申請破產保護不足兩天,美聯儲開創先河,宣布向危在旦夕的美國國際集團(AIG)提供850億美元緊急貸款,變相接管該集團。

9月18日 美聯儲為首的六大央行再度聯手,宣布共同向金融體系注入高達1800億美元的資金,以緩解貨幣市場的吃緊狀況。

9月21日 華爾街五大獨立投行所余最後兩家改弦易張——摩根史坦利和高盛已獲批轉為銀行控股公司,接受美聯儲監管。

9月24日 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對兩房與雷曼等公司展開貸款欺詐調查。

9月25日 美國第三大銀行摩根大通公司以19億美元收購了陷入困境的美國最大的存貸款機構華盛頓互助銀行。

9月30日 美股經歷黑色星期一,道指跌幅6.98%,分別創下有史以來的最大點數跌幅和2001年“911”事件以來最大單日跌幅。

10月8日 美聯儲、歐洲央行、英國央行等降息50個基點;中國降息27個基點,並暫停利息稅。

10月13日 日本大和生命保險公司向法庭申請債權人保護,成為日本在此次金融危機中破產的首家金融機構。

11月8日 二十國集團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2008年年會9在巴西聖保羅開幕,與會代表一致認為有必要改革國際金融體系,採取共同行動應對全球金融危機。

12月29日 隨著金融危機的加深,2009年人類歷史上將首次出現多達10億人因糧食短缺而挨餓。

12月30日 在金融危機的衝擊下,以出口為主的日本企業遭受了沉重打擊,到2009年年底,單是日本的汽車製造業就將有10萬員工要被解僱。

2009年

1月7日 美國政府正式向花旗通用提供200億美元緊急貸款

1月19日 英國首相布朗19日再次宣布推出大規模金融救援計畫,以促進銀行發放貸款。

1月24日 微軟第二財季淨利潤下跌11% 計畫裁員5000人。

1月27日 美國汽車市場10月的銷量與2007年同期相比下跌了32%,這是美國汽車市場自1991年以來的最差水平。

2月4日 美國新任總統歐巴馬積極敦促美國參議院通過一項總額高達8190億美元的拯救美國經濟的新經濟刺激方案。

2月5日 日立公司預計2008財年虧損可能達到7000億日元(折合美元78億),這是美國次貸危機爆發以來亞洲企業出現的最大年度虧損。

2月6日 日本豐田公司宣布將出現數十年來首次年度淨虧,公司業績將從原先預計的500億日元純利潤變成3500億日元淨虧損。

2月10日 瑞銀集團發布四季報顯示,該集團當季出現約69億美元的虧損,主要來自於投資銀行風險頭寸損失,全年虧損170億美元

2月11 日瑞士信貸四季度虧損60.2億瑞士法郎,計畫裁員5200人

2月12日 美國會兩院達成妥協,總額為7980億美元的新政府經濟刺激方案最終文本形成

2月15日 日本GDP萎縮12.7%,降幅超過預測,為自1974年石油危機以來最嚴重一次

2月19日 規模為7870億美元的美國經濟刺激計畫終於塵埃落定,這是美國自“大蕭條”以來規模最為龐大的刺激方案

2月24日 經濟危機對匈牙利、波蘭等東歐國家的影響日益加深,匯率直線上升、外資逃離,使得部分東歐國家可能考慮不再償還債務,金融危機“第二波”擔憂蔓延

2月27日 美國政府與花旗達成股權轉換協定,美政府在花旗中的股權比例將升至36%,同一天蘇格蘭皇家銀行(RBS)宣布2008財年巨虧241億英鎊,英國政府擔保3250億資產

3月2日 AIG公布的四季度財報顯示,其在該季度巨虧617億美元,創下美國公司歷史上最大單季虧損額。相當於每股虧損22.95美元。

3月6日 英國央行和歐洲央行先後將基準利率大幅下調50個基點,分別降至0.5%和1.5%,各自基準利率已降至歷史最低水平。

3月9日 俄羅斯過去5個月耗盡了35%的外匯儲備,GDP單月同比下降8.8%,工業生產產值同比下降16%,創15年來最大降幅。

3月11日 花旗宣布2009年1月和2月實現盈利190億美元,幾乎達到2008年前3個月的210億美元盈利業績。道指暴漲5.8%創2009年最大漲幅

3月13日 美國銀行宣布200*年前兩個月實現盈利,道指大漲近240點,連續第三個交易日上漲,共上漲了600餘點。

影響

全球金融危機的發生,給世界經濟帶來嚴重影響,嚴重影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秩序。

以美國次貸危機為例,從其直接影響來看,首先受到衝擊的是眾多收入不高的購房者。由於無力償還貸款,他們將面臨住房被銀行收回的困難局面。其次,今後會有更多的次級抵押貸款機構由於收不回貸款遭受嚴重損失,甚至被迫申請破產保護。最後,由於美國和歐洲的許多投資基金買入了大量由次級抵押貸款衍生出來的證券投資產品,它們也將受到重創。

美國次貸風波中首當其衝遭遇打擊的就是銀行業,重視住房抵押貸款背後隱藏的風險是當前中國商業銀行特別應該關注的問題。在房地產市場整體上升的時期,住房抵押貸款對商業銀行而言是優質資產,貸款收益率相對較高、違約率較低、一旦出現違約還可以通過拍賣抵押房地產獲得補償。目前房地產抵押貸款在中國商業銀行的資產中占有相當大比重,也是貸款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根據新巴塞爾資本協定,商業銀行為房地產抵押貸款計提的風險撥備是較低的。然而一旦房地產市場價格普遍下降和抵押貸款利率上升的局面同時出現,購房者還款違約率將會大幅上升,拍賣後的房地產價值可能低於抵押貸款的本息總額甚至本金,這將導致商業銀行的壞賬比率顯著上升,對商業銀行的盈利性和資本充足率造成衝擊。然中國房地產市場近期內出現價格普遍下降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從長遠看銀行系統抵押貸款發放風險亦不可忽視,必須在現階段實施嚴格的貸款條件和貸款審核制度。

同時,次貸危機對中國的經濟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第一,次貸危機主要影響中國的出口。

次貸危機引起美國經濟及全球經濟成長的放緩,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不容忽視,而這其中最主要是對出口的影響。2007年,由於美國和歐洲的進口需求疲軟,我國月度出口增長率已從2007年2月的51.6%下降至12月的21.7%。美國次貸危機造成我國出口增長下降,一方面將引起我國經濟成長在一定程度上放緩,同時,由於我國經濟成長放緩,社會對勞動力的需求小於勞動力的供給,將使整個社會的就業壓力增加。

其次,我國將面臨經濟成長趨緩和嚴峻就業形勢的雙重壓力。

實體經濟尤其是工業面臨巨大壓力。而大量的中小型加工企業的倒閉,也加劇了失業的嚴峻形勢。

最後,次貸危機將加大中國的匯率風險和資本市場風險。

為應對次貸危機造成的負面影響,美國採取寬鬆的貨幣政策和弱勢美元的匯率政策。美元大幅貶值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匯率風險。在已開發國家經濟放緩、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美元持續貶值和人民幣升值預期不變的情況下,國際資本加速流向我國尋找避風港,將加劇中國資本市場的風險。

相關事件

進入工業時代後,經濟、金融危機始終伴隨著人類經濟發展間歇性爆發。20世紀以來,全球發生的重大經濟危機和金融危機主要包括:

1929年至1939年:大蕭條

隨著1929年10月美國華爾街股市崩盤,一場毀滅性的經濟大蕭條席捲了幾乎所有工業化國家,並在一些國家持續十年之久。大蕭條期間,美國最高失業率達到25%,德國、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的失業率一度接近30%。美國經濟在1933年陷入谷底,工業產出下降到衰退前的65%。

1973至1975年:石油危機引發的經濟危機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為打擊以色列及其支持者,阿拉伯石油輸出國組織宣布對美國等國實行石油禁運,同時聯合其他產油國提高石油價格,從而導致石油危機爆發。這場危機在主要工業國引發了二戰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美國的工業生產下降了14%,日本的工業生產下降超過20%。

20世紀80年代:拉丁美洲債務危機

自20世紀60代起,拉美國家大舉外債發展國內工業,外債總額在80年代初超過3000億美元。1982年,墨西哥宣布無力償還外債,觸發了震動全球的“債務危機”。債務問題嚴重阻礙了拉美地區的經濟發展,拉美國家1988年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只有1800美元,退回到70年代的水平。

20世紀90年代:日本泡沫經濟崩潰

1990年,日本的房地產和股票市場在持續數年的過度增長後,開始出現災難性下跌。由於資產全面縮水,日本在10年中經歷了漫長的通貨緊縮和經濟衰退。90年代中期,日本經濟成長停滯,進入“零增長階段”。

1997至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

在美國提高利率、美元增值的背景下,貨幣與美元掛鈎的亞洲國家出口不斷下降。1997年7月,隨著泰國宣布泰銖實行浮動匯率制,亞洲國家普遍出現貨幣貶值,爆發金融危機。此次危機中,印尼、泰國和韓國是遭受損失最為嚴重的國家。三國GDP在兩年內分別縮水83.4%、40%和34.2%。

2007年至2011年:美國次貸危機及全球金融危機

長期以來,美國金融機構盲目地向次級信用購房者發放抵押貸款。隨著利率上漲和房價下降,次貸違約率不斷上升,最終導致2007年夏季次貸危機的爆發。這場危機導致過度投資次貸金融衍生品的公司和機構紛紛倒閉,並在全球範圍引發了嚴重的信貸緊縮。

美國次貸危機最終引發了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機。2008年9月,雷曼兄弟破產和美林公司被收購標誌著金融危機的全面爆發。隨著虛擬經濟的災難向實體經濟擴散,世界各國經濟增速放緩,失業率激增,一些國家開始出現嚴重的經濟衰退。

相關措施

全球金融危機發生後,各個國家都會採取相關措施去阻止事件的蔓延或者使這個危害降到最低。

以2007年的美國次貸危機為例,在發生後中國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去保障經濟的穩定發展。

財政政策 :

(1)寬鬆的財政政策:減少稅收(已實施了證券交易稅的下降和利息稅的取消),擴大政府支出(40000億拉動內需正在實施中);

(2)促進對外貿易:進出口行業是首當其衝地受到影響,並且從業人員眾多(據統計已達億人)。一是增加出口退稅;二是人民幣升值,都是增加出口競爭力的手段;

(3)減少企業負擔:勞動法的調整等;

(4)加強公共財政的社會保障/醫療等方面的支出,保持社會經濟發展環境的穩定.;

(5)產業振興計畫。

貨幣政策

(1)貨幣政策則從2008年7月份就及時進行了較大調整。調減公開市場對衝力度,相繼停發3年期中央銀行票據、減少1年期和3個月期中央銀行票據發行頻率,引導中央銀行票據發行利率適當下行,保證流動性供應。

(2)寬鬆的貨幣政策。9月、10月、11月、12月連續下調基準利率,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存款準備金率的下降,貸款基準利率的下降,目的是增加市場貨幣供應量,擴大投資與消費。

(3)2008年10月27日還實施 首套住房貸款利率7折優惠;支持居民首次購買普通自住房和改善型普通住房。

(4)取消了對商業銀行信貸規劃的約束。

(5)堅持區別對待、有保有壓,鼓勵金融機構增加對災區重建、“三農”、中小企業等貸款。

(6)對外經濟合作與協調(如中日韓之間的貨幣互換等。

世界影響

歐盟

伴隨著經濟形勢惡化,歐盟失業率自去年開始上揚,金融危機爆發後更是加速攀升,而年輕人失業率上升得尤為迅猛。數據顯示,從去年第一季度到今年第一季度,歐盟總體失業率上升了1.5個百分點,而15歲到24歲的年輕人失業率上升了3.7個百分點。除保加利亞外,歐盟其餘26個成員國的年輕人失業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歐盟年輕人失業率已升至18.3%,比歐盟8.2%的總體水平高出一倍多。同期,歐元區年輕人失業率也高達18.4%,遠高於8.8%的總體水平。 據估計,歐盟共有500萬年輕人失業,其中歐元區有310萬。 統計數據還顯示,歐盟青年男性比女性更易受危機影響而丟掉工作。儘管2008年第一季度,歐盟青年男性和女性的失業率大體相當,分別為14.7%和14.6%,但到了今年第一季度,青年男性失業率已升至19.1%,而青年女性失業率僅升至17.4%。

法國

法國全國統計與經濟研究所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法國公債餘額同比增加13.1%,達到1.4萬億歐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增至72.9%,遠超過歐盟《穩定與增長公約》規定的60%的標準。3月底法國人均負債額已升至2.2萬歐元。 法政府預計,今年底該國公共債務餘額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將增至77%,2012年更將增至88%。 法國公共債務規模的快速擴大與金融和經濟危機密切相關。金融危機導致股市大幅下跌,令政府持有的金融資產市值縮水。數據顯示,3月底法政府持有的股票及基金資產市值比一年前下降了33.6%。在股市前景仍不明朗的情況下,政府很難通過變現籌資降低債務水平。 此外,經濟活動放緩使政府財稅收入銳減。而政府採取的多項刺激性措施需要資金投入,使其在縮減開支方面難有作為。法國預算部日前表示,今年政府公共開支仍會增長1%。

美國

據上海證券報報導,金融危機的爆發大大加速了美國金融監管改革的步伐。當地時間17日,歐巴馬政府正式發布一項全面的金融監管改革方案,標誌著美國自上世紀30年代以來力度最大的金融改革就此啟動。 根據事前充分曝光的內容,上述方案將主要包括幾方面的重要內容:一是設立一個新的消費者金融機構,旨在保護消費者在與金融機構的對手交易中不“上當受騙”;二是授權美聯儲和財政部掌管的一個新委員會共同監控金融“系統風險”,對一些“大到不能倒”的金融機構,政府有權接管;還有一個重要內容是精簡部分監管機構,同時加強對衍生品、對沖基金等的監管。 上述計畫在最終實施前還需國會通過,考慮到新方案中的一些敏感條款遭到部分利益團體的強烈反對,預計幾個月後的正式方案仍可能做出修改。 新設消費者金融保護署 新計畫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新設立一個消費者金融保護署(CFPA),後者將分擔美聯儲現有的部分監管許可權,在信用卡、儲蓄、房貸等銀行交易中保護消費者利益。 據美國媒體披露的檔案草案,CFPA將有權制止那些“不公平的條款和交易”,並有權對相關違規公司實施處罰。此外,新機構還有權改革美國的抵押房貸法律,確保消費者獲得清晰全面的信息,並了解各種抵押貸款產品的風險和收益狀況。 “我們得確保有人來專門負責保護消費者利益,不管是次級抵押貸款,還是住房抵押,或者是信用卡。”歐巴馬16日在接受彭博電視採訪時說。 在次貸危機和金融海嘯爆發後,不少美國議員都對美聯儲提出“失職”的指責,認為後者沒有起到禁止消費信貸活動中“不公平和欺騙性行為”的作用。為此,美聯儲已重新修改了有關法規,強化在信用卡和抵押貸款領域的消費者保護。 不過,上述提議遭到了不少行業組織的反對。華盛頓的金融服務圓桌(FSR)就公開反對設立CFPA。“這樣做等於是將對實體的監管和對產品的監管硬性分割,”FSR的高級副總裁塔爾波特說,“按照新的方案,兩個監管機構(聯儲和CFPA)各自都面臨信息不完整的情況。” 授權政府接管“落難巨頭” 按照新的改革計畫,美聯儲在消費者保護方面的許可權將被劃撥到CFPA,不過,這也並不意味著美聯儲的許可權大大削弱。歐巴馬表示,在有些情況下,美聯儲的許可權將被“溫和放大”。比如在對“大到不能倒”的金融機構的監管方面。 據悉,新方案中將賦予美聯儲更多權力,與財政部掌管的另一個委員會進行協作,負責監控經濟和金融體系中的“系統風險”。該委員會將由一系列其他監管機構組成。 在極端情況下,政府還將有權獲取對某家銀行、保險或其他大型金融機構的掌控權,特別是如果該公司的倒閉會威脅到整個金融體系。 分析人士認為,儘管眼下各方對美國政府出手援助大型金融機構的做法頗有微詞,但如果通過立法的形式授權政府控股這些公司,債權人即便不認同這樣的做法,也很難從法律上提出挑戰。 政府希望,通過授權美聯儲監控系統性風險,可以確保類似美國國際集團等大公司的倒閉,不致造成整體經濟動盪。過去16個月中,歐巴馬政府已向數家被認為“大到不能倒”的公司伸出援手,包括貝爾斯登、“兩房”、AIG、花旗和美國銀行等。另外一家事後被認為是“大到不能倒”的公司——雷曼兄弟,因為政府拒絕施救,最終加劇了危機的全面爆發。蓋特納之前撰文指出,當前聯邦政府缺乏能夠有效控制和管理金融風險的工具,因此,新的改革計畫將建立一個新的機制,其中將允許那些“大到不能倒”的金融控股公司“有序退出”。他強調,上述特權僅限於“非常時期”,但這樣的機制將幫助確保政府不必再艱難地在“出手救助”和“任由破產”之間做抉擇。 加強金融衍生品監控 在銀行業監管方面,歐巴馬政府的新方案計畫撤銷儲蓄管理局(OTS),同時創立一個新的監管機構監督全國性的特許金融機構,取代貨幣監理局(OCC)。 歐巴馬周二表示,新方案的重要一點考慮就是要做出相關的精簡及整合計畫,提高監管效率,防止有“鑽空子”的情況發生。他表示,不管是從保護消費者、保護投資人還是防範系統風險的角度來看,按照新計畫改良後的金融體系都將比以前更加有效。 新方案涉及內容廣泛,除了上述內容外,還包括衍生品監管、高管薪酬以及抵押支持證券監管等等;另外,改革方案還呼籲對對沖基金和私人股權投資公司進行更嚴厲的監管。 政府還尋求對證券化債券和場外交易衍生品交易加以限制,並加強對貨幣市場共同基金、信貸評級機構和對沖基金的監管。新方案還將敦促對公司治理進行改革,賦予股東更多權力,限制高層薪資。 不過,上述重大改革也必然衝擊相關各方的利益,因而也招致了不小的抵制。周二,美國最大商業遊說團體美國商會就表示反對該計畫的關鍵部分。歐巴馬也坦承,鑒於一些特殊利益集團已提出反對,改革在政治上將遭遇重重阻力。 但他也強調,這場災難很大程度上恰恰是那些反對改革的集團的冒險行為所引發的。“我將繼續提醒他們,以確保我們所採取的行動能避免悲劇重演。”美國國會預計將對歐巴馬提出的這份改革計畫進行長達數月的辯論,其中許多改革提案均需通過立法。參眾兩院已為此安排了十多場在7月中旬前舉行的聽證會。(朱周良)

發展情況

大型金融機構的危機

參見:美國國際集團

9月14日星期日,雷曼兄弟在美國聯準會拒絕提供資金支持援助後提出破產申請,而在同一天美林證券宣布被美國銀行收購。

這兩件事標誌著接下來這一星期2008年9月全球股市大崩盤的序幕,在9月15日(星期一)和9月17日(星期三)全球股市發生市值暴跌的情形。在9月16日,美國國際集團(AIG)因持有許多信用已經違約的到期契約而被調低其信用評級,該保險集團自身也陷入了一場清償危機(liquidity crisis)。 在美國國際集團(AIG)證實其已經無法找到願意給它提供貸款、拯救它避免破產的出借人的情況下,聯儲局應AIG要求,向AIG提供高達850億美元的同業信貸融資便利服務(credit facility),條件是獲取AIG79.9%的權益性資本(equity interest),並有權對之前已經發行的普通股、優先股暫停派發紅利或股息。

貨幣市場基金保險及禁止放空

9月16日,金融市場上一家大型的共同基金Reserve Primary Fund因為披露其持有雷曼兄弟公司(Lehman)的債券,其股價下跌至1美元以下,這導致投資者贖回他們的基金需求大幅擴散,金融危機進一步惡化。截至9月18日早晨,總市值為4兆美元的市場上,機構投資者要求“賣出”(sell orders)的交易訂單市值高達5千億美元,而美國聯邦儲備系統(Federal Reserve)注入市場的流動性資金僅有1050億美元,此刻立即使市場崩解。在9月19日,美國財政部提供暫時性的保險(akin toFDICinsurance of bank accounts)向貨幣市場挹注資金。 到本周末,英國金融服務管理局(Financial Services Authority)、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暫停了對本國的金融類股票短線賣空(short selling)交易; 其他國家的金融主管單位也採取了類似的因應措施。市場信心也在財政部和美國證券交易管理委員會的努力及公關宣傳下得到了一定的恢復。

美國救市方案

主條目:2008年經濟穩定緊急法案

2008年9月19日,美國財政部長保爾森公布了一項法案計畫,以改善次級房屋信貸危機所造成的經濟困境。他提出了一項問題資產解決方案(之後整合在2008年經濟穩定緊急法案中),將允許美國政府從金融機構購買有問題的流動資產(又稱不良資產)。 這項法案對美國金融安全保障方面的重要性而言,是相當難以確定的。 在美國財政部長、美國聯邦儲備系統主席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主席三者之間的協商會議當中,美國國會主席和美國總統提議出計畫,以進一步全面的解決金融機構不良資產所產生的問題。在周末前財政部長和總統喬治·布希宣布救市方案,內容包括政府撥出七千億美元來購買非流動的不動產擔保證券,目的是增加次級貸款市場的流動性和減少擁有這些證券的金融機構可能會面對的虧損。此計畫的草案獲股市投資者的積極反應,挹注資金計畫的具體細節有待眾議院落實。

9月21日《星期日》,倖存的兩家投資銀行高盛證券和摩根史坦利,向美國聯準會提出申請,轉移為銀行控股公司。此舉令兩家公司受到較多監管限制,但又較容易集資。 財政部長亨利·保爾森宣布原本不包括外資銀行的方案,現在會擴大至包括在美的外資金融機構。美國政府又向其他國家施壓,提供類似救市注資計畫。 在9月22、23日《星期一和星期二》,財政部長和聯邦儲備局管理委員會主席與眾議院委員會會晤,然後到星期三,美國總統在黃金時段作了一段演講。方案在喧鬧背後激烈磋商,由3頁增加至42頁,加入問責結構和行政主管人員薪酬以及其他規定以作考慮。9月25日國會領袖公布一籃子建議,但普遍遇到反對聲音。 而星期四下午在白宮一場由國會主席和總統候選人約翰·麥肯及巴拉克·歐巴馬所參與的會議中,共和黨代表和參議院銀行委員會主席Richard C. Shelby,強烈反對議案,最後並未達成共識。 保守派眾議院共和黨黨員提出反建議,設立一個抵押保險系統。在該星期尾段爭論持續,方案增至102頁。 在周四晚間,美國最大的存款和貸款銀行華盛頓互惠被聯邦存款保險公司接管,其大部分的資產被移轉給摩根大通銀行。據報導,美國最大銀行的其中一家銀行美聯銀行,與花旗集團和其他金融機構進行協商談判。

布希召開兩院議會緊急經濟會議

星期日早上,美國財政部長和眾議會領袖宣布,他們在重要議題上已取得共識,包括只要保留著按揭保險計畫的可能性,總和7000億元不會變。

根據2008年9月28日(周日)的報導,英國財政部實行了一項對於英國主要房貸銀行布拉福德-賓利銀行(Bradford Bingley)的援助計畫。

西班牙最大的銀行Grupo Santander計畫接收存款賬戶和辦公室的運作,而按揭和借貸會被國有化。

2008年9月28日,荷比盧三國中的一家大型銀行和資產公司,富通金融集團(Fortis),其資產部分被國有化,比利時、荷蘭和盧森堡政府共投注112億歐元(約163億美元)的金額給予這家銀行。比利時方面購買了富通金融集團比利時部門49%的資產,而荷蘭方面與比利時針對富通金融集團的荷蘭部門進行同樣的舉動,盧森堡方面則同意提供借貸予富通金融集團的盧森堡部門49%的可轉換股份。

根據2008年9月29日(周一)早上的報導,美國的第四大銀行Wachovia將被花旗銀行集團所併購。

星期一時德國財政部長宣布救援Hypo Real Estate,一家總部設於慕尼黑、由數家地產財務銀行組成的控股公司,但是在10月4日(周日)此項救援方案被中止。同一天冰島政府接管了冰島第三大銀行格里特利爾銀行(Glitnir)。

儘管歐洲和美國投入了資金,股票市場還是在星期一大跌。

而在9月29日(周一)美國的紓困計畫,也就是2008年經濟穩定緊急法案(HR 3997(,增長至110頁,於當周內稍後在眾議院和參議院引入。 此議案在眾議院進行公開表決的40分鐘後,結果以贊成票205票、反對票228票而未獲得通過。 此項結果使得當天美國的股票市場產生重挫的情形,道瓊工業指數在數分鐘內即下跌300點,終場下跌777.68點;納斯達克指數下跌199.61點而跌破2000點大關;標準普爾500指數也下跌8.77%。最後道瓊工業指數並在當天創下史上最大跌幅。 The SP 500 Banking Index fell 14% on September 29 with drops in the stock value of a number of US banks generally considered sound, includingBank of New York Mellon,State StreetandNorthern Trust; three Ohio banks,National City,Fifth Third,andKeyBankwere down dramatically.

9月30日星期二,股市反彈,但借貸市場仍然緊張,倫敦同業拆放利率(overnight dollar Libor) 從 4.7% 升到 6.88%。

而在同一日,法國、比利時和盧森堡三國政府提供90億歐元的資金紓困給法-比銀行德克夏集團(Dexia)。

在愛爾蘭的銀行受到影響後,9月29日星期一愛爾蘭政府宣布將為6家愛爾蘭銀行(聯合愛爾蘭銀行(Allied Irish Banks)、愛爾蘭銀行(Bank of Ireland)、英愛爾蘭銀行(Anglo Irish Bank)、愛爾蘭人壽(Irish Life and Permanent)、愛爾蘭全國金融 (Irish Nationwide) 和 EBS金融 (EBS Building Society))承擔一個兩年的“安排,去擔保所有存款(零售、商業、機構及同業),包括債券、senior debt和dated subordinated debt (lower tier II)”,涉及債項為4000億美金左右。

美國參議院的7000億美元紓困計畫(HR1424),修正為將存款保障上限提高至25萬美元,並包括1000億元的稅務優惠,紓緩公司和另類能源所面臨的壓力,最後以74-25的票數,得到兩黨支持而於10月1日獲得通過,而眾議院的反應則不一。 但於周五的一次投票中,眾議院以兩黨票數263-171,通過由參議院更改的2008年緊急經濟穩定法案。

在歐洲,關於穩定金融體系的討論仍然持續著,最後於星期六下午在巴黎舉行會議,由法國總統薩科奇主持。據報導,義大利的UniCredit成為最新一家受影響的銀行。 在10月2日晚上,希臘政府也跟進愛爾蘭的政策,宣布保障該國所有銀行的存款。

根據10月3日的報導,that Wachovia had rejected the previous offer from Citigroup in favor of acquisition by富國銀行, resulting in a legal dispute with Citigroup.

在10月3日,英國政府財政部門宣布將銀行存戶的存款保障總額度由35000英鎊提高到50000英鎊的政策,並於10月7日生效。在10月3日(周五),荷蘭政府接收富通金融集團於荷蘭的業務來取代9月28日的挹注資金方案。

在一個星期之後的10月6日(周一),一個重大的銀行和財政危機在冰島發生,並導致冰島的主要貨幣冰島克朗對歐元的匯率貶值30%。 在當天晚上冰島國會舉行的一項會議中通過了一個緊急法案,授與政府有較大的許可權來接管和整頓銀行。冰島國家銀行(Landsbanki)和格里特利爾銀行(Glitnir)兩家銀行被政府接管,同時政府也對冰島最大的銀行Kaupthing提供紓困方案。

10月6日,冰島金融監督管理局決定暫時停止管制市場下由 格里特利爾銀行、Kaupthing銀行、冰島國家銀行、Straumur投信、Spron投信、Exista投信等銀行所發行的所有金融工具的交易。

在10月6日工作日開始前,法國銀行BNP Paribas繼荷蘭政府將富通金融集團(Fortis)於荷蘭的業務國有化後,接收其所餘下的資產。 在10月6日星期一,丹麥、奧地利、可能還有德國,以及愛爾蘭和希臘,替國內的銀行存款做擔保。 其後,代表英國重要上市公司的金融時報100指數錄得歷來最大的跌幅。. 10月7號周二消費者貸款救援計畫排入英國國會議程。 在10月6日德國總理安格拉·多羅特亞·梅克爾宣布政府會對德國私有銀行的所有存款進行保障。 政府又宣布一個挽救德國借貸公司The Hypo Real Estate (HRE)的計畫。在同一日美國紐約的道瓊工業指數重挫,在收盤時指數跌破了10,000點,即從2007年10月9日時的指數創下超過14,000點的高點時,所累積的跌幅為30%。 在巴西和俄羅斯的股票交易市場於當周一宣布休市,以防止之後可能發生的股價重挫情形。

10月7日,冰島金融監督管理局布接管冰島國家銀行。 同一天,冰島中央銀行宣布俄羅斯答允將提供40億歐元借貸。 然而這個訊息很快的遭到俄羅斯官方的否認,並要求冰島財政部長必須更正稍早之前所做出,有關俄羅斯接受借貸給冰島的討論聲明,這一項否認是出於俄羅斯財政部副部長Dmitry Pankin。然而,稍後俄羅斯財政部長Alexei Kudrin便承認有收到這樣的請求,to which Russia was positive,僅表示周內稍後冰島有派員到莫斯科開會,為金融議題展開討論。標準普爾更將冰島的外匯信用評級由A-/A-2下調至BBB/A-3,又將當地貨幣信用評級由A /A-1降至BBB /A-2。標準普爾又將冰島銀行業風險組別由第五組改為第八組,並表示“於經濟嚴重衰退的情況中,累積的違約和重整貸款恐占冰島銀行業總輸出貸款35%到50%,等同於一半的放款有被倒帳風險。”

就在同一日,俄羅斯總統宣示了一項對於俄羅斯國內銀行360億美元的紓困案。一些國家宣布了增加或更新的存款保證金額度:台灣政府提出將存款保障金額度提高兩倍至新台幣300萬元(92,000美元), 而歐盟協定增加存款保障金額度為每一位歐盟存戶至少5萬歐元,部分歐盟國家宣布提高存款保障金的上限:荷蘭、西班牙和比利時政府宣布他們給予每一位存戶存款保障金上限至10萬歐元。

而英國政府在10月8日星期三早上宣布,將提供250億英鎊購買第一層機構(等於政府入股買下優先股,簡稱PIBS)的紓困案給下列金融機構,包括:艾比銀行、巴克萊銀行、HBOS、滙豐、Lloyds TSB、全國房產協會、蘇格蘭皇家銀行集團和渣打銀行。而其他金融機構會有另外的250億英鎊的紓困,包括在英國設立分行的外國銀行。 總體來講政府在英國銀行系統和經濟中扮演公共團體的角色.計畫也包含增加政府舉債上限,提供公平互助,履約國際承諾。 計畫被認為是將企業半國有化。

10月8日星期三,歐洲央行、英格蘭銀行、美國聯邦儲備系統、加拿大央行、瑞典銀行和瑞士銀行於國際標準時間11:00時共同宣布調降基準利率0.5% ,而中國人民銀行也隨後跟進調降基準利率。在10月8日當天全球股市均呈現重挫,其中日本跌幅更達到9%,俄羅斯股市盤中暫停交易,而印尼股市在早盤大跌之後也停止交易。在美國,受到聯準會調降利率影響,股市停止下跌。 同一天美國聯準會再提供378億美元借貸給AIG集團,援助AIG集團的總金額達到850億美元。

10月9日星期四,冰島金融監督管理局接手掌管冰島國內最大的銀行 Kaupthing Bank。 Kaupthing也宣布讓政府接管。This came about when Britain transferred control of the business of Kaupthing Edge, its Internet bank, toING Directand put Kaupthing's UK operations into administration placingKaupthingin technical default according to loan agreements. 由於冰島限制當地銀行所有存戶提款(當中包括海外客戶存款),所以造成冰島和英國的關係緊張。

民眾反應

對於美國政府的7000億美元紓困案,有65%的美國民眾反對。美國民眾指出,大銀行們先是主張資本主義式的放任型擴張,現在出了事卻要求以社會主義的方式掏國庫的錢救大銀行的資本家們,民眾卻失業,信用破產與失去房子。除此之外,國際上也有一些學者認為,7000億美元根本遠遠不夠。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開動“印鈔機”與伊朗提出“美元替代方案”《貨幣戰爭》一書的作者宋鴻兵於2009年3月5日在“美國國債是有史以來最大的騙局”一文中表示:“(美國)商業銀行體系把它的爛賬轉移至美國政府的資產負債表上,美國政府再把資產負債表上的爛賬轉移至每個納稅人的家庭資產…而這一切最終以國債的形式來體現…這些國債誰來買?如果最後賣不動,最後的購買者是誰?那就是美聯儲。”之後,由於金融危機愈演愈烈,美聯儲在2009年3月18日宣布將在未來幾個月內收購3000億美元的長期美國國債和最多1.25兆美元房利美與房地美發行的抵押貸款支持證券,即所謂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美聯儲的真正家底是8200噸黃金儲備,但即使將其全部拋售也僅值2700億美元左右,連此次購買長期國債的錢都不夠。” 因此各界評論紛紛指出美聯儲正在開印鈔機救市,而這將導致美元的通貨膨脹。

伊朗總統馬哈茂德·艾哈邁迪內賈德早在2007年11月20日就已針對美元表示:“他們得到了我們的石油,卻給了我們一錢不值的廢紙(美元)。”為了因應美元貶值將帶來的經濟危機,伊朗已經把自己外匯儲備中的一大部分轉為了其他貨幣,他建議OPEC可以考慮自己推出新貨幣。2009年03月11日內賈德更對經濟合作組織(ECO)進一步地提出了一系列建議,包括成立經濟合作發展組織和貿易銀行,以及進行貨幣合作。他說:“應在成員國間使用“單一貨幣”進行貿易,接下來在其他國家和鄰國中推行。”

發展時序

發生來源

次級房屋信貸危機

2007年的事件

2007年8月9日-爆發流動性危機

2007年10月9日-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創歷史新高14,164點

2008年的事件

2008年環球股災

貝爾斯登被接管

美聯儲接管房利美和房貸美

2008年9月流動性危機

美國國際集團陷入財困

美林證券被美國銀行收購

雷曼兄弟申請破產保護

華盛頓互惠宣布破產,被美聯儲接管後售予摩根大通

Wachovia的存款業務可能被花旗銀行收購,但富國銀行也有意併購

2008年經濟穩定緊急法案

Hypo Real Estate接受德國政府擔保

冰島瀕臨破產,三大銀行被接管

美國宣布7000億美金救市計畫的前半段2900億救助金融業不理想,後續改為救助消費者,等於宣示經濟衰退已經從短期風暴變成長期抗戰

布希總統宣布以134億美金緊急紓困即將瀕臨倒閉的通用、福特、克萊斯勒等三大車廠

2009年的事件

台灣政府於春節前夕發行振興經濟消費券,每人新台幣3600元。及今年底前購買2000cc以下汽車和150cc以下機車,每輛可減征貨物稅新台幣3萬元及4千元。

中國家電下鄉和汽車下鄉。

西班牙一月失業率升高到13.3%創歷史新高。

日幣大幅升值影響,日本主要的汽車與電子公司財報總虧損超過2.6兆日幣。

英鎊大貶值。

美國一月失業率升到7.4%。

德國奇夢達與加拿大北電網路均宣告申請破產保護。

美國總統歐巴馬於2月18日簽署通過7870億美元振興經濟方案,即日起將正式生效,藉由減稅、擴大公共建設與社會福利,補助地方政府等措施,來振興經濟,並期望未來2年創造350萬個工作機會。

韓圓大幅貶值,新台幣貶破35元關卡,但隨後又大幅升值到33元。

3月2日美國財政部及聯邦儲備委員會再提供給美國國際集團300億美元資金援助。

美國克萊斯勒汽車4月30日宣告申請破產保護,義大利飛雅特汽車將合併重整克萊斯勒。

英國五月失業率攀升至7.3%,失業人數高達227萬人,創12年來最高。

美國五月失業率升高至9.4%,再創26年新高。

台灣行政院主計處公布五月失業率增為5.82%,失業人數為63.3萬人,續創歷史新高。

美國通用汽車公司6月1日向曼哈頓區法庭宣告申請破產保護並組織重整,並由美國和加拿大兩政府接管,宣布將再裁員1萬人。

德國百貨零售與旅遊業巨擘Arcandor集團6月向法院聲請破產保護,將造成四萬三千多人失業。

中國措施

十大產業振興計畫陸續推出

拉動內需 “4萬億”優先買國貨

家電下鄉 拉動消費

提振股市 放開IPO 推進創業板

出口退稅 再出口退稅

增加新增信貸 上半年7萬餘億

醫療改革

相關反思

1.政府市場關係:監管不能缺位“金融創新”

現實已經證明了危機根源———美國對危機的失察。

這種失察體現在多個方面,其中最主要的在於政府監管的弱化,導致市場的力量過度膨脹,仿佛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監管缺位下的金融創新,使房地產市場與資本市場緊密相連,高槓桿化又使風險急劇擴大。許多金融創新產品發展到了監管者幾乎無人能懂的地步。最後出現評級機構與投資銀行的串通,即本來是市場監督者一方與產品創造者及銷售者的合謀。

美國貨幣監理署經濟學家武德明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說,資本市場的過度發展是這次危機的一大根源。住房市場的資產證券化創新曾一度被認為是各國效仿的金融創新典範。最先被“去槓桿化”的是住房抵押貸款產品。據Dealogic的最新統計,美國住房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在2005和2006年的高峰時超過1萬億美元,而金融危機的數額已經下降至不到當時的1/5,即低於2000億美元。

這不得不要提到美國的中央銀行———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的角色。身居美聯儲主席之位達18年之久的格林斯潘2006年在盛譽中退休,被稱為是最偉大的中央銀行家。短短兩年之後,關於格林斯潘的錯誤成了輿論的共識。人們普遍認為,格林斯潘領導下的美聯儲過長時期保持低利率,刺激了資產泡沫,造就了繁榮的假象,忽視了潛藏的危機暗流。其繼任者伯南克,儘管被美國總統歐巴馬提名連任,關於他的爭議最大一點在於他在一段時期延續格林斯潘的政策,沒能及時發現並避免危機。

事實上,格林斯潘的理念還可追溯到里根總統和英國首相柴契爾所信奉的新自由主義經濟學,里根曾說,政府本身就是問題。自20世紀80年代初以來,美國開始忽視財政紀律,倚仗儲備貨幣發行國的地位,實行赤字財政,使美國民眾形成依賴信用卡舉債消費的習慣。可以說,在危機發生前,美國從政府到企業,再到個人的資產負債表都是不健康的。

監管的放鬆也導致原本是美國市場基石———信用的扭曲。這一點從微觀的視角也許更能說明問題。華盛頓一家著名房地產公司的資深經紀商李瑛瑛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說,2006年當她看到很多新房的認購時間超過兩年,大量缺乏信用的個人可以無需首付就能輕鬆貸款買房時,她就預感到房地產泡沫危機的到來。

2.國際合作應對:各國政府攜手至關重要

在危機應對方面,一大教訓在於政府對策的推出時機和一致性問題。回顧美國政府應對金融危機的舉措,客觀而言,不少政策已經顯現成效,金融市場已經趨於穩定,紐約股市在重回升勢後,房地產市場有起色,消費者信心恢復明顯。

在應對危機中,國際合作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與其說是教訓,毋寧說是經驗。從2008年11月到2009年9月,在不到一年時間內,二十國集團三次舉行峰會;此外,八國集團會議、聯合國應對金融危機會議,各種國際合作機制對應對金融危機,恢覆信心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為國際合作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國的應對措施受到了世界的肯定。2008年11月,中國及時推出了4萬億元人民幣的經濟刺激方案,有效刺激了經濟的發展。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在北京訪問時,讚揚中國採取果斷行動幫助穩定世界經濟及堅持調整經濟結構轉向擴大內需。佐利克說:“中國在經濟危機的狂風巨浪中穩步前進……使得真正全球復甦的機率明顯增大。”

3.短期應急措施:更應強調發展可持續性

美國財政部首席經濟學家兼負責經濟政策的助理部長艾倫克魯格(AlanKrueger)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說,反思教訓,這場危機使美國人意識到,以往的寅吃卯糧、過度舉債消費是不可持續的,將減少進口增加出口。另外,美國已經意識到自身金融領域的問題,正在採取大規模金融改革,包括結構的調整,加強消費者金融保護,限制金融衍生品投機等,要為未來的發展奠定基石。世界各國都在積極尋找危機後可持續發展的策略。再從危機的源頭美國方面看,美國政府一方面在國內推行金融改革和刺激經濟成長,另一方面是在國際上推動世界經濟的再平衡。

然而,金融改革並非易事。美國《財富》雜誌資深編輯艾倫斯隆(AlanSloan)撰文批評說,雷曼兄弟倒閉之後的一年,華爾街的行為未有改觀。資本自私逐利的本性依然是華爾街的基本遊戲規則。一些從危機中逐漸復甦的大型金融機構又在考慮為高管發放高額薪酬。蓋特納承認,金融改革不是朝夕之事,其核心原則是防範未來的危機發生。

這樣的原則對中國同樣適用。反思美國的教訓,建設防範危機長效機制,至少有以下幾方面教訓值得汲取。第一,政府與市場力量的均衡。金融危機說明,一個健康的市場不能只有“看不見的手”,也應有“看得見的手”。在金融領域應避免金融監管缺位,要加強金融防火牆和安全網建設。同時,也不能因噎廢食,監管過度會限制經濟的活力。第二,加強金融業的法律規範和道德建設。防範金融危機,既要對違法者繩之以法,又要加強道德的約束。第三,調整不平衡的經濟結構,採取反周期策略,避免陷入繁榮—蕭條的循環。第四,改革不合理的國際金融體系,是有利時機。這也是開發中國家的共同呼聲。

未來展望

主流經濟學家都同意,如果資金流動性危機不解除,全球性衰退將成定局,另有許多媒體認為最佳狀況下也會有5年的經濟低迷。2009年4月13日經濟學權威克魯曼於演講中表示,如果各國政府目前的做法依然不變,甚至認為金融海嘯已經近尾聲,那么很快史上最慘烈的大蕭條即將來襲,因為不管股市反彈與否、數據降幅縮小與否、銀行業打消狀況好壞,整體世界經濟下墜中並且工作數量持續下墜是不可扭轉的既定事實,30年代大蕭條也是先有一段看似好轉期後續第二波的主海嘯卻突然來襲,就算在最佳狀態的假設成立;真的觸底也會陷入日本失落十年重演,到了底部後就從此盤整再也沒有爬起來,而現在與未來的世界情勢卻比當年日本面對的嚴重十倍。

破產排名

雷曼兄弟控股公司

排名:1

破產保護申請日期:2008年9月15日資產規模:6910億美元

雷曼兄弟一度是華爾街第四大投資公司,於2008年9月被迫申請破產保護。這是美國破產申請史上最大的一家公司,是引發當前經濟衰退的最大一場災難。由於雷曼兄弟公司影響力遍及全球,所以其破產程式比較複雜而且仍在進行中,80家小型子公司因此關閉。

華盛頓互助銀行

排名:2

破產保護申請日期:2008年9月26日資產規模:3279億美元

華盛頓互助銀行曾是全美第六大銀行。去年,由於客戶擔心其可能會資不抵債,在短短10天內取出160億美元存款。監管部門查封了控股公司的銀行資產,以19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給摩根大通。

世界通信公司

排名:3破產保護申請日期:2002年7月21日

資產規模:1039億美元

世通一度是美國第二大長途電話公司,因110億美元的會計醜聞事件申請破產保護。

通用汽車

排名:4

申請破產保護日期:2009年6月資產規模:910億美元

通用汽車申請破產是美國商業史上最大的工業公司尋求破產保護。破產重組後的新公司將繼續經營雪佛蘭、凱迪拉克、別克和GMC品牌。其餘表現不佳的品牌龐蒂克、土星、悍馬、薩博和歐寶可能會出售或倒閉。美國政府將持有新公司大約72.5%的股權。

安然公司

排名:5

破產保護申請日期:2001年12月2日資產規模:655億美元

安然公司曾是美國最大的能源、電力、天然氣公司。2001年,公司若干高管曝出涉嫌數起證券和會計欺詐。安然財務醜聞激發了2002年薩班斯法案的誕生,該法案為上市公司規定了新的標準和做法。2007年,安然公司改名為安然債權人保障公司(EnronCreditorsRecoveryCorp。),試圖清償公司的剩餘資產。

康賽可公司

排名:6

破產保護申請日期:2002年12月17日資產規模:610億美元

康賽可是一家金融和保險公司,由於債務總額超過80億美元申請破產。

克萊斯勒

排名:7

破產申請保護日期:2009年4月30日資產規模:390億美元

克萊斯勒今年4月進入破產保護程式,該公司當時是美國破產保護申請史上最大的製造商。克萊斯勒重組之後正在與義大利汽車製造商菲亞特合作。兩年前,克萊斯勒賣給了私募股權投資公司瑟伯羅斯資本管理公司,在此之前的近十年間為德國汽車製造商戴姆勒-賓士所有。

桑恩柏格房貸公司

排名:8

破產保護申請日期:2009年5月1日資產規模:365億美元

這家“巨型”抵押貸款商受到次貸危機巨大衝擊申請破產保護,出售剩餘資產。

太平洋燃氣電力公司

排名:9

破產保護申請日期:2001年4月6日資產規模:360億美元

2000年至2001年加利福尼亞能源供應危機中被迫申請破產。

德士古公司

排名:10

破產保護申請日期:1987年4月12日資產規模:349億美元

德士古在1984年與彭澤爾公司爭奪格蒂石油公司的併購戰中以高價勝出,破壞了一樁已經完成的交易。彭澤爾起訴德士古,獲得了100億美元的賠償金。德士古由於無力支付賠償申請破產保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