筍蘭

筍蘭

筍蘭,地生或附生草本,生於海拔1200—2300米林下岩石上或樹杈凹處,也見於多石地上。

基本信息

基本概述

筍蘭中文學名:筍蘭
拉丁名: Thuniaalba(Lindl.)Rchb.F
屬: 筍蘭屬
族:樹蘭族、筍蘭亞族
亞科: 蘭亞科
科:蘭科
綱:單子葉植物綱
門:被子植物門
界:植物界
筍蘭

形態特徵

筍蘭筍蘭

地生或附生草本,高30—55厘米,地下具粗短根狀莖及大量纖維根。莖直立,較粗壯,圓柱形,通常具10餘枚互生葉,基部有數枚抱莖鞘,初時全部包藏豐葉鞘內,秋季葉脫落後僅留筒狀鞘,貌似多節竹筍。葉薄紙質,狹橢圓形或狹橢圓狀披針形,長10—20厘米,寬2.5—5厘米,先端長漸尖或漸尖,基部具筒狀鞘並抱莖,有關節,花後葉片凋落僅留下筒狀鞘;筒狀鞘長2—4厘米,後期變為乾膜質。總狀花序長4—10厘米,具2—7朵花;花苞片大,寬橢圓形至狹橢圓形,舟狀,長3—5厘米,薄革質,宿存;花梗和子房長2.5—3厘米;花大,白色,唇瓣黃色而有橙色或栗色斑和條紋,僅邊緣白色;萼片狹長圓形,長4—5厘米,寬約1.5厘米,先端漸尖;花瓣與萼片近等長,稍狹;唇瓣寬卵狀長圓形或寬長圓形,幾不裂,長4—5厘米,寬2.5—3厘米,上部邊緣皺波狀,有不規則流蘇或呈齧蝕狀;唇盤上部有5—6枚褶片,褶片不規則裂成短流蘇;基部的距圓筒狀,長約1厘米,寬3—3.5毫米,先端鈍;蕊柱長約2厘米。蒴果橢圓形,長約4厘米,寬約2厘米。花期6月,果期不詳。

產地分布

四川西南部(鹽邊、木里、米易、冕寧)、雲南西南部至南部(鎮康、景東、景洪、勐臘、勐海)和西藏東部。生於林下岩石上或樹杈凹處,也見於多石地上,海拔1200—2300米。尼泊爾、錫金、印度、緬甸、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印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