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簡介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清光緒十八年九月二十七日(1892年11月16日)出生於四川省樂山市觀娥鄉沙灣鎮,漢族,原名郭開貞,字鼎堂,乳名文豹,號尚武。筆名沫若、麥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鴻、羊易之等。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致力於世界和平運動,是我國現代著名的無產階級文學家、詩人、劇作家、考古學家、思想家、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書法家,學者和著名的革命家、社會活動家,蜚聲海內外;他是我國新詩的奠基人,是繼魯迅之後革命文化界公認的領袖作者簡介
郭沫若(1892~1978),1958年9月至1978年6月任中國科技大學首任校長。 郭沫若,男,漢族,中國現代著名學者、文學家、歷史學家、古文字學家、社會活動家。1892年11月16日出生,原名郭開貞,四川樂山人。早年赴日本留學,後接受斯賓諾沙、惠特曼等人思想,決心棄醫從文。與成仿吾、郁達夫等組織“創造社”,積極從事新文學運動。這一時期的代表作詩集《女神》擺脫了中國傳統詩歌的束縛,充分反映了“五四”時代精神,在中國文學史上開一代詩風,是當代最優秀的革命浪漫主義詩作。1923年後系統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提倡無產階級文學。1926年參加北伐,任國民革命軍政治部副主任。1927年蔣介石清黨後,參加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南昌起義。1928年2月因被國民黨政府通緝,流亡日本,埋頭研究中國古代社會,著有《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重要學術著作。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回國,任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廳長,後改任文化工作委員會主任,團結進步文化人士從事抗日救亡運動。1946年後,站在民主運動前列,成為國民黨統治區文化界的革命旗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當選為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席,歷任政務院副總理兼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長、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等職,當選中國共產黨第九、十、十一屆中央委員。主編《中國史稿》和《甲骨文合集》,全部作品編成《郭沫若全集》38卷。郭沫若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主要創建者之一。1958年5月,為了實現科學技術的現代化,加速培養國防建設和尖端科學技術方面急需的專門人才,當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的郭沫若聯合部分著名科學家,向黨中央提出由中國科學院創辦一所新型大學的建議。建議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聶榮臻等的支持,以及中央書記處會議的批准。同年9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北京正式成立,國務院任命郭沫若兼任校長。此後,郭沫若擔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長達20年,顯示出淵博的知識和深邃的教育思想。在他的領導下,科學院貫徹“全院辦校,所繫結合”的辦校方針,實施科研與教育一體化政策,充分發揮科學院各研究所師資力量雄厚、科研設備優良的優勢,全力支持科大建設;確立了教學與科研、科學與技術、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辦學原則,倡導了“勤奮學習,紅專並進,理實交融”的優良校風,建立了培養新興、邊緣、尖端科技人才的新型教育體制,形成了開明開放、兼容不同學派的民主學術氛圍,這些都在中國科大以後的辦學實踐中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為學校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中國科大於建校30周年之際,在東區校園樹立郭沫若銅像。
人物年表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開貞,1892年11月16日生於四川樂山沙灣鎮,祖先原居福建省寧化縣龍上下里七都,即今福建省寧化縣石壁鎮。郭沫若少年時上過私塾,14歲以前對先秦學術和文化知識打下良好基礎。1914年春赴日本留學,先學醫,後從文。先在崗山第六高等學校讀書,畢業於日本九州帝國大學醫科。這個時期接觸了泰戈爾、歌德、莎士比亞、惠特曼等外國作家的作品。
1918年春寫的《牧羊哀話》是他的第一篇小說。1918年初夏寫的《死的誘惑》是他最早的詩。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他在日本福岡發起組織救國團體夏社,投身於新文化運動,寫出了《鳳凰涅磐》《地球,我的母親》《爐中煤》等詩篇。 代表作詩集《女神》(1921年出版)擺脫了中國傳統詩歌的束縛,反映了“五四”時代精神,在中國文學史上開拓了新一代詩風。
1921年6月,他和成仿吾、郁達夫等人組織創造社,編輯《創造季刊》,並出版第一部詩集《女神》。
1923年,他在日本帝國大學畢業、回國後繼續編輯《創造周報》和《創造日》。
1923年後系統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提倡無產階級文學。
1926年參加北伐,任國民革命軍政治部副主任,大革命失敗後,拒絕蔣介石的殷切拉攏,寫下《試看今日之蔣介石》的討蔣檄文後參加“八一”南昌起義。
1924年到1927年間,他創作了歷史劇《王昭君》《聶嫈》《卓文君》。
1928年因受蔣介石通緝,旅居日本,從事中國古代史和古文字學的研究工作,著有《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甲骨文字研究》。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回國,任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廳長,後改任文化工作委員會主任
,團結進步文化人士從事抗日救亡運動。
1941年“皖南事變”後,他寫了《屈原》《虎符》《棠棣之花》《孔雀膽》《南冠草》《高漸離》六部歷史劇和戰鬥詩篇《戰聲集》以及雜文《甲申三百年祭》(該書後被定為中共整風學習檔案)。
1946年後,站在民主運動前列,成為國民黨統治區文化界的革命旗幟。
1948年當選南京國民政府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但他拒絕了這個頭銜。
新中國成立後,堅持文學創作,出版了歷史劇《蔡文姬》《武則天》等多部詩集等作品,所著《奴隸制時代》等書,提出中國奴隸制和封建制的分期在春秋、戰國之際的見解。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政務院副總理兼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主任、歷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長、中國人民保衛世界和平委員會主席、中日友好協會名譽會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中國文聯主席等要職;郭沫若是中國共產黨第九、十、十一屆中央委員,第二、第三、第五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郭沫若的重要著作還有《兩周金文辭圖錄考釋》《金文叢考》《卜辭通纂》等,曾在學術界引起轟動;生平著述收有《郭沫若文集》(17卷)和《郭沫若全集》。一生主要文學著作有:詩集《女神》《星空》《瓶》《前茅》《恢復》《蜩螗集》《戰聲集》等;散文《我的幼年》《反正前後》《創造十年》《北伐途次》《沸羹集》等;戲劇《三個叛逆的女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高漸離》《蔡文姬》《武則天》等;另有《沫若詩詞選》及翻譯歌德的《浮士德》等。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有《郭沫若全集》。
1978年6月12日,郭沫若在北京逝世,終年86歲。
郭沫若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和中國歷史學,考古學等領域享有崇高的地位。他是繼魯迅之後,中國文化戰線上又一面光輝的旗幟。著作結集為《沫若文集》17卷本(1957~1963),新編《郭沫若全集》分文學(20卷)、歷史、考古三編, 1982年起陸續出版發行。許多作品已被譯成日、俄、英、德、意、法等多種文字。其中《天上的街市》和《靜夜》被選入七年級人教版課本。《雷電頌》被選入八年級課本
原文介紹
羅曼羅蘭先生,你是一位人生的成功者,你現在雖然休息了,可你是永遠存在著的。你不僅是法蘭西民族的誇耀,歐羅巴的誇耀,而是全世界、全人類的誇耀。你的一生,在精神生產上的多方面的努力,對於人類的貢獻非常的宏大,人類是會永遠紀念著你的。你將和歷史上各個民族各個時代的偉大的靈魂們,象太空中的星群一樣,永遠在我們人類的頭上照耀。 羅曼羅蘭先生,在二十年前你的傑作《約翰克利斯朵夫》初次介紹到中國來的時候,你曾經向我們中國作家說過這樣的話:“我不認識歐洲和亞洲,我只知道世界上有兩種民族——一種是上升,一種是下降。上升的民族是忍耐、熱烈、恆久而勇敢地趨向光明的人們——趨向一切的光明:學問、美、人類愛、公眾進步;而在另一方面的下降的民族是壓迫的勢力,是黑暗、愚昧、懶惰、迷信和野蠻。”你說,只有上升的民族是你的朋友,你的同志,你的弟兄。你說,你的祖國是自由的人類。這些話對於我們中國的文藝工作者是給予了多么正確的指示,多么有力的鼓勵呀! 在今天的世界,正是這兩種民族鬥爭著生死存亡的時候。你所說的上升的民族就是我們代表正義、人道的民主陣線,你所說的下降的民族就是構成軸心勢力的法西斯蒂。一邊是赴湯蹈火,視死如歸,犧牲自己的一切以解救人類的困厄;另一邊是奴役,飢餓,活埋,殺人工場,毒氣車,龐大的集中營,一個鬼哭神號的活地獄。但今天,上升的不斷地上升,下降的不斷地下降,光明終竟快要把黑暗征服了。我們要使全人類都不斷地上升,全世界成為自由人類的共同祖國。 羅曼羅蘭先生,你偉大的法蘭西民族的兒子,當你看到法蘭西民族又恢復了她的光榮的自由,而你自己在這時候終結了你七十九年的人生旅程,在你那肅穆的容顏上,怕必然表露出了一抹更加肅穆的微笑的吧?但當你想到你的朋友,你的同志,你的兄弟的好些民族,依然還呻吟在法西斯蒂的控制下邊沒有得到自由,在和死亡、飢餓、奴役、恐怖作決死的鬥爭,在你那肅穆的容顏上,怕也必然表露出了一抹更加肅穆的悲憤的吧? 但是,羅曼羅蘭先生,偉大的人類愛的使徒,你請安息吧。上升的要不斷地自求上升,下降的要不斷地使它下降,我們要以一切為了人類解放而英勇地戰鬥著的民族為模範,我們要不避任何的艱險、凶暴的壓迫勢力、法西斯蒂、現世界的魔鬼,搏鬥!我們中國是絕對不會滅亡的,人類是必然要得到解放的,法西斯魔鬼們是必然要消滅的! 羅曼羅蘭先生,你請安息吧。我們中國的文藝工作者們,更一定要以你為模範,要象你一樣,把“背後的橋樑”完全斬斷,不斷地前進,決不回頭;要象你一樣,始終走著民主的大道,把自己的根須深深插進黑土裡面去,從人民大眾吸收充分的營養,再從黑土裡面生長出來。我們一定要依照你的寶貴指示:“每天早上,我們都得把新的工作擔當起來,把前一天開始的鬥爭繼續下去。……對於錯誤,對於不公正,對於死,我們必須不斷地力爭,為著更大的更大的勝利。”原文練習題
1.請用一句話概括出全文的主旨: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是如何頌揚羅曼·羅蘭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理解“你現在雖然休息了,可你是永遠存在著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不認識歐洲和亞洲,我只知道世界上有兩種民族——一種是上升,一種是下降”一句體現了羅曼·羅蘭先生怎樣的精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最後一段有一個比喻句,請找出來,並闡釋其喻義。
答案:
1.熱情歌頌了羅曼·羅蘭的偉大功績,表達了繼承羅曼·羅蘭反法西斯的民主精神與把民主革命進行到底的願望。
2.從羅曼·羅蘭對“兩種民族”的態度方面歌頌他。
3.用含蓄的語言高度讚揚了羅曼·羅蘭對人類民主革命鬥爭的偉大貢獻。
4.體現了羅曼·羅蘭反法西斯的民主精神。
5.“要像你一樣……再從黑土地裡面長出來。”比喻繼承羅曼·羅蘭的精神,並把民主革命進行到底的強烈願望。
青年時期
1866年1月29日生於法國中部高原上的小市鎮克拉姆西。15歲時,隨父母遷居巴黎。1899年,羅曼·羅蘭畢業於法國巴黎高等師範學校,通過會考取得了中學教師終身職位的資格。其後入羅馬法國考古學校當研究生。歸國後在巴黎高等師範學校和巴黎大學講授藝術史,並從事文藝創作。這時期他寫了7個劇本,以歷史上的英雄事件為題材,試圖以“革命戲劇”對抗陳腐的戲劇藝術。新的階段
20世紀初,他的創作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羅蘭為讓世人“呼吸英雄的氣息”,替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英雄樹碑立傳,連續寫了幾部名人傳記:《貝多芬傳》(1902)、《米開朗琪羅傳》(1906)和《托爾斯泰傳》(1911)統稱《名人傳》。同時發表了他的長篇小說《約翰·克利斯朵夫》,這是他的代表作,被高爾基稱為“長篇敘事詩”。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小說,並且為了表彰“他的文學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繪各種不同類型人物所具有的同情和對真理的熱愛”,羅蘭獲得1915年諾貝爾文學獎。這部巨著共10卷,以主人公約翰·克利斯朵夫的生平為主線,描述了這位音樂天才的成長、奮鬥和終告失敗,同時對德國、法國、瑞士、義大利等國家的社會現實,作了不同程度的真實寫照,控訴了資本主義社會對藝術的摧殘。全書猶如一部龐大的交響樂。每卷都是一個有著不同樂思、情緒和節奏的樂章。該小說於1913年獲法蘭西學院文學獎金,由此羅曼·羅蘭被認為是法國當代最重要的作家。他是20世紀上半葉法國著名的人道主義作家。兩次大戰時的高潮
兩次大戰之間,羅曼·羅蘭的創作又一次達到高潮,1919年發表了寫於1913年的中篇小說《哥拉·布勒尼翁》,1920年發表了兩部反戰小說《格萊昂波》和《皮埃爾和呂絲》,1922至1933年又發表了另一部代表作《欣悅的靈魂》。這一時期還發表了音樂理論和音樂史的重要著作七卷本《貝多芬的偉大創作時期》(1928-1943),此外還發表過詩歌、文學評論、日記、回憶錄等各種體裁的作品。
羅曼·羅蘭的藝術成就主要在於他用豪爽質樸的文筆刻畫了在時代風浪中,為追求正義、光明而奮勇前進的知識分子形象。在提到藝術風格時,羅曼·羅蘭表示,除了“誠懇”二字,他不希望別人承認他有什麼別的優點。他是一個有廣泛國際影響的作家,也是著名的社會活動家,一生為爭取人類自由、民主與光明進行了不屈的鬥爭。他的小說特點,常常被人們歸納為"用音樂寫小說"。
可以說,他是傳記文學的創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