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市第一高級中學

孝感市第一高級中學

孝感一中創建於1900年,是湖北首批重點高中,孝感市示範學校.學子遍布海內外,桃李滿天下。校友中有共和國將軍,有國家、省、部、廳級幹部,有知名學校的校長、博導、教授,有著名詩人、畫家和現代企業家,還有不少學子在歐美幾十個國家深造。2000年舉行了百年校慶暨新校遷建落成典禮,王光英、王文元等國家領導人和清華、北大等知名學校校長為學校題詞祝賀。

基本信息

概況

紅樓映日催桃李,綠柳拂水展新顏。坐落於孝感城東107國道旁的孝感一中,是一個人文、科技、生態為一體的多功能校園。學校占地240多畝,分為教學區、科技區、辦公區、運動區、公寓區、綠化區,建築面積8.4萬平方米;布局合理,建築設計獨具特色,多網合一的校園網計算機教室、10萬冊的數字圖書室多媒體教室數字語言室學術報告廳多功能階梯教室機器人工作室等給校園增添了濃厚的現代化氣息,可以快捷、廣泛、直觀地獲取教育信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理、化、生實驗室,能完成高中新教材和聯考所要求的所有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學校圖書館按時向學生開放,教師學習環境幽雅,學生公寓住宿條件好;運動場文學社藝術館等為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和必備條件。學校綠化面積達4.8萬平方米,綠化率90%以上。建設有桂園、月季園、竹園、樟樹園和模紋花壇等景點。花木品種達40餘種,植樹2.5萬餘株,還有20多處天然景觀石休閒場地。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俊才薈萃。現有教職工251人專任教師203人,其中特級教師7人,中學高級教師78人,中學一級教師88人;全國優秀教師4人,湖北省優秀教師5人,湖北骨幹教師3人,孝感市學科帶頭人21人,孝感市名師1人。

孝感市第一高級中學孝感市第一高級中學

學校在開展教學實踐和教研活動中,培養了一大批教改積極分子和教壇精英。近三年學校教師在省級以上教科研究活動中,獲國家一等獎3人,國家二等獎1人,省一等獎5人,還有18人被評為省市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2004年聯考中,我校一本上線363人,二本以上766人,三本以上1430人,聯考前三批過線人數都居孝感城區高中之首,且有劉小鼎,程爭兩位同學分別被保送到清華大學,南開大學深造。2006年聯考再創新高,各批次上線人數在孝感名列前茅。2007年聯考又取得了優異的成績,黃維同學榮獲孝感市聯考文科狀元。

回顧過去,孝感一中創造了驕人的成績;展望未來,一中人是信心百倍,將繼續朝著“社會滿意、省內著名、全國知名”的目標奮力拚搏。

歷史沿革

孝感市第一高級中學是一座百年名校。早在清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孝感市第一高級中學的前身——孝感縣立高等國小堂,就在原科舉考棚的基礎上創辦起來了。抗戰前期升為縣立初級中學,抗戰勝利後更名為縣立初級第一中學,1958年易名為孝感縣第二中學。1978年,我國恢復聯考制度,學校被確定為湖北省首批重點高中,並正式升格為孝感市第一高級中學。

孝感市第一高級中學孝感市第一高級中學

百年滄桑,宏基萬代。孝感一中早已成為學子遍布海內外、桃李滿天下的人才搖籃。他們中有共和國的將軍,有國家、省、部廳級幹部,有知名學校的校長、博士教授,有著名詩人、畫家和現代企業家,還有不少學子在幾十個歐美國家深造。

2000年金秋十月,孝感一中新校園落成,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王光英為學校題寫校名,王文元、孫孚凌等老領導以及北大、武大等一流大學校長為學校題詞。孝感一中從此走上新的發展之路。孝感一中是湖北省首批重點高中。

領導班子

孝感市第一高級中學團結、實幹、創新、廉潔的領導班子
孝感市第一高級中學鮑福成---黨總支書記、校長

鮑福成

男,1957年3月出生,1976年3月參加工作,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學歷。現任孝南區教育局副局長、孝感一中黨總支書記、校長,中學高級語文教師、湖北省優秀校長,孝感市人大代表,曾多次在國家、省級報刊上發表教育論文多篇並獲獎。

孝感市第一高級中學羅國彬---黨總支副書記

羅國彬

男,1959年10月出生,中共黨員。自1981年元月在孝感一中工作以來,先後擔任教研組長、年級主任、副校長、黨總支副書記等職。先後被評為湖北省教育科學教研空100佳個人、孝感市高中骨幹教師、孝感市學科帶頭人、孝感市孝南區第二屆技術拔尖人才,中學高級數學教師,湖北省特級教師,孝感市孝南區第四屆人大代表。在《數學通訊》等全國核心期刊雜誌、省級學術會議上發表、交流論文十餘篇,正式出版《高中數學學科指導和能力滲透》(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等專著20餘部。在《中國教育報》等刊物上發表教育管理論文十餘篇,其中《學校能為教師發展做點啥?》等多篇獲報刊徵文獎。

孝感市第一高級中學付世俊---副校長

付世俊

男,1964年6月出生,中共黨員,1985年7月參加工作,中學高級政治教師。先後擔任學校政教處副主任、主任、副校長等職務。榮獲孝南區首批骨幹教師、區德育先進工作者、區優秀共產黨員、孝感市學科帶頭人、市優秀教師、湖北省骨幹教師、湖北省教育系統教書育人先進個人、湖北省特級教師等榮譽稱號。在《中學生時事政治報》《中學政治教學參考》《班主任之友》等報刊上發表多篇論文。

孝感市第一高級中學張勝華---校長助理,教導處主任

張勝華

男,1965年10月出生,1988年華中師範大學物理系畢業,現任校長助理,教導處主任,1993年獲湖北省中學物理優質課比賽一等獎,2000年被評為孝南區首屆“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孝感市學科帶頭人,2003年被評為湖北省中學物理優秀教師,2004年被評為“孝感十佳名師”。

師資力量

孝感市第一高級中學教師團隊

孝感市第一高級中學敬業、奉獻、創新、拼博的教師團隊

教學設施

孝感一中坐落在槐蔭大道東段,交通十分便利。校園占地200餘畝,分為教學區、科技區、辦公區、生活區、運動區、學校布局合理,建築風格獨特。學校學生食堂和宿舍在2002年被市教育局評為全市“標準化食堂”“ 標準化宿舍”。校園綠樹成蔭,綠草如茵,各種花卉四季常艷,學校被評為市級園林式學校。這為學生學習、實驗、生活、運動提供了一流的物質條件。

孝感市第一高級中學孝感市第一高級中學學子

孝感一中現有教職工298人,專職教師238人,其中特級教師7人,中學高級教師78人,中學一級教師88 人。學校有全國優秀教師3人,湖北省優秀教師5人,湖北省骨幹教師12人,孝感市學科帶頭人21人,孝南區專業技術拔尖人才5人。孝感一中領導一班人銳意進取、改革創新,學校不斷最佳化辦學模式,以德治校、嚴謹治學,始終走“教科研強校”之路。自1996年以來,學校教師有35人次在市級以上優質課競賽活動中獲獎,其中國家二等獎3人次,省一等獎5人次,省二等獎6人次。教師在省部級以上刊物上發表論文169篇,有16項科研成果獲省級以上獎勵。 近年來,孝感市一中向高校輸送了大批優秀人才,聯考成績穩步向前發展,學科競賽成績斐然,課題研究方興未艾,教科研管理不斷進步,水平不斷提高。1999年12月被確定為湖北省首批“教改試驗學校”,2001年被市教育局評為“九五期間教科研先進單位”。

校園建設

孝感市第一高級中學孝感市第一高級中學領導

為了適應新的形勢需要,孝感一中努力實施素質教育。教育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創新,培養學生自尊、自律、自信、自強。充分發揮共青團、學生會等群團組織作用,開展各類教育活動和社團活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學生文藝隊、演講團、辯論社、書畫社、文學社等活動豐富多彩。學生幹校、業餘團校、業餘黨校培養了一批批優秀學乾、團乾;校史、校友、德育、書畫、成果等系列展室形成了校中的德育基地。孝感一中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教育服務理念,為激勵學生勤奮學習,幫助學生完成學業,努力成才,多途徑爭取了不少校友、企業集團和海外人士在學校設立各類獎學、助學基金,同時學校每學期為貧困學生減免學費,每學年為高三優秀學生髮放獎學金,受到學生和社會的一致好評。

今天的孝感一中擁有一流的校園建設、一流的現代化教育教學設施和雄厚的師資;擁有與國際接軌的信息網、高標準的計算機房。今天的孝感一中,正步入全省五十強、全國千所示範學校行列,正朝著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方向闊步邁進!

發展規劃

孝感一中“十一五”發展規劃

孝感市第一高級中學孝感市第一高級中學

孝感一中歷史可追溯至1900年,是在清代“考棚”基礎上不斷發展壯大起來的,1978年成為湖北省首批重點高中。一百多年來,學校秉承“立德、敬業”校訓,走“求是、進取”之路,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堅持“以德治校、依法治校、教科研強校”的治校方略,勇於改革,不斷創新,成為一所“有文化底蘊、有個性特色、有品牌優勢”的優質高中。1998年被確定為湖北省第一批“教改試驗學校”,2002年被授予“湖北省教改名校”,2002年被授予“湖北省安全文明校園”,2004年通過孝感市“教學管理規範化學校”驗收,1997年至2004年多次被評為孝感市教科研先進學校。如今,學校進入又一個五年發展時期,這一時期必將是學校豐富內涵、提升層次的發展時期。為此,特制定學校2006—2010年(第十一個五年)發展規劃,以促進學校各項工作的全面協調持續發展。

一、學校總體發展目標

為推進學校的快速發展,學校繼續堅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學生的全面發展、終身發展打好基礎”的辦學思想;繼續堅持“三個面向,遵循教育規律,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培養高素質現代人”的辦學理念;堅持“以人為本,自主發展,求真務實,開放辦學,注重效益,提倡創新”的現代管理思想;堅持“會生存,會做人,會學習,會合作,會勞動”的學生培養目標;堅持造就“師德水平高尚,專業知識寬厚,工作能力全面”的教師發展目標,把學校建設成“管理規範高效率、設施先進高標準、教師教學高水平、學生學習高素質”的特色鮮明、品質優異、社會滿意的品牌學校。

學校的近期發展目標(2005?9—2008?8):凸現辦學特色,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成為政府認定、社會認可的湖北省、孝感市示範性高級中學。

學校的中期發展目標(2008?9—2010?8):辦學特色鮮明,基本確定素質教育運行機制,成為在省內有較大影響,在全國有一定知名度的優秀學校。

學校的遠期發展目標(2010?9—2012?8):建設成為湖北省一流,在全國有較大影響、教育水平高、特色鮮明的高級中學,成為教育思想現代化、辦學行為規範化、組織管理科學化的現代新型學校。

二、發展目標的內涵及可行性分析

(一)發展目標的內涵

1.辦學特色

學校從一所普通中學成為1978年湖北省首批重點中學,學校一貫重視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益,重視發展全體學生的個性,致力於為社會培養優秀人才和傑出人才奠定基礎,經過多年的實踐和探索,已逐漸形成以下的辦學特色。

①學校致力於以培養學生的政治信念和社會責任感為核心,以活動教育為特色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學生黨建工作有所創新。

②學校致力於創造適合學生主動發展的教育,人文氛圍濃郁,理科教育、藝術教育、體育教育、信息科技教育初具特色。

③學校致力於可持續發展的學習型和學術型相統一的師資隊伍建設,老中青教師的經驗性、主導性和主動性聯動機制已經初步顯現。

2.特色鮮明的高級中學

孝感市第一高級中學孝感市第一高級中學

學校力求反映當代社會“信息化、國際化、現代化”發展趨勢和新時期文化發展對人才素質提出的挑戰和要求,始終把學生的健康成長、和諧發展作為一切工作的基本出發點和歸宿,把培養“德才兼備、文理融通、身心和諧、品行高雅”的學生作為學校的不懈追求,使之成為既有現代科學素養,又富有現代人文精神,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創造型人才。

為實現這一目標,學校能堅持積極探索素質教育運行機制,加快人才培養模式的革新和轉變,繼續深化德育工作改革,建設若干“思想有高度、革新有力度、效果有信度”的優質學校課程,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弘揚“勇於改革,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創建“文理融通、自主發展”的特色學校,使其鮮明的辦學特色在省內有較大影響,在全國有一定知名度。

3.現代新型學校

現代新型學校是具有現代辦學意識,同時又具有依法治校、依法執教基本理念的學校,學校充分尊重每一位師生員工的個性意識和創新精神,並為之創造條件,學校堅持以人為本、自主發展、開放辦學、注重效益、提倡創新的現代管理思想,形成師生員工都能在其中得到持續不斷發展的機制。

學校通過轉變教育觀念、規範辦學行為、加強科學管理、開展制度創新、最佳化學校人文環境等措施,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在創建現代化新型學校上作出表率。

(二)發展目標可行性分析

1.工作基礎

(1)黨政領導事業心強,教師勤奮努力,學生勤學上進,學校已初步形成了“團結、誠信、創新、弘毅”的領導管理作風,“博學、嚴謹、奉獻、育人”的教風,“文明、守紀、勤學、上進”的學風,學校傳統比較深厚,社會聲譽良好,在市內乃至省內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2)學校努力實踐“以學生髮展為本”等先進的教育理念,形成了“文理融通、自主發展”這一具有本校特色的辦學指導思想,並在德育、課程建設、學科教學改革、學校管理等領域內進行實踐和探索。

(3)學校是“湖北省教學改革實驗學校”的首批試點學校之一,在實踐中形成了“健全自我、適應社會、自主發展、和諧成長”的課程改革指導思想,學校教學管理規範有序,必修課教學質量比較超前,理科學科的教學改革已取得階段性成效。體育、藝術課的教學獨具特色,文科學科的教學改革開始起步。

(4)師資隊伍富有活力,學校擁有一支政治素質和師德水平比較超前,專業知識和教學能力比較過硬的師資隊伍,他們具有一定的改革意識和探索精神,有比較強的凝聚力,許多青年教師在全省、全國的優質課大賽中榮獲獎勵。

(5)學校在教育研究和師資培養方面,重視發展同高等院校和教育科研機構的良好合作關係。

(6)在學生培養方面,重視增進與學生家長的溝通和聯繫。

(7)學校的建設和發展一直受到市、區領導部門的大力關心支持,也一直獲得兄弟學校的幫助和協作。

2.研究基礎

孝感市第一高級中學孝感市第一高級中學

學校把“文理融通、自主發展”作為實現學校發展的目標,創建示範學校、特色學校的核心內容、理論基礎和辦學指導思想,具有一定的實踐和理論基礎。

(1)實踐基礎

以加強德育為立足點,開展社會實踐,培養現代人文精神。

多年來,學校堅持以現代人文精神的培養為重點,努力形成學校德育工作的特色。重視開展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學習,開辦中學生業餘黨校、團校及學生幹部培訓學校,組織青年志願者活動,加強日常社會實踐,組織軍訓活動、科技活動等。在活動中讓學生貼近生活,貼近社會,提高人文素養。注重“規範、自主、創新”的德育工作思路,注重學生在活動中的參與性、體驗性、實踐性,用學校和社會這兩個課堂提高學生人文素養,幫助學生拓展視野,提升人生品味,樹立遠大理想,增強社會責任。

以強化常規教學為突破口,開展教學實踐,培養時代創新精神。

近年來,學校逐步形成了“文理融通、自主發展”的教學改革思想,並進行了有效探索,積極開展創新教育的實踐,堅持教育教學的全面性、全體性、主體性、思想性、實踐性和創新性原則,提出“六改六突出”的教學改革思想,即改重教輕學,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改重知輕能,突出學生能力培養;改重共性輕個性,突出個性和創造力的發展;改重理輕情,突出課堂情感育人;改重結果輕過程,突出教法改進;改重教書輕育人,突出德育為首。構建有利於學生自主發展的選修課程系列,調整課時,增設研究性活動課程,特別是在推進課堂教學改革上作了大膽探索。如以語文、化學、物理、數學、政治學科為代表的“文理融通、自主發展”開放式自主學習探索及實踐,在全國、全省的教研活動中得到了充分肯定,在這一過程中形成了一批感悟教育,有志於教育創新的中青年教師隊伍。

(2)理論基礎

文理融通

“文理”與“文科”、“理科”相對應,“融通”是指知識的融會貫通。在中學,文科學科往往以文史哲為代表,如語文、歷史、政治、外語、人文地理等學科;理科則以數理化為標誌,如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

社會人文學科是學校實施人文教育的主陣地。人文教育通過文學、政治、道德、藝術、社會、歷史、地理等人文學科,引導學生認識社會,獲取人文知識,熱愛生活,珍惜生命,愉悅情調,涵養美德,對青少年學生的道德、情感、精神、文化等方面進行陶冶與教育,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傳承華夏美德,弘揚人文精神,健全學生的個性發展與人格完善。

自然科學學科是學校實施科學教育的主陣地。科學教育通過數學、物理、化學、信息技術等自然科學學科,幫助學生認識自然,學習科學知識,培養科學技能,獲得生活與發展的知識與技能,開發智力,增強理性,尊重事實,探求規律,發現真理,培養科學精神,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自主發展

“自主”體現在師生的教學行為上,同時更充分地反映在師生教學思想與行為的高度和諧。“發展”則是能力的多元取向和創新意識的逐步提升。學生的培養目標是具有較高人文素質的未來科技人才、社會科學人才和勞動建設人才。他們以豐富的文化底蘊、崇高的人文精神、和諧的自主發展見長,是具有個性得以充分張揚、情感得以廣泛激發、意志得以自主磨鍊、人格得以健全發展的一代新人,是具有一種對人生的積極態度和對未來充滿美好憧憬的、對社會高度負責的一支生力軍。

“自主發展”式的教育首先將注重的是人文精神的弘揚,而對人的尊重、理解和對學生個性的肯定,對學生的終生負責,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則是教育的基礎。師生之間建立起民主、平等、互愛的關係,學生就會親其師信其道,發揚教學民主,構建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喚醒主體意識,才能促進學生的發展。在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求知與主動創新等方面下功夫,學生自主發展的目標才得以實現。其次,注重非智力因素的挖掘,有益於真正實現師生之間的知識同步、思維共振、感情共鳴,師生間形成民主、自由、愉快、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任其自主學習、自主發展,是現代教學改革的出發點和歸宿。學校將自覺地著力營造文化氛圍,追求鮮明的文化內涵,以學生與教師的自主發展為本,開拓學校發展的新方向和新境界。

3.存在的主要問題

(1)教育觀念相對陳舊,教學方法比較單一,教學手段比較落後。

(2)師資隊伍不夠穩定,優秀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數量不足。

(3)領導、教師的教育教學理論修煉不夠深,在管理、研究上缺乏前瞻性和時代性。

(4)教育科研還處於實踐型、分散型和經驗型狀態。

三、學校發展目標的基本工程

(一)德育革新工程

1.指導思想

依照我國學校德育的政策法規,繼承德育工作優良傳統,創造性地確定德育工作目標、內容、形式、方法和途徑,按照以人為本、全員育人的思想,構建以學生髮展為本的主體性德育,不斷提高德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2.工作舉措

以“文理融通、自主發展”的辦學思想促進學生的人格完善和社會化,以提高德育實效性為目的,以德育活動為途徑,以德育課程化建設為重點,推進學校的德育工作的創新。

(1)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

貫徹落實《中國小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實施綱要》,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把弘揚和培育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樹立“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作為新形勢下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內容。充分利用重大節日、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紀念日,開展以繼承革命傳統和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系列教育活動,著重落實好“四個一”活動,即每周開展一次班級主題教育活動;每周舉行一次升降國旗儀式;每學期組織一次參觀或社會實踐活動;每學期組織一次以上全校性主題教育活動。

(2)加強德育目標研究,建立德育規章制度。

結合新課改下的德育工作新要求,從學校和學生實際出發,開發和建設德育課程,加強德育活動課程的建設,注重學科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發揮科任教師的人格魅力作用。加強對德育目標的研究,構建系列化的德育內容,拓寬德育實施的途徑和領域,開發德育評價方法和手段,體現在“四個整合”上,即將班主任工作與科任教師“教書育人”整合起來,將德育課程與其它課程整合起來,將學校文化建設與班級文化建設整合起來,將學校德育與社會大教育整合起來。

(3)豐富德育工作內涵,拓展德育工作體系。

通過學校開辦的業餘黨校、業餘團校及學生幹部培訓學校,進一步豐富與拓展以“養成教育、實踐教育、心理教育”為主要內容的德育體系。發揮團委、學生會的作用,開展與當今社會發展相適應、與社會意識相協調、與社會美德相承接的主題班團活動,構建學生“品質內化、行為自律、發展自主”的德育工作模式,培養學生明辨善惡、理解道德衝突、關心他人和具備正確行為的意志,學會善待自己和他人,發展作出負責的道德決策並付諸實施所需要的知識、技能、理解能力、品質和心態,激活學生的內驅力和道德情感,促使學生人格自我發展、自我完善境界的形成。

(4)最佳化學校人文環境,促進校園文化建設。

把美藝、人文和科學教育的素質作為學生基本政治觀點確立、道德品質形成和道德實踐能力發展所必備的文化素養,形成良好的人際心理環境,健全組織制度環境,營造濃厚的教書育人環境,拓展健康向上的藝術探究環境,重視物質設施的人文意蘊。

(5)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注重德育發展性評價。

繼續完善學校班主任管理制度,充分發揮班主任在學校德育工作中的骨幹作用,建立德育工作管理和評價制度,改革班集體評價、班主任評價和科任教師評價辦法,克服標準化定量評價的缺陷。改革學生品德評價,注重學生的自我品德評價,注重對學生品德的發展性評價,堅持開展德育工作論壇和班主任工作經驗交流,不斷提高德育工作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探究具有學校特色的開放性結果評價和過程性目標評價的方法和措施。

(6)開發德育教育課程,落實校本德育培訓。

加強德育教材和課程開發的建設。從2006年9月起,開設心理健康教育的選修課、活動課和新聞課,對學生提供學習方法輔導、心理輔導、人際關係輔導、新生適應性輔導、法制教育輔導等服務。加強心理輔導室的建設,健全和規範學生心理檔案管理,加強學生心理個案研究,對班主任和全體教職工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訓。

(7)加強學生組織建設,健全自我管理體系。

改革學生會、團委會的工作模式,是培養和鍛鍊學生自主約束、自主發展的關鍵。建立“學生代表會議”制度,組織學生對一些重大問題開展辯論,參與學校的部分管理。在班上試行學生幹部輪職制,制訂相應的輪職制度,面向全體學生,提供學生人際溝通、交往、組織、管理和領導等實踐活動能力的教育機會和條件,讓不同智力發展水平和能力傾向的學生都能受到這方面的訓練和體驗。

(8)拓展德育工作領域,構建大德育體系。

建立學校、家庭、社區相結合的大德育體系,注意開發利用社區和社會德育資源。加強校外德育工作者隊伍的建設,聘任法制副校長和社區輔導員。加強社區和社會教育基地的建設,加強對學生公民意識的培養,重視開展親職教育指導,組建家長委員會並提高其對學校管理的參與程度。

(二)課程革新工程

1.指導思想

牢固確立課程教材改革是教育改革核心的現代教育觀念,改變重理輕文、文理分割、缺乏整合的傾向,改變課程設定上過於依附考試要求的傾向,改變課程結構上學科課程比例偏大、學生經驗課程和社會問題課程比例偏小的傾向,探索趕越“應試”的新的學生學業評價方法。

要以新課改為根本,成立課程革新領導小組,配備研究人員,積極開展課程革新工程。學校將與高等師範院校等教育研究機構合作,加強在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方案的編制、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途徑和方法的最佳化、綜合課程的建設、學校課程的開發、各類課程的評價、學校課程管理等領域進行的合作研究和探索。

通過實施調整課程計畫、最佳化現有課程、增設學校課程、調整課時安排、試行分層教學、提供選擇學習、改變評價方法等措施,加大課程改革力度。在課程革新工程中要充分體現“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理念,以綜合學力的培養為根本目標,重視現代科學教育和現代人文教育,強調教育內容和實施過程中的“文理融通”。通過課程教材改革,讓學生學會珍惜生命、愛護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祖國,使之具有正確的政治觀點、良好的道德修養、堅強的意志品質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培養具有嚴謹求實、科學志趣、比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獨立思考、分析、判斷問題的能力。

2.工作舉措

按照“文理融通、自主發展”的辦學特點,確立最佳化國家課程、推進地方課程和開發學校課程的新學校課程觀,不斷最佳化社會人文課程、數理科技課程和體藝信技課程,為實現課程的最佳化整合和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奠定思想及工作基礎。

(1)最佳化社會人文課程

社會人文課程指的是目前教學計畫中的政治、語文、英語、歷史、人文地理等學科,也包括學校自主開設的人文類選修課程和活動課程。

社會人文學科的教師要在教學中從經驗和知識、技能和方法、態度和精神、理論和價值觀等不同層面充分引入科學因素,對全體學生實施科學化的人文教育,使學生學會從科學的角度來觀察和理解、思考和研究人類及其人文社會現象。

在學習人文社會基本學科知識的基礎上,努力在觀念和價值觀層面上培養學生熱愛生活、服務社會的基本信念和人格健全、不斷進取的價值取向,使人文社會學科教學成為傳承人類文化價值觀念、滲透科學教育和道德倫理教育的重要途徑。

通過最佳化國家課程、開發學校課程、加強教育研究、加強學科交流、開設系列講座、激活課堂教學和改善教學管理等途徑,使學生在知識視野上有所拓寬,寫作水平有所提高,交際能力有所增強。在社會知識、史地知識和哲學理論等方面表現“自主發展”的特徵。

(2)最佳化數理科技課程

數理科技課程指的是目前學校教學計畫的數學、物理、化學、生物、自然地理、信息技術等必修課程以及科技類選修課程和實踐課程。

數理科技學科的教師要在教學中充分注重學科知識的發生和形成的過程及其人文背景,關注知識的人生意義和社會價值,增進對科學技術、自然環境與人類社會關係和意義的理解,對全體學生實施人文化的數理科技教育,使學生學會從人類價值和社會意義的角度來觀察和理解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進步。

在學習數理科技學科知識的基礎上,引入生活背景和科技發展背景,增加手腦並用的教學活動。通過體驗式和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傳遞人類科技文化成果,滲透人文教育和價值教育,在培養學生掌握科學知識、方法的同時,形成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

通過最佳化國家課程,開發學校課程,加強教育研究,加強學科交流,開設系列講座,激活課堂教學和改善教學管理等途徑,使學生在科技知識和理論、科學方法和技能、科學態度和精神、科學觀念和思想、科學道德和價值觀等方面表現出比較鮮明的“文理融通”的特徵。

(3)最佳化體藝信技課程

●體育衛生

在高標準貫徹《學校體育工作條例》的同時,注重體現學校體育工作的參與性、趣味性和群體性。每年舉辦好學校秋季田徑運動會和春季球類運動會,培養師生終身的體育觀念和自覺健身意識。增設體育運動器材,普及體育知識和科學鍛鍊方法。

進一步重視體育課的課堂教學。健全體育管理制度,發揮師生在體育課管理中的主導、主體作用。重點開展好課外體育活動和專項訓練,建設若干傳統和優勢體育項目,繼續保持學校體育專項活動在孝感市同類學校中的領先地位。

重視貫徹《學校衛生工作條例》,建設標準化的學校醫務室,規範醫務行為,提高醫務人員的業務素質。定期通過廣播、多媒體、黑板報等多種教育途徑,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加強青少年青春期衛生教育,重視流行病、傳染病的防控工作,對學生中的近視眼率作定期調查並控制近視眼率的上升。

●藝術教育

加強對藝術教育課的領導,提高藝術教育對現代人文教育和創新精神培養重要性的認識。在可能情況下,增設藝術課、欣賞課,開展藝術展、集郵展、攝影展等活動,通過各種途徑引導全體學生對人類優秀文化藝術成果的鑑賞,理解人類的生活、價值和情感,培養學生對大自然和高雅藝術的審美觀念及欣賞能力,發展學生的直覺思維和藝術想像能力。

重視藝術教育工作,建設美麗校園,營造藝術氛圍,建設藝術類專用教室,開設藝術類選修課和活動課。發揮藝術類學生社團的自我養成教育作用,繼續重點開設音樂、美術專業班,近兩年爭取向國家音樂、美術重點院校輸送優秀人才有新的突破。

●信息技術教育

重視提高信息技術質量。根據新課改的精神,注重信息技術課程與其它課程的整合,提高師生手腦並用程度和人文科技含量,將信息技術課作為學生體驗科技發展、培養創新精神和鍛鍊實踐能力的平台,引導學生合理利用、有效投入、勇於創新地開展一些科技小製作和小發明活動,培養學生熱愛知識、尊重勞動和珍惜勞動成果的情感和價值觀。

(4)最佳化課程結構

科學設定課時總量,調整課時分配的結構,增設以“文理融通”課程、研究性課程、綜合課程為基本內容的校本課程。在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等課程試行分層教學,鼓勵學生開展選擇性學習。對必修課程、選修課程和活動課程試行“合格制”,健全和完善學生的學業評價體系。

●調整課時安排

(依據新課標待定)

●調整課時內容

將現有的讀報時間改為綜合素質教育課,即“午育課”。開設科學技術、藝術鑑賞、學校特色、身心健康、時事政治五類系列化“綜合板塊課程”,通過校園網路或班級組織落實,每周增加2節選修課和2節活動課,試行開設“文理融通”“百家講壇”講座課程。

根據新課改拓展型課程的要求,重點開展以下學校課程:資源與環境、科技發展史、歷史評述、閱讀指南、理化實驗、時事評說、動物世界、生物技術、中外文明史、研究性學習指導、案例說法、閱讀鑑賞等選修活動課。

●實施分層教學

為創造適合學生髮展的教育環境,尊重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自主發展,在保證基本學力的前提下,對若干學科實施分層教學:在高一年級實行數理化實驗班和基礎班,高二年級實行理科數理化實驗班,文科語數外實驗班和提高班。教學內容、教學進度及教學評價實行分層計畫,分步實施。

(三)課堂教學革新工程

1.指導思想

牢固樹立課堂教學改革是推進“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的根本舉措的教育革新觀,改變現行課堂教學以教師、書本、課堂為中心,講授灌輸為主,忽視合作交流、主動參與和探究學習的傾向,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創新意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課堂內外充滿生命的活力。

課堂教學是實施課程教學的主要環節,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陣地。在致力於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體現“文理融通,自主發展”的學校辦學特色的同時,注重各學科課堂教學中引入現代教學方法和技術手段。按照新的課程標準及素質教育的要求重塑教師角色、重定教學目標、重組教學內容、重調師生關係、重擬教學評價。

2.工作舉措

按照“文理融通、自主發展”的辦學思想,不斷最佳化現有社會人文課程、數理科技課程和體藝信技課程的課堂教學,從改善師生關係、加強現代教育技術在學科中的套用兩方面著手,開展以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為重點的課堂教學改革。

(1)轉變教師的課堂教學觀念

根據新課標素質教育的思想,以主體性體驗式活動教學模式的探索為重點,改變現行課堂教學中以書本、課堂和教師為中心,忽視師生合作交流、主動參與和探究性學習的傾向,要求教師學會合作、學會交流、學會總結、學會反思,從主觀上認識到真正的課堂教學改革的參與者、收益者、認同者是學生。

(2)改進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

課堂教學工作是一個創新性工作,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創新精神是改進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的關鍵之處。要切實改進教師的教學行為,必須實現兩個“轉變”:一是實現由“標準劃一、關注重點”向“面向全體、注重個性”轉變;二是由“灌輸講授式學習”向“探究啟發式學習”轉變,使學生學會讀書、學會提問、學會探究、學會溝通和表達。鼓勵教師進行教學方法、手段和策略的改革,形成個性化的教學風格。

(3)建立新的課堂教學評價標準

在科學系統傳授學科知識的同時,強調學科知識同社會生產、生活及大自然的聯繫,強調學科知識同學生本人已有經驗的聯繫,強調教師中師生情感的融通,強調學生內驅力的培養和發揮,強調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強調統一要求和個性需求的有效結合,強調現代人文精神和現代科學精神的結合。採取有利於學生髮展、創造性表現的課堂教學評價方法,使課堂教學充滿生命的活力。

(4)構建課堂教學分層教學模式

以基礎學力為核心追求教學質量的提高。為適合不同學生的學習水平和需要,可試行基礎性學習計畫和提高性學習計畫。在課堂教學中開展以教學組為單元的改革試驗,因材施教,培優補差,保證面向全體學生,大面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根據學生的個人基礎和愛好進行分組,開展分層教學、分層作業、分層考試、分層評價的改革試驗。

(5)加強現代教育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充分認識現代教育技術對推進“文理融通、自主發展”的有效作用,發揮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對於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改進傳統的教學方法,提升教師的教學藝術水平,提高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參與程度,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運用多種語言的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揮電化教學、信息教學、實驗教學的綜合效益作用,提高先進教學設備的使用頻率和效率,使之服務於課堂教學。

(四)組織管理革新工程

1.指導思想

以先進的教育理念和科學的管理理論,建立健全乾部隊伍管理組織。最佳化管理體系,最佳化班子結構,建設一支在民眾中威信高、凝聚力強的領導班子,使總支領導核心、行政組織職能和各類管理制度適應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適應貫徹“文理融通、自主發展”辦學思想的需要。建立現代辦公自動化系統,形成廉政、精簡、務實、高效的管理體系和行政作風。

以素質教育的理論和現代管理思想,構造具有“學習型組織”“科學型管理”“和諧型發展”的學校。使領導具有卓越的教育哲學和辦學思想,教職工具有真正認同學校的價值理念和精神文化,學生具有熱愛學習、積極向上的追求目標。鼓勵全體師生員工充分發揮其潛能和創造性,真正形成“命運、責任、事業和利益的共同體”。為適應教育發展和教育教學改革的變化需要,調整學校建制,完善管理制度,規範管理過程,擴大管理幅度,減少管理層次。強化管理職能的專業化分工,強調管理職能的適當綜合化,強調職務、責任和處置權的相對統一性,強調組織體系的精簡和行政工作的高效。

2.工作舉措

(1)深化內部管理體制改革

充分體現“以教師發展為本”的管理思想,實現管理的科學化和民主化,注重人的自覺、自律和自我實現,逐步建立並完善一整套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有較強導向作用的、適應學校辦學思想的能激勵教師自主發展的人事制度和績效評估體系。充分發揮黨總支的政治核心作用、教代會的民主監督作用,通過各種有效途徑實行校務公開。通過教代會、黨政工團聯席會議等形式聽取教職工意見,做到群策群力辦學校。

(2)健全和改革有效的管理制度

隨著教育改革實驗的不斷深入,教職工的角色、地位、作用和職責都會逐步調整,教職工的智力和能力結構也將隨之調整和提高,行政人員及教職工的崗位責任將有新的內涵。因此,需要相應調整全員的崗位責任制度,改革人事制度,逐步完善教職工的全員聘任制度,激活潛能用人制度,健全行政監督制度,落實校務公開制度,相應調整教職工的利益分配製度,激勵每一位員工不斷地實現自我發展和自我超越。

(3)開展綜合管理職能研究

根據“文理融通、自主發展”的要求,從2006年起開展年級組職能綜合化的研究,逐步使年級組兼具德育、教學、科研、培訓等管理職能。進行教研組的綜合管理職能研究,逐步使教研組和備課組具有教研、課題研究、人員聘用等參與管理職能。使教師個人目標、教師組織的目標、學校發展目標達到和諧一致,最大限度地實現學校的價值和發展,充分體現管理職能的制度化、規範化、科學化和教師行為的實效性、必要性、創造性。

(4)加強教科研組織建設

調整和充實教科處工作職能,增加人手,以適應實施素質教育和貫徹辦學思想的需要。教科處在自身承擔研究課題的同時,還要為學校的行政決策提供診斷、調研和諮詢服務,對教師科研提供項目管理、組織交流研討及業務指導服務,對學生的學科性和跨學科研究活動提供必要的理論、方法、信息等方面的指導和服務。

(5)加強心理諮詢室的建設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發展,學生髮展需求的不斷變化和進步,廣大學生面臨著心理壓力、心理負擔和心理狀態等方面的困惑和問題,加強心理諮詢室的建設十分重要,2006年9月起,開啟心理諮詢室工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