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學
本病多見於青年女性。目前沒有其他相關內容描述。
病因
本病多見於寒冷地區,故認為是長期寒冷引起的血管異常反應。常發生於皮下脂肪層較厚的部位。亦有學者認為與結核、內分泌功能障礙、先天血管功能不全等有關。
發病機制
發病機制還不很清楚。有學者認為是寒冷引起皮下脂肪層較厚的部位的血管異常反應。
臨床表現
多見於青年女性,好發於小腿下1/3和大腿部,小腿踝部尤為多見。患處皮膚呈暗紅色或深紫紅色水腫性斑片,單側性發病少見局部皮膚溫度較低。也可表現為毛囊性紅斑、毛囊角化或瀰漫性脫屑少數結節可以破潰形成小潰瘍。部分病例還可有夜間腿部痙攣史,亦可伴發凍瘡、硬紅斑樣結節損害。自覺症狀輕微偶感癢脹不適。病程不定,有經數年自然好轉,也有緩慢發展出現皮膚肥厚和纖維化。冬季加劇。
診斷
根據下肢皮膚對稱紫紅色改變,皮溫低寒冷季節加重,年輕婦女發病診斷不難。
鑑別診斷:
需與肢端發紺症鑑別,後者發病部位為手足且表現為持續青紫,易於鑑別。
檢查
組織病理:輕者真皮內僅有少許較急性的炎性細胞或少許淋巴細胞浸潤;嚴重者真皮內血管擴張,血管內皮細胞腫脹,真皮內水腫,還可有少數紅細胞溢出,偶有血栓形成引起梗死。
治療
1.一般治療 注意保溫禦寒如穿長褲、毛襪、棉鞋或毛皮鞋以抵禦寒冷;著彈力長襪既可保暖,又有控制水腫的功效;加強體質鍛鍊和耐寒鍛鍊;減輕體重。
2.藥物治療 口服丹參片0.4mg,3次/d,可改善血液循環。中藥四逆湯或當歸四逆湯治療本病有效。該病不用皮質類固醇激素治療。
預後
病程不定,有經數年自然好轉,也有緩慢發展出現皮膚肥厚和纖維化。冬季加劇。
預防
注意保溫禦寒,如穿長褲、毛襪、棉鞋或毛皮鞋以抵禦寒冷;著彈力長襪既可保暖,又有控制水腫的功效;加強體質鍛鍊和耐寒鍛鍊;減輕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