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粒體病多在青少年發病,表現為極度不能耐受疲勞,休息好轉,常有肌肉酸痛和壓痛,肌委縮少見。
線粒體腦肌病根據臨床不同症候群又可分為10型。
(1) MELAS綜合徵(為線粒體腦肌病、乳酸血症和卒中樣發作):
臨床特點為突發卒中,偏癱、偏盲或皮質盲、癲癇發作、偏頭痛和嘔吐。病情逐漸加重,頭顱CT和MRI顯示枕葉軟化灶,血和腦脊液乳酸增高。母系遺傳,也可散發。
(2) MERRF綜合徵(肌陣攣性癲癇發作、小腦共濟失調、乳酸血症和RRF):
主要特徵為肌陣攣癲癇發作、小腦共濟失調和四肢近端肌無力,多在兒童期發病。
(3) KSS綜合徵(視網膜色素變性、心臟傳導阻滯和眼外肌麻痹):
20歲前發病、慢性進行性眼外肌癱瘓、視網膜色素變性,心臟傳導阻滯、小腦共濟失調、神經性耳聾、智慧型減退、腦脊液蛋白增高,病情進展快,多在20歲前死於心臟病。
(4) CPEO綜合徵:
各年齡均可發病,以兒童或成年早期發病為多,首發症狀為眼瞼下垂,緩慢發展為全眼外肌癱瘓、眼球運動障礙等。
(5) Leigh病(亞急性壞死性腦脊髓病):
於出生後6個月~2歲內發病典型症狀為餵食困難共濟失調,肌張力低下精神運動性癲癇發作以及腦幹損傷所致的眼瞼下垂,眼肌麻痹,視力下降和耳聾。臨床上見到幼兒出現反覆發作的共濟失調肌張力降低手足徐動及嘔吐症狀應考慮此病。
(6) Alpers病(家族性原發性進行性灰質萎縮症):
(7) Menke病(捲毛型灰質營養不良):
(8) LHON綜合徵(Leber遺傳性視神經病):
(9) NARP綜合徵(視網膜色素變性共濟失調性周圍神經病):
(10) wolfram綜合徵,主要表現為隱性遺傳10歲起病,視神經萎縮,耳聾和早期發病的糖尿病,成年失明;
(11) MNGIE綜合徵(線粒體周圍神經病並胃腸型腦病)。
線粒體病目前無特效治療方法。可給予營養和支持治療,延緩疾病的發展。
相關詞條
-
線粒體腦肌病
線粒體肌病(mitochondrial myopathy)是指因遺傳基因的缺陷導致線粒體的結構和功能異常,導致細胞呼吸鏈及能量代謝障礙的一組多系統疾病。...
發病原因 症狀表現 檢查方法 治療方法 -
線粒體病
線粒體病(mitochondrial disorders)是遺傳缺損引起線粒體代謝酶缺陷,致使ATP合成障礙、能量來源不足導致的一組異質性病變。線粒體是...
線粒體簡介 研究歷史 疾病概述 分類 病理生理 -
KSS型線粒體腦病
表現為三聯征:20歲前起病,CPEO、視網膜色素變性。 北京協和醫院:《兒科診療常規》 北京協和醫院:《兒科診療常規》
別名 概述 診斷 參考文獻 -
線粒體
線粒體(mitochondrion)是細胞中製造能量的結構,科學界也給線粒體起了一個別名叫做“power house”,即細胞的發電廠。一個細胞內含有線...
概述 形態與分布 超微結構 歷史 半自主性及內共生學說 -
腦豬囊尾蚴病
腦豬囊尾蚴病系豬囊尾蚴寄生於腦內引起的一種疾病。以東北、華北地區多見,西北地區及雲南省次之,長江以南少見。經由多種途徑進入胃的絛蟲卵,在十二指腸中孵化成...
症狀體徵 疾病病因 病理生理 診斷檢查 鑑別診斷 -
新生兒膽紅素腦病
新生兒膽紅素腦病,游離膽紅素通過血腦屏障,沉積於基底神經核、丘腦、丘腦下核、頂核、腦室核、尾狀核、以及小腦、延腦、大腦皮質及脊髓等部位,抑制腦組織對氧的...
病因 機制 症狀 檢查 治療 -
線粒體神經胃腸型腦肌病
線粒體神經胃腸型腦肌病( Mitochondrial Neurogastrointestinal Encephalopathy Disease,MNGI...
歷史 發病機制 臨床表現 診斷 治療 -
線粒體肌病
線粒體肌病,系由線粒體代謝過程中某些酶缺乏所引起的一組遺傳性疾病。肌肉病理的共同特點為破紅肌纖維(raggedredfibers,RRF)。臨床表現因酶...
概述 最主要的綜合徵 治療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