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情簡介
![張畈鄉](/img/c/0bd/nBnauM3X4UDNwcDNxUTNxADMzITM5ADN4cjMwADMwAzMxAzL1UzL2Q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張畈是水電之鄉。全鄉有110kv變電所1座,大小水電站5處,總裝機容量高達8420kw,年正常發電量達2000萬kwh以上,電力資源十分豐富。
張畈是旅遊的好地方。周邊與天堂寨國家森林公園、天馬國家級自然保護站接壤。境內絕壁突兀的五猴山,風景綺麗的團山大峽谷,嘆為觀止的落鍾潭,鬼斧神工的神仙洞等自然景觀隨處可見。這裡也是一片紅色的熱土,在革命戰爭年代共有100多名先烈在這裡拋灑青春熱血,還有早在1934年成立的五星縣六鄉蘇維埃政權。為讓後人時刻“牢記歷史,緬懷先烈”,張畈鄉關工委2001年向全鄉上下倡議,在鄉政府所在地建立了一座烈士墓碑,已成為全縣30處青少年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基地之一。
張畈鄉交通比較便利。全鄉組組通公路,村村可望年內通水泥路,全長12公里的主幹道柏油公路與210省道貫通,與縣城梅山相距97公里,距正在建設中的合武高速、滬漢蓉高速鐵路也僅需90分鐘。鄉內通訊比較發達,建有移動通訊基站1處、無線固定電話450兆CDMA基站1處,程控電話交換機4處、1200多門,信息傳遞十分快捷。
下轄村級
特色產業
![張畈鄉](/img/d/825/nBnauM3XwMTO2ADOykTNxADMzITM5ADN4cjMwADMwAzMxAzL5UzLxE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華東西洋參:洋參原產於北美洲,性涼、甘苦、微甜,對冠心病、貧血、神經官能症等疾病有確切療效。常服有抗癌、抗疲勞、抗輻射、抗衰老、降血壓等多種功效,是滋補強身、延年益壽、無病健身的珍品。
金寨縣引種西洋參始於1986年,1989年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張畈鄉1993年開始種植西洋參,並迅速成為金寨縣西洋參的主產區,目前在地綠色面積達700畝。
張畈鄉平均海拔700米以上,與西洋參原產區的氣候生態環境基本相同,自然條件得天獨厚。由於張畈獨特的自然條件和採取了先進的種植加工技術,所產西洋參個大、形好、質優。歷年來產品經北京、上海、吉林、合肥等地權威藥檢部門多次檢驗,其總皂甙含量達6.8-11%,西洋參特徵性成分RB1含量達1.5%以上,胺基酸及糖類含量與進口參類相同,並含有多種有益人體的微量元素。加拿大自然生物(發展)公司化驗後稱“……完全不亞於北美所產西洋參的質量。”金寨西洋參1992年獲衛生部頒發生產許可證:“同意批准試生產,可與進口西洋參統供藥用。”1994年獲林業部的名優產品博覽會銀獎,1997年獲第二屆中國農業博覽會金獎。
張畈鄉有700餘公頃土地適合種植西洋參,由安徽農業大學專家教授為技術指導,通過多年 的實踐與培養,有一大批種植能手與土專家,他們都是發展西洋參生產的中堅力量。為充分利用我鄉的自然資源,我們竭誠歡迎廣大客商來金寨張畈考察投資西洋參種植和開發西洋參系列產品。
旅遊資源
![張畈鄉](/img/2/92c/nBnauM3XyEjNzkTO4IjNxADMzITM5ADN4cjMwADMwAzMxAzLyYzLxg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工業經濟
2007年張畈鄉招商引資新建工業企業四家,農業企業一家,累計招商額924萬元,占任務810萬元的114%。
![張畈鄉](/img/5/63e/nBnauM3X3gDO2YzM3kDOwEDMzITM5ADN4cjMwADMwAzMxAzL5gzLxg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利用山高河急的水力資源,興修三個水力發電站。即金源水力開發公司投資200萬元,在楊樹村興建的裝機容量400千瓦的龍河水電站;金寨西河水力開發公司計畫投資600萬元,在張畈村興建裝機容量1000千瓦的西河三級水電站;金寨自強水力開發公司計畫投資300萬元,在鐘山村興建裝機容量600千瓦的落龍潭水電站。
浙江麗水市吳麗生老闆利用該鄉豐富的木竹資源投資184萬元,在原蠶繭收購站興建竹製品廠,該廠於今年6月投產,已實現產值15萬元。上海雷大升醫藥科技開發公司,投資240萬元扶持該鄉開發西洋參基地300畝,使西洋參產業穩步發展。
農業發展
![張畈鄉](/img/8/9ce/nBnauM3X0QDM4gjN2gDOwEDMzITM5ADN4cjMwADMwAzMxAzL4gzL3c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一是提高天麻效益。天麻種植在該鄉有得天獨厚的條件,不僅土壤、氣候適應,且種植時間長,人人都會,但由於技術不精,缺乏指導,沒有規模,因此,每年都是投入大,收入低,甚至廣種不收。在鄉政府的扶持下,由駐鄉特派員牽頭,成立天麻協會,由協會負責技術普及和技術更新,鄉政府負責融資和服務,努力把天麻生產的發展提高到一個新水平,使農民增加更多的收入。
![張畈鄉](/img/5/0b4/nBnauM3XzcDMyUTOwkDOwEDMzITM5ADN4cjMwADMwAzMxAzL5gzL0c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三是擴大西洋參種植面積。西洋參在該鄉種植已有十多年的歷史。鄉政府按照新農村建設規劃要求,決定對西洋參產業加大技術普及和更新力度,每年融資100萬元,新增100個種植戶,發展新基地100畝,使該項目的種植優勢得到更大的發揮。市級科技特派員帶頭籌資入股,使該產業形成了“公司+協會+農戶”的發展模式。
人文歷史
王明(1904?1974)原名陳紹禹,又名陳紹玉,金寨縣金家寨鎮(現屬槐樹灣鄉)人。1925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共早期領導人之一。
![張畈鄉](/img/5/847/nBnauM3XyIDOxcTM0UjNxADMzITM5ADN4cjMwADMwAzMxAzL1YzLzI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共中央長江局書記,因推行“右”傾機會主義路線,干擾了黨的全面抗戰路線的貫徹。中共六屆六中全會後,他調回延安,繼續擔任中央政治局委員和書記處書記,並任中央統戰部長、中國女子大學校長、中央婦女運動委員會主任。在中共七大上,當選為中央委員,後任中央法制問題研究委員會和中央法律委員會主任,為新中國的成立,在法制、法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新中國成立後,他當選為第一屆政協委員,任政務院法制委員會主任,主持並領導了第一部《婚姻法》及部分法律、法規的制定。1956年初去蘇聯治病。1974年3月27日在莫斯科病逝,安葬在莫斯科郊外的新聖母公墓。
六安鄉鎮(一)
主要是詳細介紹福建的各鄉鎮情況,使搜尋者一目了然,了解當地的風俗民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