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保障管理服務社會化

社會保障管理服務社會化的內容(一)養老保險管理服務社會化方面 社會保障管理服務社會化的手段實現社會保障管理服務社會化需要現代科學技術支撐。 實行社會保障管理服務社會化是深化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

社會保障管理服務社會化的內涵在我國現階段,社會保障管理服務社會化的主要目的是把社會保障的管理服務工作從用人單位行為調整為社會行為。
推進社會保障管理服務社會化,對社會保障專門機構、用人單位和享受社會保障的服務對象而言,都是一種新事物,是新的管理、服務模式。
從長遠觀點看,所有的社會保障項目都應該實現管理服務社會化,但就我國目前的國情而言是有一定難度的。由於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涉及基本生活開支,是社會和勞動者更為關心的項目,因此推進這些社會保障項目管理服務的社會化進程,顯得更為緊迫。社會保障管理服務社會化的內容
  • (一)養老保險管理服務社會化方面
  • 1.養老金的社會化發放

養老金的社會化發放是指企業和職工個人在按規定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並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足額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後,企業離退休人員的養老金髮放工作由社會相關機構負責和承擔。具體地說是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統一負責,通過銀行、郵局以及依託社區和其他社會中介機構向符合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離退休人員發放養老金。
  • 2.離退休人員的社會化管理服務

離退休人員的社會管理服務是實施離退休人員與企業分離,把原來由企業自己管理的除養老金髮放以外的一切社會保險事務轉由社會機構承擔。這些服務性事務大體包括:文化娛樂、體育活動、患病照顧、後事處理等。社會化管理服務應主要依託社區,以社區服務機構為主承擔社會保障的各項具體事務。
  • 3.社區服務經費的來源

我國目前的社會管理體制下,社區服務工作的內容決定了社區服務工作是由多個部門人員共同完成的,因此也決定了社區服務經費的來源應是多渠道的,即:一是政府的社區建設撥款;二是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撥付一定的管理費用;三是衛生、民政、教育等部門對在社區建設相關職能設施的投資;四是社會團體慈善機構的捐助;五是社區組織開辦一些經營性項目獲得的收益
  • (二)醫療保險管理服務社會化方面

我國的醫療保險制度改革在全國範圍的實施是以國務院《關於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決定》為開端的。隨著醫療保險在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的正式實施,醫療保險的社會化管理服務問題也隨之提出。總結醫療保險自身的特點,借鑑醫療保險管理的國際經驗和教訓,實現醫療保險管理服務社會化應從以下兩方面做起:
  • 1.醫療費報銷的社會化管理

在醫療費用的報銷方面,目前我國患者就診難、就診時間長,已經成為普遍問題。而就診後醫療費用報銷手續繁瑣、醫療費用報銷管理成本過高,也使醫療保險管理服務社會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醫療保險管理服務社會化的前提條件是:①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必須有完備的計算機管理軟、硬體系統;②必須有醫藥衛生管理機構的通力配合;③必須有完善的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醫療項目、醫療服務設施標準及相應的管理辦法。
  • 2.建立以社區醫療為基本醫療保險的基礎醫療制度

養老保險社會化管理服務是通過建立以社區為依託的管理體制加以實現的,醫療保險的社會化管理與服務也應利用社區現有資源加以實現。
在實現醫療保險管理服務社會化方面勞動保障部門要求:①把符合要求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作為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機構;②把符合基本醫療保險有關規定的社區衛生服務項目,納入基本醫療保險支付範圍;③參保人員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大中型醫院就診時,實行不同的醫藥費用自負比例;④引導參保人員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診治一般常見病、多發病和慢性病;⑤促進衛生服務機構與上級醫療機構之問形成有效的雙向轉診機制。
合理利用社區資源,開展社區醫療服務是世界許多國家的成熟做法,我國目前還處於起步階段,無論是基礎、規模還是經驗,都離實際需要有一定距離。加強社區衛生服務的標準化、規範化、科學化管理,逐步建立健全社區衛生機構的基本標準、基本服務規範和管理辦法,完善各種規章制度,使社區衛生服務在實踐和理論上日臻完善,是我國醫療保險管理服務社會化的一項重要的任務。
  • (三)失業保險管理服務社會化方面

失業保險管理服務社會化主要體現在對就業指導和失業救濟金領取的服務上。通過完善失業保險制度為失業人員提供失業救濟和失業醫療補助,開展失業人員管理和服務,並充分發揮失業保險促進就業和再就業的作用。
  • 1.發展和完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為失業保險管理服務社會化創造條件

發展和完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是實現失業保險管理服務社會化的重要途徑。20世紀90年代後期以來,我國政府大力加強了勞動力市場科學化、規範化、現代化建設,建立公共就業服務制度,為我國失業保險管理服務社會化創造了有利條件。
  • 2.建立獨立於企業事業單位之外的社會保障體系,加速管理服務社會化進程

我國政府正在採取各種措施,積極探索建立獨立於企業事業單位之外的社會保障體系。這個獨立於企業事業單位之外的社會保障體系的三個基本目標是:①資金來源多元化,②保障制度規範化,③管理服務社會化。建立獨立於企業事業單位之外的社會保障體系將使我國包括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等在內的各項制度,在管理手段、管理水平、管理效率上都有一個質的飛躍。社會保障管理服務社會化的手段
實現社會保障管理服務社會化需要現代科學技術支撐。建立健全社會保障技術支持系統,是實現社會保障管理服務社會化、現代化的根本途徑。通過建立健全社會保障技術支持系統,為全體參加社會保障的職工、離退休人員、失業人員、最低生活保障對象建立資料庫,對社會保險費的征繳、記錄、核算、待遇支付和查詢服務等業務,逐步實行計算機管理和遠程數據交換,逐步實現與稅務銀行、社區等橫向聯網,加快建立起功能齊全、覆蓋面廣、規範透明的社會保障信息網路。
為實現這一目標,勞動保障部已在全國啟動了“金保工程”,並於2002年10月在遼寧省瀋陽市召開的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正式啟動實施。到2003年年底,全國先後有12個省份實現了與勞動保障部聯網,傳輸部分養老保險數據,部分省份實現同地市聯網。“金保工程”主體軟體開發、勞動保障電話諮詢服務中心建設、網站建設、社會保障卡的套用等都正在取得進展。這些現代科學技術支撐的服務手段,將加速我國社會保障管理服務社會化的進程。社會保障管理服務社會化的意義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實施,使我國的經濟和社會生活發生了重大變化。首先是經濟體制運行機制的變化。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要求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必須按照國際慣例為企業提供服務。其次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員流動加快,會有企業破產,現行社會保障經辦機構的管理方式和方法已不適應客觀形勢的發展,迫切需要社會保障管理服務的社會化。第三,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國有資產重組等改革,都要求離退休人員最終由社會化的機構、社區接納管理,改變由企業負責離退休人員終身的管理方式
  • 2.是減輕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負擔的有效措施

國有企業長期承擔著沉重的社會負擔和繁瑣的社會事務,嚴重地阻礙了國有企業的改制、發展和參與市場競爭。近年來,企業要求加快社會保障管理服務社會化、減輕企業辦社會負擔的要求十分強烈。推行養老金社會化發放、離退休人員完全脫離企業,可以讓企業擺脫大部分社會保障管理事務性負擔。這無疑是對企業和社會保險的一大推動。
  • 3.是深化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

從社會保障的基本性質和原則看,社會保障應包括支付待遇和管理服務兩項內容。支付待遇主要是解決受保人在享受社會保障時的基本生活來源,即:保障受保人在生、老、病、死、傷、殘或失業時的經濟來源問題;社會保障管理服務則是在解決了基本生活來源的基礎上,為滿足受保人物質領取和生活質量的基本需求,提供更好的管理服務。實行社會保障管理服務社會化是深化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
  • 4.是安定人心、促進社會進步的舉措

社會保障的各項保障待遇,如養老金、醫療費、失業救濟金、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等,是勞動者和離退休人員的“活命錢”。在社會保障由企業、用人單位直接管理的情況下,一些虧損、經濟效益差的企業,經常發生拖欠養老金和長期拖欠醫療費問題,使勞動者和離退休人員生活遇到困難,難以為繼,直接影響社會安定。實行社會化管理,企業在參加養老保險的基礎上,養老金由企業發放轉為銀行發放;實行醫療保險,離退休人員不再到企業而是到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報銷醫療費。這樣,離退休人員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可以有效地實現穩定家庭,穩定社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