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
赤芍藥、薏苡仁、赤小豆、當歸(去蘆)、石南葉、牽牛子、麻黃(去根、節)、陳皮(去白)、杏仁(去皮、尖、雙仁、炒)、大腹皮(連子用)、川芎,各二兩;牛膝(去苗)、五加皮,各三兩;獨活(去蘆)、杜仲(炒)、木瓜,各四兩。製法:
上為細末,以酒浸蒸餅為圓,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
治風毒,腳弱少力,腳重疼痹,腳腫生瘡,腳下隱痛,不能踏地,腳膝筋攣,不能屈伸,項背腰脊拘急不快,風毒上攻,頭面浮腫,或生細瘡,出黃赤汁,或手臂少力,或口舌生瘡,牙齦宣爛,齒搖發落,耳中蟬聲,頭眩氣促,心腹脹悶,小便時澀,大便或難。常服補益元氣,令人筋骨壯健,耳目聰明,婦人血氣亦可服之。用途用量:
每服十圓至十五、二十圓,木瓜湯下,早起、日中、臨臥各一服。不拘時候。
摘錄: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炮製
上為細末,以酒浸蒸餅為圓,如梧桐子大。
中藥方劑之石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