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巴威

辛巴威

辛巴威共和國,(英語:Republic of Zimbabwe)是非洲南部的內陸國家,1980年4月18日獨立建國,面積39萬餘平方公里,首都哈拉雷(Harare)。辛巴威人口約1300萬(2008年),黑人占總人口的99%,主要有紹納族(占79%)和恩德貝萊族(占17%)兩大民族。辛巴威58%的人口信奉基督教,40%信奉地方宗教,1%信奉伊斯蘭教。英語是辛巴威的官方語言,主要語言還有修納語和恩德貝萊語。辛巴威在1980年之前原本稱為羅德西亞(Rhodesia),這個名字源自於替英國在這個地區建立殖民地的塞西爾·羅茲(Cecil Rhodes)。首都哈拉雷原名索爾茲伯里(Salisbury),是羅德斯在1890年時建立的貿易集散城市。2017年11月15日,辛巴威總統穆加貝被軍方扣留,軍方稱可視其為政變。同年11月19日,辛巴威總統穆加貝被解除執政黨非洲民族聯盟-愛國陣線領導人職務,前副總統姆南加古瓦(Emmerson Mnangagwa)被任命為新的領導人。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古代時期

“辛巴威鳥”與其石柱底座團聚 “辛巴威鳥”與其石柱底座團聚

辛巴威是南部非洲重要的文明發源地,在中世紀時代,

該地曾存在一個紹納人(Shona,屬於班圖(Bantu)族的一支)建立的文明,並且遺留下不少文化遺蹟,其中最重要的莫過於大辛巴威古城(也是辛巴威的命名由來),以此城為首都的穆胡姆塔巴帝國(Munhumutapa Empire)通過與來自印度洋岸的回教商隊貿易,在11世紀時漸漸強盛,利用當地生產的黃金、象牙與銅礦等重要物資,交換來自波斯灣地區的布料與玻璃等生產品,15世紀時,已經成為非洲南部最大的邦國。

紹納文明的強盛在19世紀時邁入尾聲,1837年時,紹納人被屬於祖魯族的恩德貝萊人(Ndebele)征服,而來自英國與來自南邊的波爾人(荷裔南非人)開始逐漸蠶食這個地區。

殖民地時期

辛巴威 辛巴威

1888年,英國殖民者賽西爾·羅茲從恩德貝萊國王手

上取得他們領土內的採礦權,隨後在1889年替英屬南非公司(British South Africa Company)取得這裡的領土權,並且在1895年時正式建立殖民國家“羅得西亞”,這一名稱是以羅茲的名字命名的。

1896年到1897年,紹納人和恩德貝萊人開始武力反抗英國的殖民統治,爆發辛巴威第一次解放戰爭,約有450名白人被打死。 羅得西亞在1911年時分開成為北羅得西亞(今日的尚比亞)與南羅得西亞,後者在1922年時成為一個英屬自治殖民地,就是今日的辛巴威。

1953年時,英國不顧非洲人民的反對,將南北羅得西亞以及尼亞薩蘭(今馬拉威)聯合成為一個聯邦,命名為羅得西亞與尼亞薩蘭聯邦(Federation of Rhodesia and Nyasaland,簡稱羅尼聯邦)。在三地人民的反對下,特別是尼亞薩蘭的反對下,聯邦於十年後的1963年解散。

羅尼聯邦解散後不久,1965年11月,南羅得西亞總理伊安·史密斯(Ian Smith)單方面宣布該國脫離英國的管轄獨立,成立南羅得西亞國,但這份聲明並不受境內大部分由北羅得西亞與尼亞薩蘭所控制的黑人族群所認可。負責託管這地區的英國聲稱此獨立宣言是種叛亂行為不予承認,但也沒有實際使用武力來恢復控制權。

國家獨立

首都哈拉雷街景 首都哈拉雷街景

在1966年至1968年的國際斡鏇工作失敗後,

英國要求聯合國對羅得西亞進行經濟制裁,但一意孤行的白人政權仍然在1970年時宣布成立共和國政體,也沒有獲得任何國際上的承認。

在白人執政的這段期間,辛巴威境內的黑人團體一直在進行激烈的游擊戰試圖推翻當權者。1978年,在國際制裁與黑人武裝運動的交相夾擊下,白人政府終於被迫與包括辛巴威非洲民族聯盟(ZAPU)及辛巴威非洲國家聯盟(ZANU)在內的諸多黑人勢力簽訂了協約,共同推派衛理公會主教穆佐列瓦(Abel Tendekayi Muzorewa)擔任辛巴威羅得西亞臨時政府的首相。

在英國的監督下,黑人游擊組織終於願意卸除武裝結束內戰,在1980年時舉行了該國有史以來的第一次民主選舉,雖然穆佐列瓦有原本羅得西亞白人政權與南非政府的支持,但卻在本國大部分的黑人族裔中缺乏信賴,他的過渡政府並沒有在大選中獲得持續執政的機會,而是由羅伯特·穆加貝(Robert Mugabe)與他領導的辛巴威非洲國家聯盟(ZANU)獲得了3月國會大選的多數票,取得政權。

獨立建國

在國家政權順利轉移到黑人政府的手上之後,於1980年4月18日辛巴威共和國正式獨立建國。1980年4月18日半夜,羅得西亞變成了獨立國家辛巴威。英國王子查爾斯向新當選的辛巴威總統坎南·巴納納牧師呈交了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簽署的準許殖民地獨立的文獻。

當綠、黃、黑、紅色相間的國旗代替了英國國旗的時候,黑人們慶祝多年來為獲得大多數人統治所進行的鬥爭的結束。穆加貝在任辛巴威首屆黑人多數政府總理的儀式上宣了誓,104個國家的代表參加了慶祝。穆加貝在當天天的講話中強調了辛巴威黑人與白人團結一致的重要性。在此之後穆加貝連續贏得多次競選,一直持續執政至今。

雖然辛巴威的國政已經轉移到了黑人族裔的手上,但是穆加貝總統通過暴力將歐裔的土地沒收。20世紀末期,動搖經濟,許多基礎民生需求匱乏。2000年開始,辛巴威政府以白人所持有之土地系在殖民時代從黑人原住民手中非法取得為理由,進行土地改革,強制沒收大部分白人擁有的土地。此舉造成境內大量白種農人出走,經濟陷入混亂。

2002年,穆加貝再次獲得連任。反對黨與勞工組織紛紛發動罷工與抗爭,要求穆加貝提早下台退休,而政府則以軍警部隊鎮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為首的資金援助債權國,控告穆加貝政權藐視人權與在大選中舞弊,紛紛擱置援助計畫。而大英國協則在2002年時宣布對辛巴威停權一年處分,2003年,IMF也停止辛巴威加盟國的資格,大英國協採取了無限期停權的措施。

2008年大選投票在平靜的氣氛中和平落幕,最大反對黨民主改革運動黨(MDC)在3月30日率先宣布崔凡吉的得票率大幅領先,可望終結執政28年的穆加貝政權。然而穆加貝並不願意認輸,阻止選舉委員會公布開票結果,還揚言反對黨宣布勝選將視同政變處理。

2008年9月15日,在南非總統姆貝基的調解下,津民盟、民革運茨萬吉拉伊派和民革運穆坦巴拉派簽署組建聯合政府的《全面政治協定》。

2009年2月13日,津聯合政府成立。穆加貝繼續擔任總統,茨萬吉拉伊任總理,民革運穆派總裁穆坦巴拉、茨派副總裁庫佩任副總理。津聯合政府成立以來運轉正常,國內局勢基本穩定。根據《全面政治協定》和津兩黨三方約定,聯合政府任期2年,到2011年2月期滿,津應在制定新憲法後舉行大選。

2013年初,新憲法草案出台。3月16日津就該草案舉行全民公投。3月19日津選舉委員會宣布草案以94.5%的得票率通過公投。5月22日,穆加貝總統簽署該憲法,標誌著津獨立後第二部憲法誕生。

2013年7月31日,津舉行總統、議會和地方政府“三合一”選舉。穆加貝以61%的得票率擊敗茨萬吉拉伊(得票率約為34%),當選津新一屆總統,穆領導的民盟獲得眾議院2/3以上議席。茨萬吉拉伊及美國、英國等西方國家質疑大選公正性,非盟、南共體和主要非洲國家均認為大選和平順利、合乎程式。8月22日,穆加貝總統宣誓就職。9月11日,津新一屆政府成立。

行政區劃

2004年2月全國行政區劃調整,由8個省增加到10個省,各省的名稱分別為:馬尼卡蘭(Manicaland)、東馬紹納蘭(Mashonaland East)、中馬紹納蘭(Mashonaland Central)、西馬紹納蘭(Mashonaland West)、馬旬戈(Masvingo)、北馬塔貝萊蘭(Matabeleland North)、南馬塔貝萊蘭(Matabeleland South)、中部(Midlands)、哈拉雷(Harare Province)和布拉瓦約(Bulawaya Province)。

主要城市:哈拉雷、布拉瓦約、穆塔雷、奎魯、奎奎、卡多馬、萬蓋、馬欣戈、奇諾伊、馬龍得拉。

名稱 C2002.8.18 面積(km 2 ) 首府 CC2002
布拉瓦約Bulawayo 676,787 465 布拉瓦約Bulawayo 676,787
哈拉雷Harare 1,903,510 886 哈拉雷Harare
馬尼卡蘭Manicaland 1,566,889 36,459 穆塔雷Mutare 153,000
中馬紹納蘭Mashonaland Central 998,265 28,347 賓杜拉Bindura 21,167 (CC1992)
東馬紹納蘭Mashonaland East 1,125,355 32,230 馬隆德拉Marondera 46,000
西馬紹納蘭Mashonaland West 1,222,583 57,441 奇諾伊Chinhoyi 55,000
馬斯溫戈Masvingo 1,318,705 56,566 馬斯溫戈Masvingo 58,000
北馬塔貝萊蘭Matabeleland North 701,359 75,025 布拉瓦約Bulawayo*
南馬塔貝萊蘭Matabeleland South 654,879 54,172 關達Gwanda 10,565 (CC1992)
中部Midlands 1,466,331 49,166 圭魯Gweru 137,000

首都

哈拉雷(Harare),人口187萬。9~11月氣溫16~32℃,4~8月氣溫為7~21℃。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辛巴威 辛巴威

辛巴威位於非洲東南部內陸,維多利亞瀑布、

贊比河(Zambesi River)、贊比西河上游的卡里巴水壩(Kariba Dam)與大壩攔阻河水積蓄而成的卡里巴湖共同圍成辛巴威北邊的疆界,與尚比亞相鄰。

辛巴威的東邊國界全部與莫三比克相鄰,西南為波札那,南境則有一部分與南非相連,以林波波河(Limpopo River)為界。面積約39.1萬平方公里。

地形

東部邊境為山地,其他分屬三級階梯狀高原,海拔800~1,500米。全境最高點2,592米。北部屬贊比西河流域,南部屬林波波河和薩比河流域。

氣候

大部屬熱帶草原氣候,年均氣溫22℃,10月份溫度最高,達32℃,7月份溫度最低,約13~17℃。年降水量從西南向東北,由300毫米遞增到1,250毫米。

水文

主要河流有贊比西河和林波波河,分別為同尚比亞和南非的界河。北部屬贊比西河流域,南部屬林波波河和薩比河流域。

自然資源

自然資源豐富,有煤、鉻、鐵、石棉、金、銀、鋰、鈮、鉛、鋅、錫、鈾、銅、鎳、鑽石等。煤、鐵、鉻、石棉等礦藏以量多質好飲譽世界。煤蘊藏量約270億噸。鐵蘊藏量約2.5億噸。鉻和石棉的儲量均很大。水力資源貧乏。工業用林面積11.5萬公頃。

人口

截止至2014年,辛巴威人口共有1306萬。主要有紹納族(占84.5%)和恩德貝萊族(占14.9%)。官方語言為英語、紹納語和恩德貝萊語。58%的居民信奉基督教,40%信奉原始宗教,1%信奉伊斯蘭教。

國家象徵

國名

辛巴威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Zimbabwe)簡稱辛巴威。

辛巴威在1980年之前原本稱為南羅得西亞(Rhodesia),這名字源自於替英國在這地區建立殖民地的塞西爾·羅茲(Cecil Rhodes)。首都哈拉雷原名索爾茲伯里(Salisbury),是羅茲在1890年時建立的貿易集散城市。

辛巴威在班圖語中意為“石頭城”,境內已發現200多處“石頭城”遺蹟,其中“大辛巴威遺址辛巴威”最為著名。

國旗

辛巴威國旗啟用於1980年4月18日。左為一黑邊白地三角形,中有一紅星,星上有辛巴威鳥。自上而下為綠-黃-紅-黑-紅-黃-綠共七條橫帶。國旗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2∶1。

靠旗桿一側為帶黑邊的白色等腰三角形,正中一顆紅色五角星,星內有一隻辛巴威鳥,白色象徵和平,五角星代表國家和民族的良好願望,辛巴威鳥是該國特有的標誌,也是辛巴威和非洲國家古老文明的象徵;右側為七道平行橫條,黑色居中,向上下兩邊依次均為紅、黃、綠色。

黑色代表占人口多數的黑人,紅色象徵人民為爭取獨立而灑的鮮血,黃色象徵礦產資源,綠色代表國家的農業。

國徽

辛巴威國徽 辛巴威國徽

辛巴威國徽呈盾形。在銀白色石頭城周圍有遼闊豐美的草場

;城堡上面藍白相間的波浪條紋象徵給辛巴威帶來生機、希望、繁榮的河流。

在中央的盾徽上端,黃、綠相間的花環,分別代表礦業和農業;鋤頭與步槍的結合,便是軍民的結合。

盾徽兩側各有一頭非洲羚羊,黑色斑紋代表津匹布韋各個民族。盾微底部的大地上,結滿了麥穗、棉花、玉米,一片樂融融的豐收景象,謳歌世世代代的生存環境。

國徽底部的白色飾帶上寫著辛巴威格言:“團結、自由、工作”。

國家格言

“團結,自由,工作”(英語:Unity, Freedom, Work)

國鳥

辛巴威 辛巴威

辛巴威的國鳥是一種虛擬的偶像鳥,稱為“辛巴威鳥”。

政治

憲法

現行憲法於1979年12月在英國主持下由辛巴威各主要黨派在倫敦蘭開斯特大廈舉行的制憲會議上制訂,獨立時開始生效,後經數次修改。憲法規定津實行總統內閣制。

2005年,國民議會通過第17號憲法修正案,增設參議院,規定津議會實行兩院制。

2007年,津議會通過第18號憲法修正案,規定總統任期由6年改為5年,與議員任期相同;總統、議會和地方政府選舉同時舉行,並對議會議席數量和產生方式進行調整。

根據2008年9月15日津兩黨三方簽訂的分權協定,津議會於2009年2月通過了第19號憲法修正案,確立聯合政府的框架結構,並將在津聯合政府成立兩年內完成制定新憲法。

2013年3月,津新憲法草案順利通過全民公投,並於5月經穆加貝總統簽署生效。新憲法對總統權力予以限制,規定總統任期不得超過兩屆(十年後生效),總統作出解散議會等重大決定須經議會三分之二多數通過等。

議會

本屆議會於2013年7月選舉產生,9月3日就職。眾議院有270個議席,其中民盟占197席,民革運茨派占70席,民革運紐派占2席,獨立人士占1席。眾議長雅各布·穆登達(民盟),2013年9月就任。

參議院共有80個議席,民盟占37席,民革運茨派占21席,民革運紐派占2席,酋長18席,殘疾人代表2席。參議長埃德娜·瑪宗圭(民盟,女),2005年11月就任, 2008年8月、2013年9月連任。

政府

實行總統內閣制,內閣成員由總統任命。2013年9月組成新一屆內閣,主要成員如下:總統羅伯特·加布里埃爾 ·穆加貝(Robert Gabriel Mugabe),副總統喬伊斯·穆菊茹(Joyce Mujuru,女),農業部長約瑟夫·馬德(Joseph Made),國防部長悉尼·塞克拉馬伊(Sydney Sekeramayi),基礎教育部長拉扎勒斯·多科拉(Lazarus Dokora),能源與電力部長齊卡邁·馬夫海雷(Dzikamai Mavhaire),環境、水利與氣候部長薩維爾·卡蘇庫維雷(Saviour Kasukuwere),財政部長派屈克·齊納馬薩(Patrick Chinamasa),外交部長辛巴拉謝·蒙本蓋圭(Simbarashe Mumbengegwi),衛生與兒童福利部長大衛·帕里雷尼亞圖瓦(David Parirenyatwa),高等教育與科技部長奧莉維婭·穆切納(Olivia Muchena),內政部長肯博·莫哈迪(Kembo Mohadi),信息通訊技術與郵政部長韋伯斯特·沙穆(Webster Shamu),司法與議會事務部長埃默森·姆南加古瓦(Emmerson Mnangagwa),土地與農村重新安置部長道格拉斯·蒙貝紹拉(Douglas Monbeshora),地方政府、公共工程與住房部長伊格內修斯·瓊博(Ignatius Chombo),媒體、新聞與傳播服務部長喬納森·莫約(Jonathan Moyo),礦業部長沃爾特·奇哈克瓦(Walter Chidhakwa),公職人員、勞工與社會福利部長尼古拉斯·戈奇(Nicholas Goche),中小企業與合作發展部長西滕比索·尼奧尼(Sithembiso Nyoni),體育、藝術與文化部長安德魯·蘭加(Andrew Langa),旅遊部長沃爾特·姆曾比(Walter Mzembi),交通與基礎設施發展部長奧伯特·穆波富(Obert Mpofu),婦女事務、性別與社區發展部長奧帕·穆欣古里(Oppah Muchinguri),青年、本土化與經濟授權部長弗朗西斯·涅馬(Francis Nhema),工商部長麥可·畢馬(Michael Bimha),總統事務部長迪代默斯·穆塔薩(Didymus Mutasa),高級國務部長西蒙·卡亞·莫約(Simon Khaya Moyo)。

另設3名總統府國務部長,分別是總統事務國務部長弗格拉·布卡(Flora Bhuka),思想教育國務部長喬賽亞·洪圭(Josiah Hungwe),副總統府國務部長西爾維斯特·恩古尼(Sylvester Nguni)。

政要

辛巴威總統穆加貝 辛巴威總統穆加貝

總統羅伯特·加布里埃爾·穆加貝(Robert Gabriel Mugabe),民盟總裁。1924年2月生於哈拉雷附近庫塔馬的農民家庭,紹納族塞祖魯人。1960年投身政治活動,先後擔任民族民主黨和人盟的宣傳書記。1963年同西托萊等人創建民盟,並任總書記。1975年初去莫三比克領導津武裝鬥爭,1977年當選民盟總裁。1976年10月和1979年9月率團出席關於津獨立問題的日內瓦談判和倫敦制憲會議。1980年4月津獨立後任總理(實權)。1984年8月、1989年12月、1994年9月、1999年12月和2004年12月連任民盟總裁兼第一書記。1987年12月出任總統,1990年3月、1996年3月和2002年3月總統選舉後連任。2009年2月任聯合政府總統。2013年8月再次連任總統。

副總統喬伊斯·穆菊茹。民盟副總裁兼第二書記。女,1955年生。1980年津獨立後即擔任內閣部長。2004年12月起任副總統,同時擔任民盟副總裁兼第二書記。2013年8月獲連任。民革運茨派總裁、前聯合政府總理摩根·茨萬吉拉伊。1952年生,中學畢業。1997年,創立旨在推動憲政改革的津全國憲法大會,並任主席。1999年,津各反對派聯合組建民革運,茨當選秘書長,次年當選總裁。2005年,因茨反對民革運參加參議院選舉,導致民革運分裂為“抵制派”和“參選派”(即茨派和穆派)。2008年3月,茨作為民革運茨派候選人參加總統大選。2009年2月11日至2013年7月,任聯合政府總理。2013年7月參加總統大選失利。

政變

2017年11月初,辛巴威總統穆加貝解僱了被認為是總統接班人並得到了軍方支持的副總統姆南加古瓦的職務。
2017年11月15日,辛巴威軍方逮捕了該國財政部長伊格內修斯·瓊博(Ignatius Chombo),此前他曾試圖在總統穆加貝周圍剷除“犯罪分子”,稱這些人造成了社會和經濟方面的損害。在穆加貝的妻子格雷斯(Grace)領導下的執政黨非洲民族聯盟-愛國陣線中,瓊博(Chombo)是“G40”派系的主要成員,該黨派一直在爭取接替93歲的總統。
2017年11月15日,據《紐約時報》報導,辛巴威總統穆加貝被軍方扣留,軍方稱可視其為政變。
2017年11月15日,BBC報導稱,軍隊日前已經接管了辛巴威的國家電視台(ZBC)總部。
2017年11月19日,辛巴威總統穆加貝被解除執政黨非洲民族聯盟-愛國陣線領導人職務,前副總統姆南加古瓦(Emmerson Mnangagwa)被任命為新的領導人。

本土化法案

背景分析

為配合津本土化法案(Indigenisation and Economic Empowerment Act, 2007)的落實,津政府公布了本土化進程法規(Indigenisation and Economic Empowerment General Regulations, 2010)。法規的公布拉開了土化法案進入實施階段的序幕,在各方面引起較強反應,對外商在津投資產生了較大影響。

實施情況

津政府於2010年2月份公布了本土化進程法規後,即要求所有相關企業於2010年3月30日前即法案生效後45天內提交本土化進程計畫書。而新設立的企業必須在60天內提交本土化進程計畫書。部長在收到“計畫書”45天內給予批覆。

由於企業提交本土化進程計畫書不積極,政府又一再將最後期限推遲至2010年6月30日、9月30日。一些主要投資企業如FBC,MBCA,ABC,Zimplats,Bindura Nickel,Mimosa Gold Mine,La Farge Cement,Sisk Construction,OK Zimbabwe,Delta Beverages,Econet,British American Tobacco 等公司不得不提交了本土化進程計畫書,但大多數是申請豁免或延期執行。而在津金融業行動多數呈觀望態度。

軍事

津國防軍於1980年建立,是由原民盟、人盟游擊隊和白人政權軍隊整編而成。實行志願兵役制。最高軍事決策機構是國防委員會。總統兼武裝部隊總司令。津國防軍下設陸軍和空軍兩個軍種。總兵力4萬人,其中陸軍3.5萬人,空軍5000人。

2009年8月11日,在辛巴威首都哈拉雷市的一座體育場,津國防軍戰士在國防日慶祝活動上表演傳統格鬥。

2009年8月11日,在辛巴威首都哈拉雷市的一座體育場,一名津國防軍小戰士在國防日慶祝活動上表演劍術。

2009年8月11日,在辛巴威首都哈拉雷市的一座體育場,津國防軍戰士參加國防日慶祝活動。

2010年8月9號,辛巴威迎來了自1980年獨立以來的第30個英雄日,清晨7點,數以萬計的辛巴威民眾就從全國各地趕往位於首都哈拉雷近郊的國家英雄墓地,緬懷為了爭取民族獨立而犧牲的烈士們。

外交

外交政策

奉行積極的不結盟政策。推行睦鄰友好方針,以發展同非洲國家特別是南部非洲國家關係為外交重點。大力推行“東向”政策,加強與其他開發中國家尤其是亞洲國家的關係。在“民主、人權”等問題上與西方國家存在嚴重分歧。與西方國家關係緊張,受到英國、美國及歐盟等制裁。積極參與地區和國際事務,是不結盟運動、77國集團、非洲聯盟、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成員國。同98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

對外關係

與中國關係

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辛巴威共和國於1980年4月18日津獨立當天建交。建交以來,兩國關係發展順利。2013年5月,國務院副總理汪洋訪津。其間,汪洋副總理分別會見了穆加貝總統、茨萬吉拉伊總理並與穆菊茹副總統舉行會談。雙方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辛巴威共和國政府經濟技術合作協定》等合作檔案。中津兩國政府間簽有經濟技術合作、貿易、投資保護等協定,設有經濟貿易混合委員會。

兩國建交以來,中國援助辛巴威建設了哈拉雷國家體育場,以及醫院、學校、水壩、水井、服裝廠等。2012年,雙邊貿易額達10.2億美元,同比增長16.1%。其中我出口4.3億美元,進口5.9億美元。中、津簽有文化協定、高等教育合作協定和航空協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男子籃球協會於2008年8月28日派遣中國國家隊赴津進行友好交流,旨在交流雙邊體育文化水平。於辛巴威薩比河沿岸展開籃球交流。中國男籃的隊長為CBA巨星巴特爾。

同美國的關係

美曾為津的主要援助國之一。2001年以來,兩國關係惡化。2001年8月,美國會參議院通過《辛巴威民主和經濟恢復法案》,其中包含多條制裁津的內容,津政府對此予以批評。2002年以來,美國對津領導人實行禁止入境等制裁。2005年1月,美將津列為全球6個“暴政前哨國家”之一。

2007年3月津警方抓捕並打傷反對黨領導人後,美強烈批評津“民主”、“人權”狀況,呼籲西方國家進一步制裁津。

2008年3月津大選後,美強烈批評總統選舉結果推遲公布,稱反對黨已贏得選舉,要求穆加貝下台,派助理國務卿弗雷澤訪非並推動在聯合國安理會通報津局勢,2008年7月,美與英國一道強行推動聯合國安理會表決制裁津決議草案,有關決議草案最終被否決。

2009年2月,津聯合政府成立後,美對津政策有所緩和,加大了對津人道援助。美國務院負責非洲事務的副助理國務卿布里吉提、前駐聯合國代表安德魯·楊先後訪津,美並放鬆對津制裁。

同英國的關係

津英關係曾十分密切。英國是津主要貿易夥伴,並在津有大量投資。2000年,由於津政府推行快速土改觸動英利益,兩國關係惡化。

2002年津大選後,英國指責民盟政府舞弊,對津實行禁止高官入境、凍結其海外財產、禁售軍火等制裁併一再延長、擴大。

2003年12月,大英國協首腦會議在英推動下決定繼續中止津成員國資格,津隨即退出大英國協。

2007年3月津警方抓捕並打傷反對黨領導人後,英強烈批評津,要求穆加貝總統下台,並積極推動在聯合國安理會討論津人道問題。

2008年3月津大選後,英公開要求穆加貝承認失敗,早日下台,並與美聯手強行推動聯合國安理會表決制裁津決議草案。津新政府成立後,英對津政策有所緩和。

同非洲國家

重視發展同非洲國家的友好合作關係,積極參與地區政治事務和經濟合作;與莫三比克簽有友好條約和防務協定;與安哥拉、納米比亞和剛果(金)關係密切,簽有共同防務協定;與南非、尚比亞和馬拉威等周邊國家保持睦鄰關係,重視與南非在經貿領域的合作。

2008年3月津發生選舉爭議後,非洲聯盟和絕大多數非洲國家主張津問題在非洲內部通過對話和談判解決。南共體多次召開首腦會議討論津局勢,推動政治解決津問題。津聯合政府成立後,南共體積極呼籲和協調本地區國家及國際社會向津提供援助,敦促有關國家儘早取消對津制裁,並積極調解津聯合政府內部紛爭。

2012年6月在安哥拉首都羅安達舉行的南共體特別峰會肯定津有關方落實《全面政治協定》的努力,建議津於12個月內舉行大選。

2013年6月15日,南共體特別峰會在莫三比克首都馬普托舉行,討論了津大選形勢,要求津各方採取措施,為舉行和平、可信、自由、公正大選創造有利條件。

經濟

概況

工農業基礎較好。工業占工農業總產值的三分之二。工業製成品向周邊國家出口,正常年景糧食自給有餘,為世界第三大菸草出口國,經濟發展水平在南部非洲地區僅次於南非,製造業、礦業和農業為國民經濟的三大支柱。私有企業產值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80%。

2008年2月,通貨膨脹率達165,000%;2008年6月,通貨膨脹率達200,000%,該國央行並於2008年7月21日發行面值1,000億元的辛巴威元鈔票。辛巴威從2008年8月1日起貨幣改制,100億舊辛巴威元相當於1新辛巴威元。

到了2009年下半年,經濟好轉。商品供應漸趨充裕。貨架上擺滿了商品,即使在偏遠鄉村,人們都可以悠閒購物。每袋麵粉價格不到2美元,且大多為本國產。汽油充足,價格也不高。新政府成立後,公布了經濟振興方案。

2011年主要經濟指標
國內生產總值
100億美元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741美元
經濟成長率 9.3%
貨幣名稱 美元和南非蘭特
通貨膨脹率 4.1%

工礦業

辛巴威 辛巴威

工業門類主要有金屬和金屬加工、食品加工、石油化工、飲料和捲菸、紡織服裝、造紙和印刷等。工業從業人口約占總勞力的15%,礦業從業人口約占4.5%。製造業持續衰退,2007年製造業生產能力普遍不及30%。採礦業由於通貨膨脹率過高導致成本增加,金、、煤、鉑金等主要礦產品產量均有較大下降,2008年,受國內政治經濟形勢持續惡化及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多數礦業企業已停產。2009年2月聯合政府成立後以來,礦業開始恢復。2011年礦業產值同比增長26%。

農牧業

主要生產玉米、菸草、棉花、花卉等,畜牧業以養牛為主。耕地面積3328萬公頃,農業人口占全國人口的67%。2000年以來,農業持續萎縮。受菸草出口價格降低和土地改革等因素影響,菸草產量從2007年的7.7萬噸降至2008年的4.6萬噸,創歷史新低。聯合政府成立後,農業生產逐步恢復。2011年農業產值同比增長7.4%,菸草產量13.3萬噸,玉米、花卉、大豆等產量較往年略有上升。

旅遊業

旅遊業曾發展較快,20世紀90年代接待遊客人數一度年均增長20%,同期旅遊收入增加25%。1999年接待遊客240萬人次,收入達100億津元,成為津主要創匯部門。津勞動力總數中有4.5%從事旅遊業,另有4%從事與此相關行業。全國有70多家星級旅館。最著名的風景點為維多利亞瀑布,還有26個國家公園和野生動物保護區。

2008年1-6月,赴津旅遊人數降至約53萬人,較2007年同期下降了58%。2009年遊客人數恢復至200萬人。2011年,津旅遊業產值同比增長10%,津與尚比亞定於2013年8月聯合舉辦第20屆聯合國旅遊組織大會。

財政金融

津自2008年3月發生選舉爭議後,經濟持續下滑,財政狀況不斷惡化。由於缺少資金,政府公共服務體系曾一度癱瘓。2009年津財政預算總額為10億美元,聯合政府成立後,財政狀況有所改善。截至2012年底,津外債總額約為88億美元。

辛巴威正經歷惡性通貨膨脹,辛巴威總統穆加貝指責西方已開發國家對辛巴威實施包括凍結援助貸款和凍結辛巴威在西方的存款和資產的經濟制裁,而這些制裁是導致經濟危機的最主要原因。而穆加貝的反對者則認為穆加貝推行的土地改革,政府對價格的控制不力,以及愛滋病流行等因素是造成當前經濟危機的主要原因,並稱辛巴威正面臨獨立以來最嚴重的人道主義危機。

2009年下半年起,經濟開始轉好,辛巴威政府宣布,將100萬億後去除14個0.改為1元。

2011年,被評為世界上通貨膨脹最高的國家。

辛巴威財政部長韋派屈克·奇納馬薩2015年12月21日說,人民幣將在“中國與辛巴威的商貿中發揮作用”,並表示津方尋求增加同中國的貿易往來;該國央行行長約翰·曼古迪亞正在同中國人民銀行協商,以擴大人民幣在辛巴威的使用。

對外貿易

1991年開始推行貿易自由化後,外貿有較大幅度增長。但,因經濟形勢惡化,外貿也深受影響。主要出口菸草、黃金、鐵合金,主要進口機械、工業製成品和化工產品。

約與27個國家或地區有貿易關係。主要進口國為(2009年):南非(60.9%)、中國(5.7%)、波札那(3.7%),主要出口國(2009年):剛果(金)(12.8%)、南非(11.5%)、波札那(11.4%)、中國(7.9%)。2012年出口額約為33億美元,進口額約為47億美元。(資料來源:2013年6月《經濟季評》)

外國資本

獨立時在津外資約25億津元(按當時比價,約合40億美元),占全國資本總額的62.5%。獨立後10年,政府在實際做法上限制外資。1991年實行經濟調改後採取措施吸引外資。外資約占全部資本的四分之一,其中英國居首位,約有400家在津英資公司,資本約4億英鎊。南非居第二位。1995年資本淨流入5.02億美元。

1999年開始,流入外資逐年減少,2001年僅為500萬美元。2002年,由於經濟形勢惡化,資本流動發展為淨流出3.47億美元。2009年聯合政府成立後,外國直接投資增加至15億美元。2011年,津吸引外國直接投資1.25億美元。

外國援助

1980年至2000年,津獲外援情況:世界銀行13億美元,日本和德國各7億美元,英國4.75億英鎊,非洲開發銀行和非洲開發基金4.73億美元。2000年,歐盟向津小型項目贈款1900萬歐元。2001年,津接受外國官方發展援助1.59億美元。2002年起,國際金融機構和西方主要國家停止向津提供除糧援等人道主義援助外的其他援助。

2008年3月津發生選舉爭議及8月爆發霍亂疫情以來,國際社會加大了對津人道援助。2009年,津接受的國際人道主義援助總額為6.16億美元。

社會

人民生活

由於工資上漲幅度遠低於通貨膨脹率,導致實際工資下降。2000年津中央統計局公布,76%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下。全國共有各類醫院244個,診所1378個,病床2.1萬張,醫護人員與病人比例約1:430。

愛滋病問題嚴重,感染率為21.3%,估計現有270多萬HIV感染者和愛滋病患者。人均壽命43歲。2001年,電話普及率為5部/100人,網際網路普及率為1%。

教育

實行中國小低收費普及教育。現有國小4734所,中學1570所,高等學校13所。1996~2002年,國小入學率年平均80%。成人識字率為89%,其中男性為93%,女性為85%。

辛巴威大學是津最著名的綜合性大學,始建於1953年,穆加貝總統兼任校長。

新聞出版

先驅報》為津最大日報,發行量16.5萬份。該報主要反映政府觀點,政府擁有該報50%的股份。其他主要報紙有《星期日郵報》、《黎明周報》、《記事報》、《金融公報》、《辛巴威獨立報》、《辛巴威新聞》和《人民之聲》等。非時事政治性雜誌主要有《展示》(月銷量5萬份)和《地平線》(月銷量4萬份)。

辛巴威全非通訊社(ZIANA):成立於1981年10月。為津官方通訊社,現有工作人員57人,其中記者15人。

辛巴威廣播公司(ZBC):1933年成立,為政府所有。分電台和電視台兩部分:

電台有4個台,即英語台、非洲台、音樂台和教育台,分別以英語、紹納語和恩德貝萊語播出;除教育台只在周一到周五每天從10~22時播出外,其餘各台每天播出時間為5~24時。

電視台建於1960年,有兩個頻道,均為彩色節目,每天15~23時播放。電視一台面向全國,播出新聞、綜藝節目;電視二台原為教育台,現已商業化,改名娛樂台(Joy TV)。

體育

足球是辛巴威國內最流行的運動之一。雖然橄欖球和板球也很受歡迎,但傳統上主要流行於占少數的白人當中。

辛巴威曾在奧運當中得到8枚獎牌,分別是1980年的莫斯科奧運“陸上曲棍球”項目得到1枚金牌;2004年的雅典奧運得到金銀銅各1枚獎牌;2008年的北京奧運得到1金3銀。

值得一提的是,雅典及北京奧運共7枚獎牌皆是由白人女運動員柯絲蒂·考文垂一人在游泳項目所獲得。

交通運輸

截止至2014年,辛巴威交通以鐵路、公路和航空為主,海運主要通過南非的德班港(距哈拉雷1700公里)和莫三比克的貝拉港(距哈拉雷600公里)。鐵路通往南非、莫三比克、尚比亞和波札那。

鐵路:總長4300公里,其中哈拉雷達布卡(DABUKA)的300公里為電氣化鐵路。2000/2001年度客運量133萬人次,貨運量884萬噸。

公路:總長8.5萬公里,其中1.9萬公里為國家級公路,1.5萬公里為瀝青路面。

空運:辛巴威航空公司有波音767、737等客機10架,經營至周邊國家以及北京等數條國際及國內航線。有3個國際機場,分別為哈拉雷、布拉瓦約和維多利亞瀑布機場。

文化

風俗

法律允許“一夫多妻”制。津農村地區是以血緣關係為基礎組成的農村村社的傳統社會,酋長和頭人是農村村落的領導人。紹納族的酋長和頭人按兄終弟繼,然後再長房長子的繼承順序。恩德貝萊族社會的酋長和頭人按父死子繼的順序。酋長和頭人管轄其領地和人民,擁有一定的神權和世俗權力,在農村地區影響較大。

隨著津與外界交往日多,城鎮中的辛巴威人開始崇尚“新風尚”,一夫一妻的家庭越來越多,農村傳統風俗習慣也在逐漸改變。但在農村地區,婚姻關係和財產繼承仍帶有較明顯的原始社會的遺風。

由於津農業傳統影響深厚,津人民非常看重牛、羊等家畜在其生活的作用,把它們視為婚喪、生日和饋贈外賓的至高禮物。例如,1996年,穆加貝總統舉行婚禮,穆家鄉人民以牛羊作為穆的結婚賀禮。

辛巴威人喜好文化、藝術、歌舞等,津石雕更是聞名於世。

凡遇到喜慶節日,婦女均會穿上民族盛裝,載歌載舞,氣氛非常活躍。

禮節

辛巴威現代石雕 辛巴威現代石雕

辛巴威人受教育程度在非洲國家中較高,比較注重禮節,待人彬彬有禮,熱情友好,對老人、婦女尊重謙讓。無論在任何場合,辛巴威人均注意語言美,即便見到不認識的人也會主動問候。

在社交場合,辛巴威人多採用握手的方式問候致意;見到非常熟悉的朋友,也會熱情擁抱,相互左右各親吻一下對方的面頰,但這僅是禮節性的。婦女見到長者或尊貴客人時一般下蹲請安。

辛巴威人有見面送禮的習慣,禮物種類繁多,有當地土特產、牛、羊以及津石雕、銅版畫等。客人在接到禮物後,應表示感謝,然後交換禮物。切忌拒絕對方的禮物,因為辛巴威人認為,拒絕禮物是對對方極大的不尊重。

辛巴威人的主食稱作“薩雜”,即用白玉米面熬成的糨粥,加以牛肉、雞肉、豬肉和蔬菜。過去,黃玉米僅被用作飼料,食用的人逐漸增多。部族或個人禁食其崇拜的圖騰類食物。

宗教

大辛巴威古城附近修納人的巫醫 大辛巴威古城附近修納人的巫醫

辛巴威人性情溫和、善良、友好。約55%的人口信奉基督教,他們又分屬不同的教派。其中,羅馬天主教信徒最多,逾80萬,因為它除保留基督教的特徵外,汲取了較多的當地文化。穆加貝總統就信仰羅馬天主教。其次是衛理公會、英國聖公會、荷蘭改革教會等。

除上述由西方傳入的教會之外,在辛巴威,至少還有130個黑人教派,其中,信徒最多的是1932年成立的瓦波斯托里教。

在津農村中,相當多黑人信奉本地原始宗教。津傳統的原始宗教認為,人死後,靈魂離開軀體,人們只能通過巫師或酋長與祖先聯繫,祖先則通過巫師給病人治病或發出各種指示或警告。津大部分部族還保持著圖騰崇拜的傳統,部族和個人崇拜不同的圖騰,以此作為各自的標記。圖騰對象很多,包括鳥獸、家畜等。

節日

辛巴威 辛巴威

新年:每年1月1日

獨立日(國慶日):4月18日(1980年)

勞動節:每年5月1日

非洲日:每年5月25日

英雄日:每年8月11日

武裝力量日:每年8月12日

國家團結日:每年 12月22日

聖誕節:每年12月25日

旅遊

景點

辛巴威 辛巴威

辛巴威遺蹟辛巴威主要景點之一,是南部非洲最具有代表性的巨大石造建築遺蹟。由曾經在11--19世紀繁榮一時的摩諾摩塔巴王國,在11世紀建造完成。說起來,辛巴威在紹納語中是"石之家"的意思。國名起源於這處遺蹟。

西諾亞洞是辛巴威的一處古人類穴居的遺址,也是吸引遊客的一處古代文化遺蹟景點,位於首都哈拉雷西北120公里的山區,坐落在一片高低起伏不平的丘陵之中,於公元1887年被發現。遺址周圍綠樹成蔭,雜花遍野。遺址範圍包括一個明洞和一個暗洞以及兩個洞之間的一個深潭組成。

世界遺產

至2008年止,辛巴威共有5處世界遺產,如下:

國家分類導航

國家是一片疆土一群人和一個大多數人共同認可的法律或者秩序框架構成的複合體。國家是一個階級統治另一個階級的暴力工具。組成部分是領土、領空、人口、思想、文化,法律、政府、軍隊、警察等內容。按照不同的分類標準,可以從多側面透視國家的種種文化現象。
旗幟國旗軍旗虛構國家
非洲國家亞洲國家歐洲國家美洲國家
大洋洲國家微型國家古代帝國已不存在的國家

非洲政區

 非洲政區。

非洲聯盟成員國

阿爾及利亞 | 安哥拉 | 貝寧 | 波札那 | 布吉納法索 | 蒲隆地 | 喀麥隆 | 維德角 | 中非共和國 | 查德 | 葛摩 | 剛果民主共和國 | 剛果共和國 | 象牙海岸 | 吉布地 | 厄利垂亞 | 衣索比亞 | 赤道幾內亞 | 加彭 | 甘比亞 | 加納 | 幾內亞 | 幾內亞比索 | 肯亞 | 賴索托 | 賴比瑞亞 | 利比亞 | 馬達加斯加 | 馬拉威 | 馬里 | 茅利塔尼亞 | 模里西斯 | 莫三比克 | 納米比亞 | 尼日 | 奈及利亞 | 盧安達 | 西撒哈拉 | 聖多美和普林西比 | 塞內加爾 | 塞席爾 | 獅子山 | 索馬里 | 南非 | 南蘇丹共和國 | 蘇丹 | 史瓦濟蘭 | 坦尚尼亞 | 多哥 | 突尼西亞 | 烏干達 | 尚比亞 | 辛巴威 | 非洲聯盟

辛巴威行政區劃

不結盟運動成員國及觀察員

成員國阿富汗 | 阿爾及利亞 | 安哥拉 | 巴哈馬 | 巴林 | 孟加拉國 | 巴貝多 | 白俄羅斯 | 貝里斯 | 貝寧 | 不丹 | 玻利維亞 | 波札那 | 汶萊 | 布吉納法索 | 蒲隆地 | 高棉 | 喀麥隆 | 維德角 | 中非共和國 | 查德 | 智利 | 哥倫比亞 | 葛摩 | 剛果 | 象牙海岸 | 古巴 | 剛果民主共和國 | 吉布地 | 多米尼加共和國 | 厄瓜多 | 埃及 | 赤道幾內亞 | 厄利垂亞 | 衣索比亞 | 加彭 | 甘比亞 | 加納 | 格瑞那達 | 瓜地馬拉 | 幾內亞 | 幾內亞比索 | 蓋亞那 | 宏都拉斯 | 印度 | 印度尼西亞 | 伊朗 | 牙買加 | 約旦 | 肯亞 | 科威特 | 寮國 | 黎巴嫩 | 賴索托 | 賴比瑞亞 | 利比亞 | 馬達加斯加 | 馬拉威 | 馬來西亞 | 馬爾地夫 | 馬里 | 茅利塔尼亞 | 模里西斯 | 蒙古 | 摩洛哥 | 莫三比克 | 緬甸 | 納米比亞 | 尼泊爾 | 尼加拉瓜 | 尼日 | 奈及利亞 | 朝鮮 | 阿曼 | 巴基斯坦 | 巴勒斯坦 | 巴拿馬 | 巴布亞紐幾內亞 | 秘魯 | 菲律賓 | 卡達 | 盧安達 | 聖露西亞 | 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 | 聖多美和普林西比 | 沙烏地阿拉伯 | 塞內加爾 | 塞席爾 | 獅子山 | 新加坡 | 索馬里 | 南非 | 斯里蘭卡 | 蘇丹 | 蘇利南 | 史瓦濟蘭 | 敘利亞 | 坦尚尼亞 | 泰國 | 東帝汶| 多哥 |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 突尼西亞 | 土庫曼斯坦 | 烏干達 |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 | 烏茲別克斯坦 | 萬那杜 | 委內瑞拉 | 越南 | 葉門 | 尚比亞 | 辛巴威
觀察員
國家 安提瓜和巴布達 | 亞美尼亞 | 亞塞拜然 | 波赫 | 巴西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哥斯大黎加 | 克羅埃西亞 | 賽普勒斯 | 多米尼加 | 薩爾瓦多 | 哈薩克斯坦 | 吉爾吉斯斯坦 | 墨西哥 | 黑山 | 塞爾維亞 | 烏克蘭 | 烏拉圭
 
組織 非洲聯盟 | 阿拉伯國家聯盟 | 聯合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