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寬腸丸
寬腸丸主要由枳殼(炒微黃,用清油浸透1宿,焙乾)5線,麻仁(去殼)2錢半,木通(去皮、節)2錢半,大黃(半生半炮)2錢半,檳榔2錢半,大腹皮(洗淨,培乾...
行滯消積 瀉火祛瘀 治小便赤澀 處方來源 相關詞條 -
生犀丸
出自《聖濟總錄》,以犀角為主藥,以解散風熱,清目為主,或清心肺,利咽喉,或消毒,化結聚,或耳中策策疼痛,或馬喉痹,或目赤腫痛隱澀,眵淚生瘡,或去痰,清目...
《博濟》卷五 《聖濟總錄》卷一一五 《幼科類萃》卷六 《聖濟總錄》卷一二二 -
骨碎補丸
骨碎補丸為多年生草本,高20~40cm。葉二型,營養葉枯黃色,革質, 骨碎補卵圓形,羽狀淺裂,下面有短毛,無柄,用於腎虛耳鳴、久瀉等症。還可用於骨折損傷...
主要成分 類似方劑 消痛 治腳膝緩弱 處方來源 -
沉香煎丸
沉香煎丸是傳統中醫藥方劑,在《普濟方》等多部醫學書籍中具有記載,用於溫經理氣。主治婦人雜病。
《普濟方》卷三二七 《聖濟總錄》卷四十一 《聖濟總錄》卷七 《傳家秘寶》 -
吃力伽丸
吃力伽丸,主要成為為吃力伽、光明砂及麝香等,有中風、中氣,猝然昏倒.不省人事。牙關緊急,或中寒氣閉,心腹猝痛,甚則昏厥;或痰壅氣閉,突然昏迷,以及時疫霍...
方劑名稱 方劑別名 藥物組成 處方來源 方劑主治 -
鹿胎丸
鹿胎丸,中醫方劑名。出自《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北京方)。具有理血溫經之功效。主治經血不調,少腹冷痛,肢體酸軟。
組成 用法用量 功用 主治 使用注意 -
皮痹病
皮痹病,中醫病名。是指以皮膚浮腫,繼之皮膚變硬、萎縮為主要症狀的一種病證,是五體痹之。皮痹臨床上除有皮膚損害的表現外,還常伴有肌肉、關節及臟腑功能失調的...
名詞解釋 與西醫病名的關係 病因 病機 診查要點 -
推車丸
推車丸 (《古今醫鑒》卷六引毛惟中方。 《古今醫鑒》卷六引毛惟中方。
同名方劑匯總 參考資料 -
骨刺止痛丸
骨刺止痛丸用於祛風止痛。用於骨質增生,風濕性關節炎,風濕痛。
方義分析 藥理研究 毒性試驗 臨床表現 臨床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