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地區經濟優勢
正文
指合理利用一定地區的有利條件發展國民經濟。一個國家各個地區的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有著不同程度的差異,發揮地區經濟優勢就是根據各地區的特點確立經濟發展戰略和生產力布局,使全國和各個地區的經濟在最合理的布局中協調發展。目的是為了最合理地利用自然條件,最有效地發揮社會經濟條件的作用,使勞動消耗得到最優效益,更好地滿足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
理論基礎 馬克思主義的勞動地域分工理論是發揮地區經濟優勢的主要理論基礎。勞動地域分工是指各個地區專門生產某種產品,有時是某一類產品甚至是產品的某一部分。由於各地區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千差萬別,在生產社會化程度日益提高和存在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條件下,應該根據各地區的具體條件,發揮各自優勢,揚長避短,建立各具特點、不同水平的經濟結構。在確定地區產業結構時,可以套用比較成本理論。發揮地區經濟優勢主要是集中力量發展本地區的優勢產業,面向全國以至國際市場,以自己的優勢產品在地區間互相交流,建立合理的地域分工,提高全社會的經濟效益,達到全國經濟的共同發展。
主要內容 發揮地區經濟優勢,需要具備:①自然條件。如當地的氣候、土壤、水文、地質、地貌和地理位置等因素所形成的生產某種產品、發展某種產業的有利條件,這是地區經濟發展和生產力布局的前提。這些條件的優越與否能加速或延緩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生產力水平的提高。②社會經濟條件。如歷史上形成的基礎設施和技術裝備、社會生產協作配套條件、交通運輸和郵電通訊條件、勞動力的數量和素質、幹部管理水平等等。這些條件的優越與否直接影響到地區經濟建設的效果。
上述自然和社會經濟條件的優勢,不可能在一個地區完全具備,因此,地區經濟優勢是相對的概念。①優勢條件要通過與其他地區相比較才能確定;②各個地區都有自己的優勢,發揮地區優勢正是要在全國範圍內進行比較以確立各地區優勢來安排建設計畫;③地區優勢條件是發展變化的,優勢可能變為劣勢,劣勢經過人們的主觀努力也可能變為優勢。因此,在發揮地區優勢的同時,要克服劣勢,使劣勢轉變為優勢。
原則和措施 主要有:①在社會主義社會,國家計畫指導和綜合平衡是發揮地區優勢的必要前提。只有根據國家統一計畫,全面安排原材料、能源、交通運輸、產品供銷等計畫指標和任務,進行綜合平衡,才能確定各地區如何發揮優勢。
②發揮地區經濟優勢,必須協調中央和地方、地方和地方之間的關係,需要在物資調撥、外貿、投資、財政稅收、價格政策等方面按互惠互利原則,兼顧各方面利益。其關鍵是自覺尊重和利用價值規律,使同等勞動(不論從事農業生產或工業生產,從事原材料生產或加工工業生產)所得的收入相當。同時,還要在原材料、資金、技術和人材等方面為優勢地區、優勢部門提供必要條件,以保證這些地區調出的產品越多,所得的經濟利益也越多,使這些地區能夠充分利用有利條件,發展優勢部門和優勢產品生產。
③發揮地區經濟優勢,必須鼓勵競爭,促進聯合,繁榮商品經濟。發揮地區優勢與閉關自守的自然經濟是根本對立的。必須打破地區封鎖,完善物資流通渠道,使各地區的優勢產品,順利地暢銷到其他地區甚至國際市場,才能形成和發展地區生產的專門化。在鼓勵地區競爭的同時,要促進地區間聯合。地區之間各以自己的優勢條件互相補充和克服劣勢條件,就能促使各自的優勢得到更好地發揮,使全社會得到最高經濟效益。