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溝寺

石溝寺

石溝寺,青海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石溝寺位於樂都縣縣城東偏南9公里處,距西寧60 公里,在姜灣村南峽谷中,溝谷名石溝,故名石溝寺。建於明代萬曆年間,在歷史上前後維修兩次。

基本信息

簡介

石溝寺建於明代萬曆年間(據清乾隆碾伯舉人吳木式《石溝寺序》)。是明代文物旅遊景點和遊覽勝地。

傳說

石溝寺石溝寺
石溝寺初建與重建時都有一些神話傳說,明萬曆年間初建時,據說有一牧羊人每天聞石壁中有人大呼“我要出來!我要出來!”牧羊人驚,回家述其狀,主人告訴說“可答應”。次日至溝口復聞是音,牧羊人答應說:“你出來”。於是山崩地裂,飛沙走石,塵土蔽空。牧羊人大恐。急呼:“不要出來!不要出來!”霎時崩停聲靜,塵霧頓消,再看長溝,一石手伸出壁外。自此,附近村民每遇水旱災害,吉凶禍福都到此處求卜。

歷史

石溝寺石溝寺
石溝寺在歷史上前後維修兩次,第一次維修在乾隆甲午年間(1774年),第二次維修在民國21年(1932年)。據傳,石溝寺原有韋陀殿、菩薩殿、百子宮、藥王殿,還有初入山門的歇馬殿。在文化大革命中殿宇被毀,石手被砸,因佛像倖存,古蹟猶在。因此,姜灣村及附近村民集資於1981年開始第三次重建殿宇。至2000年建成了山門、百子宮、藥王殿、觀音菩薩殿、韋院殿、三清殿、鍾亭、道士院、三星闕牌坊等。並進行了各殿宇的彩繪和塑像。至每月的農曆初一、十五香客蜂擁而至,香火十分旺盛。在每年的農曆五月即“端午節”舉行盛大的“青海花兒”表演,屆時,商家雲集,人來人往,場面十分熱鬧。
石溝寺位於縣城東偏南9公里處,在今洪水鄉西7公里的姜灣村南峽谷中,出村上南山坡,循小徑向西南山行三里許即至。該寺創建於明萬曆年間,歷史上曾修葺3次,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因木石剝落,里人倡議首次葺復;同治年間,兵荒馬亂,寺內無人管理,牆垣坍塌,殿宇頹廢。民國二十一年(1932),里人姜永乾(曾任守備都司兼甘肅靖遠協鎮之職)動員鄉里父老子弟重修,經6年落成,復其原貌。該寺原有韋陀殿、百子宮、藥玉宮、觀音菩薩殿及初入山門的歇馬殿等。殿字建於嶙峋山腰之間,數丈壁面之上,各殿以階石相通,登臨其境,如履絕壁,仰望晴空天如一線,俯視崖底石懸百丈。寺後,嵯峨懸崖掩隱殿閣,翠岫列峰遠鎖雲煙,境險寺壯,氣勢雄偉。1958年後,寺院拆毀大半,近年由附近民眾修復菩薩殿,韋陀護法殿等20餘間,縣政府列為文物保護單位。該寺屬佛教寺院,卻不見有關漢藏文史籍,今之建築佛像皆為漢式。據調查,解放前後,曾有一藏傳佛教僧人住持,每年四月初八日有浴佛活動,故亦錄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