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客詩

這首《秦客詩》和另一首《魯生歌》,原系趙壹《刺世疾邪賦》結尾部分。賦末假託秦客“為詩”,魯生“作歌”,用詩歌總括全賦要旨。因可獨立成篇,而又以諷諭見長,很多詩歌選本均曾予以選錄。這首詩用典較多,然而均生動靈活。如人壽河清是隱括,順風靡草是反用,富貴稱賢是引諺。詩中將賢者與愚者、富貴者,剛直與諂佞者,知識與金錢,權勢與真理等,分別作了鮮明對照,以感嘆興,以感嘆結,其憎俗憤世、疾惡如仇之情不可遏抑,溢於辭表,貫於通篇。

作品信息

【名稱】《秦客詩》

趙壹像趙壹像

【年代】東漢

【作者】趙壹

【體裁】五言詩

作品原文

秦客詩
河清不可俟①,人命不可延。

順風激靡草②,富貴者稱賢③。

文籍雖滿腹④,不如一囊錢。

伊優北堂上⑤,骯髒倚門邊⑥。

作品注釋

①河清:語出《左傳·襄公八年》:“俟河之清,人壽幾何?”古人傳說黃河一千年清一次,黃河一清,清明的政治局面就將出現。這兩句是說人的壽命有限,無法等待亂世澄清之時。②激:指猛吹。靡:倒下。 

③這兩句是說,柔草為順風猛吹,紛紛往一邊倒下,富貴的人眾口稱賢。 

④文籍:文章典籍。代指才學。 

⑤伊優:逢迎諂媚之貌。北堂:指富貴者所居。 

⑥骯髒:高尚剛正之貌。一作“抗髒”。倚門邊:是“被疏棄”的意思。

作品鑑賞

這首《秦客詩》和另一首《魯生歌》,原系趙壹《刺世疾邪賦》結尾部分。賦末假託秦客“為詩”,魯生“作歌”,用詩歌總括全賦要旨。因可獨立成篇,而又以諷諭見長,很多詩歌選本均曾予以選錄。

刺世疾邪賦》反映了東漢政治黑暗的種種方面,富於真實性、廣泛性、深刻性和尖銳性。其內容涉及門閥威權,戚宦當政,諂媚成風,賄賂公行,賣官鬻爵,用人惟親,正人受害,學者遭壓等等。賦中發掘弊政的歷史和現實根源,揭露其實質,推斷其後果,措辭極其強烈鮮明,態度極其大膽公開。詩歌精神與全賦是一致的,故應結合鑑賞。

趙壹,《後漢書》卷八十有傳。他秉性鯁直,累遭迫害。司徒袁逢等曾稱薦其才品,一時名動京師,但最終未得顯仕。讀其《窮鳥賦》,可想見其平生常處險惡境遇。

“河清不可俟,人命不可延。”這起首二句隱括《左傳·襄公八年》。“俟河之清,人壽幾何”的意思,作為全詩總冒,以感嘆時局的不可收拾。黃河富挾泥沙,是著名的濁流。相傳其千年一清,河清須待聖人出現,乃吉祥太平盛世徵兆。但是“塵世難逢百歲人”,日月逾邁,冉冉催老,不能久待。恐怕縱使人命可延,仍難候到政治清明。作者對東漢皇朝已經完全絕望,先下此一結論,並遙與末尾哀嘆互應。接著依次概括當時形形色色腐敗現象。

“順風激靡草,富貴者稱賢。”這是憤慨人賢不如富貴。《論語》:“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原是宣揚上層人物以德化民,此處反用其意來揭示社會風氣敗壞,人競趨俗。當時謠諺如:“舉秀才,不知書。”“孝廉不廉,富貴者賢”都可印證這一流行邪風。一般庸人操守不堅,盡皆為此風所靡,以爭利攘權為能事。臨財苟得的為富不仁之輩、乾謁祿位的寡廉鮮恥之徒,反為時所重,被命之曰“賢”人。

“文籍雖滿腹,不如一囊錢。”這是揭露知識不如金錢的時俗。因為金錢可以買到高官,才學卻難保證溫飽。東漢末年有“西園賣官”,官爵竟亦可以公開用金錢議價出賣。於是文章掃地,知識無用,名士受害,“黨人”禁錮,國家不亡又將何待?

“伊優北堂上,骯髒倚門邊。”嗟傷剛直者不如諂媚者。“伊優”,《後漢書》李賢注云:“屈曲佞媚之貌。”北堂”本居室內宅,登門趨庭,升堂入室,然後才能到達北堂,這裡借喻朝堂北闕。句意謂阿諛逢迎者盡據顯位要職。骯髒指高傲亢直之人,因不肯“同乎流俗,合乎污穢。”自然被拒接納,只好靠門邊站了。這種怪誕現象,賦中更用“佞諂日熾,剛克消亡。舐痔結駟,正色徒行”作了淋漓盡致的刻畫。

這首詩用典較多,然而均生動靈活。如人壽河清是隱括,順風靡草是反用,富貴稱賢是引諺。詩中將賢者與愚者、富貴者,剛直與諂佞者,知識與金錢,權勢與真理等,分別作了鮮明對照,以感嘆興,以感嘆結,其憎俗憤世、疾惡如仇之情不可遏抑,溢於辭表,貫於通篇。

辭賦末章原有以“亂曰”、“訊曰”的形式總括全篇者。趙壹代之以兩首五言短詩,這種以詩結賦的寫法,大為六朝人所摹擬。如鮑照《蕪城賦》、江淹《恨賦》、蕭繹《盪子秋思賦》、《採蓮賦》等作品皆是。而如庾信《春賦》,則在賦中時或間雜五七言詩句,使賦體更趨詩化。由此可見,趙壹《刺世疾邪賦》在藝術形式上的突破和創新,對後世也多啟導作用。

作者簡介

趙壹 東漢文學家。約生於漢順帝永建(126-132)年間,卒於漢靈帝中平(184-189)年間。字元叔,漢陽西縣(今天水市西南)人。為人耿直,狂傲不羈,受地方鄉黨所排斥,屢次得罪,幾乎被殺,經友人救援方免。曾任上計吏,見司徒袁逢,長揖不拜。袁逢等人為他延譽,名動京師。後西歸,公府十次徵召皆不就,死於家中。《後漢書》本傳說趙壹著賦、頌、箴、誄、書、論及雜文十六篇。《隋書·經籍志》載梁有《上計趙壹集》二卷,錄一卷,至隋已佚。而新、舊《唐書》並有著錄。今存賦四篇(兩篇殘),書三通(一篇為殘句)及論文《非草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