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交易及其定價研究

知識交易及其定價研究

知識在現實經濟中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使得對於知識的經濟理論研究越來越緊迫。已有的研究大都集中在知識如何影響經濟系統這個巨觀問題上,對於知識本身的微觀分析始終不足,本書對知識交易的研究試圖彌補這方面的不足。本書的研究主題可簡單地表達為這樣一個問題:當知識類比一般商品進行交易時會是何種情形?為了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本書追隨斯密、哈耶克、熊彼特、索羅、阿羅、德魯克、保羅·羅默、戴維·羅默等的思想足跡,述評他們的理論在知識問題上的研究進展,探索這些理論用來解釋知識交易的可能性……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知識在現實經濟中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使得對於知識的經濟理論研究越來越緊迫。已有的研究大都集中在知識如何影響經濟系統這個巨觀問題上,對於知識本身的微觀分析始終不足,本書對知識交易的研究試圖彌補這方面的不足。

本書的研究主題可簡單地表達為這樣一個問題:當知識類比一般商品進行交易時會是何種情形?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本書追隨斯密、哈耶克、熊彼特、索羅、阿羅、德魯克、保羅·羅默、戴維·羅默等的思想足跡,述評他們的理論在知識問題上的研究進展,探索這些理論用來解釋知識交易的可能性;其次,對於知識本身是什麼進行深入研究,由此需要就知識如何轉移、知識稀缺性、競爭性和排他性、邊際收益等廣具爭議的主題進行探索。這兩項工作可以被認為是研究知識交易的基礎。

接下來,提出知識交易的定義,對知識交易的內涵和邊界必須進行清楚的界定是為了避免歧義。為了清楚知識交易的邊界,本書引入知識回報這個更大的概念,闡述知識回報框架,闡述知識交易和其他常見的知識活動的聯繫。在和一般商品交易的對比分析中提出知識交易的八大特徵,這是研究知識交易定價問題的基礎。之後,套用制度經濟學的理論成果研究知識交易費用的生成機理和對應的治理問題。當知識的交易費用過高,知識擁有者不得不通過公共品的管道等其他方式取得回報,這時知識交易被取締。同時,經濟制度演化出許多治理知識交易費用的機制,這些機制使得相當多的知識能夠直接交易。

本書另外一個重要的工作是討論知識交易的定價,前述的基礎研究避免了我們在討論知識交易定價的時候把知識商品和一般商品進行簡單類比或者簡單對立。定價分析中,本書始終圍繞知識效用的不確定不一致性、信息不對稱、知識價值的時間敏感性等這些重要特徵。

定價分析部分,首先討論了無論用品模式還是服務模式都將共同面對的定價問題。基於此,提出了基於效用的定價模型、基於效用和成本的定價模型、基於信號顯示的定價模型。基本結論是:效用是知識交易定價的基礎;當知識交易呈現雙邊壟斷或者“定製”時,知識交易將面臨討價還價,知識成本將進入交易價格函式;信號機制可以突破知識交易的逆向選擇困境,高水平者傳送高的信號獲得高價格,低水平者傳送低的信號獲得低價格。

其次討論用品模式和服務模式所單獨面對的定價問題。用品模式下,討論了用品共享和用品組合的定價理論;服務模式下,討論了基於供給剛性的定價和基於契約的定價。基本結論是:如果能夠基於“集體效用”收費,知識用品共享並非削弱而是改善知識供給者的收益,給用品交易方式更多彈性將利於知識供給者;服務模式下的剛性供給導致知識交易效率下降,交易價格可能“騰貴”,服務契約(尤其是分成契約)可以約束服務模式的交易過程,從而分散交易風險和激勵知識供給者。

上述定價模型是對影響知識交易定價的一些關鍵因素的高度抽象,模型從知識供給者的角度,討論在這些因素的約束下如何確定最優價格,模型從不同角度展示知識交易的定價特徵。

目錄

摘要

Abstract

導論

問題的提出

問題的意義

研究架構與章節簡述

第一章 知識的經濟理論綜述

亞當·斯密與知識

哈耶克與知識

熊彼特創新理論和知識

經濟成長理論中的知識

索洛模型

阿羅乾中學模型

戴維·羅默研究與開發模型

保羅·羅默的內生技術變遷

OECD《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

知識經濟學的討論

本章小結

第二章 知識及其特性

知識的內涵

知識分類與結構

知識轉移的經濟分析

知識轉移模型

轉移模式對比分析

知識轉移成本分析

知識的經濟特性

知識的稀缺性

競爭性和排他性

知識的邊際收益

互補性、互替性和更替性

本章小結

第三章 知識交易及其特性

知識交易的關聯討論

國外部分

國內部分

知識交易內涵

知識回報與知識交易

知識回報框架

三種重要的知識活動

回報模式的選擇

智慧財產權和知識交易

知識交易的經濟特徵

本章小結

第四章 知識交易的交易費用

從交換到交易

交易費用理論

技術交易費用

提斯的研究

劉學的研究

知識交易的交易費用

知識交易的“投入專用性”分析

知識交易費用機理

知識交易的治理

本章小結

第五章 知識交易定價分析(一)

基於效用的定價

完全壟斷的狀況

差異化競爭的狀況

基於成本和效用的定價

完全信息下的討價還價

不完全信息下的雙方叫價

基於信號顯示的定價

信號機制突破逆向選擇

基本信號顯示模型

拓展模型

本章小結

第六章 知識交易定價分析(二)

用品模式的定價

用品共享的定價

用品組合的定價

服務模式的定價

基於供給剛性的定價

基於契約的定價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書摘

第一章 知識的經濟理論綜述

亞當·斯密與知識

施蒂格勒(1983)斷言,在亞當·斯密完成了對於經濟理論的系統論述後,如果後來的經濟學研究者迴避他的理論去推進一個全新的研究就不再被認可了,也就是說亞當·斯密規範了經濟理論的研究,建立起經濟學的話語系統和討論平台,使得後續的理論研究必須建立在前人的知識之上,這才帶來了經濟學的全面繁榮。基於此,我們對於知識的討論開始於對亞當·斯密(1776)的經典——《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簡稱《國富論》)的研討,以從中獲得對於知識和知識交易的深入理解。

亞當·斯密在《國富論》序言中指出一國國民的富裕程度(即該國勞動的直接產物量和進口量同人數的比例)受下述兩種情況的支配:“第一,一般地說,這一國民運用勞動的熟練程度,技巧如何,有怎樣的判斷力;第二,從事有用勞動的人數和不從事有用勞動的人數的比例。”列為第一種情況的是勞動者的知識和技能水平,或者說勞動者的生產力。斯密認為國民財富取決於第一種情況的似乎較多。進一步地分析,斯密提出“勞動生產力上的最大增進,以及運用勞動時所表現的更高的熟練、技巧和判斷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結果”。斯密的這一論斷揭開了以分工理論解釋社會進步的理論篇章。

至於為什麼分工增進勞動生產力,斯密認為有三個原因:一、勞動者的技巧因業專而日進;二、避免了不同工作之間進行轉化的損失;三、推動了簡化勞動和縮減勞動的機械的發明。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