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省吾(1896~1984)

於省吾(1896~1984)

於省吾在古文字學上的成就主要集中在甲骨文和金文的考釋上。 3本考釋甲骨文的專著,即《雙劍殷契駢枝》(1940)及其續編(1941)、三編(1943)。 於省吾在從事古文字研究的初期,撰有《雙劍吉金文選》(1933)。

於省吾(1896~1984)

正文

於省吾(1896~1984)中國古文字學家、訓詁學家。字思泊,號雙劍主人、澤螺居士、夙興叟,遼寧海城人。1896年12月23日生。1919年畢業於瀋陽國立高等師範。30、40年代曾在輔仁燕京北京等大學講授古文字學。1955年起任東北人民大學(1958年改名吉林大學)歷史系教授。1984年7月17日在長春逝世。
於省吾在古文字學上的成就主要集中在甲骨文金文的考釋上。他在40年代自印了 3本考釋甲骨文的專著,即《雙劍殷契駢枝》(1940)及其續編(1941)、三編(1943)。50年代以後又在刊物上發表了不少考釋甲骨文的文章。後來他對已發表的甲骨文考釋加以刪訂,加上未發表的甲骨文考釋,編成《甲骨文字釋林》,由中華書局在1979年出版。於省吾在從事古文字研究的初期,撰有《雙劍吉金文選》(1933)。後來陸續發表了不少研究金文的文章。他在晚年準備把已發表和末發表的金文考釋編成《吉金文字釋林》,可惜沒有完成就去世了。於省吾考釋古文字的態度比較謹嚴。他強調研究古文字要注意“每一個字本身的形、 音、 義三方面的相互關係”,還要注意“每一個字和同時代其他字的橫的關係”以及它們本身在不同歷史階段的字形之間的“縱的關係",反對沒有充分根據地任意考釋古文字(《甲骨文字釋林》序)。於省吾還曾致力於古器物和古文字資料的蒐集整理,先後編著了《雙劍吉金圖錄》(1934),《雙劍古器物圖錄》(1940)和《商周金文錄遺》(1957)等資料書。他收藏過的古器物精品中有吳王夫差劍和少虡錯金劍,所以用“雙劍”(“”通“簃”,意為樓閣旁的小屋)為齋名。
於省吾在詮釋先秦古籍方面也有不少成績,主要著作有《雙劍尚書新證》(1934)、 《雙劍易經新證》(1936)、《論語新證》(1941)、《雙劍諸子新證》(1940,新版1962)和《澤螺居詩經新證》(1982)等書。他認為研究先秦古籍應該充分利用地下發現的新資料,常常根據甲骨、金文等訂正詮釋先秦古籍的文字,所以他研究古籍的著作都以“新證”為名。
50年代以後,於省吾還發表了一些根據甲骨、金文等資料研究上古社會、歷史的論文;在考釋古文字的時候,也努力利用關於上古社會、歷史和民族學等方面的知識去解釋文字的形義。
參考書目
 於省吾:《於省吾自傳》,載《晉陽學刊》,1982,第2期。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