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運環

羅運環

羅運環,男,湖北洪湖人,1951年12月生。武漢大學歷史學院、國家重點學科武漢大學中國古代史、國家重點研究基地武漢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歷史學院中國古代史教研室主任、武漢大學中國地域文化研究所所長。中國先秦史學會副會長(第7屆)、中國錢幣學會學術委員。中國古文字學會會員、中國先秦史學會常務理事(第6屆副秘書長)、湖北省錢幣學會常務理事。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兼職教授,曾師從著名的古文字學家於省吾先生學習古文字學。

基本信息

研究方向

“甲骨金文簡牘帛書”、“先秦兩漢歷史文化”、“楚文化及中國地域文化”的教學和研究。

在國內外學術機構任職情況

中國先秦史學會副會長,2010.6

湖北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襄樊學院鄂北發展研究中心,學術委員,2008.11

武漢大學中國地域文化研究所,所長。

武漢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教授。

湖北省吳楚文化研究會,副會長,2005.12

中國錢幣學會(第6屆),學術委員,2006.6

深圳馬王堆帛書書法研究院,《馬王堆帛書書法大字典》編委,2006.10.21-2011.10.2

科研成果

著有《楚國八百年》、《楚史概說》、《秦漢韜略》(合著)、《中國經濟通史(第一卷)》(合著),主編有《荊楚文化》等著作。發表《甲骨文“山”、“火”辨》、《論乖伯簋的年代及國別》、《出土文字資料所見楚國官制研究》、《論包山簡中的楚國州制》、《論郭店一號楚墓所出漆耳杯文及墓主和竹簡的年代》、《論楚文字的演變規律》等論文數十篇。現正從事楚簡楚金文方面的研究。

主持項目

“楚簡楚帛書斷代研究”,湖北省社科研項目,2000-2003;

“楚簡帛與中國古史研究”, 教育部社科重大攻關項目“楚簡綜合整理與研究”子項目,2004-2006;

“上博楚簡禮學文獻的整理與研究”,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項目“出土簡帛與中國古代禮制研究”子項目,2005-2008。

“出土文獻與楚史研究”(08JJD770095),中國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2008-2011。

“鄂研究”([2008]011),湖北省社科重點委託項目,2008-2009。

“楚金文研究”(2008y008),湖北省教育廳社科項目,2008-2010。

“楚簡與東周國別史研究”(10BZS008),中國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010-2013。

主要著作

1.《楚國八百年》(32萬字、獨著),武漢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

2.《秦漢韜略》(23萬字,合著),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1998年版。

3.《楚國歷史概說》(11萬字,著著),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4.《中國經濟通史·第一卷》(774萬字,合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5.《荊楚文化》(96萬字,主編合著),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呼和浩特:內蒙古教育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聯合出版。

主要論文

1.《楚同各諸侯國關係的古文字資料簡述》(合寫),長沙:《求索》,1983年6期。

2.《〈史記·楚世家〉懷王十一年史事考證》,《楚史論叢·初集》,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

3.《楚國后妃考》,武漢:《江漢論壇》,1985年3期。

4.《論楚國家的形成》,武漢:《江漢論壇》,1986年7期。——《中國史學年鑑(1987年)摘錄主要論點。

5.《古文字所見楚同各諸侯國關係》(合寫),《湖北省考古學會論文集》,武漢大學學報專輯,1987年。

6.《論楚國金文月肉舟及之止出的演變規律》,武漢:《江漢考古》,1989年2期。

7.《論楚國的客卿制度》,《武漢大學學報》,1990年3期。

8.《古文字資料所見楚國官制研究》,四省楚文化研究會編《楚文化研究論集》(第二集),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

9.《論包山簡中的楚國州制》,武漢:《江漢考古》,1991年第3期。

10.《戰國農家學派與神農及神農故里》,《炎帝與炎帝文化》,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

11.《論乖伯簋的年代及國別》(合寫),四省楚文化研究會編《楚文化研究論集》(第三集),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

12.《論楚璽及其它》,武漢:《江漢考古》,1994年4期。

13.《楚錢三考》,武漢:《江漢考古》,1995年3期。——北京:《中國錢幣》1998年第2期專門摘錄了主要內容。

14.《論楚國的太子制度》,《先秦史及巴蜀文化論集》,天津:歷史教學社,1995年。

15.《楚國歷史文化新資料的不斷發現與研究》,《國際長江文化研討會—長江文化論集》(第一輯),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

16.《楚金幣“稱”字新考》,《於省吾教授誕辰紀念文集》,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96年。

17.《蟻鼻錢發微》(合寫),北京:《中國錢幣》,1997年1期。

18.《談蒲圻旅遊業的市場定位問題》(合寫),《蒲圻三國赤壁論文集》,四川: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19.《中國地域文化研究的回顧與展望》,《人文論叢》(1998年卷),武漢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20.《論楚璽及其它》,《容庚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古文字研究專號)》,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8年。

21.《漫談楚公逆鐘》,武漢:《武漢春秋》,1998年5期。

22.《收藏古幣:想發財不容易》,北京:《法制日報》,1998年11月17日。

23.《嘉魚所出楚公逆鐘新論》,《吉林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十五周年紀念文集》,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出版,1998年12月。

24.《郭店楚簡的年代、用途及意義》,武漢:《湖北大學學報》,1999年第2期。

25.《論郭店一號楚墓所出漆耳杯文及墓主和竹簡的年代》,北京:《考古》,2000年第1期。

26.《郭店楚簡有關君臣論述的研究——兼論〈語叢四〉的問題》,《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99’武漢)論文集》,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版。

27.《楚文化在中華文化發展過程中的地位和影響》,北京:《光明日報》,2000年6月2日。

28.《甲骨文“山”“火”辨》,《古文字研究》(第20輯),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3月版。

29.《論楚文字的演變規律》,《古文字研究》(第22輯),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7月版。

30.《楚國的太子制度研究》,武漢:《江漢論壇》,2000年第7期。

31.《論振興鄂菜》,《人文論叢》(2000年卷),武漢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32.《荊楚文化的發展歷程》,光明日報,2002年5月21日。

33.《邑字考辨》,《古文字研究》第24輯,中華書局2002。

34.《論失傳已久的垂露篆》,台灣《海峽兩岸中國文字學研計會論文集》萬卷樓2002。

35.《論塗山文化的歷史地位》,中國先秦史學會論文叢書之五:《蚌埠塗山華夏文明》,黃山書社2002,12。

36.《論荊楚文化的基本精神及其精神》,《武漢大學學報》2003。

37.《荊楚簡帛與荊楚文化》,《光明日報》2004年6月29日。

38.《熊繹丹陽的地望》,《南漳文史》(第七輯),2004,12。

39.《西周楚國落後說相關史料辨證》(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楚文化研究會:《楚文化研究論集》(第六集),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6。

40.《釋包山楚簡或吾邑三字及相關制度》(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中國社會科學院簡帛研究中心:《簡帛研究2002、2003》,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6。

41. 《包山楚簡貸金簡研究》,《武漢金融》2005年第10期。

42. 《論譚戒甫先生治墨學之道》,《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5年6期。

43. 《金文簡牘中的漢水與楚國》,《江漢論壇》,2006年第4期。

44. 《屈原與齊楚關係研究》,《第六屆齊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國文史出版社,2006年2月。

45. 《楚地出土簡牘與荊楚文化》,《史海偵跡—慶祝孟世凱先生70歲文集》,香港新世紀出版社,2006年3月。

46. 《睡虎地秦簡所見秦國秦代的貨幣研究》,《武漢金融》2006年第10期。

47. 《論先秦兩漢時期的荊楚巫術文化》,《鄂州大學學報》2007年第4期。

48. 《荊楚所出陶拍原始文字破譯》,《人文文化論叢(2005年卷)》,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年6月。

49. 《驚世的發現——楚國簡帛》,《世紀行》月刊,2007年第11期。

50. 《〈尚書〉“偽篇”〈伊訓〉新探——馬王堆帛書〈易傳〉讀後》,朱鳳瀚、趙伯雄編《仰止集——王玉哲先生紀念文集》,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11月。

51. 《楚王酓章鎛銘文疏證》,《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8年第4期。

52. 《楚芋尹無宇“人有十等”新解》,《鄂州大學學報》2008年第1期。

53. 《〈華陽國志〉所見巴蜀與荊楚邊緣文化研究》,《巴蜀文化研究集刊》(第四卷),四川出版集團巴蜀書社,2008年3月。

54. 《葛陵楚簡尋郢考》,《古文字研究》第27輯,中華書局,2008年。

55. 《論鄂君子晳之鄂》,《鄂州大學學報》,2009年第3期。

56. 《東漢曹喜垂露篆考論》,《中國文字博物館》,2009年第2期。

57. 《楚簡字型分類研究》,載《全國楚簡帛書法藝術研討會暨作品展論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7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