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縱向不平等,即代際之間的流動性,可能是社會應該關注的一種不平等。衡量縱向不平等或者代際流動性的指標是代際之間,即父母與子女之間、教育或者收入的彈性或者相關性。如果代際之間教育或者收入的相關性越高,那么就說這個社會的代際流動性越低,或者說縱向不平等程度越嚴重。換言之,在這樣的一個社會中,子女的教育或者收入主要取決於父母的教育或者收入。從動態的角度來看,縱向不平等決定了橫向不平等(基尼係數、城鄉收入差距以及地區收入差距等)的變化趨勢。從長期來看,代際流動性降低會導致一個社會中的橫向收入不平等程度越嚴重,基尼係數越來越高。
表現
21世紀初,中國橫向不平等問題已經得到廣泛關注,縱向不平等問題卻較少被注意。2013年8月,樊漪、易君健、張俊森等學者通過分析發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教育與收入的代際流動性均出現了顯著的下降。
1、在教育的代際流動性方面對於1965-1969年出生的人群,其父母的平均受教育年數每上升一年,他們的受教育年數上升0.33年;而對於1975-1979年出生的人群來說,其父母的平均受教育年數每上升一年,他們的受教育年數上升0.37年。
2、在收入的代際流動性方面
1970年之前出生人群的收入與其父母收入的代際彈性是0.32,即父母的總收入每上升1%,子女的收入平均上升0.32%。而對於1970年之後出生的人群,代際收入彈性上升到了0.44,提高了近1/3。運用不同的數據估計出來的代際收入彈性有少許不同;但是,總體的代際流動性降低的趨勢不變。
3、中國代際流動性的下降存在顯著的地區和性別差異。
沿海地區的代際流動性沒有明顯下降,甚至有少許上升,但是西部的代際流動性卻顯著下降;城鄉之間,農村的代際流動性在下降,而城市並沒有太多改變。
代際流動性變化的地區差異與政府的財政系統、教育系統以及家庭收入有關。公共教育的支出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各地的財政收支狀況。東部地區與城鎮地區的財政收入較多,從而公共教育的投入較大;同時,這些地區的教育資源相對豐富且居民的收入也較高。因此,東部地區與城鎮地區家庭對子女教育投資的約束較少,代際流動性較大。
在性別差異方面,女性的代際流動性較男性更低。性別的代際差異性主要是由於女性的教育投資回報率高於男性。張俊森教授等在2005年的研究發現,在2000年時,女性的年均教育投資回報率是13.5%,而男性的年均教育回報率僅為8%。
影響因素
從人力資本投資的角度出發,代際流動性主要取決於家庭在對其子女進行教育投資所受到的資金約束,具體包括四個方面的因素:(1)教育投資回報率;(2)教育成本;(3)政府教育支出;(4)家庭收入。其中,前兩個因素的增加降低了代際的流動性;而後兩個因素的增加提高了代際的流動性。
教育投資回報率的上升使得所有家庭都願意提高子女的教育投資,以獲取更高的教育投資回報。然而,在有資金約束的情況下,只有那些相對富裕的家庭才有能力提高子女的教育投資;子女的教育或收入越來越取決於父母的教育或收入,即代際流動性下降。同理,教育成本上升導致家庭資金約束進一步惡化,這降低了代際流動性。反之,政府教育支出和家庭收入的增加緩解了家庭投資子女人力資本的資金約束,從而提高了代際流動性。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代際流動性的下降主要是這四個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前兩個因素對代際流動的負向作用超過了後兩個因素的正向作用,從而導致了代際流動性的降低。教育回報率與家庭負擔子女教育費用的急劇上升是導致中國代際流動性下降的兩個主導因素:
一方面,隨著技術進步、制度改革、物質資本的積累以及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受教育的年均回報率從1988年的2%-3%上升到了2010年的10%左右。
另一方面,雖然家庭收入以及政府教育支出不斷提高,家庭負擔的子女教育費用卻以更快的速度增加。
1995年中國政府教育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5%左右,2010年,該比例上升到了4%以上。然而,在此期間內,學費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增長了八倍,從0.1%上升到了0.8%。學費僅是家庭子女教育費用的組成部分之一。1999年高等教育改革之後,家庭對子女教育的負擔更加加重。在此之前,大學基本免費;改革之後,大學的學費和生活費急劇上升。
應對
從理論上來看,代際流動性的下降即縱向不平等越嚴重,會進一步惡化一個社會橫向的不平等程度。因此,縱向不平等意味著中國的基尼係數將進一步上升,不平等程度將進一步惡化。
美國的代際收入彈性在20世紀80年代就已經達到了0.45左右。在接下來的40年內,雖然教育投資回報率隨著技術進步得到了顯著的提高,但是代際流動性並未有明顯下降。其原因在於美國從上世紀70年代末及80年代初開始系統性地推出了各種針對弱勢群體子女教育的公共項目,從而保證了出生在貧困家庭的兒童同樣能得到高質量的教育,尤其是早期教育。芝加哥大學的詹姆斯•赫克曼教授(JamesHeckman)提出了能同時促進效率和公平的分配前(pre-distribution)手段──對兒童的初始狀況進行干預。
2、為了改善中國目前代際流動性下降的趨勢,中國政府應該慎重研究,並推出針對弱勢群體子女教育的公共項目,特別是針對農村和中西部地區以及數量巨大的農村留守兒童,以保證教育的公平性。
值得注意的是,大學給予貧困學生獎學金或者補助雖然有助於提高代際流動性但是具有一定的滯後性,因為很多家庭,尤其在西部、農村地區,根本沒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所以,從大學開始的教育補助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從早期做起。中國政府在這方面已經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例如,目前(2013年)已在200多個貧困縣推出了針對初等教育學生的“營養包”計畫。但是,更多努力仍須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