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信息素養是一種基本能力 信息素養是一種對信息社會的適應能力。美國教育技術CEO論壇2001年第4季度報告提出21世紀的能力素質,包括基本學習技能(指讀、寫、算)、信息素養、創新思維能力、人際交往與合作精神、實踐能力。信息素養是其中一個方面,它涉及信息的意識、信息的能力和信息的套用。
信息素養是一種綜合能力 信息素養涉及各方面的知識,是一個特殊的、涵蓋面很寬的能力,它包含人文的、技術的、經濟的、法律的諸多因素,和許多學科有著緊密的聯繫。信息技術支持信息素養,通曉信息技術強調對技術的理解、認識和使用技能。而信息素養的重點是內容、傳播、分析,包括信息檢索以及評價,涉及更寬的方面。它是一種了解、蒐集、評估和利用信息的知識結構,既需要通過熟練的信息技術,也需要通過完善的調查方法、通過鑑別和推理來完成。信息素養是一種信息能力,信息技術是它的一種工具。
由來
信息素養概念的醞釀始於美國圖書檢索技能的演變。1974年,美國信息產業協會主席Pau.lZurkowski率先提出了信息素養這一全新概念,並解釋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問題得到解答的技能。信息素養概念一經提出,便得到廣泛傳播和使用。世界各國的研究機構紛紛圍繞如何提高信息素養展開了廣泛的探索和深入的研究,對信息素養概念的界定、內涵和評價標準等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見解。
1987年信息學家PatrieiaBreivik將信息素養概括為一種“了解提供信息的系統並能鑑別信息價值、選擇獲取信息的最佳渠道、掌握獲取和存儲信息的基本技能”。
1989年美國圖書館協會(ALA)下設的“信息素養總統委員會”在其年度報告中對信息素養的含義進行了重新概括:“要成為一個有信息素養的人,就必須能夠確定何時需要信息並且能夠有效地查尋、評價和使用所需要的信息”。
1992年,Doyle在5信息素養全美論壇的終結報告6中將信息素養定義為:一個具有信息素養的人,他能夠認識到精確的和完整的信息是做出合理決策的基礎,確定對信息的需求,形成基於信息需求的問題,確定潛在的信息源,制定成功的檢索方案,從包括基於計算機和其他信息源獲取信息、評價信息、組織信息於實際的套用,將新信息與原有的知識體系進行融合以及在批判性思考和問題解決的過程中使用信息。
內容
信息素養包含了技術和人文兩個層面的意義:從技術層面來講,信息素養反映的是人們利用信息的意識和能力;從人文層面來講,信息素養也反映了人們面對信息的心理狀態,或說面對信息的修養。具體而言,信息素養應包含以下五個方面的內容:
1、熱愛生活,有獲取新信息的意願,能夠主動地從生活實踐中不斷地查找、探究新信息。
2、具有基本的科學和文化常識,能夠較為自如地對獲得的信息進行辨別和分析,正確地加以評估。
3、可靈活地支配信息,較好地掌握選擇信息、拒絕信息的技能。
4、能夠有效地利用信息,表達個人的思想和觀念,並樂意與他人分享不同的見解或資訊。
5、無論面對何種情境,能夠充滿自信地運用各類信息解決問題,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進取精神。
美國提出的“信息素養”概念則包括三個層面:文化層面(知識方面);信息意識(意識方面);信息技能(技術方面)。經過一段時期之後,正式定義為:“要成為一個有信息素養的人,他必須能夠確定何時需要信息,並已具有檢索、評價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
而在《信息素養全美論壇的終結報告》中,再次對信息素養的概念作了詳盡表述:“一個有信息素養的人,他能夠認識到精確和完整的信息是做出合理決策的基礎;能夠確定信息需求,形成基於信息需求的問題,確定潛在的信息源,制定成功的檢索方案,以包括基於計算機的和其他的信息源獲取信息,評價信息、組織信息用於實際的套用,將新信息與原有的知識體系進行融合以及在批判思考和問題解決的過程中使用信息。”
特徵
信息技術的發展已使經濟非物質化,世界經濟正轉向信息化非物質化時代,正加速向信息化邁進,人類已自然進入資訊時代。21世紀是高科技時代、航天時代、基因生物工程時代、納米時代、經濟全球化時代等等,但不管怎么稱呼,21世紀的一切事業、工程都離不開信息,從這個意義來說,稱21世紀是資訊時代更為確切。
在信息社會中,物質世界正在隱退到信息世界的背後,各類信息組成人類的基本生存環境,影響著芸芸眾生的日常生活方式,因而構成了人們日常經驗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信息素養在不同層次的人們身上體現的側重面不一樣,但概括起來,它主要具有五大特徵:1、捕捉信息的敏銳性,2、篩選信息的果斷性,3、評估信息的準確性,4、交流信息的自如性和套用信息的獨創性。
標準
1998年,美國圖書館協會和教育傳播協會制定了學生學習的九大信息素養標準,概括了信息素養的具體內容。
標準一:具有信息素養的學生能夠有效地和高效地獲取信息。
標準二:具有信息素養的學生能夠熟練地和批判地評價信息。
標準三:具有信息素養的學生能夠有精確地、創造性地使用信息。
標準四:作為一個獨立學習者的學生具有信息素養,並能探求與個人興趣有關的信息。
標準五:作為一個獨立學習者的學生具有信息素養,並能欣賞作品和其他對信息進行創造性表達的內容。
標準六:作為一個獨立學習者的學生具有信息素養,並能力爭在信息查詢和知識創新中做得最好。
標準七:對學習社區和社會有積極貢獻的學生具有信息素養,並能認識信息對民主化社會的重要性。
標準八:對學習社區和社會有積極貢獻的學生具有信息素養,並能實行與信息和信息技術相關的符合倫理道德的行為。
標準九:對學習社區和社會有積極貢獻的學生具有信息素養,並能積極參與小組的活動探求和創建信息。
內涵
信息文化常識
信息系統是由硬體、軟體與人三個要素組成的一個整體,三個要素之間必須十分協調地工作,才能充分發揮信息系統的效能,達到預期目標。
信息硬體分類
硬體是對信息系統的所有物理的實際設施的通稱,包括信息存儲設備,信息傳輸設備,信息輸入、輸出設備以及信息處理設備等幾類。
1、信息存儲設備。信息在傳播之前需要存儲起來,如用於存放聲音與圖像信息的錄像錄音設備、用於存放程式與數據的計算機記憶體外存都是信息存儲設備。按照信息的組織方式的不同,信息存儲設備可以分內部存儲設備。按照信息的組織方式的不同,信息存儲設備可以分為內部存儲器、順序存儲設備、隨機存儲設備。信息輸入、輸出設備。輸入設備包括字元輸入設備、位置輸入設備、圖像圖形信息輸入設備、聲音信息輸入設備、各種感測器。輸出設備包括視覺輸出設備。
2、信息處理設備。功能最為全面與強大的是計算機。信息傳輸設備,網路成了人們社會生活中的重要信息傳輸設備。軟體是信息技術系統中用於控制和指示硬體如何進行信息採集、信息處理、信息存儲、信息傳播與信息產生等工作內容的部分。作業系統,指用於管理計算機系統的各種資源的系統軟體。工具軟體,包括維護工具和通用工具。軟體開發工具,如各種程式語言、媒體管理工具、信息瀏覽工具。
信息套用軟體
套用軟體,指各種專門用來從事不同工作的信息系統軟體。人是信息系統中最重要的因素,信息系統的協調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作為信息素養的重要部分,信息知識是不可或缺的內容。作為一個有信息素養的人,應了解:信息技術的基本常識(各種術語、各種技術、信息技術的特點、信息技術的發展歷史與趨勢等);信息系統的工作原理(數位化原理、程式、算法與數據、信息傳播原理);信息系統的結構與各個組成部分(硬體、軟體、系統);信息技術的作用與影響(使用信息技術的利弊、局限性等);與信息技術有關的法律與道德常識。
要求
一、信息意識與情感
要具備信息素養,無疑要涉及到學會運用信息技術。但不一定非得精通信息技術。況且,隨著高科技的發展,信息技術正朝向成為大眾的夥伴發展,操作也越來越簡單,為人們提供各種及時可靠的信息便利。因此,現代人的信息素養的高低,首先要決定於其信息意識和情感。信息意識與情感主要包括:積極面對信息技術的挑戰,不畏懼信息技術;以積極地態度學習操作各種信息工具;了解信息源並經常使用信息工具;能迅速而敏銳地捕捉各種信息,並樂於把信息技術作為基本的工作手段;相信信息技術的價值與作用,了解信息技術的局限及負面效應從而正確對待各種信息;認同與遵守信息交往中的各種道德規範和約定。
二、信息技能
根據教育信息專家的建議,現代社會中的師生應該具備六大信息技能:
確定信息任務——確切地判斷問題所在,並確定與問題相關的具體信息。
決定信息策略——在可能需要的信息範圍內決定哪些是有用的信息資源。
檢索信息策略——開始實施查詢策略。這一部分技能包括:使用信息獲取工具,組織安排信息材料和課本內容的各個部分,以及決定搜尋網上資源的策略。
選擇利用信息——在查獲信息後,能夠通過聽、看、讀等行為與信息發生相互作用,以決定哪些信息有助於問題解決,並能夠摘錄所需要的記錄。拷貝和引用信息。
綜合信息——指把信息重新組合和打包成不同形式以滿足不同的任務需求。綜合可以很簡單,也可以很複雜。
評價信息——是指通過回答問題確定實施信息問題解決過程的效果和效率。在評價效率方面還需要考慮花費在價值活動上的時間,以及對完成任務所需時間的估計是否正確等。
培養
信息技術教育包括兩個層面,一是信息技術教育課程,二是信息技術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整合。
今天,提高青少年的信息素養已經成為滲透素質教育的核心要素。這就要對教師提出新的要求,即在開設信息技術課程的同時,要積極努力地探索信息技術與其他課程整合的思路與方法,在課堂上套用現代信息技術,把信息技術教育課程真正融入到其他課程中去,通過學校教育渠道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為此,教師應做到以下一些方面。
努力將信息素養的培養融入有機聯繫著的教材、認知工具、網路以及各種學習與教學資源的開發之中。通過信息的多樣化呈現形式以形成學生對信息的需求,培養學生查找、評估、有效利用、傳達和創造具有各種表征形式息信的能力,並由此擴展學生對信息本質的認識。
堅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不要過分注重學科知識的學習,而應關心如何引導學生套用信息技術工具來解決問題,特別是通過把信息技術的學習與學科教學相結合,讓學生把技術作為獲取知識和加工信息、為解決問題而服務的工具。同時,教師還要關心學生的情感發展,不能因為信息技術的介入而忽略了與學生的直接對話和溝通。
在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同時,還要注意發展學生與信息素養密切相關的“媒體素養”、“計算機素養”、“視覺素養”、“藝術素養”以及“數字素養”,以期全面提高學生適應資訊時代需要的綜合素質。
信息素養教育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因此,在信息技術課程中,必須是在基於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的環境中,學生自主探究、主動學習,教師成為課程的設計者和學生學習的指導者,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可以利用網路和多媒體技術,構建信息豐富的、反思性的、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協作學習和研究性學習的學習環境與工具,開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策略,允許學生進行自由探索,極大地促進他們的批判性、創造性思維的養成和發展。
在我國,針對國內教育的實際情況,學生的信息素養培養主要針對以下五個方面的內容。
(1)熱愛生活,有獲取新信息的意願,能夠主動地從生活實踐中不斷地查找、探究新信息。
(2)具有基本的科學和文化常識,能夠較為自如地對獲得的信息進行辨別和分析,正確地加以評估。
(3)可靈活地支配信息,較好地掌握選擇信息、拒絕信息的技能。
(4)能夠有效地利用信息、表達個人的思想和觀念,並樂意與他人分享不同的見解或信息。
(5)無論面對何種情境,能夠充滿自信地運用各類信息解決問題,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進取精神。
表現
信息素養主要表現為以下8個方面的能力:
運用信息工具
能熟練使用各種信息工具,特別是網路傳播工具。
獲取信息
能根據自己的學習目標有效地收集各種學習資料與信息,能熟練地運用閱讀、訪問、討論、參觀、實驗、檢索等獲取信息的方法。
處理信息
能對收集的信息進行歸納、分類、存儲記憶、鑑別、遴選、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和表達等。
生成信息
在信息收集的基礎上,能準確地概述、綜合、履行和表達所需要的信息,使之簡潔明了,通俗流暢並且富有個性特色。
創造信息
在多種收集信息的互動作用的基礎上,迸發創造思維的火花,產生新信息的生長點,從而創造新信息,達到收集信息的終極目的。
發揮信息的效益
善於運用接受的信息解決問題,讓信息發揮最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信息協作
使信息和信息工具作為跨越時空的、“零距離”的交往和合作中介,使之成為延伸自己的高效手段,同外界建立多種和諧的合作關係。
信息免疫
浩瀚的信息資源往往良莠不齊,需要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甄別能力以及自控、自律和自我調節能力,能自覺抵禦和消除垃圾信息及有害信息的干擾和侵蝕,並且完善合乎時代的信息倫理素養。
比較
.智慧財產權與信息
先了解智慧財產權與信息的關係。
首先,智慧財產權本身也是信息的一部分。智慧財產權是智力成果權,是一種無形財產權,它不象有形財產權一樣看得見、摸得著,它必須依託某種介質以信息的形式反映出來,人們正是通過了解這些信息,才了解智慧財產權。例如,世界上最新的發明創造,90%以上是通過專利說明書傳播的,利用專利信息能縮短60%的研究開發時間,節約40%研究開發經費。而且專利信息不等同於普通技術情報,它還包含法律和商業信息,這就從根本上為技術創新資源通過市場合理配置提供了基礎。其他智慧財產權如著作權、商標權等同樣必須以信息的形式才為人們所認知。因此,在當今社會信息量巨大,且混雜無序、參差不齊的情況下,智慧財產權信息構成了信息資源中最具價值、最核心的部分,成為推動知識經濟與信息社會深入發展的中堅力量。
其次,智慧財產權作為法律制度對社會信息化發揮了重要作用。①智慧財產權制度是知識和信息創新的動力機制。社會信息化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知識和信息創新,而知識、信息的創新必須有一個內在動力機制和保護智力成果,維護公平競爭的外部環境。
智慧財產權制度正是這樣一種機制,在激勵人們進行信息產品生產和創新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成為社會信息化的有效動力機制。②智慧財產權制度是信息市場運行的基礎機制。信息市場是實現信息資源合理配置、促進信息產業發展和推進社會信息化的基本途徑。而智慧財產權制度則是信息市場有效運行的基礎調節機制。③智慧財產權制度可以增強全民信息意識。智慧財產權制度使人們深刻認識到信息就是財富,從而逐漸在整個社會樹立起信息創造價值的新觀念,不斷增強全民的信息意識。智慧財產權以法律為準繩保護信息權利人,從某種意義上強調人們自身的信息素養,促進了信息道德的建立,逐步使人們做到“自控”,不斷增強全民信息道德意識,從而推動社會信息化進程。
2.信息素養與智慧財產權素養熟更重要
綜上所述,信息素養中信息道德包含了智慧財產權內容,智慧財產權制度反過來增強人們信息意識,促進信息道德的建立;智慧財產權本身作為信息資源中最具價值的部分,是推動知識經濟和信息化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而智慧財產權制度又是知識經濟和信息化社會有效的動力和保障機制。在這交錯複雜的關係中,我們不難看出,智慧財產權始終是信息社會的核心部分,由此推斷出智慧財產權素養必然是信息素養的核心。
上個世紀80年代,大部分國人不知電腦為何物。90年代,不知網際網路有何用處,當政府斥巨資建信息高速公路時,遭到包括許多院士在內的國內各階層的強烈反對。也難怪,中國剛剛從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過渡,又一下躍步到信息社會,國人如何能接受呢?因此,在20世紀末,提高國人的信息素養尤其是信息能力素養成為最為緊迫的任務。在國家的大力提倡和社會各界的廣泛努力下,國人信息能力素養有了極大提高,截至2007年3月,我國網際網路上網人數達到1.44億,我國已成為全球信息通信業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時光才過去十多年,但今日中國的信息化程度卻是當初的人們無法想像到的。但隨之也帶來不良信息泛濫成災、網路侵權犯罪頻頻發生等一系列消極後果。據信息產業部的統計,我國電腦病毒的感染率高達55%以上。垃圾電子郵件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這時人們才充分意識到加強信息道德素養尤其是智慧財產權素養的重要性。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加速發展,以經濟與科技為代表的綜合國力競爭尤其是智慧財產權競爭成為國家間競爭的焦點,特別是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後,西方國家與我國的貿易摩擦加劇,智慧財產權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智慧財產權作為知識經濟和信息化社會核心的經濟成長點,成為一個國家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標誌,已被賦予更深刻的社會內涵。可以說,沒有智慧財產權的國家,不可能成為創新型國家,也不可能建設高度發達的信息化社會。因此,在信息化社會,智慧財產權素養是信息素養的核心,是信息素養的最高層次。
信息素養的重要性這裡不多作贅述了,近十幾年來,我國學術界發表了大量文章,僅1995-2004年公開發表研究信息素養的文章就達1200多篇。黨中央、國務院也對青少年信息素養教育給予高度重視,1999年6月13日,作出5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6指出:“知識經濟已見端倪,國力競爭日趨激烈”,要“重視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十幾年來社會各界的宣傳和努力,已經使信息素養教育的觀念深入人心。
然而,對於智慧財產權素養,長期以來似乎被國人所淡忘。中國人忽視智慧財產權的歷史太長了,許多慘痛的教訓對我們太深刻了。如火箭中的分區燃燒技術,我國早在60年代初期就已解決,由於中國當時沒有專利制度,不可能申請專利,也沒有向國外申請專利,雖然日本掌握這一技術要比我們晚得多,但他們將這種技術運用於發動機製造,並申請專利,形成了自己的智慧財產權。當我國的汽車工業還在蹣跚起步之時,日本已成為世界名副其實的汽車製造大國。著名科學家袁隆平的雜交水稻技術在70年代就已轟動世界,由於沒有申請專利,當年袁隆平發明的50項雜交水稻技術全部在文獻中公開,導致世界第一的發明技術產生以下後果:一是無法排他性地使用雜交水稻技術;二是難以獨享雜交水稻技術產業化帶來的收益,使得中國農業喪失一次獨享雜交水稻技術而獲得飛躍發展的機會。
即使進入世紀之交,中國人對智慧財產權素養的認識也遠未達到信息素養應具有的高度。據教育部調查,我國有72.3%的高校未設立專門的智慧財產權教學機構,72.7%的高校既未設定智慧財產權教學必修課,也未設定其選修課。我國每年產生3萬多項科技成果,只有10%左右申請了專利保護,其餘絕大部分成果以發表論文、成果鑑定、學術討論的形式公之於眾,慷慨地讓全世界共享。國家商標局公布的390多個“國家馳名商標”,在國外都不同程度地被人搶注。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儘管是多方面的,但國人智慧財產權素養缺乏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信息素養的國內外認識
自1974年保羅•澤考斯基首次提出細心素養這一概念開始,世界各國對信息素養的研究就從來沒有停止過,產生了眾多的信息素養的定義和成分解說。
1、國外認識
1974年保羅•澤考斯基的定義,“具有信息素養的人,是指那些在如何將信息資源套用到工作中這一方面得到良好訓練的人。有信息素養的人已經習得了使用各種信息工具和主要信息來源的技術和能力,以形成信息解決方案來解決問題。”
1989年美國圖書館協會下屬的“信息素養總統委員會”在其研究的總結報告中給信息素養下的定義:“要成為一個有信息素養的人,他必須能夠確定何時需要信息,並且他具有檢索、評價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從根本意義上說,具有信息素養的人是那些知道如何進行學習的人。他們知道如何進行學習,是因為他們知道知識是如何組織的,如何去尋找信息,並如何去利用信息。他們能為終生學習做好準備,因為他們總能找到為做出決策所需的信息。”
2、國內認識
李克東提出信息素養應當包括三個最基本的要點:(1)信息技術的套用能力;(2)對信息內容的批判與理解能力;(3)能夠運用信息並具有融入信息社會的態度和能力。
也有人將信息素養描述為八方面的能力:運用信息工具、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生成信息、創造信息、發揮信息的效益、信息協作、信息免疫。
參考文獻:
[1]、李克東.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目標和方法.中國小信息技術教育,2002(4)
[2]、鍾志賢.信息素養:培養你八大能力.中國教育報,200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